杜审言临别《赠苏绾书记》劝说: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杜审言是杜甫的爷爷,杜甫是杜审言的孙子,这个阐述似乎像是一个废话,然而其中却兴趣十足,毕竟作为孙子的杜甫是非常以自己的爷爷为自豪的。单说在五言律诗的写法上,大诗人杜甫曾经“邯郸学步”般地向自己的爷爷学习,并以此为傲。
老话说,隔辈亲。可惜我们的大诗人却出生在爷爷去世几年之后。对于杜甫而言,可能这真是极大的遗憾,没有得到自己爷爷言传身教的机会。幸好,值得庆幸的是,杜氏家族强大而良好的基因被继承了下来。
《赠苏绾书记》
【唐】杜审言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这首《赠苏绾书记》,既可视为赠别诗,又未尝不是夸人诗。读它的时候,忽然令我想到“旁敲侧击”这个词语。诗人在送别的过程里,为阅读者塑造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完全就像一篇美好的速写,栩栩如生,如在眼前。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对于熟悉的朋友来说,一切都没有什么可以遮掩的,既包括其人才,又包含其文采,都被掌握,没有秘密。如今友人将要奔赴边关,作为一名光荣的战士,其勇武精神更是值得赞颂,令人佩服万分。
这个名叫“苏绾”的“书记”,与现在掌管首要事务的官员是大有区别的。实质上,在这里,我们可以同时理解其真正的两种意思:第一,当然是官职名称,指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唐朝时期,元帅府及节度使府僚属中均有书记一职,专门负责掌管书牍奏记。
其次,就更有意思,是指书札、奏记两类散文。那么结合句尾的“翩翩”一词,应当指向夸赞苏绾的文才极具光华。然而,难免不会引申到“风度翩翩”这个角度上来看待问题。诗人看到友人将要“从戎赴朔边”,既毫不吝啬地夸奖着友人的风度,又大肆褒扬着友人过人的才华,两不分离,赞歌嘹亮。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前面强调了友人的“翩翩”,也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反正这里又开始无意地“提醒”。此去经年,也不知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但可不要忘记家中的夫人对你在日夜惦念,也不可任意流连于其他人物,争取早日归来为好。
僧人说“红粉骷髅”,贬低女性,得道的模样非常威严,到底却不能深得人性,所以和尚大多世俗,崇金拜银,俗不可耐。毕竟,这世上红尘男男女女,完全楔合着“阴阳大道”之真理,只要掌握好“度”之事,不违人伦。驳人伦而旁言其他,都不过是空耍嘴皮子的“伪君子”,就像那劝人远离物欲,自身却大塑金身的“佛”,尤其虚伪。
此处的“红粉”,有人解释当是指苏绾书记的妻子;到底有些小视古代人的感观,何尝不可代指其他的女性“朋友”们呢?女子们在高楼中枯寂地守望着岁月,等待着离人的归来。这种寂寥之情只可用度日如年来形容一番,所以“计日”显得格外醒目刺眼。数着手指头,更形象,也更令人难过。
此处有一个惹人遐思的词语“燕支”,通“胭脂”,所以燕支山又称胭脂山,盖因山中出产可以制作化妆品的一种原料叫红兰花。我们不得不小心应付诗人的某些心思,不然就有可能错过一些有趣味的东西。
在第三句中诗人写着女性们在家中高楼深闺里“计日”,盼望自己的男人能够早日归来,以此慰藉内心的浓情蜜意。但,男人如猫儿,特别远在外面的,更是喜欢偷腥。不信?随便。如此,所谓的”燕支山下“难道不是可以暗地里指向那些“胭脂俗粉”般的其他女人吗?
知友莫如诗人喽!不然,何意在诗中末尾专门叮嘱友人一句“燕支山下莫经年”啊!记住,你家里“红粉楼中”还有一个满怀深切挂念的夫人,切记切记,千万不可莫贪恋其他。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