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你的月光宝盒呢?
二月尾声北京的这一场雨,仿佛是为吴孟达的离去传情达意。
虽然越来越淡出荧幕,但吴孟达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依然是有关少年尤其不可或缺的那一块拼图。
想到他,始终会想到《食神》里大反派那寒意逼人的一道眼神,想到《喜剧之王》里盒饭工那一声声慷慨激昂,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歌声,想到《少林足球》里昔日“黄金右脚”的忍辱负重、老迈寒酸。
但是大多数时候,他和周星驰一起在电影里插科打诨、嬉笑怒骂,两个人,孟不离焦,焦不离孟,堪称“黄金搭档”。
两个人身上,同样浸透着小人物的百般心酸,两个人同样以无厘头的方式,应和着这个世间的雨打风吹。
而吴孟达又常常是更加“低到尘埃里”的那位——当受气包、搞笑无脑、毫无原则、愚忠愚义、任人宰割......
没有人是打不死的小强,只是有些人无奈选择像阿Q一样“无欲则刚”——在《天若有情》里那个看似泼皮无赖、墙头草一般的黑社会太保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这是吴孟达最精彩的表演,虽然搭档不是周星驰。
我们身边未必会有一个和他百分百酷肖的人,但总会有那么一个瞬间,他会让你觉得,内心生出一种“泪眼问花花不语”的无力的亲切。
每当看到他和周星驰在电影当中强颜欢笑,只会益发觉得人生艰难不易。
越是觉得人生艰难不易,就越是容易被周星驰的电影吸引,所以太多人“幡然醒悟”——
原来错看星爷如许年;
原来在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剧情背后,藏着怎样热泪盈眶的生活真相;
原来他不是中国版的卓别林,但他也的确用力地戴着面具“逗大家开心”。
而当我们在说周星驰的时候,其实很难舍弃,那个“绿得发亮”的配角吴孟达。
只是从单纯的欢天喜地、不痛不痒的嘻嘻哈哈到食髓知味的悲天悯人、惺惺相惜的哀民生之多艰,我们一走就是许多年。
因为,我们并非生来就懂生活,我们也非生来就懂电影里的周星驰和吴孟达。
而一转身,我们只剩告别。
与周星驰和吴孟达告别、与纯真清澈的自己告别、与“山那边的海”告别。
02|
当同事带着遗憾的口吻对我说,周星驰赶去医院见吴孟达,我也只好一声叹息。
不知道内情的我们,猜不透两个人戏里戏外的个中曲折。
我们只知道,后来见到两个人同台的机会越来越少;
我们只知道,这些年周星驰的电影里也没有再出现那个稍许卑琐,让人笑中含泪的“小人物”。
我们只知道,人世间的感情可重似泰山,又可轻如鸿毛,利益当前,纷纷离散。
然而生离死别当前,又有什么瓜葛无法释怀?
毕竟,两个人曾经那样如胶似漆、如影随形过?
我想闭上眼前的那一刻,吴孟达会少一些遗憾。
我们在内心顺理成章地自圆其说,我们好像懂得了一切,我们好像原谅了一切,以旁观者、局外人的口吻和视角。
我们懂得那些披星戴月,我们懂得那些世态炎凉,我们懂得那些不合则散,我们懂得那些冰释前嫌。
因为人世间的真相,我们看得已经够多。
就像我们重温《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的时候,会感觉心口被紧紧捂住那种憋闷与彷徨——
原来可以逆转时空的月光宝盒不过只是一枚包装精美的后悔药,但是打开服用之后才发觉,它其实早已过期变质,又或者只是弄虚作假的三无产品,因为就算可以回到过去,也终究无法让遗憾释然;
原来“像狗一样的人”从来都不只是至尊宝或者孙悟空,说出“我已经不再是神仙了”以及哀哀求吻的紫霞、精疲力竭挥动芭蕉扇最后心如死灰退返芭蕉洞的铁扇公主,还有夹在老婆情人之间畏畏缩缩、急于讨好的牛魔王,在某些时刻,又何尝不“像狗一样”——归根结底,这或许正是天下有情人的宿命;
原来我们心心念念的那个人,才不会穿着金甲圣衣、踏着七彩祥云而来,他只会在你兢兢业业、辛辛苦苦磨了多年豆腐之后,衣锦荣归,看见你如此任劳任怨还痴心不悔、忠贞不移,带着感激与愧疚赐你一个诰命夫人的名分,让你鸡犬升天过上好日子,这就已经是难得的福气——一分一寸磨出来的,一分一寸靠自己的双手修出来的......
比起飞霞漫天、比起海誓山盟、比起英雄救美、比起留在心里的那一滴泪,这些道理都太露骨、太狰狞、太乏味。
然而我们早已不再是此间少年,我们就像被海水遗落在沙滩上的贝壳,那些朦胧神秘、那些饱满湿润,只剩曝尸荒野,一点点风干、一点点憔悴。
于是我们看着渐行渐远的孙悟空,看着见好就收的夕阳武士,看着感恩戴德的白骨精和蜘蛛精,哽咽叹息、泪眼朦胧。
我们用生命的代价去“还原”所谓的真相,徒然看着月光下一张张眉眼深沉的自己的脸。
我们看着白发萧萧、孑然一身的周星驰和病魔缠身、驾鹤西去的吴孟达,在心底哀哀告诉自己——这一切的一切,不是今日,就是明日,只是争取一个迟早。
03|
于是我想到国博那座还原遗址里不知真假的人体尸骸。
事实上,我是奔着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而来,最终却踯躅在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里迟迟不忍离去。
我以为自己会退避三舍,但在看着那一具骷髅的时候内心格外平静,脑海中反反复复回荡的只是那句——“他朝吾体也相同。”
那一瞬间,我仿佛迎面相逢的是人世间唯一的真相,或者说生命的本质。
有一天,我们所恋恋不舍、痴心难改的,都会变成过眼云烟、前朝旧事。
有一天,我们所不知不觉、真假难辨的,都会变得轻描淡写、无足轻重。
有一天,我们曾志得意满、摇旗呐喊的,都会变得骨瘦如柴、意义全无。
创作出《百年孤独》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在他的传记电影《马奎斯如何成为马奎斯》(使用的是豆瓣名称)当中不无愤懑地说“死亡是很不公平的”。
然而之于大多数人而言,死亡又是世间最大的公平。
这次第,繁华万间都做了土,那些鸡毛蒜皮、那些表里不一、那些爱恨纠葛,毫无商量的余地。
只有在和死亡的凝视当中,我们或许才能够获得最深邃的宁静。
也只有在和死亡的会晤当中,我们才舍得对自己、对众生、对人世给予最真切的原宥。
如果死亡有且只有一个同义词,我想应该是“无关”。
从此之后,这世间的一切纷扰,都于己无关。
在另一个有或者无都无可无不可的国度,或许真有着不会凋敝的春天。
而每一个还活在世间的我们,依然有很长很长一段路要走。
等待我们的,是一个又一个冷暖自知的晨昏昼夜,是一次又一次的后知后觉。
我们只能是,势不可挡地和“曾经”做着或“嘭的一响”或是“嘘的一声”的告别。
最后我想说的是——
人间没有月光宝盒,哪怕你是周星驰。
“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的至尊宝,也只有在电影里,才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