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黑话为什么惹人嫌?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轮到被嫌弃的是互联网黑话。
有人说互联网最大的贡献是提升了信息交流的效率,但现在你跟一个互联网人聊天,可能要随手备一个词汇表。
连说话方式都要遭热议,互联网行业的现状让人五味杂陈。
有人想回外企有人想上岸
大孟2016年从北京一所高校毕业,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的她,就业轨迹锁定的就是互联网行业。刚毕业时,自媒体上便经常调侃“月薪五千的CBD白领,如何活得像月薪两万的都市丽人”,这让她从来没想过要去外企找工作。
在大孟这样爱上互联网的年轻人眼里,外企收入不高,过度强调背景光鲜,做的事情也无非就是精致地执行总部的定好了策略。相比互联网公司五年就可能拿到高级经理甚至总监之类的头衔,外企的升职之路漫长,职业天花板太明显。
但也就是三五年间的事情。对外企“夹英文”的嘲讽仿佛还在昨天,但逃离互联网大厂的讨论已经是一波接着一波。昨天自媒体们还在用“回村前是Mary,回村后是丽花”来讲述外企白领们的分裂,今天又开始反思互联网公司给每人起花名,是不是为了像千与千寻里的汤婆婆那样,让每个打工人不知道自己是谁,只能拼命工作。
在脉脉职言区,有人整理了“不加班公司清单”,微软、爱彼迎、爱立信等一众外企被列了出来,还有一个点赞排前列的是“xx日报”。“要不要回外企?” ,“要不要考公上岸”的话题已经热了起来。
脉脉数据研究院2020年底发布的《人才吸引力2020》报告显示,互联网仍然是人才流入最多的行业。少数逃离的故事不能代表整体,但互联网人的焦虑与压力则是真实存在。报告同时也发现,当请受访者对自己的职业幸福感进行自我评分时,互联网行业职场人的工作整体幸福感满意度在各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三,仅排在贸易批发零售、农林牧渔行业之前。
“互联网不幸福”,正是因为想逃离又离不开。
互联网黑话背后的“方法论饥渴”
就在这样的氛围下,张一鸣在字节跳动9周年上的讲话,让“互联网黑话”再度出圈。
张一鸣当场念了一段从双月会材料里摘抄出来话作为反例,批驳过度追捧方法论的情况。这段充斥着“跨端联动抖头西”、“延长服务链路”、“借助人类年龄的自然势能”之类文字的话,让人觉得说了很多,又似乎什么都没说。
在知乎、脉脉等多个社区,对互联网黑话积怨已久,一鸣开腔,这让网友们的创造力再次爆发。“黑话翻译大赛”就此开始。
词语本身没有错,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民意反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词背后的职场文化与行事方式。当本质性的创新举步维艰时,大家只好把注意力放在了表述方式的推陈出新上。
在唯恐跑得比别人的慢的互联网,如果跑不动了,至少嘴上不能输。说直白点,就是不干实事,变着法儿耍嘴皮子功夫,这样的人如果在一家公司多了起来,还四处向业界输出“方法论”的话,惹人嫌就不难理解。
如张一鸣所说,对事物的过度抽象,对方法论的过度追求,是一种求捷径的方式。“很多重要决策并不需要那么复杂的描述。很多重要的判断是通过对用户和事实的观察做出的,保持敏感的同理心和开阔的想象力很重要。”
新巨头塑造新职场文化
在某些大厂流行的“黑话”,由字节跳动张一鸣点破,这本身就是一种“话语权”的转变。
名词的背后是一套话语体系,中国互联网始于海归精英创业,在21世纪头些年,中国的互联网话语体系仍是硅谷精英和本土新锐交融发展,赋能这个由“empower”翻译过来的词汇,也在此背景下走红。
随着从商业模式到人才的“下沉”,互联网人说话方式开始积极融入草根,哪怕外企人转行入了互联网,也要以“接地气”为“政治正确”,“抓手”这个直接形象且在传统领域的常用词,在某些大厂也开始流行。
从互联网人以什么样的姿态讲话中,可以窥见这个时代下互联网与新经济话语权归属。
张一鸣和他的字节跳动,已经成为了当下互联网行业最大的人才吸纳地。脉脉数据研究院《人才流动与迁徙2021》报告显示,字节跳动继续成为新经济领域人才吸纳量第一的企业,昔日的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还同时正在遭遇快手、美团等的强势挑战。
2020年中国新经济公司吸纳人才Top20
报告显示,阿里巴巴、拼多多、京东等头部电商的人才纷纷流向字节跳动,而新生活服务领域中,美团、滴滴、贝壳三家典型公司员工跳槽的首选去处也是字节跳动,在线教育领域,抢人凶猛的一样是字节跳动。而老厂牌百度继续成为头部互联网公司的重要人才输出者。
在线教育公司人才流动情况
脉脉数据研究院的调研显示,在考虑下一份工作时,职位越高的职场人,越看重企业价值观与企业文化。
要吸引人才,必然要建立一套有吸引力的企业文化,而用何种方式讲话,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年,字节跳动在“职场文化”这件事上分外投入,从规定不说“您”不叫“哥、姐”这样的小细节,到张一鸣周年讲话,都成功让字节跳动从古典互联网圈里脱颖而出。
如同企业有品牌定位产品价值主张一样,作为一家雇主,同样有雇主价值主张(EVP)。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朱飞长期研究雇主品牌,在他看来核心的雇佣价值主张就三个问题:我要什么样的人?我靠什么东西吸引人?我给我的员工带去怎样的积极的雇佣体验?
2020年,朱飞教授的团队进行了一次调查,超过90%的管理者认同,员工体验是员工态度和行为决策的重要因素,其中的年轻一代比中年员工更在意体验。
而日常沟通方式和话语体系,则既代表着一种文化与价值观,也是工作体验中的重中之重。
作者:文源
来源:脉脉数据研究院(微信公众号:miamai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