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吴,大便习惯改变半年余,近期出现下腹疼...

老吴,大便习惯改变半年余,近期出现下腹疼痛,肠镜结果:腺癌;医生建议下面这9类高危人群,一定要高度警惕

老吴,52岁,体健;是一名人民公仆,单位每年体检,会发现一些小问题,比如说肝囊肿,胆管细小结石,甲状腺小结节,血压稍高,血脂稍高;这个年纪,这些问题压根就不算什么,无需特别处理,血脂,血压稍注意就好。

最近,老吴由于下腹疼痛来院就诊,腹部疾病实在是太多了,主要原因是脏器太多,检查手段又都不一样,对于临床来说,也一直是一个难点;腹部疼痛,一般我们会建议做一个全腹的CT来筛查疾病,盆腔疾病我们会加做超声(前列腺,子宫附件疾病CT不敏感),老吴,我们做了个全腹CT。

CT显示:乙状结肠区域肠壁稍增厚,建议增强扫描或内镜检查。肿瘤指标CA199增高,提示胃肠道肿瘤;我们解释给老吴听,建议做个肠镜明确诊断,老吴很配合,做肠镜其实不痛苦,但是拉虚脱的感觉确实是没那么好受。

肠镜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我给大家分享下:
1、做检查前1-3天需要进少渣低纤维饮食,如米面豆腐,鸡蛋等等;
2、禁食带皮、带壳、带籽食物,如黑米、八宝粥、枣、柿子、香瓜、葡萄、猕猴桃。
3、检查肠镜当天晨起4点钟喝乳果糖1瓶,然后喝水进行洗肠,5点钟再喝1瓶,还喝水,一直拉出透明清水,无粪渣为止。

肠镜检查,我们发现老吴的乙状结肠区域局部呈不规则隆起,质脆,碰之易出血;夹取组织做了病理;结果显示为腺癌。老吴看到病理单的时候,感到很意外,我每年体检怎么还会发发生癌症呢?我们询问,你有做全腹CT和肠镜这两项检查吗?答案是没有,所以老吴也就没话说了,接下来我们要判断结肠癌的分期问题,是否有转移;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如MRI的增强,PET—CT)。

老吴还算是幸运的,肠癌属于2级,相对还算早期,我们做了手术,术后恢复良好。腺癌在肠癌里算是愈后比较好的。

我们详细询问了老吴的病史,得知老吴的父亲是死于直肠癌的;其实老吴从半年前大便习惯就发生了改变,便秘和拉稀会有所反复,偶有下腹疼痛,但不明显,一直未引起重视,直到下腹疼痛加重。特别是像这种直系家属中有癌症的患者,特别需要注意,有不舒服千万不能拖,一定要及时就医。

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我觉得下面这9类人群,一定要高度警惕:

①肠癌高发区的成人:

我国肠癌发病中位年龄为45岁左右,故我国肠癌高危人群可定为35-40岁。在地区分布上,主要以一线大城市如北上广深为最高,这可能与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缺乏运动相关。

②结直肠腺瘤患者

许多研究表明,有腺瘤的结直肠癌粘膜较无腺瘤的正常粘膜癌变的可能性高100倍,而结直肠腺瘤患者在初次发现腺瘤摘除后,有30%-50%的患者日后又将发生腺瘤,因此结直肠腺瘤患者在治疗后仍应严密随访复查。
多发性家族性息肉为一类遗传性疾病,约有40%的后代可接受遗传,一般于8-10岁始出现多发性的结直肠腺瘤,20岁左右时,整个结直肠可布满数百个大小不一的腺瘤,如不积极治疗,大部分在40岁左右可出现癌变。

③以前患过结直肠癌者

约有2.5%-11%的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可再患原发性结直肠癌。因此,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还应作为高危人群随访观察。

④血吸虫病患者

⑤盆腔接受过放射线治疗者

国外有学者报告宫颈癌放射治疗后,直肠癌发病率比一般人群高4倍,所以可能是高危人群。

⑥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本病发生结直肠癌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5-10倍,主要危及病变持续活动者,而一时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癌变危险同正常人接近。

⑦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

大量研究发现,肠癌病人家庭成员的肠癌发病率高于对照组3倍左右,统计分析表明这主要是与共同的饮食结构有关,而与遗传关系不明显。

⑧ 遗传相关疾病

以下疾病患者及其一级亲属,腺瘤性息肉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错构性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Juvenile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结直肠癌、IBD尤其是UC或慢性肉芽肿性结肠炎。

⑨其他

免疫法粪便潜血阳性或慢性腹泻、经常黏液性血便或慢性便秘者。

上述这9类人群,要提前进行筛查,筛查的起始年龄建议在40岁前,筛查手段主要是肠镜。家族性息肉病等遗传性疾病,更要在青少年时期进行干预。

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大肠癌的关键点,医生给大家提出了一些建议:

①我们要注意饮食结构合理化,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增加纤维素食物,注意肠道健康和体重维持。

②长期抽烟喝酒是诱发大肠癌的高危因素,所以少抽烟喝酒,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每周适量运动,避免久坐,可以帮助大家提高身体素质,预防大肠癌。

身体是自己的,大家需要重视起来。#健康热力计划# #有趣世界童真⽆限# #高血压离你有多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