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富阳区春江村:“小队会议事法” 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 办事为民

春江村村民王加勤在“小队会”上提出“在不影响村容村貌的前提下是否可以在房前屋后绿化带种点蔬菜”的建议

杭州市富阳区春江街道春江村北靠美丽的富春江,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先生笔下富春山居图的实景地之一。

春江街道原来是造纸企业集中区,伴随着传统产业腾退以及农居整村搬迁带来的生活现状“大改变”和利益分配“大调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面对疑惑和不解,村民不会说、不愿说、不善说;面对质询和难题,村干部说不准、答不全、拿不定;面对呼声和诉求,街道干部沉不下、融不进、走不深成为普遍面临的“困境”。

为了解决乡村治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春江村积极探索实践,从2018年3月起首创“小队会议事法”,村干部利用闲暇时间和晚间空隙,搬着小板凳,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促膝长谈,诚心诚意沟通交流,襟怀坦荡接受质询,原汁原味宣讲政策。

为了保障“小队会”的议事成效,春江村规范议事程序,实行会前“三定”、会中“三要”、会后“三有”。

会前“三定”。一是“定时”。在每周二的村工作例会上确定“小队会”相关事宜,时间一般选择在晚上,地点选择在会议室之外的农家小院。以错时“会面”解决“白天群众上班,干部看不见群众,晚上干部下班,群众看不见干部”的矛盾。二是“定人”。街道组团联村成员、辖区片警、村“两委”成员、属地“区两代表一委员”、街道议事代表为“小队会”固定成员。会前三天由所在村民小组组长逐户确定参会的户代表名单。三是“定议”。结合实际情况,罗列群众最关心的讨论议题,大到杭州富春湾新城建设,小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征地拆迁、环境整治等,都可以在“小队会”上畅所欲言。坚持“问需于民”,做到“一线”的问题在“一线”提出。

会中“三要”。一是“要问”。街村两级干部把每年“送清凉”“送温暖”常规式的慰问转变为“小队会”上对群众嘘寒问暖家常式的关心,进一步拉近干群关系。结合新城转型,了解群众发现的新问题、遇到的新困难。二是“要听”。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群众可以当场提出涉及群众利益的任何问题,由街村两级干部现场答复,以零距离议事、面对面沟通、实打实回应,引发干群共鸣。三是“要商”。会上,组团联村干部把新城发展战略、五水共治、垃圾分类、宅基地审批等各类宣传资料装袋送到群众手中,确保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参与权。对群众普遍关注的村级安置性留用地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问题,引导大家民主协商、群策群力。坚持“问计于民”,做到“一线”的问题在“一线”商议。

会后“三有”。一是“有迹可查”。“小队会”不是简单地走访座谈,而是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为”,会上群众提出的问题均有留痕,由专人负责登记梳理归类。二是“有诺必践”。对一些不能当场答复或解决的问题,由相关负责人及时说明情况,并承诺在下一个村“两委”例会上商议或上报街道研究,并由街道按职能交办给相应科室,实行责任到人,将承诺的事负责到底。三是“有章可循”。制定专门的“小队会”议事规则,以民情交办单、民情督办单和民情建议单形成解题闭环流转机制,做到流程化、规范化、可操作化。坚持“办事为民”,做到“一线”的问题在“一线”解决。

“小队会”实现了“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着办”,有效补充了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代表大会等民主协商载体不足、渠道不宽的问题,让群众真正参与到家乡发展建设的决策中。据统计,2018年3月以来,春江街道10个村 (社区)共召开“小队会”152场,参加农户累计8156户,覆盖村民累计39065名,市区人大代表和街道议事代表参加682人次,收集到各类意见建议1180个,启用“红、黄、绿”三色管理督办机制,已整改落实1025个,问题整改完成率达86%以上。

来源:《乡镇论坛》5月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