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方证标准(中)
四十三. 甘草泻心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痞,肢体乏力,少气懒言,腹泻频作,顽谷不化明显者;或者治疗粘膜病变,例如溃疡病。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阳明证轻证 太阴证):
(1)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
(2)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或者偏红,舌苔薄黄腻,或者黄白相夹而腻,脉沉弦。
[条文荟萃]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58)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明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10)
甘草泻心汤
甘草(炙,四两)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洗,半升) 大枣(擘,十二枚) 黄连(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升,日三服。
四十四. 生姜泻心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痞,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明显者。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阳明证轻证 太阴证):(1)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2)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或者偏红,舌苔薄黄腻,或者黄白相夹而腻,脉沉弦。
[条文荟萃]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157)
生姜泻心汤
生姜(切,四两) 甘草(炙,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洗,半升) 黄连(一两)大枣(擘,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四十五. 干姜芩连人参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恶心呕逆,或者食入口即吐,而大便下利明显者。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阳明证轻证 太阴证):
(1)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
(2)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心下痞,乏力,少气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红或者偏红,舌苔薄黄腻,或者黄白相夹而腻,脉沉弦。
[条文荟萃]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主之。(359)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
干姜 黄芩 黄连 人参(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四十六. 黄连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痞腹中痛,恶心呕逆或者恶风汗出明显者。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阳明证轻证 太阴证):
(1)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
(2)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
3、可伴随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头晕。
4、舌苔脉象:舌质尖红,舌苔薄黄腻,或者黄白相夹而腻,脉弦数。
[条文荟萃]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173)
黄连汤
黄连(三两) 甘草(炙,三两) 干姜(三两) 桂枝(去皮,三两) 人参(二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四十七. 桂枝茯苓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1)腹痛胁痛,或者拘急,绵绵作痛,痛有定处,或者癥病。
(2)月经病: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
2、主要症状(瘀血证)
疼痛: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愈,常在夜间加剧。
肿块:外伤出血,可于伤
处见青紫色肿块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血,也在患处多可触到坚硬的肿块。
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常夹有血块。
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瘀斑。
3、可伴随症状:
(1)水饮轻证:小便不利,胸胁胀满,或腹满,或心下痞满,或者眩晕耳鸣,或者动悸。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2)或者身体怠懒,或者头晕胸闷,或者口苦,或者精神不安,烦躁,或面色不荣,或者妇人素来有半产。
4、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紫,舌苔薄白或者微黄,脉沉涩。
[条文荟萃]
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下血者,后断三月下血也。所
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获苓丸主之。(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2)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牡丹皮(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份。
上五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四十八.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痞;或者口苦、口臭、牙痛、目红赤。
2、主要症状(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
壁有抵触感。以上症状,但见两个便是。
3、舌苔脉象:舌质红,或者暗红坚老,舌苔黄,或有腻或者干燥,脉实有力滑数。
本方与泻心汤比较,少了一味黄芩,在煎服法上面,本方是麻沸,分服,泻心汤是煮取,顿服,可以看见本方的热较泻心汤证轻。并且可以治疗热痞。
[条文荟萃]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164)
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
四十九. 泻心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吐血,衄血或者出血倾向;或者口苦、口臭、牙痛、目红赤;或者外科创疡(建议加入双花);或者癫狂、失眠等神志病。
2、主要症状(阳明热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
3、舌苔脉象:舌质红,或者暗红坚老,舌苔黄,或有腻或者干燥,脉实有力滑数。
[条文荟萃]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17)
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五十. 附子泻心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心下痞,汗出;或者口苦、口臭、口疮、牙痛、目红赤。
2、主要症状(厥阴寒热错杂少阴病=阳明证轻证 少阴证):
(1)阳明证轻证:心中烦躁,身热有汗,口干烦渴,平时畏热喜凉,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便是。
(2)少阴证:平素怕冷,形寒肢冷,但欲寐,小便色白。
3、舌苔脉象:舌质淡,舌苔薄黄,脉沉细微弱,或者洪数沉取无力。
本方与泻心汤比较,多了一味附子,清热力量减弱,可以看见本方用于泻心汤证轻证出现阳虚者。
[条文荟萃]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5)
附子泻心汤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炮,去皮破,别煮取汁,一枚)
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五十一.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骨节疼痛,或者麻木不仁,手足逆冷,遇寒冷阴雨天气加重,兼有腹满胁鸣。
2、主要症状(寒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神疲乏力、嗜睡、畏寒肢冷者。
3、可伴随症状:
(1)太阳病证:发热,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
(2)小便不利,或者小便自利,大便硬。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暗淡,舌苔白,脉浮虚而涩。
[条文荟萃]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29》)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胁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28》)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 细辛(各二两) 附子(一枚,炮)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五十二.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肾着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1)肢体痹证:身体重,腰中冷或者腰以下冷痛,形如水状,腹重如带五千钱;(2)尿频。
2、主要症状(太阴里寒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神疲
乏力。
3、可伴随症状:浮肿,或者平时好发浮肿,或者小便自利,大便硬。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暗淡,舌苔白腻,脉沉缓(弱)而涩。
[条文荟萃]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
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金匮要略。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16》)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方
甘草 白术(各二两) 干姜 茯苓(各四两)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五十三. 桃核承气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1)腹痛胁痛,或者拘急,绵绵作痛,痛有定处,或者癥病。
(2)月经病: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
(3)精神亢奋
烦躁或者惊狂不安,胡言乱语,或哭或笑,程度上“其人如狂”。
(4)血证。
2、主要症状(阳明实热证 瘀血证):
(1)阳明实热证: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烦躁身热有汗,谵语烦渴,平时畏热喜凉,口干口苦,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
(2)瘀血证:
疼痛: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愈,常在
夜间加剧。
肿块:外伤出血,可于伤处见青紫色肿块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血,也在患处多可触到坚硬的肿块。
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常夹有血块。
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瘀斑。
3、可伴随症状:觉得体内尤其上冲感,或者头晕头痛。
4、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紫,舌苔薄白或者黄而干燥少津液,脉沉涩而数,或者滑数。
[条文荟萃]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6)
桃核承气汤
桃仁(去皮尖,五十个) 大黄(四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炙,二两) 芒硝(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五十四. 抵当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1)癫狂证,程度上“其人发狂”,或者身黄,小便自利;
(2)月经病: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
(3)血证;
(4)善忘。
2、主要症状(阳明实热证轻证 瘀血证):
(1)阳明实热证轻证:大便溏而色黑,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烦躁身热有汗,谵语烦渴,平时畏热喜凉,口干口苦,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见到一两个便可;
(2)瘀血证:
疼痛: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
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愈,常在夜间加剧。
肿块:外伤出血,可于伤处见青紫色肿块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血,也在患处多可触到坚硬的肿块。
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常夹有血块。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瘀斑。
3、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紫,舌苔薄白或者黄而干燥少津液,脉沉涩结。
[条文荟萃]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
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124)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125)
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畜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宜抵当汤下之。(237)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喜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当汤。(257
)
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14)
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枚,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浸)
上四味,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不下更服。
五十五. 抵当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1)腹痛胁痛,或者拘急,绵绵刺痛,痛有定处,或者癥病;
(2)月经病: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
(3)血证。
2、主要症状(阳明实热证轻证 瘀血证):
(1)阳明实热证轻证:大便溏而色黑,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烦躁身热有汗,谵语烦渴,平时畏热喜凉,口干口苦,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见到一两个便可;
(2)瘀血证:
疼痛: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愈,常在夜间加剧。
肿块:外伤出血,可于伤处见青紫色肿块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血,也在患处多可触到坚硬的肿块。
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常夹有血块。
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瘀斑。
3、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紫,舌苔薄白或者黄而干燥少津液,脉沉涩结。
[条文荟萃]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126)
抵当丸
水蛭(熬)二十个 虻虫(熬,去翅足) 二十个桃仁(去皮尖)二十五个 大黄三两
上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啐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五十六. 下瘀血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1)腹中或者脐下腹痛,或者拘急,刺痛,痛有定处,或者癥病;
(2)月经病:妇女经闭,或者痛经,带有血块,或者产后恶露不下或者量少。
2、主要症状(阳明实热证轻证 瘀血证):
(1)阳明实热证轻证: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烦躁身热有汗,谵语烦渴,平时畏热喜凉,口干口苦,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见到一两个便可;
(2)瘀血证:
疼痛: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愈,常在夜间加剧。
肿块:外伤出血,可于伤处见青紫色肿块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血,也在患处多可触到坚硬的肿块。
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常夹有血块。
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瘀斑。
3、舌苔脉象:舌质暗或紫,舌苔薄白或者黄而干燥少津液,脉沉涩结。
[条文荟萃]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5》)
下瘀血方
大黄 三两 桃仁 二十枚 蟅虫(熬,去足)二十枚
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五十七. 大黄蟅虫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病久者,羸瘦,腹满不能饮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2、主要症状(阳明实热证轻证 瘀血证):
(1)阳明实热证轻证: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烦躁身热有汗,谵语烦渴,平时畏热喜凉,口干口苦,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以上症状,见到一两个便可;
(2)瘀血证:
疼痛: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愈,常在夜间加剧。
肿块:外伤出血,可于伤处见青紫色肿块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血,也在患处多可触到坚硬的肿块。
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常夹有血块。
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瘀斑。
3、舌苔脉象:舌质暗或紫,舌苔薄白或者黄而干燥少津液,脉沉细涩。
[条文荟萃]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5)
大黄蟅虫丸方
大黄(蒸)十分 黄芩二两 甘草 三两 桃仁 一升 杏仁 一升 芍药 四两 干地黄 十两 干漆 一两 虻虫 一升 水蛭 百枚 蛴螬 一升 蟅虫 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五十八. 鳖甲煎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癥瘕,结于胁下,按之有形,推之不动,腹满腹痛不能饮食,或者兼有寒热往来者。
2、主要症状(瘀血证 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 胃气虚证 水饮证):
(1)瘀血证:
疼痛:疼痛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刺痛、固定不移、拒按、经久不愈,常在夜间加剧。
肿块:外伤出血,可于伤处见青紫色肿块或触到肿块。体内脏腑组织发生瘀血,也在患处多可触到坚硬的肿块。
出血:出血也是瘀血常见的症状,特点是血色多紫暗,常夹
有血块。
体征:舌色紫暗或有瘀点,脉涩,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蜘蛛痣、表浅静脉怒张或有瘀斑。
(2)厥阴寒热错杂太阴证(阳明热证 太阴证):
A、阳明实热证:便秘或者干结,腹满腹痛,拒按或者腹壁有抵触感,烦躁身热有汗,谵语烦渴,平时畏热喜凉,口干口苦,面色潮红烘热,小便黄;或者阳明虚热证: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
B、太阴证: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
(3)胃气虚证:心下痞满,纳差,乏力,少气懒言。
(4)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头晕。
3、舌苔脉象:舌质暗或紫,舌苔黄,脉沉弦涩细紧。
[条文荟萃]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2)
鳖甲煎丸:
鳖甲(十二分,炙) 乌扇(三分,烧)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三分,熬) 干姜(三分)大黄(三分) 芍药(五分)桂枝(三分) 葶苈(一分,熬) 石苇(三分,去毛) 厚朴(三分) 牡丹(五分,去心) 瞿麦(二分) 紫葳(三分) 半夏(一分)人参(一分)蟅虫(五分,熬) 阿胶(三分,炙) 蜂窠(四分,炙) 赤硝(十二分) 蜣螂(六分,熬)桃仁(二分)
上二十三味,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
五十九. 乌头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肢节肿痛,不可屈伸,手足厥逆。
2、主要症状(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神疲乏力、嗜睡、畏寒肢冷者。
3、可伴随症状:(1)太阳病证: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2)腹中痛,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使人阴缩。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沉弦紧。
[条文荟萃]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10》)
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11》)
《外台》乌头汤: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攻五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使人阴缩,手足厥逆。(《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附方》)
乌头汤方
麻黄、芍药 、黄芪各三两 甘草(炙)三两,川乌五枚(口父 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
上五味,口父 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六十. 麻黄加术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肢体骨节疼烦,遇寒冷阴雨天气加重。
2、主要症状(麻黄汤证):发热无汗,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小便清口淡不渴,口唇淡白者。
3、舌苔脉象:舌质淡,或暗淡,舌苔白而腻,脉浮紧。
[条文荟萃]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20》)
麻黄加术汤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去皮)二两 甘草(炙)一两 杏仁(去皮)七十个 白术 四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渣,温服八合,复取微似汗。
六十一. 麻杏薏甘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肢体骨节热疼。
2、主要症状(阳明实热证):发热汗出,日晡所剧,心烦,小便黄。
3、可伴随症状(太阳病证):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
4、舌苔脉象:舌质红或者淡红,舌苔白腻而微黄或者薄黄,脉浮数或者滑数。
[条文荟萃]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第二。21》)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去节,汤泡)半两 杏仁(去皮尖,炒)十个 薏苡仁 半两 甘草(炙)一两
上剉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渣,温服,有微汗,避风。
六十二. 桂枝芍药知母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肢节肿痛,肿处伴有烧灼感,兼有头眩短气,欲吐。
2、主要症状(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神疲乏力、嗜睡、畏寒肢冷者。
3、可伴随症状:
(1)太阳病证: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
(2)心烦,或者口渴欲饮水,或者身体瘦弱。
4、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而微黄或者薄黄,脉浮数或者沉弦数。
[条文荟萃]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8》)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炮)二两。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六十三. 乌头桂枝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寒疝腹中痛,肢节肿痛,不可屈伸,手足厥逆,身疼痛。
2、主要症状(寒证 桂枝汤证):
(1)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平素神疲乏力、嗜睡、畏寒肢冷者;
(2)桂枝汤证:发热汗出,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
3、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浮弦紧。
[条文荟萃]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9)
乌头桂枝汤
乌头
上一味,以蜜二升,煎减半,去渣,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六十四. 大乌头煎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寒疝,腹绕脐痛,手足厥逆。
2、主要症状(少阴亡阳证):主要为汗冷,汗味淡而清稀,淋漓不止,四肢厥冷,气息微弱,喘息不止,口不渴,面色灰白。
3、舌苔脉象: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沉弦紧。
[条文荟萃]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绕脐痛,若发则自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7)
大乌头煎
乌头大者(熬,去皮,不 咀)五枚。
上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内蜜二升,煎令水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再服,不可日再服。
六十五. 当归四逆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四肢或者头面部厥寒疼痛,甚至青紫、发绀。
2、主要症状(表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无下利、但欲寐。
3、可伴随症状(太阳病轻证):发热,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暗淡,舌苔薄白,脉微而涩,或者有浮,或弦。
[条文荟萃]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351)
当归四逆汤:
当归 三两 桂枝 三两 芍药 三两 细辛 三两 甘草(炙)二两 通草 二两 大枣(擘)二十五枚 (一法,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六十六. 栝蒌薤白半夏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痹证):胸背刺痛,塞闷短气(或者喘气)不能平卧,小便正常。
2、主要症状(痰浊证):咯吐痰涎明显,量多色白,或心下痞满,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咳喘,则痛甚,或者头晕、心悸,或者咽喉不利,或者口唇发绀。
4、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迟滑。
[条文荟萃]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4)
栝蒌薤白半夏汤
栝蒌实(捣)一枚,薤白三两,半夏半升,白酒一斗。
上四味,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六十七. 黄芪桂枝五物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血痹证):肢体麻木疼痛,或者活动不利,酸痛。
2、主要症状(表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无下利、但欲寐。
3、可伴随症状(太阳病轻证):发热,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暗淡,舌苔薄白,脉微而涩缓,关上微,尺中小紧,或者有浮,或弦。
[条文荟萃]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2)
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
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六十八.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恶心呕吐涎沫,或者胃脘疼痛(冷痛),或者腹痛,或者头痛。
2、主要症状(表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无下利、但欲寐。
3、可伴随症状:(1)太阳病轻证:发热,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2)肢体痹证:四肢或者头面部厥寒疼痛,甚至青紫、发绀。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暗淡,舌苔薄白,脉微而涩,或者有浮,或弦。
[条文荟萃]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352)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当归 三两 芍药 三两 甘草(炙)二两 通草 二两
桂枝(去皮)三两 细辛 三两 生姜(切)半斤 吴茱萸 二升 大枣(擘)二十五枚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酒水各四升。)
六十九. 枳实薤白桂枝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痹证):胸痛,短气,胸胁腹部胀满明显。
2、主要症状(痰浊证):可有咯吐痰涎,量多色白,但是心下痞满明显,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咳喘,则痛甚,或者头晕、心悸,或者咽喉不利,或者口唇发绀。
4、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迟滑。
[条文荟萃]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汤亦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5)
枳实薤白桂枝汤
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栝楼实(捣)一枚。
上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三升,去渣,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七十. 桂枝生姜枳实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痹证):胸中气塞(胸闷)或者胸痛,短气(或者喘气),可见呕吐呃逆,或者气上冲感。小便正常。
2、主要症状(痰浊证):心下痞满,纳呆。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头痛(或者头晕)项强,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弦,或滑。
[条文荟萃]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8)
桂枝生姜枳实汤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枳实五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煎取三升,分温三服。
七十一. 乌头赤石脂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痹危证):真心痛,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2、主要症状(少阴亡阳证):主要为汗冷,汗味淡而清稀,淋漓不止,四肢厥冷,气息微弱,喘息不止,口不渴,面色灰白。
3、可伴随症状:或者咳喘,则痛甚,或者腰膝疼痛,或者筋脉拘急,或者咽喉不利,或者口唇发绀。
4、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微若绝。
[条文荟萃]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9)
乌头赤石脂丸:
蜀椒 一两 附子 半两 干姜 一两 赤石脂 一两 乌头(炮)一分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
七十二. 黄芪建中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1)腹中痛,喜温喜按,同时伴有倦怠乏力,或者恶风寒,或者汗出明显;
(2)萎黄证,或者黄疸而小便自利者。
2、主要症状(表寒证 阳明虚热证):
(1)表寒证:咽干口燥不欲饮水或者少饮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无三阴证;
(2)阳明虚热证: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而嫩、有光泽,苔薄白或者薄黄,脉细弱。
[条文荟萃]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4)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小建中汤
桂枝 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芍药 六两 生姜(切)三两 胶饴 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黄芪建中汤
于小建中汤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气短腹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七十三. 大建中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腹部寒痛,喜温喜按,多数呈陈发发作加重,痛甚时不能按,多伴有恶心呕吐,不能饮食。
2、主要症状(太阴证 胃气虚证):
(1)太阴证:平素可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口不渴,时腹自痛,口内清涎沫多。
(2)胃气虚证:心下痞满,纳差,乏力,少气懒言。
3、可伴随症状:手足厥逆。
4、舌苔脉象:舌质淡,苔白或者腻或者滑,脉沉弦或者沉紧。
[条文荟萃]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14)
大建中汤
蜀椒(炒去汗)二合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渣,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七十四. 小建中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中痛,喜温喜按;心悸或者心下悸;出血证;失精家。
2、主要症状(表寒证 阳明虚热证):
(1)表寒证:咽干口燥不欲饮水或者少饮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无三阴证;
(2)阳明虚。
热证: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而嫩、有光泽,苔薄白或者薄黄,脉细数而弱,或者弦数。
[条文荟萃]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100)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2)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13)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18)
小建中汤
桂枝 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芍药 六两 生姜(切)三两 胶饴 一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七十五. 防己地黄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狂状,妄行,独语不休。
2、主要症状(太阳轻病 阳明虚热证):(1)太阳病轻证:发热,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2)阳明虚热
证:小便黄,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口渴(非口干舌燥等白虎加人参汤证),自汗出,不恶寒,反恶热,手足心热。以
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3、舌苔脉象:舌红少苔,脉轻取浮而沉取细数。
[条文荟萃]
防己地黄汤 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附方)
防己地黄汤
防己 一分 桂枝 三分 防风 三分 甘草 二分
上四味,以酒一杯渍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口父)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七十六.《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挛痛引腰,不能食饮,虚羸不足。
2、主要症状(表寒证 阳明虚热证):
(1)表寒证:咽干口燥不欲饮水或者少饮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无三阴证;
(2)阳明虚。热证:心中烦躁,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四肢酸疼,手足心热。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3、可伴随症状(桂枝汤轻证):发热,汗出,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4、舌苔脉象:舌质淡而嫩、有光泽,苔薄白或者薄黄,脉沉细而弱。
[条文荟萃]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挛痛引腰者,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附方)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
当归 四两 桂枝 三两 芍药 六两 生姜 三两 甘草 二两 大枣 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煎取三升,分温三服,一日令尽。
七十七. 薏苡附子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
(1)胸痹证:胸痛,时缓时急,急时剧痛,缓时如常人;
(2)肢体痹证:肢体关节冷痛或者烦痛,或沉重屈伸不利,麻木不仁。
2、主要症状(少阴证):平素怕冷,形寒肢冷,但欲寐,小便色白。
3、可伴随症状:或者咳喘,则痛甚,或者腰膝疼痛,或者筋脉拘急,或者咽喉不利,或者口唇发绀。
4、舌苔脉象:舌质暗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迟滑。
[条文荟萃]
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7)
薏苡附子散
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炮)十枚。
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七十八. 栝蒌薤白白酒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胸痹证):胸中气塞(胸闷)或者胸背痛,短气(或者喘气),小便正常。
2、主要症状(痰浊证):可有咯吐痰涎,量多色白,或心下痞满,纳呆。
3、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沉迟,关紧数。
[条文荟萃]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3)
栝蒌薤白白酒汤:
栝蒌实(捣)一枚 薤白 半升 白酒 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七十九. 桂枝加大黄汤证方证标准
特征症状:腹满大实痛,便秘,拒按。
主要症状(太阳证):发热,恶寒,或者恶风,自汗,小便清。
舌苔脉象:苔白厚,脉弦数或弦而有力。
[条文荟萃]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279)
桂枝加大黄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 大黄 二两 芍药 六两 生姜(切)三两 甘草(炙)二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八十. 赤丸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腹中切痛,恶心呕吐,心悸而四肢厥冷。
2、主要症状(少阴病 水饮证):
(1)少阴病:素来怕冷,以胸背部尤甚,常常自觉困倦感;
(2)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而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
3、可伴随症状:或者自下利,或者便秘。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脉沉紧或者微细无力。
[条文荟萃]
寒气厥逆,赤丸主之。(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赤丸方
茯苓 四两 半夏(洗,一方用桂) 四两 乌头(炮)二两 细辛 一两
上四味,末之,内真朱为色。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八十一. 半夏散及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咽痛或者不适感,咽部不红,可见微红。
2、主要症状(表寒证):口淡不渴,小便清,口唇淡白,面部无华,无下利、但欲寐。
3、可伴随症状:
(1)太阳病轻证:发热,恶风寒,鼻鸣,鼻塞流清涕。以上症状,但见一两个即可。
(2)或者喉中痰涎,或者声音嘶哑,或者呕吐、呃逆、心悸。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薄白或滑,脉浮,或缓,或沉弦。
[条文荟萃]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313)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 桂枝 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
八十二. 半夏厚朴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咽中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随精神刺激变化,或者咳嗽气喘。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眩晕咯吐痰涎,或者精神忧郁,少食。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厚腻,脉沉或者弦滑。
[条文荟萃]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5)
(《千金》谓:“胸满,心下坚,咽中拈拈如有炙脔,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厚朴汤方
半夏 一升 厚朴 三两 茯苓 四两 生姜 五两 干苏叶 二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煎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
八十三. 半夏干姜散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干呕,吐逆,吐涎沫,多有自利。
2、主要症状(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
3、可伴随症状:或者胃脘冷痛。
4、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厚腻,脉沉迟弦。
[条文荟萃]
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20)
半夏干姜散方:
半夏 干姜各等份
上两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八十四.《千金》生姜甘草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2、主要症状(痰浊证 胃气虚证):
(1)痰浊证:胸胁胀满、短气,或脘痞不舒,纳呆;
(2)胃气虚证:心下痞满,纳差,乏力,少气懒言。
3、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者滑,脉沉弦迟涩。
[条文荟萃]
《千金》生姜甘草汤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方)
《千金》生姜甘草汤方
生姜 五两 人参 三两 甘草 四两 大枣 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煎取三升,分温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