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父母给孩子最深沉的爱是“放手”

四五岁的孩子会做什么呢?撒娇?哭鼻子?被父母捧在手心里?
在日本却有这样一个5岁的小姑娘,早上六点起床,做饭、叠衣服、打扫、喂狗,甚至还时不时给爸爸做晚饭……
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家务呢?
这背后,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别有他因呢?
01
父母给孩子最深沉的爱
——放手
普天之下,最爱孩子的莫过于妈妈。
十月怀胎,感受着这个小生命一点点长大,内心的欢喜不言而喻。
一想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对孩子的担忧。
可放手让孩子独自前行,心中一样痛苦不堪。
这个过程,说服了自己,孩子便能学着勇敢向前;自己没忍住,他只会寄生。
5岁的小姑娘名叫小花,爸爸安吾信,在新闻社工作,妈妈安武千惠,是声乐系研究生。婚后不久,千惠就被检查出乳腺癌。
令人欣喜的是,千惠治愈了,还奇迹般地怀孕了。医生却告诉他们,如果坚持怀孕很可能会导致癌细胞扩散,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能和女儿相遇,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她证明了我在这个世上活过。”终于,2003年,这个小生命带着妈妈所有的爱和坚强来到了世上。
小花九个月时,千惠被检查出肺部感染,生命已经到了尽头。
这位坚强勇敢的母亲,想要在离世前,给女儿留下受用终生的遗产。
思来想去,千惠决定教会女儿做饭,因为学会了做饭,便意味着生存能力的形成。
阿花 4 岁生日那天,妈妈送了一条围裙作为生日礼物,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她切菜、煮汤。
于是,还没有灶台高的小女孩踩着小凳子,颤颤巍巍拿起菜刀锅铲,用稚嫩的小手去摆弄锅碗瓢盆,调和油盐酱醋。
别的孩子还腻在父母怀里撒娇,阿花已经系着围裙,掌管起一家人的肠胃和心情。
妈妈自然是心疼的,但也只能狠下心,将女儿一把推进生活的磨砺和考验里。她说:
“阿花,做饭这件事与生活息息相关,我要教你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务。
学习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体健康,能够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
自食其力,被现在的许多父母简化为高分与高薪。
一句 “你只要好好学习,其他什么也不用管” 成为他们的口头禅。
长大后独自生活的孩子们,常常将外卖吃成了家常便饭,肠胃问题层出不穷。
可照顾不好身体的人,拿什么去与生活握手言欢?
从这个角度来讲,小女孩阿花的母亲可谓用心良苦。
女儿还不到 5 岁,千惠便与世长辞。
阿花的父亲郁郁寡欢消沉度日,却被女儿踮着脚尖做出的糙米饭和味噌汤拯救。
父女俩相依为命,在丧妻丧母的疼痛中继续着悲喜交加的人生。
02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独立
日本有个火了30年的节目《初遣》,就真实地记录着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孩子。
第一次离开父母,他们亦步亦趋;第一次放手,他们饱含心疼与不舍。
4岁的柊哉第一次出门,是去十几公里外的地方买祭奠爸爸的花,咖啡和乌冬面。
第一次独自前行,他不仅要搭两个小时的公交,还要带着两岁的弟弟一起。
这条路,他和妈妈一起走过很多次,不同的是,这次只有弟弟。
一个刚认路,一个连上公交车都要手脚并用,他们真的能顺利地把东西买回来吗?
一路上,四岁的柊哉不是盯着到站信息,就是盯着熟睡的弟弟。
神情紧绷的模样让人一度忘了这只是个四岁的孩子。
买完咖啡和乌冬面后,他竟折返去了一家花店,学着爸爸曾经的样子,给妈妈买花;他不忘叮嘱店员,“请用粉色蝴蝶结装饰,这是送给妈妈的花”。
因为以前爸爸就是这样带着他做的。
送给妈妈的卡片,他却写上了爸爸的名字。
另一边,第一次放手让孩子出去的妈妈担心不已,早早地就焦急不安地等在路口。
她不在意孩子能不能买上东西,她只关心他们有没有搭上车,能不能顺利回来……
更令人意外是,一直不曾开口说话的弟弟,竟在跟着哥哥前行的路上,第一次开口喊出了“哥哥”。
原来,离不开一直就是父母,不是孩子。

而这一切,如果父母不“绝情”,他们又怎能独立呢。也正是在父母放手的那一刻,孩子真正的成长才开始。
在“人生”这场戏里,孩子成长的路最终还是要一个人走完。
把面对困难和问题的权利还给孩子,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经历过,才记得每条走过的路;他独自面对解决过,才有了乘风破浪的底气。
放手让他独立,是为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诚如心理学应用专家李中莹所说:“家长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培养出孩子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
·END·
启承转合  通向转化的道路!
启承转合的领导力辅导,帮助您——

有效地领导自己

有效地领导您所带领的团队或组织

有意义地安排自己的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