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颜渊篇(十四)

01

   原  文     

颜渊第十二

12.14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02

   释  解      

子张向老师请教为政之道。老师说:“为政之要在克己复礼,让仁道行于天下,因此居于其位的为政者第一要勤,勤始勤终,终始如一不倦怠;第二要诚,施政于民,竭尽全力,踏实忠诚,无偏无私,表里如一。”

03

   释  字      

《说文》:倦:罢也。从人卷声。渠眷切。
《广韵》:倦:疲也,猒也,懈也。《说文》又作“劵”:“劳也。”或作“勌”。
汉字“倦”从人卷声。“人”表意,篆书“卷”字形像曲膝不能挺直的人,表示劳累、疲乏。本义是疲劳,疲倦。由于人在疲倦时容易懈怠懒散,由此引申为懈怠、厌烦、厌倦。

04

   素  说      

前一章通过“必也使无讼乎”的教导,让“克己复礼为仁”修行者从听讼中,体察民风,校正德政,实现以礼教民、以德化民,终归无争无讼的目的。本章通过子张问政,老师的“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教导,让人们体悟把握“克己复礼为仁”者敬忠不息、尽己无倦的至诚境界。
子张向老师请教为政之道。老师说:“为政之要在克己复礼,让仁道行于天下,因此居于其位的为政者第一要勤,勤始勤终,终始如一不倦怠;第二要诚,施政于民,竭尽全力,踏实忠诚,无偏无私,表里如一。”
本章需要注意:一是“居之无倦”和《述而篇》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区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道问学”阶段的学教不倦,本章是君子经过“尊德性”阶段实践后的“居行无倦”。注意,“不倦”的表达中尚有外在的约束,尚有外界要求的“不倦怠”,而“无倦”的表达中已无外界约束和外界要求的成分,“无倦”是深植于内心的内在自觉。二是“行之以忠”和前面“主忠信”的区别,“主忠信”同样是突出“道问学”阶段的学,是一种尚未深入内心的外界要求,而“行之以忠”是已经经过“尊德性”的实践后而内化成的自觉,是“从心所欲”的表里如一的尽心尽力。读《论语》需要我们用心体悟这些微细的差别,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细心的体察分辨,把握“道问学”和“尊德性”的升级次第,理解《论语》的“仁之为人”的性命学问,才能提升我们的心灵境界。刘德林在《<论语>新解》中说:“'忠’大体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尽心尽力,其二为表里如一。懂得性命的学问后,才能知道这两层含义的相通之处,即尽心尽力者才能表里如一,表里如一者才能尽心尽力。”

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