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哥多次提到,中国武术里拳法与兵器的关系,并且认为很多拳法在古代都是兵器后来演化而成,曾引起过很多争议,其实个人只是认为中国武术在古代无疑更重视兵器,但随着近代的法制化和冷兵器退出战场,从对兵器的重视转向对拳术的重视也是历史的必然,(当然,因为没有职业化的比赛,传统武术在近代只能在业余为主,不过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PS,虽然是业余,但中国的全甲格斗小伙子们,还是屡屡危胁到俄罗斯三国的职业选手们,如康路老师拿到BOTN全甲格斗个人赛第三名),很多重要的近代传武人,比如卜恩富,黄淳梁等在一开始甚至都是拳击手,他们所发展的传武更重视徒手格斗方面的能力当然也是自然的。包括仇宝龙老师在内的很多武术人都说过,中国武术追求拳和兵器的统一,希望能在徒手和持有器械时用同一套武术来格斗。本期我们请到了一个传武练习者,曾获得健公国术赛短兵冠军 ,UKA终极盔甲剑术大赛全国总决赛单手剑冠军的闲适散人,他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讲述一下他眼中的,中国武术拳脚与兵器的关系。希望各位有所启发。
余幼习岐黄,及长亦略涉百家,于武艺一道,虽非操业,心常向往,尝愿长短远兵及白打,皆能有所获。经年辗转,终幸遇多位明师,指点迷津。另求典籍,常以实践,思辨,摸索,体悟,以求诸艺汇通。
两者之同,既有常言拳成兵器就,兵器是手臂的延伸等语。此类次序多是由拳架明劲,再逐渐合于长短兵,循序渐进。两者之别,又有枪龙剑凤,刀虎牌龟之谚。即各种兵器各有其技击特点,甚至同一器型,其长短软硬轻重不同,皆能造就不同的技术倾向,亦需熟悉其手感性质,运作规律,方可使之自如。
戚继光将军虽言拳无用于大阵,然而依然称道其时拳术名家。白打之功用于操练军士,便捷手足,与器械之操练相得益彰。余向来认为两者有彼此促进的作用,同时习练并行不悖,更可以触类旁通。武艺所学,不过是功力为根基,技巧为枝叶,综合运用。泛言之,无论拳脚还是兵刃,根源一致,枝叶有别而已。两者客观存在交融之处,同时也有各自的特性存在,若能相互印证,当更有利于学者进益。
今我略举几例名目,以益初学举一反三,方家哂之可也。整劲为传统武艺之根基,其中以上下劲路较易体会。心意有形名鹰捉,取飞禽下扑之势,正合于刀棍劈打之劲路。
八极等拳有撑锤者,如持棍直送。此是直劲,稳固周身,短瞬出尖,亦须一出即收,照应变化。弹抖乃对称剪切的横力应用,白鹤,陈式太极等拳多用,枪棍往来之时,见隙崩开来势,打开门户,亦是常用。寸劲自截拳道,咏春而闻名,其实各家自有,或名目不同而已。我今统指整劲短发,攻守因时制宜,以短劲截击长势可也。
肘顶肩靠皆身力,因时制宜用于中节或根节而已。若寻兵器应用比喻,持盾牌撞击较为贴切其势。
借由推手或黐手的练习,寻求动态感知,可以体会劲力的引化,为进一步的技巧打下基础。两兵交接的压制,占中练习也是同理,譬如搅剑,抽引回带等。此取巧之法,给劲而撤,变向而入,拳可,刀可,棍可。云手,亦如猫洗脸,乃看守门户。犹如器械之招架。半截,反向,进退左右,防守反击等,灵活运用,可衍生多种组合。形意五行拳分为五个劲别方向,合一乃为一圈,亦正合太极拳理。枪之妙法,亦复如是,所谓工于一圈,浑然圆机,游龙也。故此知枪拳同源,然也。
当然,以上均为作者的一家之言,不论同意或者反对,都可以留言告诉我们。
习武的你,还在盘珠串把件么?
是时候盘玩我们习武之人自己的宝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