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州“夏”氏一族的那些事

名家题字

       张志和,古典文学博士,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赵子牧,别署剑龙、阿龙,字贤丁,号小闲斋主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湖南石鼓书画院院士等。

       唐卓, 原名唐金永,诗人、书画家。现任中国文化部文化信息协会专家顾问、中国大众文化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

        姚海天,中国青年出版社原编审,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姚雪垠丛书》主编。

       胡小舟,又名胡红伟,字孤舟,许昌籍居北京。现为中华书画名家协会会员副主席、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等。

邓州“夏”氏一族的那些事

文/笑熬浆糊

传说,上古舜帝为了表彰大禹治水的一系列功绩,封禹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如今从“禹王”、“禹王爷”、“大禹”、“神禹”······这些崇高的名字称呼中,也可明白神州百姓对一位现实兼神化的古人那种由衷敬意。夏禹死后,夏禹二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立国四百余年,共传十三代、十六主。后因夏桀暴虐无道被商汤推翻,夏国族人后来便以国名“”为姓,从此华夏土地上也就诞生了“”姓,这基本上也正是河南夏姓的来历。
当然,中华大地上目前的夏姓,还有多个起源说法,各地夏姓发展也不平衡,北方夏姓因战乱动荡,相对于南方而言,发展较缓慢。至宋元明清时,夏姓支脉延伸更广,且以江南一带为繁衍旺地。
关于河南省邓州市夏集镇的姓,夏氏旧谱上载,他们的先祖夏梁是在洪武二年由云南随军迁过来的。据传说,当年夏梁和他的父亲都曾是军职人员,夏梁初来邓地,便相中了今夏集镇东北角的严陵河往南拐弯处那一湾清水环抱之地,于是便在此搭棚建房,垦荒谋生,从此把根深深地扎了下来。
元末以来,连年的战乱,使得邓州一带人口稀少,夏梁在夏集定居后,没多久即返回云南原籍,带来了家眷家丁。反正那时有的是土地,缺的是人丁,于是夏梁回到夏集后,便开始了跑马圈(占)地,围绕严陵河两岸,插旗为号。当时北至今夏集镇老庙(原名夏庄),南至金陵寺南五里今张楼乡文营,西至今夏集镇岗上村,东至今穰东镇泰山村,这一带方圆多达上千顷的良田,尽归姓所有。土地多了起来,夏梁也逐步购置了大量农具车马,并不断增加雇工数量,开垦耕种这一方充满着希望的黄土地。
颇有头脑的夏梁,没两年功夫,就备齐了农具牲口,粮仓储备也自然丰盈起来,一时成为方圆大户。
大约在洪武十六年,夏梁的二儿子夏永在夏集诞生了。原本夏家平平常常的日子,在日出日落中也算滋滋润润地向前走着。可谁也没想到,老二夏永的出世,成就了一段传奇,更是将夏姓家族的地位提到了做梦也想不到的高度。
夏永实际兄弟三人,夏永排行老二。当属老二夏永最奇葩,不仅懒得出奇,而且顿餐斗米食量也大得惊人,空有一身蛮力,典型的好吃懒做之辈。其父夏梁想让他读书,谁知他生性怪异,不喜读书,沾书便睡;其父夏梁又无奈地准备教他种地,可他慢慢吞吞,不知他的心思在哪里,对除草播种耕种之类的活计,那是一点兴趣也提不起来,整天就喜欢傻傻地站在严陵河边一高台上,从早到晚看那远去的流水······

夏梁看着不肖子夏永不是整天窝在家里,就是晃晃荡荡到严陵河边看水,整天无所事事,那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气之下,一通乱棍将夏永赶出家门。
当时夏永也并没有跑多远,逃到今夏集南边二里地远的杨营村边,坐在地头沟底下。吃饭时候已早过,饥肠辘辘的夏永,就近钻到豌豆地里采豌豆秧充饥,不料被杨营那位杨姓庄户人家发现。一看人家骂骂咧咧地举着棍棒撵过来,夏永自知理亏,一溜烟顺着地边沟往西跑去。
那时的夏永,有家不敢回,只好漫无目的地一路向西逃去。不知逃了多久,跌跌撞撞来到丹阳境内,“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夏永因饥饿难耐,一下子昏倒在地。
正好有一寺庙高僧带领两个弟子路过,出家人慈悲为怀,便命两个弟子把夏永背回寺内,用姜汤慢慢地将夏永灌醒,又准备一些可口的饭菜让他吃。夏永一阵狼吞虎咽,很快就把上来的饭菜吃了个溜净,高僧揣摩着夏永没有吃饱,又安排继续上饭菜,夏永也顾不上不客气,只顾埋头享用。
夏永吃罢,用袖头抿了一下嘴。高僧便问他家住何处,姓啥名谁,夏永一 一回答。高僧细看夏永,虽说蓬头垢面,饭量奇大,不过骨架很好,是个练武之材,就想收夏永为徒。问道:“阿弥陀佛,后生可否愿意练武呢?练就一身本领,也好为国出力。”
夏永也是机灵人,一听高僧这样说,便立马跪地叩首,毕恭毕敬地连声称道:“师傅在上,受徒弟一拜。”接着就是一连串“咚咚咚”的响头。那位高僧看在眼里,喜在脸上,于是便把夏永留在寺内。
夏永哪里知道,他的师傅法号惠清,在江湖上也是屈指可数的武林高手。于是夏永跟着师傅惠清法师天天习武,从马步站桩基本功开始,随后刀、枪、剑、戟、斧、叉、鞭、锏、锤、棍等十八般武艺,一 一苦学,多年之后,夏永各种武艺精熟,人也长得更加高大威猛,且力大无穷。
适逢明洪武帝驾崩,惠帝建文继位,燕王朱棣以“靖难”“清君侧”为借口,争夺皇位,率燕云十六州十万兵马,分两路往南京攻伐。
西路大军由朱棣亲自统领,以朱木英为先锋渡过黄河先取丹阳,因丹阳城池坚固,朱棣久攻不克,谋士(僧道衍)姚广孝献策求助当地高僧惠清方丈。朱棣便放低身段,夜访惠清方丈,请求帮助。惠清大师审时度势,即派弟子夏永出山相助。一路上,夏永随军参战,斩敌无数,大军一路所向披靡,很快攻破丹阳、襄阳,直逼南京。
一日凌晨,马上就要再次出发迎敌。生性懒惰的夏永,脸也没洗,头也没梳,邋邋遢遢脏兮兮的模样,他也毫不在乎,大伙都在战前紧张地埋锅造饭,其他士兵很快吃罢就出发了,可他还在往嘴里扒拉着饭。谁料前线出兵不利,没多久已传打了败仗,人马正往后推却。
据说夏永吃罢饭了,刚带上铁锅跨上战马没多久,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可能铁锅还热着呢,烫住了马屁股,那匹马一路疯奔着一直往前冲。一边是溃败的军队往后撤,一边这时又杀出一位如此勇猛之人,大伙都傻眼了,就连敌方也懵了,从哪里窜出个已不辨眼目的黑脸长发大汉,纷纷大呼“天神下凡了”,一下子又使得战情出现了戏剧性地翻转,最终反败为胜。
“清君侧”大军很快推翻了建文帝,朱棣称帝,改号永乐,是为明成祖。夏永也因这一路立功无数,被封为四品带刀侍卫,专为皇上效力。为了表彰夏永战场上的奇功,永乐皇帝又差大员到邓州,特为夏永高标准建设将军府邸。
要说夏集姓真正闻名及昌盛的事,大概也就在夏永当上将官之后。明成祖永乐帝差官员来夏集,督造将军府,从原住地北移一百六十米建造人字形街,东西长约二百米,为主街,南北街长约一百六十米,两街相交处即相当于人字形的头部位置,即今天夏集街东北角跨河大桥西南角一带,当时是一处临河大操场,专供夏姓男丁平日里习武之用。
同时征调周边民夫修筑夏家寨墙,高丈余,设三个寨门。西边没留门,仅设一拱形涵洞,取名西龙头眼,便于寨内排水之用;东门据说最为壮观,不但是双寨门,并且外寨门是气派的石牌坊,又有明成祖皇帝亲题御匾,悬于东门之上,还有两根石柱支撑,石柱下雄踞一对汉白玉石狮。据说那雕刻精美的高大石狮子,目前上点年纪的老夏集人都见过,遗憾的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被盗走。
据说当年文武官员来到此地,一到寨外东门石牌坊下,一律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对夏将军的敬意。当时,将军府全部工程结束后,夏集才算正式宣布成集,并有地方官员维持集市秩序,没几年功夫,夏集便店铺林立,百货齐聚,街道整洁,攘来熙往,一时成为邓北名镇。
听说当年将军府工程完工后,永乐帝特批夏永将军回乡探亲。夏永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回到故乡,地方官和四邻八乡的民众夹道欢迎。夏永入住将军府,设宴招待众人和乡亲,并把几年来的经历过往说与家人,众人方才明白。
回忆往事,历历在目,夏永扪心说:“还真得感谢当初邻村杨营那位追赶咱偷吃豌豆苗的人,要不是人家当年的追赶,说不定还没有自己的今天。”于是决定要好好酬谢一下人家,就派人下帖邀请,希望对方能够来到将军府上一叙,谁知三番五次的邀请,对方总是推脱不便。夏将军心想,要不咱登门答谢,可是杨营的那位一听说夏将军要来,心想人家衣锦还乡,这是要找咱报仇的,那位善良的邻村人竟吓得悄悄地悬梁自尽了,家人也匆匆忙忙地将其埋葬到今夏集镇高台村后营的一块地里。
夏将军听说后,连说多个“误会误会”,事已至此,也只有亲自备上丰厚的祭品到坟前祭奠,略表谢意和歉意,又令卫士在其坟前栽上楸树,以示纪念。传说那楸树后来长得高大茂盛,如今当地上了年纪的人都还依稀记得——那坟上的大楸树,树枝即使干了掉在地上,也没人敢动一下。
据夏集的老人回忆,夏氏祖茔在老街西南方向约六百米处,后被夏集乡棉花仓所占。原来夏集棉花仓打包机所在的位置,当初就是夏氏祖茔祭坛地。过去,逢年过节,夏姓外迁后裔,都会派一些代表前来祭拜先祖,特别是每年的清明节,你来我往,从早到晚一直不间断。
夏氏在邓州一直是富户、大户,人丁兴旺,势力强劲。夏氏祖先、先辈几代据说都为明朝将军,像夏永将军以及后来夏亮、夏懋、夏傑同等人,他们仙逝后,都葬于古邓外城西南三里,今交通路与人民路西南角一带、原邓州二烤厂周边所在地,成为一时有名的“将军坟”、夏家坟。
据说,墓地立有高大的牌坊、丈余高的墓碑,四墓四碑,甚为气派,记载着夏永将军们的功德。1958年,因修建烤烟厂,通知邓州夏氏将其拆掉。当时虽说通知到了夏岗夏氏族人,但因交通不便等因素,夏岗人无力参与,致使将军墓被破坏,致使遗迹遗物几乎荡然无存。听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说,将军坟墓棺椁均用三合土与糯米汤浇铸,当时开挖时,用重重的大油锤砸上去,只留下一个小白点而已。将军坟园墓冢最终扒出来的物品足足装了十八牛车,至今下落不明,这十八车文物的结局,不仅成为了夏氏后人,而且也成为了邓州文史上的永远的痛。另据说几个将军墓碑因太大太重,当时无法搬运,后来就弄到北边去做桥基,夏氏祖碑也许至今就被垫在团结西路土(外)城河桥下,又说或在新华西路土(外)城河桥下。
邓州夏集在最昌盛时,寨内寨外夏姓有二百余户,一千三百多人。明末,天灾人祸不断发生,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天下大乱,匪盗蜂起,为了活命,夏集多支也迫不得已外迁求活路。
目前所知,邓西北十余里的裴营青冢夏楼、腰店夏楼都是与夏集夏氏属直系一脉的,另外还有穰东柳庄、白牛范棚、城郊槐树、林扒夏岗、文曲夏庄、九重更生、厚坡、邓州市区今城区二小后原夏家坑以及罗庄、赵集、襄樊、老河口等夏姓,据说也都与夏集有直接或间接的血缘关系。
有趣的是,甲骨文中的“夏”字本身就是一个人的象形,你看那“头、发、眼、身躯、两臂、腿脚”一应俱全,且双手摆开,呈现出一种强而有力的架势。邓州夏集夏姓一脉先祖恰是武人出身,也无形中影响了夏氏后人,他们也就轻文重武,性格粗犷彪悍,好爽率直,不畏强势,辈辈不乏勇力过人之士。
据说,清末社会动乱时期,今邓州裴营乡和平村夏庄的男丁,个个习武,一时出现了不少武艺高强之人,像“小老五”、“老鸹嘴”、夏书元、夏书乾等都是身怀绝技之辈,夏庄村也被人们俗称为“教士窝”。在那土匪猖獗的年代,河西悍匪也不敢轻易来犯。
另邓州林扒夏镇岗的村民,一度也跟其他夏氏宗亲一样,继承了先辈练武强身、护家看院的优秀传统。在抗日年代,不少夏族男丁积极参军,抗击日寇。像夏岗的夏建文就在枣阳会战时因立战功,荣获“还我河山”奖章一枚;夏振山早年参加地下党,在湖北洪湖、襄阳等地一直抗击日寇。
夏姓后人这种习武习惯,据说他们一直坚持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闲时,他们也会挤时间舞舞棍棒、耍耍刀枪、甩甩九节鞭等。据林扒夏岗人讲,夏岗教士的武功在周边是很有名气的,轻易是没人敢来冒犯的。
有一年的夏日午后,湖北老营的一干人马手持棍棒器械,气势汹汹直奔夏岗来寻衅滋事。当走到夏岗村南孙庄,在向一老者讨井拔凉水喝时,老者见状异常,便询问事由,一听说要到夏岗去打架复仇,老者立马劝道:“使不得呀,那夏岗男子人人都是教士,武艺高强,一个人打几个人不在话下,你们这一群人还是回去吧。”对方一听,心里也有点虚,他们揣摩再三,最后只得罢手,悻悻返回。
据现有资料信息可知,邓州林扒夏岗夏氏,也属夏集夏氏一脉,他们本由邓州城北夏庄迁来,而城北夏庄实际就是腰店夏楼(夏集夏姓后人迁入)的一个庄子。据说,居住在夏庄的夏姓人因与当地的异姓发生了矛盾,为了避免族人生活受到影响,族人经过商议,留下一人来“看庄子”(经营夏庄的土地),其他人都迁到豫鄂交界处,即今林扒镇夏岗。
明末夏永后人有一支迁入今邓州腰店三官庙,后更今名夏楼。今天的夏楼村依然存留将军府一座,对于这座将军府的历史,村民们大多语焉不详,只是重复着“原来气派得很”的简单描绘,只有那不俗的木雕装饰默默地诉说着历史,那繁复的屋脊和精美的镂空门窗也似在印证着某种已逝的辉煌。
可是,据《嘉靖·邓州志》,仅有“夏宗南阳卫指挥、夏瑄封兵马指挥”这一点短短的记录,史志中关于夏姓将军的记载实在模糊而缺乏,那一点点文字又实在是说明不了什么,也不能确定他们到底与邓州的夏氏有没有关系?那么腰店夏楼现存的将军府,他的原始主人又是谁呢?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可是,岁月的流逝,已造成许多无解或待解的迷雾。

实际夏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中,应属于大姓系列。如今仅仅粗略地说一说邓州夏氏其中的一脉一族,一定是挂一漏万。从大处说,华夏本一家,如今通过浅显地梳理,如果可以促使人们去探讨个人来源 ,去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祖先 ,增强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民族情怀与团结意识,若能弘扬一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增强一点家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培养一点后人的文化自信,也不失为做了一点有意义的事。

附录资料——   

一、夏若从开始,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约四百七十余年,共十四世,十七王,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桀
二、邓州夏姓由姬姓(黄帝姓姬)到姒姓(禹姓姒sì),后改为夏姓。夏姓后代分支,亦有更姓为窦姓的、邓姓的、夏侯的、欧阳的。
三、另据腰店夏楼1963年重修家谱载,原邓州人夏德照(林扒夏岗人)年轻时外出,后在内蒙古多伦县糜地沟村落户,娶妻生子,1953年时已是花白胡子老人的夏德照只身一人,不远万里回故乡索要家谱,老人的这一举动,也促成了邓州整个夏集夏氏支系的夏集、东夏楼(腰店)、北夏楼(裴营)、城南夏岗(林扒)、北夏庄(裴营)以及城东两个夏庄()字辈的上下统一,续写了邓州这一系夏氏新字辈“德朝正传广,尚书庆嘉丰,忠良永长安,文化奇万方”

四、邓州刘集五户夏氏,他们的由来似乎与上面说到的夏集一脉有一定出入,此不赘述。

    作者笑熬浆糊在邓州腰店夏楼

作者 笑熬浆糊

夏正兴、夏定华、夏传玲等先生在一起

作者简介:本姓尚,网名“笑熬浆糊”,工作后积极进取,于1998年7月取得华中师范大学本科学历。现任教于邓州市湍北高中,业余爱好写作,创今日头条“图说邓州”以及公众号“图说邓州”,先后在《河南日报》《河南党风廉政建设》《人民网》《大河网》《学习强国》《中学生课程辅导》《新课程》等相关媒体平台和报刊发表文章多篇。坚持原创,关注历史文化及教育教学,传递社会正能量。

(0)

相关推荐

  • 红楼贾家祖先贾复:拖肠血战的银戟太岁雪天王 | 云台宿将

    这哥儿们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绝美而又悲壮的画面:一个外罩白袍.身挂银甲的无双猛士,身受重伤,肠子都流出来了,犹自挥舞银戟,杀得敌人望风而逃.看着敌人远遁,猛士才慢慢倒下.画面一转,位面之子刘秀拉着猛士的手 ...

  • 电影《突破口》正在邓州刘集镇齐集村拍摄,场面壮观,气势恢宏

    电影<突破口>正在邓州刘集镇齐集村拍摄,场面壮观,气势恢宏预计在此拍摄持续10天左右.其中1月14日在铁南高村拍摄.

  • 永城亳州夏氏堂号

    永城亳州夏氏堂号

  • 永城亳州夏氏郡望

    永城亳州夏氏郡望

  • 亳州永城夏氏郡望

    郡望,宗族世代聚居,声名显赫,繁荣发迹之处,为人仰望. 夏氏郡望有会稽郡.谯郡等. 宿州夏氏家谱2011年版把会稽郡作为郡望,永城.亳州.宿州.商丘.邳州.夏邑.颍上等地夏氏总谱2021年版把谯郡作为 ...

  • 亳州永城夏氏堂号

    亳州永城夏氏堂号 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源于祖先的名人典故或典籍箴言. 夏姓堂号有平水堂.惜阴堂.仁德堂.尚忠堂.明德堂等. 宿州夏氏家谱2011年版确立堂号为惜阴堂,永城.亳州.宿州.商丘.邳州. ...

  • 张飞抢了夏侯渊的侄女做老婆,为何夏侯一族没有报复他

    公元200年前后,还未彻底出道的张飞在出城拾柴时,巧遇了夏侯渊的侄女,一冲动,直接抢回来当了老婆. 夏侯渊是曹操最为倚重的大将之一,而且脾气火爆,他还有一个哥哥夏侯惇,也是惹不起的狠角色.按道理说,夏 ...

  • 吕后将刘氏家族赶尽杀绝,却唯独漏了一人,后来此人灭了吕氏全族

    "吕后乱政"历来王朝皇室铭记在心,吕后即吕雉,字娥姁(xū),她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结发妻子,曾与刘邦患难与共,但当刘邦登基为汉高祖后,贤能淑德的吕雉屡受挫折,最终变成了让人胆颤的 ...

  • 山西省代县雁门夏氏

    在绍兴期间,我看到姒元翼.姒承家叔侄两人编写的<大禹世家>一书,此书专门介绍大禹的生平.源和流.据其中<史记·夏本记>记载:"大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禹之父曰鲧,鲧 ...

  • 夏氏溯源:安徽宿州

    夏氏溯源:安徽宿州 --姓氏及夏姓的产生与变迁 一. 姓氏的产生 姓的产生和人的产生紧密相连,天地之间,有了宇宙,诞生了地球,出现了人,产生了氏族,形成部落.为了辨认识别,规范秩序,才产生了姓.&qu ...

  • 永城夏氏宗祠的兴衰

    永城夏氏宗祠,是太始公夏良胜后裔之宗庙,是永城.亳州.宿州.商丘.萧县等地夏氏族人祭祖的圣地.宗祠位于酂城土城墙西南300米处夏庄(夏竹园),明清时期老官道南侧,现311国道酂城镇电管站附近,北枕古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