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的第二批简化汉字表,除引起用字混乱还造成姓氏分道扬镳
30多年前曾经有过第二批简化字,使用时间不长,但对当时人们的生活还是产生了很大影响。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知道这些,以致于误认为是什么人随意杜撰的文字,其实这些字也是有“来头”的。很多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汉字的简化给文化普及推广和简化书写方面有积极作用,但是却削弱了汉字的传统文化内涵。这里把第二批简化字表提供给大家做为参考。
1977年12月20日,第二批简化字(共853个)公布,立即遭到了各方面的批评。
1978年4月,教育部发通知教材停止使用“二简”;7月,《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也停止使用“二简”。
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废止第二批简化字,指出:“今后对汉字的简化应持谨慎态度,使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
“简化字”在书写上更加简单易行,但由于刚进行完“一简”,“文革”会(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就迫不及待地进行第二次简化,引起社会上用字混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是废止了这个方案,并指出了:“今后对汉字的改革要持谨慎态度,使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社会应用。”
文革会的简化汉字 除了引起社会用字混乱外,还造成了姓氏的分道扬镳:
我国本来有“阎”姓无“闫”姓,但简化汉字以后俗字“闫”亦成了姓氏;此外,“萧”姓与“肖”姓也是这种情况。“肖”古读去声,为动词,
近代罕见将“萧”姓作“肖”者,属用字不规范之属,简化字推行使这种趋势泛滥。这就包括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中华萧氏宗亲会」奔走下,政府同意回复「萧」姓,目前已有福建厦门两名肖姓市民取得新的「萧」姓身分证。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