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23.那些“消失”的老物件
1980年上映的《巴山夜雨》,是一部很有味道的风味独特的老电影。在影片中,诗人秋石的诗稿被红卫兵抄走了。几年后,巴山夜雨,三峡水涨,在押送的船上,秋石遇到了当年的那个红卫兵宋敏生。当年的红卫兵已经变成了一个表面玩世不恭的青年工人。在押送人员不在的间隙,宋敏生偷偷对秋石说:“诗稿还在我那儿,丢不了的。”
在电影《第六感》中,也有一句很好玩的台词:“人有时候以为自己失去了什么,其实没有,只是被换了个地方。”当然,这是部鬼片。
“文革”中很多东西确实被毁掉了,也有的不是,只是换了主人。
【《巴山夜雨》】
曾经有人向我炫耀他们家的古画,我很奇怪,就问他是怎么得来的。他告诉我的话,让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他说,这是他父亲当年在“文革”中抄家抄来的。
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在西城租房,房子的老主人应该是个高干。我们去的时候,房子里扔的乱七八糟,堆的高高的箱子、书籍,还有其他杂物。我很奇怪,就问房东,这些东西怎么还没有搬走。他说,这些都是他父母以前的留下的,没处放,让我看着处理,不要就扔了。我后来整理杂物,发现有一些看起来很漂亮很值钱的印章料,好像还是玉的,具体我就记不清了,还有一把看起来还不错的剑。我就把房东叫来,让他把这些值钱的章料拿走。(微信公众号:潜真堂)
问起那把剑。主人说,这把剑不是他们家的,他们家原来有一把“宝剑”,多“宝”他也说不上来,但他记得是“绿鲨鱼皮”的剑鞘。有这么好的装饰,肯定是把好剑。“破四旧”的时候,这把剑就上缴了。“文革”结束后,这些东西都发还,通知他们去领。到派出所一看,一堆剑里头并没有他们家那把。警察说,你就在这里头挑一把吧,再晚了,这些也没了。因为只登记了谁家交了什么东西,登记的并不详细,既然是 “破四旧”,估计也没准备还,所以保管的也不到位,谁家的东西,根本对不上号。所以,他们家的“宝剑”就变成了现在这把普普通通灰头土脸的“土剑”。我觉得还不错,就是至少它还是把硬剑。
【《第六感》】
几乎同样的遭遇发生在刘晚苍师爷身上。马老回忆说,刘师爷家有一把八卦刀,虽然赶不上王子英先生那把断臂剑,但也是一个“宝物”,样式非常漂亮,据说是师爷自己画的图样,找好工匠打造的,解放前的时候,北京善于打造兵器的好工匠很多。“曾经沧海难为水”,现在的刀剑制作工艺,一般入不了马老的眼。那把八卦刀,也在“破四旧”的时候上缴了,发还的时候,同样被别人掉包拿走了。马老说,一提起这事,老先生(刘晚苍师爷)就黯然不语。当然,是谁,都会觉得可惜、难过。(微信公众号:潜真堂)
所以,我经常想,我们经常说文革中毁掉了多少好东西,但这其中很多东西可能还以某种形式“幸存”了下来,只是还不到“出现”的时候。
有时候,已经“消失”的物件的出现,需要一个“理由”,或者说,需要一种形式的“洗白”。
比如,我们常常在新闻或者各种节目听到,“您这个东西是怎么得来的呢?”“我在文革中,从废品回收的炉子边上捡来的。”“鬼市(早先天不亮买真假文物的市场)上淘来的。”……听到这些话,常常引发我不厚道的联想。
当然,不管这些东西到了谁的手里,只要还存在,就是幸运的。从一个更大的意义上,我们世间所拥有的一切,都只是暂时保管,没有什么永远是自己的。
“楚人失之,楚人得之。”这既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境界。
曾经听说,王子英先生那把“断臂剑”并没有丢失,而是在“文革”前,托人偷偷带出了北京。这让我很欣慰,这个说法,让这把带着王家记忆的“断臂剑”存世的可能性大增。我多么希望有一天,这把剑能够重新出世,一个人站出来,笃定地告诉世人:“这就是王家那把断臂剑。”
我想,这是很有可能的。
2019年6月18日星期二
【《巴山夜雨》】
附:近期文章链接
潜修集‖14.功法中的“隐藏关”
读史札记‖02.云母屏风烛影深——屏风的秘密与传奇
读史札记‖03. 厕所里的刺客——“无礼”的代价(上)
读史札记‖03. 齐湣王之死——“无礼”的代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