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歺、辺、彐、厷”这些字到底是汉字还是日文?

可是,对于许多80后以后的年轻人来说,似乎没见过这种字。作为80后的我来说,我上学时还时常在某些老居民区的小商店门口见到这种类似日文的手写字。

说了半天,很多人一头雾水。到底是什么字呢?什么字能缺胳膊少腿的跟“日文类似”?!

经常在卖饭的那见到这个“”,你认识吗?还有这个“韭菜”的“韭”,过去会被写为“”。

还有原来的报纸上的

喜降瑞(彐)括号里的“彐”,有几个80后认识,更别提90后,00后们了。括号里的“”此处是今天的“”,你是不是大吃一惊?!

过去好多老的合影上面,常常会打印上一排字,最后的“合影”中的“影”经常会被写作“井彡”。

英雄的“雄”写作“厷”

铁(辺)兵括号里的辺,你认识吗?不认识吧,此处是今天的道。

付总理,我们连天去看,看能以为是姓“付”的总理。不是它想表达的意思是“副”总理,不是“正”的总理。

发展的“展”写作是“尸”下面一横

宣传部写作“”。

你肯定读过《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片段,你假如没读过你能看懂下面这几句话吗?

还有什么建设的“建”,写作“迠”;疾病的“病”,写作“疒”;停止的“停”,写作“仃”……

这些字,你今天看来是不是觉得很怪,觉得有点缺胳膊少腿了?

其实,上面这些字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的构想,是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在1975年5月提出来的《第二次简化汉字方案》1977年10月开始试用;这就是后人说的“二简字”。1978年3月,教育局宣布开始在教科书上试用“二简字”。二简字表一共753个新字,而常用汉字数量是3700多个,也就是占了1/5。连当时的官方报纸都提倡使用二简字。

但不到一年时间在1978年9月,全国所有报纸杂志就被停止试用二简字。从试用到停止使用,一年时间都不到年底被事实上弃用。1986年末正式发文废止。

建国后的第一版的简化字,实际上已经完成了扫盲任务。第一版是比较成功的。

相对而言,“二简字”则弊病太多所以才在实行不到一年时间,就很快废止了。

我们说汉字简化在古代就一直在进行。但汉字简化一定不能违背汉字的含义、汉字规律,不能单纯地一味地为简而减

汉字简化,伴随着新文化运动而来。文字的简化还有文字拉丁化是当时社会的主流呼声。建国后,为了扫除文盲,普及教育,实行简化字。

对于“二简字”,由于文字改革用力过猛过于简化,导致字体变得面目全非甚至异体化。“二简字”在实行了很短时间后,就被禁止使用了。

“二简字”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比如“餐”改为“歺”,这个字,不念can,念e。《汉语大词典》词义是:剔去肉后的残骨。

如鸡蛋写作鸡旦。今天再看,是错别字。意思改变了。

还有“付总理”,到底表达的是付姓总理还是副总理呢?

(当时的画本,小人书封面)

(电影海报)

(海报)

下面的左边是“二简字”,右边是规范汉字。(你不看右边,你能读懂左边写的啥吗)

“二简字”影响最大的还是对姓氏的改变。如戴姓也变成代姓,傅姓也变成了付姓,萧姓也变成肖姓等等。有些人已经将户口本姓名改成二简字,导致许多村庄甚至存在三个亲兄弟,姓氏却不一样的情况。现在有人在致力于把自己家族姓氏重新改回原来的汉字。

“二简字”大大增加了学习成本与不便性,而且汉字特点使得它不能过于简化,否则会使得其识别难度更高。汉字,有形、有义、有音,“二简字”则使得某些汉字面目全非、变得异体,甚至造成有些字的歧义,改变了部分字的原意,所以现在人们回看过去“二简字”试行时期的报刊资料,往往亦满脑疑惑、感到费解、看不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