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引领】绿色和低碳关键词!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振兴示范走廊!

8月6日

从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获悉

《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

正式发布

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怎么建?

成都发布建设条例

营造6类公园场景

鼓励市场主体参与绿色开放空间运营

该《条例》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1

营造6类公园场景

公园场景接入绿道连通率应达100%

根据《条例》,成都将依托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生态廊道、天府绿道、天府蓝网以及全域公园体系等构建山水林田湖城为一体的生态基础。

↑新金牛公园绿道和公园景观

在空间格局方面,《条例》提出,成都市和区(市)县应当遵循山水林田湖城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耕地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推动跨越龙泉山发展,形成一山连两翼的空间格局和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网络化市域空间结构。

《条例》提出,成都将统筹布局多种类型的公园形态,营造6类公园场景:

以山体、峡谷、森林、雪地和溪流等特色资源为载体,建设山水生态公园场景;

串联城乡公共开敞空间,建设天府绿道、天府蓝网公园场景;

以特色镇(村)为中心,以林盘聚落为节点,建设乡村郊野公园场景;

面向街区内不同人群需求,营造多种生活化城市街区公园场景;

结合文化建设,打造人文成都公园场景;

将公园形态建设融入产业功能区建设,打造产业社区公园场景。

↑桂溪生态公园的时代花园餐厅

《条例》还对天府绿道的建设做了明确规定。天府绿道建设应当有效利用沿途植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注重自然生态、人文景观、便民利民的有机结合。天府绿道将逐步建设成网,形成覆盖全域的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三级绿道系统,各类公园场景接入绿道的连通率应当达到百分之百。

2

建立低碳制度体系

完善城市低碳公共交通体系

绿色低碳,是《条例》的关键词。

《条例》提出,成都要建立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制定绿色产业扶持政策,严格落实产业准入制度,引导资源向绿色高效集约方向聚集,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生产方式。

《条例》提出,成都应建立低碳制度体系,完善碳排放考核机制,引导构建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进城市碳达峰和碳中和。《条例》还要求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低碳知识融入到相关课程中,培育儿童及青少年的低碳生态理念和环境保护观念。

此外,《条例》提出,成都应建立健全碳普惠机制,拓展公众低碳场景、构建碳减排量消纳机制等,推动形成碳普惠生态圈。

↑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川西林盘景观

同时,成都应当依托天府绿道、城市公园、川西林盘等开敞空间,创新低碳消费模式;组织开展绿色商场、绿色餐厅、节能超市等创建活动,培育低碳消费场景。根据《条例》,成都将完善城市轨道、公共汽车、慢行三网融合的城市低碳公共交通体系,以绿道、城市道路为骨架构建串联成网的全域慢行系统。完善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低碳出行,建设智能网联场景,发展定制、共享交通,提高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到2035年,公共交通占机动车出行比例不低于百分之七十,低碳交通出行比例不低于百分之八十五。

3

鼓励市场主体

参与绿色开放空间运营

推动价值转化也是《条例》的重点之一。《条例》提出,成都应当构建生态资源市场化运营机制,创新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体系,建立城市生态资产统计评估交易系统,发展绿色金融,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手段激活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形成完整的生态经济价值链。

↑府河摄影公园

《条例》鼓励市场主体参与绿色开放空间多元营运,依法以商业收益反哺运营维护。成都应当按照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的原则,通过营造生态景观、构建生态场景、实施生态项目,顺应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消费趋势,打造新业态、培育新场景、创造新消费,推动公园城市生态、经济、美学、人文、生活、社会等多元价值持续增值。

同时,鼓励以生态建设营造景观,以招引企业集聚资源,以产业融合实现增值,在乡村形成特色镇(村)、川西林盘、新型社区、精品民宿互为支撑的旅游目的地和消费场景、生活空间、商业形态。

在乡村振兴方面,《条例》提出,成都应当按照规划,因地制宜建设乡村振兴示范走廊,发展都市型景观农业,植入文创、康养、休闲等功能,促进乡村形态提升与产业发展,构建乡村价值新格局。


申明:

部分文字图片源于公益分享,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删除!

为人权做宣言

为洁心做代言

熔铸青春箴言

攀登雷锋之巅

——青年棒棒军

我的时代已过去,功成不必在我

你的岁月应重燃,此生不可虚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