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变法·维新

●因循守旧。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因循:沿袭。守旧:固守旧法。

●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矿日持久。

  宋·王安石《上时政疏》因循守旧,苟且偷安,贪图安逸而无所作为,虽然可侥幸一时,但不能维持长久。

●因循二字,误尽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方破此弊:才把这种弊病破除。

●非常之事,何得循旧?

  《三国志·吴书》 前所未有的事业,怎能沿袭陈规旧律?

●多才自劳苦,无有只因循。

  唐·韩愈《酬裴功曹》 才:才能。 因循:沿袭,守旧。

●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

  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巧对补录》

●循法之功,不足以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

  《战国策·赵策》功:功劳。法古之学:遵循古人的学说。制今:治理当前事务。

●尧善治,自今在诸古也;自古在之今,则尧不能治也。

  《墨经·经说下》治:治理。今人处于古世,则尧能治;古人处于今世,则尧不能治。

●古今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

  《战国策·赵策二》同俗:习俗相同。相袭:相承继。礼:古代的道德规范,礼仪制度。循:遵循。说明古今情况不同,不能全袭前人的礼法。

●居今之世,若欲尽除今法,行古之政,则未见其有利而徒有烦忧之弊。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108 居:当。尽:完全。谓处在当今之世而用古人之法来治国,是行不通的。

●事有贸迁,而言无变革,此所谓胶柱而调瑟,刻舟以求剑也。

  唐·刘知几《史通·因习》贸迁:变迁。胶柱而调瑟:鼓瑟者转动弦柱,以调音之高低,如胶其柱子,则无从调节。喻拘泥而不知变通。刻舟以求剑:楚人渡江,剑坠水中,遂刻不容缓舟为记,舟抵岸,从其所刻处下水寻之,剑不可得。喻拘泥成法而不讲实际。

●刻舟求剑,固而不通;胶柱鼓瑟,拘而不化。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器用》刻舟求剑,胶柱鼓瑟:皆喻拘泥成法而不知变通。详见上注。固而不通:固执而不知变通。拘而不化:拘泥一端而不知变化。

●古而可好,又何必为今人哉?

  清·谭嗣同《仁学》 好:喜欢。为:做。

●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

  《孟子·离委上》要垒高一定要利用高出的山丘,要掘深必然要凭借低陷的川泽,治国不沿袭先王的法道,能够说是明智的吗?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老子》第14章 用古人之法则治理当前的现实。

●尊古而卑今,学者之流也。

  《庄子·外物》卑:轻视,看不起。只尊古道而轻视当前,这是学者没有对事物作本原的理解。

●若握一世之治,以传百世之人,由以一衣拟寒暑,一药治痤瘕也。

  北朝·北齐·刘昼《刘子·法术》一世之治:一个朝代的治理方法。痤(cuó):疖子。瘕(jiǎ):腹内结块。

●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

  清·魏源《默觚》 执古以绳今:以古法规范今人。诬:欺骗。

●按图索骥术难灵。

  元·袁桷《示从子》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去寻求骏马。索:寻求。骥:骏马。

●地球守旧之国,盖已无一瓦全者矣。

  清·康有为《强学会序》盖:句首助词,无实义。瓦全:喻苟且偷生,完整无缺。谓世界上那些只知守旧的文明古国,至今已没有一个是完好无缺了。

●自古至今,法无不改。

  清·龚自珍《上大学士书》法:指治理国家的方法。

●圣人能与世推移,而俗士苦不知变。

  汉·崔寔《政论》与世推移: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苦不知变,苦于不知变化。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

  《史记·商君列传》普通的人安于旧的习俗,读书人沉迷于他所学过的东西。

●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

  清·黄遵宪《杂感》俗儒:庸俗的读书人。故纸研:在旧纸堆中去钻研。

●难怪他江山半壁且因循,究何曾卧薪尝胆,起一度风云。

  清·筱波山人《爱国魂》因循:守旧不改。只知安于半壁山河因循守旧,却没有下决心吃苦发奋,待机而起。

●谁谓古今殊,年代可同调?

  南朝·宋·谢灵运《七里濑》殊:不同。

●三代文明不得不变太古。

  清·康有为《变则通通则久》太古:远古,上古。夏、商、周三代之进步文明就必然要改变上古的一切典章制度。

●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

  明·李贽《藏书纪传总目前论》说明时代不同,人们对问题的看法也不一样。

●今美于昨,明日复胜于今。

  清·李渔《笠翁余集序》说明时代总在向前发展,一日胜过一日。

●太古之道果可行之万世?

  宋·王安石《太古》上古的治理国家的法则制度,岂可永远通用?

●尊新必威,守旧必亡。

  清·唐才常《各国种类考》 尊新:崇尚新法。威:兴旺。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

  清·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大地诸国:世界各国。

●大变则大益,小变则小益。

  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粹宫·论政》变:指变法。

●万国强由变法通。

  清·黄遵宪《己亥杂诗》说明变法是各国强大的必由之路。

●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

  清·康有为《变法上谕》 易:改变。 常:固定不变。 经:原则。治法:治国之法。

●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

  清·梁启超《变法通议》 岁:年。

●昨日之新,至今日而已旧;今日之新,至明日又已旧。

  清·谭嗣同《湘报后叙上》

●天地以日新,生物无一瞬不新。

  清·谭嗣同《上欧阳瓣薑师书》二十二无一瞬不新:一眨眼就变而为新,故无一瞬不新。

●衣必洗而垢去,物必改而更新,理之自然者。

  清·洪仁玕《英雄归真》 垢:污移,脏东西。

●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

  清·龚自珍《乙丙之际箸议第七》靡:倒下。出自一人之法,必然产生弊病;众人倡议之论,必然一向无前。

●法久必弊,弊必曲变,变所以救弊也。

  明·王廷相《慎言·御艮》 弊:弊陋,弊害。曲变:尽变。变所以救弊:变就是对弊端的纠正。

●祖宗之法未必尽量,可革则革,不是循守。

  宋·司马光《学士院试李清臣等策问》不是循守:不以因循守旧为是。

●善变者有国之公理,日新者进种之权舆。

  清·唐才常《论热力》下权舆:萌芽。善于变化的思想,是万国的公理,每天更新的观念,是物种进化的萌芽。

●世必有非常之变,然后乃有非常之谋。

  《汉书·孝成赵皇后传》世:时代。变:变革。世间有不寻常的变革,然后才能产生不寻常的大略鸿图。

●尚变者,天道也。

  宋·王安石《河图洛书义》 尚:尊崇。 天道:自然的规律。

●变则通,通则存,存则强。

  清·唐才常《论最古各国政学兴衰之理》 变:变革。通:变通,指灵活运用,不拘常规。存:生存。《易经·系辞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乃亡。

  清·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变:改革,变革。全:保全。

●请君莫奏前朝曲。

  唐·刘禹锡《杨柳枝词》 意谓不要一味因循守旧,老调重弹。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庄子·刻意》呴:嘘,呵气。吐故纳新:原为道家的一种养生术,口吐浊气,鼻引清气。后引申为新陈代谢。

●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春一秋,物故者新。

  明·刘基《司马季主论卜》 华(huā):花。昼夜之间,事物就发生变化;一年之间,事物更有所不同;喻世事无时不变。

●变者,天道也。天不能有昼而无夜,有寒而无暑,天以善变而能久。

  清·康有为《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天道:自然的规律。昼夜循环,寒暑往返,就是自然变化之道。由于自然能这样变化,故能永远发展下去。

●天不新,何以生?地不新,何以运行“日月不新,何以光明?

  清·谭嗣同《仁学》 新:更新。说明事物不更新不能生存发展,起它应有的作用。

●三代以上,天皆不同今日之天,地皆不同今日之地,人皆不同今日之人,物皆不同今日之物。

  清·魏源《默觚·治篇》三代以上:夏、商、周三代以前。说明古今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故不能因循古制。

●天下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

  清·王韬《弢园文录外篇·变法中》

●进化者,自然之道也。

  近代·孙中山《孙文学说》进化:按生物之自然规律逐步发展变化。 道:规律,法则。

●变法,天下之公理也。

  清·梁启超《论不变法之害》变法:变更法制。公理:普遍规律。

●顺天者兴,兴其变而顺天,非兴其一姓也;逆天者亡,亡其不变而逆天,非亡其一姓也。

  清·康有为《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一兴一亡,都是因其是否知变而适应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非一姓之兴亡。

●非变革不足以救中国。

  清·梁启超《释革》

●前圣后圣,未必相袭。

  汉·桓谭《新论·正经》 袭:沿袭。说明圣人都不是因循守旧的。

●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

  宋·曾巩《战国策·目录序》道:治理国家的办法。疵:缺点,毛病。考之无疵,经过考验并无缺陷。

●前世不同孝,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

  《商君书·更法》 教:政。何古之法:该访效哪个古代之法呢。礼: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礼议制度。循:沿袭。

●天道有迁易,人理无常存。

  晋·陆机《塘上行》天道: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迁:变迁。易:变易。人理:社会发展规律。常:固定不变。

●帝王之道,不必相袭,各繇时务。

  《汉书·朱博传》 不必相袭:不必相继承。 繇(yáo):同“由”,“因”之意。

●法者所以适变化,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宋·曾巩《战国策·目录序》所以适变化;因以顺应变化需要。道:原理,法则。所以立本:因此作为立国根基。不可不一:不能不一致。

●王者必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

  《汉书·礼乐志》 王者:成就王业的人。因:沿袭。有所损益:有所增减,即有因有革,不能一成变。

●五帝三王,殊事而同指,异路而同归。

  《淮南子·本经训》殊:不同。指:同“旨”,意义、意思之意。五帝:古代传说中的五个帝王,其说不一,有伏羲、黄帝等。三王:一般指夏禹、商汤、周文武。异路而同归:途径不同,但目标一致。

●三王五帝各垂法,当其时可皆为功。

  清·严复《和熊孝廉》 三王五帝:见上注。垂:颁布。 法:法令。当其时可皆为功:切合时宜,都能成功。

●三代不同法,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

  汉·崔寔《政论》 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合称。由:经过。殊:不同。建德一也:建树的德教都是一样的。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

  《史记·秦始皇本纪》五帝、三代:皆见上注。复:重复。袭。:沿袭。

●采百王之损益,成一代之典章。

  《隋书·牛弘传论》王:帝王。损益:利弊,增减。典章:制度,法令。

●王者顺天,革新鼎故。

  清·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王者:成就王业的人。革:改变,革除。鼎:树立。故:旧的。

●御政之首,鼎新革故。

  汉·魏伯阳《君臣御政章第四》御:封建社会指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或支配。鼎:树立。革:去掉,革除。故:旧的。

●去陈用新,改弦更张。

  清·梁启超《通法通议》 陈:旧的。改弦更张:比喻改变法度或作法,使之振作起来。

●以顺讨逆,自然必胜。

  唐·张九龄《敕松模都督涅礼书》以:用。 讨:讨伐。

●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

  宋·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

●兴一世之功,不当恤流俗之议。

  明·归有光《寄王太宋书》不当恤:不应当忧虑。流俗之议:一般世人的议论。

●进步者天下之公理也。

  清·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卷六 公理:大家公认的正确道理。

●惑乎故而不能即乎新者,溺也。

  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 惑乎故:迷惑于旧事物。即:接近。新:新事物。溺:沉溺不悟。

●千古无不敝之政,亦无不变之法。

  清·郑观应《考试下》 敝:破旧。 法:法令。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商君书·更法》一道:固定不变的方法。法:效法。治国家没有固定不变的方法,只要便利国家,就不必效法古代。

●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

  《战国策·赵策》有主见的人不跟随别人,治理当今政务的不必效法古人。

●维新变法,国之大事也。

  近代·孙中山《建国方略·心理建设》维新:变旧法,行新政。

●方将愚民,变法则民智;方将贫民;变法则民富;方将弱民,变法则民强;方将民死,变法则民生。

  清·谭嗣同《仁学》 方将:想要。

●既以开创维新之势治天下,则当去旧时守成之面目。

  清·康有为《杰士上书汇录请御门誓众,开制度局,以统筹大局折》成:现有的。既然开创革新的局面以治天下,就应当革除过去一成不变的旧面目。

●图保自存之策,舍变法无他图。

  清·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图:计议,谋划。舍:抛弃。他图:别的办法。

●其变力大者其治功大。

  清·康有为《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革政记序》变力大:改革越彻底。治功大:作用越大。

●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

  清·康有为《上皇帝书》

●革命者,去腐败而存善良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入文明者也。

  清·邹容《革命军》

●今日之民智,不必恃他事以开之,而但恃革命以开之。

  清·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民智:旧时指一个国家的人民所具有的文化知识。恃:依靠。但恃革命以开之:只有依靠革命启迪民智。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

  清·邹容《革命军》天演:自然演变,演化。公例:普遍规律。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清·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革旧维新,而采天下舆论,取万国之良治。

  清·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舆论:人民群众的言论、意见。

●汤武革命,顺乎天下而应乎人。

  《易传·革卦彖》汤武:商汤与周武王。前者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后者推翻商朝而建立周朝。革命:实施变革以应天命。古代认为帝王受命于天,固称朝代更替为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顺适天理,应合人情。

●革也者,天演界中不可逃避之公例也。

  清·梁启超《释革》革:变革。天演界中:自然演变范围内。公例:普遍规律。

●革命之事业,为今日救世主中国独一无二之法门。

  清·梁启超《释革》法门:佛教用语,原指修行者入道的门径,今泛指一切门径。

●各国新政,无不从革命而成。

  清·章太炎《驳革命驳议》 新政:已变革之政治制度。

●革命者,国民之天职也。

  清·邹容《革命军》 天职:义不容辞的责任。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清·梁启超《国家事想变迁异同论》之:这里指变法,社会变革。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

  汉·扬雄《问道》物:事物。因:继承,沿袭。革:改革。成:成功。天下事物,没有继承,就不会创新;没有变革,就不会完善。

●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天道乃驯。

  汉·扬雄《太玄经》 天道: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驯:渐进。自然规律有继承有革命,只有这样,自然才有新的发展,也才能顺应规律发展下去。

●不革基旧,安能从新?

  宋·朱熹《上蔡先生语录》卷中 安:怎么。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

  唐·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之十四韵》鼎:树立。麾(huì):指挥作战用的旗子。此文泛指旗子。故:旧。三章:三项,三条。这里是注泛称。

●革命者,救人救世之圣药也;终古无革命,则终古成长夜也。

  清·陈天华《中国革命史论》 圣药:良药。终古:久远,自古以来。成长夜:长期处于黑暗难明的境况中。

●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

  清·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天雄大黄:猛泻之药。补泻兼备:药性又补又泻,两者兼备。喻革命不光是推翻旧制度,而且是建设新国家。

●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

  汉·扬雄《太玄经》 因:沿袭。循:遵循。化:变化。与:偕同,一起。社会规律有继承有变革。继承,与规律同发展;变革,与时势相适应。

●小革则不治,大革则大治。

  清·魏源《圣武记》 革:改革。 治:安定。

●圣人不期循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韩非子·五蠹》期:追求。循古:因循守旧。法:效法。常可:永久可行的办法。因为之备:因时制宜。

●拘礼之人,不足与言事;事法之人,不足与论变。

  《商君书·更法》拘礼:指拘泥旧礼。言事:商讨大事。制法:指受制于旧法。变:变革。

●善琴弈者不视谱,善相马者不按图,善治民者不泥法。

  清·魏源《默觚·治篇》 弈:棋。谱:指乐谱,棋谱。相马:看马,评马。不按图:不依固定的相马图、相马法。泥法:拘泥于一成不变之法。

●变法之法,富国为先。

  清·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变法之法:改革的方法。富国为先:以使国家富强为第一义。

●世界开新逢进化。

  清·康有为《苏村卧病写怀四首之二》 逢:迎接。

●陈旧布新。

  《左传·昭公十七年》布:安排,建立。意谓废除旧的,建立新的。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恃:依赖,依靠。风雷:借疾风迅雷喻剧烈的社会改革。喑:哑(yīn),无声。究可哀:终究是令人痛心的。

●滔滔海水日趋东,万法从新要大同。

  清·黄遵宪《已亥杂诗》 变法维新如大江东去,势不可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