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位青藏线上的汽车兵
青藏线上的军人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和特别能战斗”的三个特别精神。关注“青藏线老兵之家”分享我们曾经在军营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一些回忆和我们今天与明天的成长经历。。。
作者:蝶语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某对进藏送货的夫妇在途中遇难,留下两个年幼无助的孩子,让我想起去世多年的父亲。
父亲曾是一位青藏线上的汽车兵,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少年从军,当了一名汽车兵,向西藏运送物资。那时的青藏公路路况比现在差多了,动不动滑坡、断路,更别说高原缺氧的一系列反应了。可,父亲从未叫过一声苦,还为那段岁月自豪不已。
小时候,看到父亲收藏着许多形态各异的奖章,还有一副有四片玻璃镜面的雪镜。好奇心让我问过父亲,父亲向我说起他的从军岁月。那时的父亲很年轻,身体特棒,风华正茂,虽不识字,但遇到困难,总会想出办法。那时候,他们的车队不是每天由西藏进入内陆,就是由内陆进入西藏,往返途中,常常会遇到滑坡,在车内凑合过夜是常有的事。父亲总是对自己的经历轻描淡写:“要是遇到专门休息的小站,还好一点,能睡觉,有热水,要是遇到断路,就只有啃车中带的锅盔了。”从小受穷遭罪的父亲对自己的从军生涯很满足,他说:“总比挨饿受罪好多了,光荣,又不挨饿!”讲述这些的时候,父亲是那么自豪,仿佛那是他一生最幸福的时光。由于能吃苦,又能光荣地完成任务,他被军区奖励无数。复员后父亲被按排在县城,为某位大领导开车,后来又调到陇西拖拉机站,此是后话,不提也罢。
父亲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哼起军歌,也教会了年幼的我。从未上过学的父亲会写自己的名字,说是在部队有人教过。少年时我曾经学习过拉二胡,他说他在部队学过基本乐理。他不会读“多、来、咪、发、嗦……”,只叫做“1、2、3、4、5……”,那时我还偷偷对他讥笑过,现在想起,涌上一股辛酸。父亲总是那么的知足,总是感谢拥有的生活。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父亲回家务农了。他不怕劳累,仿佛有使不完的劲。遇到有人开拖拉机、汽车或者摩托,父亲总会轻一声:“你那个我也会,早玩过了。”那些后生们总会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父亲,父亲也不多说,低着头,自顾自地走了。
后来,年老的父亲拿着微薄的退休工资,舍不得花,攒起来,为大哥的儿子买了小四轮、摩托车,又手把手地教会了侄儿怎样驾驶。做完了这一切,仿佛完成了一生中最大的心愿。
晚年的父亲常常会拿出他珍藏着的奖章,仔细地抚摸着,擦拭着,遇到过节,还郑重其事地别在胸前的衣服上,他一生最多最美的收藏就是这些奖章了。再后来,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将这些奖章全部带在父亲的身上,让这些奖章永远地陪着他。
父亲本是一介凡人,没什么惊天动地的业绩。他有着出色又平凡的人生经历,有着自己引以为荣的凡人幸福。很多年了,亲爱的父亲,您在天堂还好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