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七言绝句

伤寒七言绝句,记忆理解学法!

《伤寒论》七言记忆法(一)
君若开卷莫着忙,医者贵在有涵养。
圣人原序意读通,尤知医者责任重。
太阳本证三分鼎,中风伤寒表郁轻。
中风表虚桂枝汤,自汗用之也恰当。
桂枝三禁记妥贴,表实里热及湿热。
若兼太阳经不舒,桂加葛根汤为主。
喘时患者实难忍,桂加厚朴与杏仁。
阳虚汗漏表不解,桂加附子不须敛。
胸阳不振因误下,桂枝去芍可克伐。
误下若是伤胸阳,桂去芍加附子汤。
发汗太过伤气营,可用桂枝新加汤。
伤寒表实麻黄汤,麻黄八证不可忘。
喘而胸满合阳明,不可下宜用麻黄。
麻黄十禁要记清,诸虚用药心中明。
若兼太阳经不舒,葛根汤下疾如拿,
阳明合病自下利,不利但呕加半夏。
表寒里热大青龙,里停水饮小青龙。
表郁轻证各半汤,桂二麻一微汗畅。
太阳邪郁里热轻,桂枝二越婢一汤。
热扰胸膈栀豉汤,若兼呕者加生姜,
少气要加炙甘草。热郁胸中气不畅,
火郁气血又不利,心中结痛用栀豉。
栀子厚朴兼腹满,中寒下利栀干姜。
如若病人旧微溏,不可与服栀豉汤。
《伤寒论》七言记忆法(二)
汗下邪热壅肺喘,可与麻杏甘石汤。
阳明热胜气阴伤,白虎又加人参汤。
里热挟表协热利,葛根黄芩黄连汤。
太少合病自下利,清热止利黄芩汤,
呕时可加半生姜,万世治痢之祖方。
损伤心阳桂甘汤,烦躁桂甘龙牡汤,
以火劫汗亡心阳,惊狂龙牡救逆汤。
奔豚桂枝加桂汤,欲作苓桂草枣汤。
脾胃气虚水气冲,可与苓桂术甘汤。
水气内停经不舒,桂枝去桂加苓术。
脾虚气滞腹胀证,朴姜半夏草人参。
里虚伤寒心悸烦,小建中汤疾可安。
表里皆寒协热利,桂枝人参汤祛疾。
肾阳虚衰烦躁证,干姜附子病不危。
阴阳俱虚致烦躁,茯苓四逆效果好。
阳虚水泛真武汤,甘草干姜先复阳,
复阴芍药甘草汤,阴阳两虚加附汤。
阴阳两虚在心脏,动悸结代炙草汤。
蓄水证用五苓散,中焦不渴苓草安。
蓄血轻证桃承气,重证抵当汤可医。
缓证抵当丸药图,峻药缓攻疾可除。
热实结胸大陷胸,结胸三证记心中。
小结胸证小结胸,寒实三物白散通。
热痞泻心汤可医,附子泻心兼阳虚。
寒热错杂呕利痞,半夏泻心患者愈。
胃虚不化兼水气,生姜泻心随手起。
脾胃气虚痞利甚,甘草泻心如常人。
心下痞硬利不止,赤石余粮正为此。
五苓散可治水痞,旋复代赭痰气痞。
上热下寒黄连汤,半汤去芩加桂方。
太阳类似分两般,十枣汤和瓜蒂散。
伤寒论》七言记忆法(三)
阳明本证热与实,另有中寒易忽视。
热留胸膈栀子豉,太阳阳明同样治。
表里俱热白虎汤,热重阳明合三阳。
热盛津伤加参汤,伤寒禁用记心上。
津伤水热互结证,育阴清利猪苓汤。
阳明实证三承气,另有润导分别记。
燥热内结腑不通,调胃承气燥实重。
痞满实用小承气,痞满燥实大承气。
大承气汤三急下,腑实燥结阴又伤。
润导脾约麻仁丸,外用蜜煎土瓜胆。
无形邪热与虚冷,阳明下法要谨慎。
兼变发黄及血热,湿热发黄茵陈汤。
无汗之表可汗侯,麻黄连翘赤小豆。
成实之里茵陈汤,无表无里栀柏皮。
热入血室刺期门,蓄血仍用抵当汤。
中寒呕吐吴茱萸,上焦有热病反剧。
咽干目眩与口苦,少阳本证小柴胡。
脾虚寒湿与寒饮,小柴胡汤自当禁。
少阳兼表柴桂汤,若兼里实大柴胡。
里实误下先柴胡,柴胡芒硝后不误。
水饮内结柴桂姜,肝郁口渴与便溏。
烦惊谵语邪弥漫,柴加龙牡人平安。
热入血室同阳明,寒热如疟柴胡因。

《伤寒论》七言记忆法(四)
太阴本证四逆辈,兼表仍用桂枝汤。
腹痛桂加芍药汤,大实痛更加大黄。
少阴本证分寒热,寒化回阳四逆汤。
阴盛格阳病非常,通脉四逆重附姜。
阴盛戴阳白通汤,格拒须加胆汁汤。
阳虚水泛真武汤,寒湿身痛附子良。
阴盛阳虚正邪争,吴茱萸汤治此能。
虚寒下利便脓血,滑脱不禁桃花验。
阴虚阳亢热化证,滋阴清火连胶汤。
阴虚有热下利证,水气不利猪苓汤。
兼表麻细附子汤,轻证麻附甘草汤。
三急下证承气泻,燥实灼津真阴竭。
火炽津枯热旁流,土实水竭肠阻滞。
肝胃气滞阳郁厥,四逆散证效果显。
阴虚咽痛猪肤汤,客热甘草桔梗汤。
咽伤破溃用苦酒,客寒半夏散及汤。
厥阴蛔厥乌梅丸,上热下寒总体看。
寒热相格食入吐,干姜芩连人参汤。
正虚阳郁实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伤寒论》七言记忆法(五)
无形热郁厥白虎,阴盛寒厥四逆主。
血虚寒凝四肢冷,当归四逆汤神圣。
血虚寒凝兼里寒,吴芋生姜加入安。
痰食致厥瓜蒂散,水停茯苓甘草暖。
厥阴热利白头翁,实热下利小承气。
阴盛格阳寒下利,仍用通脉又四逆。
虚寒下利兼表证,治里四逆攻表桂。
肝寒犯胃浊阴逆,吴茱萸汤头痛疾。
阳虚阴盛呕脉弱,四逆汤可治其厥。
霍乱亡阳脱液证,可用四逆加人参。
外疏内利五苓散,温中散寒理中丸。
霍乱里和表未解,宜用桂枝汤小和。
吐利亡阳四逆汤,里寒外热治相当。
吐利阴竭阳又亡,通脉四逆胆汁汤。
差后劳复枳栀豉,若更发热小柴胡。
若腰以下有水气,牡蛎泽泻效堪奇。
余热不清气液伤,还须竹叶石膏汤。
喜唾虚寒理中丸,阴阳易之烧裈散。
此篇抛砖为引玉,条文还须认真记。
再背修园汤头歌,从此讲义束高阁。

(0)

相关推荐

  • 唐绍新桂枝加桂汤治疗​顽固性头痛医案经验

    薛某,女,52岁,教师.1993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头痛6年余.现头痛难忍,部位不清,头内有空感,情绪欠佳,睡眠略差,不喜活动,头面四肢有轻度水肿,偶有心悸,小便清,大便成形,日2~3次,足跟隐痛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桂枝去桂加术汤,附姜枣甘合成方: 阳虚痹证偏于湿.脉虚而涩体烦僵. 组成:附子.大枣.生姜.甘草.白术. 功效:温经散寒,健脾燥湿. 主治:阳虚肌痹证偏湿者.症见身体痛烦,不能自传侧,不呕,不渴,大便 ...

  • 『伤寒论方』《伤寒论》方→桂枝去芍药汤

    桂枝汤去芍药方,解肌散邪又温阳: 胸阳不足证宜用,胸闷胸满气短良. 组成: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解肌散邪,温通阳气. 主治:太阳中风兼胸阳不足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未解,又觉胸中窒闷,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7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17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 ...

  • 伤寒七言绝句,记忆理解学法!

    <伤寒论>七言记忆法(一) 君若开卷莫着忙,医者贵在有涵养. 圣人原序意读通,尤知医者责任重. 太阳本证三分鼎,中风伤寒表郁轻. 中风表虚桂枝汤,自汗用之也恰当. 桂枝三禁记妥贴,表实里热 ...

  • 伤寒六经用药诀

    至道汇 昨天 痔疮 牙痛 伤寒症传变六经必须熟认 霜降以后春分前,伤寒即病六经②传,传过六经当自愈③,请观素问④不虚言.若然两感伤寒症,一日两经表里病,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之间当殒命.是故伤寒不服药, ...

  • 黄煌经方言论精辟 伤寒总结性讲解

    一.黄煌经方言论精辟 1 舌苔不必过于在意.在杂病中,舌质比舌苔重要:体型体貌比脉象重要:精神状态比主诉重要. 2 本人研究经方 的着眼点,可能更重视整体,重视'人'的感受. 3 经方是中医学的一支流 ...

  • 刘渡舟:解析伤寒里的六个载药上浮经典方

    <伤寒论>中具有"载药上浮"作用的共有六方:三物白散.栀子豉汤.瓜蒂散.大陷胸丸.调胃承气汤.大柴胡汤. 六方的治疗不尽相同,药物也有所差别,但从某种程度讲都和&quo ...

  • 谨记“固护阳气”,治疗“夹阴伤寒”

    杏林飘香 公众号 导读:今天跟着朱莘农先生学习治疗夹阴伤寒证. 此证(夹阴伤寒)用药,当处处卫护阳气.古人谓:伤寒伤人之阳. 于此证尤须特别强调,凡甘寒伤阳,香燥破气之品,切须忌用. 苦寒药惟知柏最为 ...

  • 这位近代伤寒学家郑火神,善用四逆汤

    清代,川省名医辈出,但能卓然成家,著书立说以传世的,实为少见.直至晚清,成都医林中才出了个郑钦安.他长期致力于<伤寒论>研究,善用经方治病.为近代具有代表性的伤寒学家. 尤其善用大剂量姜( ...

  • 远怀说伤寒(24)——条文三十、卅一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从今天开始,我们讲讲太阳病的中篇,这是条文最多,方剂也最多,达38首.上篇主要讲太阳病中要类型之一的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及相关变证,在最后还举例了如何"观其脉症,随证治之 ...

  • 【自学中医必背】伤寒、金匮要背的条文!(别管为什么只管背)

    太阳病篇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本证 一 中风表 ...

  • “黑话”白云阁版伤寒经方(十)脏结 癌症 肿瘤物语

    不管是桂林本还是宋本,六经中的篇章,我大抵是挑着论述,一些简单方剂不会解读,不过最后总结的时候会罗列出来.各个篇章框架也会详细的论述一下,有些是我不常用到,或者我认为大家自己可以读书就能看懂的,比如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