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邑秋雨 || 作者:张湘涛

古邑秋雨
作者:张湘涛
与龙川有缘,皆因赣州至深圳的高铁蜿蜒至龙川。我是一个高铁建设者,三年的时光,诸多感触皆在佗城的山水中萌发;我与秋雨有缘,还因初入这块美丽圣地,亦正是十月下旬,纷纷的秋雨在人生中变幻出诸多精彩迭起的故事。
黄昏里,秋雨中,一个人漫步在苏堤上,沙沙的小细珠儿扑面而来。霏霏的细雨,像雾又像风,又像是一个温柔的客家女子用白晳的手,轻轻擦拭着落在自己面颊、毛发上的雨珠儿。这时,心中所有的郁闷烟消云散。
其实,我并不是特别喜欢晴朗日子里,车水马龙,三五成群,人声鼎沸,让人感到紊乱、疲惫,心情烦躁。而此刻,苏堤确是一个恬适、愉悦和安静的地方。
“凉冷三秋夜,安闭一老翁。
卧退灯灭后,美雨声中。”
白居易的《秋雨夜眠》,写出了秋雨之夜易入眠的景境,犹如一首美丽的短诗,又似一曲开唱的情歌……
在这个秋雨连绵,行人稀少,鹅卵石铺就的路上,微微闭上眼睛,嗅着周围泥土的气息,仿佛使人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感到温馨,感到亲切。
南方的秋雨,总有着一些自己的不同。它不像春雨那样缠绵,也不像夏雨那样滂沱。但时而淅淅沥沥,时而铿锵有力,电闪雷鸣,哗哗而下,一阵紧似一阵。有时又却雨缠绵,一下就是三五天,甚至七八天。一会儿雨又停了,阴沉的天幕上露出又一小片蔚蓝,像孩子似的展露出开心的笑颜。当然,秋雨在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同的景致,而我看来,秋雨就像客家人厚重淳朴、善解人意,如客家女子美丽动人,纯粹自然。
雨,仍静悄悄的下着,淅沥沥的声音响彻在四周。远处的老塔和新塔,享受着傍晚秋雨的洗礼。这是佗城当地有名的两座相望的塔,人们分别称作“新塔”与“老塔”。这两座塔同在东江边上,直线距离只有约2公里,数百年来坐镇在东江岸上,守望着佗城。
据说龙川嶅山山脉似龙,西山山脉似龙,龙台山脉似龙,龙自北向南蜿蜒而来伸向佗城。嶅山龙头伸延到佳派村的东江河边,西山龙头伸延到塔西村的东江河边,古人为防止此两龙离川出海,在唐开元三年和明天启二年分别在此两龙的龙头上建了两座塔,目的是镇住两条龙,使其不能离开龙川,风水不能外流,从而造福龙川人民。
老塔名为正相塔。据说南宋后期,曾有两个文韬武略的“状元宰相”一个是文天祥,一个是吴潜,都来过循州。这两个“状元宰相”都是南宋股肱之臣,虽后来遭遇不幸,却万世流芳,为后人景仰。龙川百姓为纪念他们,将寺名改为“正相寺”,塔也改名“正相塔”。正相塔是平面六角形、高32.5米的七层楼阁式砖塔,坐北朝南,始建于唐开元三年(715年)。两塔东西相对,遥相呼应,蔚为壮观。据说曾经游人可环绕外壁而上,直达顶层,鸟瞰佗城全景,远眺大江奔腾,烟树帆影,水天一色,江水如练,万千气象尽收眼底。
古塔的韵味是永远品不透的,这一块块青色方砖堆砌亘古耸立至今,斑斑苔迹,尽显年代久远。风雨声中,倾听着秋雨的节奏,仿佛大师抚摸着古朴的佛珠,低头吟唱着悠长的佛号,追寻着曾经的古佛青灯。
河源,因其四季皆绿、处处皆绿而被誉为“万绿河源”。河源,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东江流域客家人最大的聚集地,保留了丰富的客家文化遗迹。而佗城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具有“秦汉重镇,唐宋名城”的气韵,山与水交相辉映完美搭配,历史与人文源远流长的深厚积淀,是仁与智的融合。
北宋散文家苏澈的到来,让龙川佗城的老百姓记住了筑堤兴耕的功德,而他的哥哥大诗人苏东坡从惠州上来看望弟弟,所留下的诗句却让当地人千古传诵:
嶅峰瑞雪耸嵯峨,日照神光漾玉波。
堪羡循人书八景,夜深何必问银河。
在《嶅峰瑞雪耸嵯峨》在这诗里,可以看出,东坡先生是在冬季的时候来的龙川,还非常的幸运,看到了壮观的雪景。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佗城嶅山这座在龙川既不是最高,也不是风光最美的山,因为位于佗城的边上,又被如东坡先生这样的名士称道赋诗,自然成为名山。
我时常走进佗城,就如今天秋雨里一人漫步于此一样。在秋雨中逛佗城,那是别样的心情。雨点驱散了老城里的喧哗,雨水荡涤着人们心中的沉闷、积郁,让人早早地走进了家门。原本看不到头的街苍恍惚间变得宽广漫长。其实,无论我以什么方式,什么时候走进这里,都是一种亲切的感觉。城里的学宫、考棚、家庙、祠堂、码头,甚至于一片瓦楞、一角飞檐、一粒石子、一条小巷,连一根小草,还有东江边上的小舟、江边跃出的鱼儿都活灵活现,都让人欣赏和沉迷……时光在这里流得缓慢,有时甚至是静止,又或者回到了曾经金戈铁马的岁月。
沿着苏堤长长的驿路,走过一道石桥,穿过佗城的码头,拾阶而上来到街巷里,一座座别致的楼房映入眼帘。此时,天空已是完全暗了下来,红色灯笼挂在街墙上,光晕直接映射在被雨水打湿的路面上,夜间的巷子被红色的灿烂点燃,在黑色悠静的夜色里颇为艳丽和温馨。一个人撑着雨伞,漫步向前,影子被红色的光拉得老长,只有远处偶尔一两辆汽车经过,远光灯照射过来的耀眼光芒,让整条街巷瞬时回到光明的世界。
佗城的夜里,安然静谧。不宽的街道,已被崭新的沥青路面所代替,建筑在若隐若现中静默地接受秋雨的洗礼。路边的树木在风雨的问候下,黄叶不断堆叠,被雨水打湿的叶子,紧紧地吸在路面上,让人心中不由生起一股凄凉之感,不自觉地捂紧了身上的单衣。雨仍在下着,沙沙的声音仍在耳边响着,在脚步碾过水洼激起的阵阵水花响中,掠过的是一家家灯火辉煌,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欢声笑语的温暖充溢着整个画面。夜色里,佗城还保持着一种本色,一种古意,一种古城的宁静、神秘和淳朴。
其实,赣深高铁原本的设计并不经过龙川县,计划从江西入广东和平县直插河源市。这一切,皆缘于龙川县的100多万人民群众多年来的奔走呼吁的高铁梦,让原本平顺入粤的赣深高铁在龙川拐了一个弯,而佗城镇就是未来龙川西站的所在地。龙川是千年古县、中央苏区县,赣深高铁经过龙川并在龙川设站,将带动龙川百万苏区人民加快脱贫致富,形成赣南中央苏区县连接粤东北、粤东地区中央苏区之间快速客运通道,加快中央苏区振兴发展。
作为铁路建设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也许就是为了履行前世曾经梦中的许诺和相约,我在佗城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边上住了三年。三年里,除了高铁工地成堆的钢筋、深厚的沟槽、堆积如山的沙土,接连耸立的桥梁,不断延伸贯通的隧道外,我还看到了佗城这座美丽的古城春夏秋冬,莺歌燕舞,百花盛开、稻香飘溢的宁静与美丽。
其间,我潜移默化地爱上了龙川这座古城,还有脚下这条静静流逝的东江,让人暗含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期待。朦胧间,眼前似乎穿过历史的空间,又回到秦进大军戈戟交辉、云旗委蛇之势,征战岭南的激情岁月……
如果说,佗城是河源客家文明起源的见证,那么东江就是古城的核心灵魂,是浸透南越文化史书的一部厚重的典籍,书中记载的是几千年来河源客家人喜怒哀乐的生活图画,更是客家人曾经的生与死、爱与梦,追求美好生活的千古吟唱。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客家人崇文重教、恭俭勤劳、纯朴善良、自强不息的客家人精神让后世仰望;保存有紫金花朝戏、忠信花灯、客家山歌、龙川杂技、和平采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还有柿饼、鱼干、牛筋糕、车田豆腐、处处闪耀着河源客家人智慧的光芒;培育成就了新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萧殷、中国人民审计制度奠基者阮啸仙、中国首席大法官肖扬等一大批客家杰出英才;美丽的山水之间留下了韩愈、李商隐、苏辙、文天祥、王阳明、屈大均等许多历史文化名人为官、游历的足迹。
罗杰·米勒曾说过:“有些人能感受雨,而其他人则只是被淋湿。”说真的,我心中老早就开始羡慕古城里的居民,他们及他们的先人一代又一代继承着客家人的祖训,守望着先辈留下的这份遗产,从来就没有挪窝。他们端坐桌前,喝着功夫茶,温着黄酒,叙谈着家长里短,不时发出爽朗甜蜜的笑声,尽情挥洒着心中的喜悦,把客家人的这份闲情逸致在秋雨中飘扬。能头枕着如此美丽的客家山水,一如既往守候着并不奢侈的梦,单纯而可爱。正如朴素最能接近美的本质一样,客家人的气质才会有今日之光芒。
当然,佗城的魅力不仅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来自于天然的秀美山川,筑起的一座座大坝,飞架起的一座座大桥,成为当前小康大道上亮丽的风景线。如今,佗城这座古城,紧密结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古民居、古树木、古宗祠等元素,依山依水正在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泥巴沾满了裤腿,脸上流淌着雨水,”这是高铁建设者最真实的写照,远离家乡,远离亲友,每天都很辛苦。可是,在客家山水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段段路基、一座完工的桥梁,还有一座座贯通的隧道,都让我的心中时常充满自豪和骄傲。作为一个东奔西走的铁路建设者来说,能够亲自参加河源当地的建设,本身就是一种幸运和幸福。
可以想象,明年的这个时候,作为扶贫路的赣深高铁,京九高铁安徽至深圳北站1300公里的高铁段线路将全线开通。届时,河源革命老区将彻底结束没有高铁的历史,老区的老百姓将真正坐上高铁,走向全国,通往致富的新征程。虽然我只是古城的过客,对于客家人的过去和现在仍知之甚少,对于客家文明也只是触到一丝丝余韵。但我能记住的是客家山水这份美丽,珍惜的是与大家结下的这份情感和缘分。因此,再多的辛苦,再大的困难,都会让我浑身依然充满着力量,全身心投身于这场伟大的扶贫攻坚的战斗中。
夜雨疏雨不堪听,
独坐寒斋万感生。
今夜故人江上宿,
如何禁得打篷声。
这是项世安的《雨夜》诗,对离别故人的思念真是写得绝妙无比。人到中年,对世事的纷杂也逐渐看透和明悟,看淡了世事的悲凉,知道了生命因何出发,又要准备到何处去。正如这淅淅沥沥的秋雨,早已滤去了红尘的浮躁,涤净了积郁的阴霾,趋于平静与平淡。
秋夜听雨,体味的不仅是雨的韵律,雨的情致,更是自己融进秋雨之中的感悟和思索。在这宁静的雨夜里,在佗城这座千年古城的激情燃烧中,这是一种文化的厚重,倾听的是与远古灵魂的对话,真情的奔泻,是客家人不同的人生姿态,吟诵的是不同的生命之歌。
岁月总与沧桑相关,无常却是人生常态。花开一季,人活一世,不要刻意强求,要如这佗城的秋雨这份恬静、这份淳厚。
秋雨催绿了每个人的希望,就在今夜里。
2020年10月22日作于龙川佗城赣深铁路工地
注:循州主要包括今天的惠州市、河源市、汕尾市、梅州市的大部分地区。惠州城、龙川县佗城镇曾先后作为其治所。
张湘涛,男,笔名铁朦胧,研究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源市作家协会会员,二级心理咨询师,出生湖南怀化。人民图片网、中新图片网签约摄影师,中国交通报特约记者。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新闻、文学和摄影作品600余篇,采写报告文学、通讯、散文等作品多次在北京市、贵州省及铁路等省市地获奖。
(0)

相关推荐

  • 在龙川吃正宗的客家味

       此食此刻moment    走过龙川的大街小巷, 我们只想与你分享最真实的美食时刻~ 客家菜亦称东江菜,主要流行于广东的深圳.惠州.河源.梅州等地. 以菜肴而言,总的特色是:一.重山珍,轻海味: ...

  • 佗城,南越王的兴王之城

    ▲佗城地图 说起佗城,来头可真不少啊.佗城,原称龙川城,是"世界客家古邑.岭南文化名城",是秦朝岭南四大古邑唯一一个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也是岭南历史上建制最早的一个县,至今已有220 ...

  • 客语惠州话的形成过程

    秦50万平定南越大军随赵佗定居岭南大地,成为第一批成规模.成建制的南迁客家人,这批客家先民成为南越国的中坚力量.赵佗熟悉秦朝国家治理机制,依秦制设置百官,先后任第一批随军将士为官.如吕后实行" ...

  • 邬耀仿:坪山,一条河,一座城

    硝烟散尽.但歌声,并未走远 当年率领着东江人民英勇抗击日寇 并最终取得了胜利的东江纵队 就是在坪山的这片红色土地上 竖起了一面抗击日寇的红色旗帜 写下了英勇抗敌的,英雄故事 ------------- ...

  • 长汀:小城故事多

    沿着赣瑞龙铁路继续西行,闽赣交界的一站,便是长汀南站. 提起长汀,人们最熟悉的恐怕就是上世纪30年代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说过的那句话: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一个是福建的长汀. 漫步小 ...

  • 惠州话归属的总结

    从广东的文化整体面貌而言,大致是闽.粤.客三分的格局:粤东沿海潮汕地区.海陆丰.中山部分乡镇.雷州半岛等地分布的是闽方言区域:西江流域.粤西南及省府广州附近区域则是流行粤语:而粤北的北江流域.粤中的东 ...

  • 原创|宝邑跑友歌 ||作者:张辰罡

    网络文学 | 文学交流 | 专注原创 原创作品授权天美五星全网首发 宝邑跑友歌 作者/张辰罡 编审/天美五星 宝邑跑友歌 作者:恒公 张辰罡 - 一 华豫宝丰县,今隶平顶山. 城邑贾复筑,距今岁两千. ...

  • 罗兰朗诵《唐古拉》(外一首)作者张新锐

    ↑点击上方"罗兰之声"订阅 唐古拉(外一首) 作者:张新锐 配乐:冰儿    朗诵:罗兰 唐古拉,唐古拉 一座巍然高耸的群雕 从悬崖峭壁跌落的飞瀑 溅起一千声怒吼 一万声叹息 心胸 ...

  • 古村落采风文汇——记住乡愁 作者/张利杰 演播/百惠

    [总 第 117 期] 梦圆医巫闾 传承北镇文明 弘扬医闾文化       打造地域精品 特约顾问  李清湖(北镇市平安协会会长) 王桂兰(北镇市平安协会副会长) 邵萍(北镇市平安协会副会长) 记住乡 ...

  • 古村落采风文汇——乡情浓浓 (二篇) 作者/张利杰 演播/成功

    [总 第  120 期] 梦圆医巫闾 传承北镇文明 弘扬医闾文化       打造地域精品 特约顾问  李清湖(北镇市平安协会会长) 王桂兰(北镇市平安协会副会长) 邵萍(北镇市平安协会副会长) 乡情 ...

  • 【广州诗刊】No.11893期B版||秋雨 ​作者:张树英

    广 州 诗 刊 欢迎阅读 <广州诗刊>作为纯文学刊物,旨在表现时代风貌.引领时代风气,展现新时代人民大众的冷暖.我们主要编发优秀的现代诗歌(含今人创作的古体诗词),兼发优秀的散文小说评论等 ...

  • 母亲|作者张登盛|主播风景画

    母亲 作者/张登盛 朗诵/风景画 编辑/琳雅(岳红华) 出品/丘山红华与生活艺术 母亲节的雨拉长对母亲的怀恋 我的母亲没工作 也不会花言巧语 更不会理小话子 但是 母亲是一位忠贞老实的人 并有一双勤劳 ...

  • 【远方•夜读】海南《买药有感》作者•张春霞 主播•小梅

    买药有感 文/张春霞 女儿要回上海上学,应该开感冒药.消炎药等等给她带上,于是我就去了药店. 刚一进门,就被热情地招呼,"哪不舒服,想开啥药--""风寒感冒颗粒,加味逍遥 ...

  • 探访大垴古村落历险记 | 作者:许玉然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古诗《书虫~卑人赋》外三首,作者/张令杰

    荐赏 张令杰 佳作 作者简介 张令杰,一九五零年生,72岁.於一九九五年十二月毕业於中央党校经经管理专业,同时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本人在中国人民银行沧州中心支行退休.其撰写的总结,分析,调查报告,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