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奇怪的王朝,皇子一旦变成太子,母亲就要被处死!

为了确保皇权不受外戚干扰,为年幼的皇帝扫除障碍,于是汉武帝临死之前,以“母壮子幼,必乱朝纲”的理由,杀了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汉武帝也因此受到后人批评。

客观的说,汉朝皇后干政的现象极为普遍,可谓贯穿始终,所以汉武帝这一思考,未必没有道理。当然,汉朝这么杀太子母亲的皇帝,也就汉武帝,其他人并未如此。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却有一个凶残又奇怪的王朝,一旦确立太子地位,那么皇帝就要处死太子的亲生母亲,这就是所谓的“立子杀母”制度。

所以,宫内嫔妃皇后之类,都不愿意自己儿子被立为太子,所谓“相与祈祝,皆愿生诸王公主,不愿生太子”。这就是北魏!

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由魏道武帝拓跋珪建立。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位开国皇帝,却定下了一条凶残的制度,即:一旦策立某人为太子,那么就赐太子母亲自尽。

《魏书·皇后列传》中记载:“魏故事,后宫产子将为储贰,其母皆赐死。”拓跋珪在立拓跋嗣为皇储的同时,也赐死了拓跋嗣的亲生母亲刘氏。

客观的说,刘氏还不是皇后,虽然“专理内事,宠待有加”,但没有完成一个程序,即“铸金人”。北魏有一奇怪的制度,选皇后时,往往让“候选人”铸一个小金人,如果完成,那就是皇后;如果完不成,那就是没这个福分。

刘氏就比较倒霉,虽然皇帝宠爱,但却没铸成金人,所以没能成为皇后。更大的打击是,她儿子被立为太子,史书记载是“后以旧法薨”!当然,即便成了皇后,儿子被立为太子,也是死路一条。

总之,从道武帝开始,凡是儿子被立为太子的后宫女人都要赐死,而且这一制度实行了七代,历一个世纪之久。

那么,北魏为何有这一凶残制度,开国皇帝拓跋珪为何这么做呢?其实,这和汉武帝的“母壮子幼”还不同。

第一,北魏是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本身就有一些母系社会的传统,女人的社会地位比较高,非常容易干政。鲜卑历史上,就出过凶悍的女人,把持国政,甚至随意杀死皇帝。因此,拓跋珪害怕女人干政,所以干脆一杀了之。

第二,汉朝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西汉王朝,从吕太后开始,到王猛篡权,几乎都指向了外戚干政,或者说太后权力太大,最终导致了西汉王朝的覆灭。所以,北魏建立之后,拓跋珪就“以史为鉴”的杀掉太子母亲,并将之定为制度。

当然,这一制度下的北魏,却也有一个例外,这就是北魏的宣武灵皇后(胡氏)。在其他嫔妃祈祷不要生儿子的时候,胡氏却说,“天子岂可独无兒子,何缘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

后来,儿子被立为太子之后,皇帝想到胡氏的勇敢,于是就没有赐死她。然而,这个北魏唯一没有赐死的太子母亲,却害的北魏灭亡。比如,(1)垂帘听政,甚至还自称朕,(2)强行跟自己的小叔子困觉,(3)把19岁的儿子弄死,又立孙女为皇帝。

总之,在她一番胡作非为之下,终于引发了灾难。后来,契胡部酋长尔朱荣率兵攻入洛阳,将胡氏装进笼子里,扔到黄河淹死。当然,北魏也由此很快走向了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纵观中国2000多年封建史,“母壮子幼”导致太后干政的现象,几乎一直存在,汉朝有吕太后,唐朝有武则天,宋朝有刘娥,清朝有慈禧........的确成为了皇权的障碍。不过,立子杀母这种事情,虽然初衷可以理解,但手段还是过于残忍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