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老教研告诉你学习到底苦不苦
资深老教研告诉你学习到底苦不苦
作者:李广生
这一天,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累得精疲力尽。刚吃完饭,手机响了,朋友发来一篇文章。看了看,意思大致是:学习很苦,没有谁能够轻轻松松取得好成绩,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途径就是——努力+刻苦;那些宣扬学习是快乐的、轻松的,都是骗子,麻醉或是蒙蔽人的,千万别信,信了就上当了,就会把自己家孩子毁了。虽然是老调子,但用了很多新词,文风也很活泼,可读起来仍使人感到压抑,还有一种恐慌和焦虑。
没搭理他,继续闭目养神,不知道为什么,那么想吃熊掌。
他又发来消息,说想把那篇文章发给家长,快开学了,要督促孩子好好学习。我劝他别发了,好不容易熬到重返校园,别制造紧张气氛。他说自己非常认同作者的观点,学习一定很苦,如果想学好的话。
他问我:作为一名资深老教研,你说学习到底苦不苦?我只好告诉他,这个问题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也不能用是或否来回答。
学习是什么?只有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才能判断它苦不苦。连学习是什么都没弄明白,遑论苦与不苦。学习的定义非常广泛,甚至可以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活动。小孩子盯着小蚂蚁,小眼珠炯炯有神,你能说他不是在学习吗?你拿着手机读这篇文章,不也是学习吗?朋友聚会,推杯换盏,把酒言欢,学习不是同样发生在其中吗?纸上得来终究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更是一种学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情世故也是学习;苏格拉底在广场和人辩论、亚里士多德在林荫路上与人漫步、孔子在周游列国途中与弟子聊天,谁能说这些不是学习呢?实际上不仅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才是学习。学习的内涵和外延如此广泛,“学习一定很苦”中的学习,是特指某一种学习,还是所有的学习?
今天人们所说的学习,通常是学校学习、课程学习,这是一种组织化和制度化的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自然状态下的学习往往是随机发送的,兴趣或是问题驱动的。喜欢一样东西,即便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也不会觉得苦,反而乐在其中,这是无需证明的道理。为了解决下水道堵塞问题,一个男孩子查了很多资料,尝试很多办法,学到很多东西,他很有成就感,不以为苦。但如果母亲命令他去做,情况可能大不一样。
自然状态下的学习往往是自组织的。还记得前面我介绍过的“墙洞实验”吗?在贫民窟的墙洞里放一台电脑,一群从未接触过电脑的孩子很快学会操作,还能用电脑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没有人教他们,也没有人组织他们学习,似乎只能用自组织理论解释这一有意思的现象。德国理论物理学家H. Haken认为,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电脑摄像头记录下孩子们探索学习使用电脑的过程,看不出一点点的苦。他们笑的很开心。
于是我想,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学习本来并不苦,但为了达到某一特殊的目的,人们改变了学习的组织方式,导致它变苦了。学习到底苦不苦,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理解为:到底哪种学习苦。
心理学家对学习有多种解释。行为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通过反复刺激而强化某一反应,即为学习。这一结论来自于动物实验,巴浦洛夫的狗、桑代克的猫等,都为之做出贡献。
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身经验引发的变化。经验和变化在他们看来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元素。这就意味着学习发生于人的内部,依靠认知并通过改变认知而发生。他们尝试进入被行为主义者称之为“黑箱“的意识以揭开学习之谜。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分支,他们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与周围环境互动,在此基础上丰富或改变自身认知的过程。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这一理论。
看到这么多关于学习的理论,一言以蔽之“学习很苦”,你会不会觉得有些过于武断?
丹麦学者克努兹.伊列雷斯写了一本名为《我们如何学习》的书。正如本书副标题所言,它是“全视角”学习理论。作者不仅建构了“两个过程”和“三个维度”学习理论框架,还对各种学习理论及其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他总结出四种学习:
1.累积学习。简单的说就是死记硬背的学习。
2.同化学习。学习者将来自于所处周围环境的印象加以改造适应、合并吸收,从而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扩充和提升。
3.顺应学习。来自周围环境的刺激引发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变化,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4.转换学习。通过改变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参照框架,使得他们更具包容性、鉴别力,开放、情绪上能够应对变化以及能够进行反思,从而他们可以产生信念和想法,这些信念和想法可以被证明能够更为真实或公正地引导行动。
我并不是要说明这样的分类是无懈可击的,而是想提醒大家,学习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不能轻易得出“学习一定很苦”这样的结论。
我们为什么要强调学习很苦,我们所谓的学习指的是什么,我们在强调学习很苦的时候其实是在强调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很有必要,以免误人误己。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苦”的追问。苦是一种味觉,味蕾获得的让人不适的感觉。人们常用这个词形容心理感受。味觉是复杂的,心里感觉更加复杂。痛苦、悲苦、愁苦、辛苦等等,都是苦,但心理感受有着微妙的不同。痛苦不一定辛苦,辛苦也不一定痛苦,相信大家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学习之苦,指的是哪种苦呢?
教学中有一种显而易见的现象,学习苦一点、累一点孩子并不在意,但他们害怕羞辱、打击、挫败、失落、鄙视、压抑、不公平、没希望……对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更苦的苦。强调学习很苦,难道是让这些苦合理化,让孩子们容忍它、接受它,还要感激它!
学习到底苦不苦,这个问题有多种答案,关键是你所说的学习是哪种学习,你所说的苦是哪种苦。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好的,不是所有的苦都是用来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