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李小平 ‖ 酸菜浆水
酸菜浆水
◎李小平
“北酸南甜,西辣东咸”,大中国的饮食还是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点的。
酸菜,一种北方农村妇女掌握的最简单的生物发酵技术制作的菜水,发酵好以后,水即是浆水,菜就是酸菜,具有生津、清热、祛火、开胃的功效。制作过程分为“茬酸菜”和“投浆水”,前者是酸菜吃完或者所剩无几,需要煮制酸菜,好像一茬一茬的菜时常新鲜,后者则是酸菜时间长不清香了,需要向缸里的酸菜投放一定的开水或者稀面汤,促进缸内酸菜从新发酵,保持长时间的酸中带香。
茬酸菜的流程是在缸里预留一定的浆水,如果自己没有需要从其他人家要一点来,其作用是发酵的引子,俗称“酵子”。把白菜、包菜叶、芹菜、苦苣、马刺苋等新鲜蔬菜或者野菜洗净切丝,然后在沸水中淖一下,将淖过的菜倒入缸内,再烧开水,把开水倒入缸内,用少量麦粉烧汤,汤要清,把汤倒入缸中,这是为发酵的细菌准备的营养物质。把缸内的菜、开水和倒入的面汤搅拌均匀,就可以密封缸口,适当阻止外面空气进入,用棉毯包裹严实,一二日后启封,其内浆水色白如乳汁,清香扑鼻,即可食用。
酸菜与菜品的储存有很深的渊源,是农耕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老百姓生活艰辛,酸菜浆水在任何时期是最需要的。不仅百姓吃,行军打仗,也是解决军队副食供应的一个好办法。有人说,浆水是蜀国大将姜维发明的,姜维在行军陇右途中,命令军事自备蔬菜于囊中,为保证饮水就在囊中灌入水,由于时值盛夏,没几天就变酸了,军士觉得好吃,生津解渴,口味独特,里面的水也舍不得倒掉,这就流传了下来,后来人们问这是什么,军士说是“姜水”,后来就衍化为浆水了。虽然是传说,但也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丰富了农耕餐饮文化。
直到二十世纪,在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年代,酸菜浆水仍然是日常饮食里的必需品,担负着储藏蔬菜、聊以充饥的重任。在饥饿的阴影里长大的我们这一辈人,永远也忘不了那救命的酸菜缸,那时候,幸亏还有浆水缸,幸亏还有遍布山川的野菜,让我们可以度过麦黄前的生月。
捞一筷子酸菜,可以将极其普通的饭食变得韵味悠长,口齿生香。油泼辣子浆水面,酸辣的够爽;酸菜馓饭,酸的朴实;就是煮熟的土豆配酸菜,那也是酸到十分的够味。下地劳动,拎一坛酸开水,就是最佳的饮品。只需一撮蒜末,或者些许葱花,就把平平淡淡的浆水炝得满大街的香,我们的味蕾,猛然间就被这最简单的味道深深地吸引,自然不自然地咽下那饱含乡愁的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