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止血药简介

针对各类出血性疾患,中医既往并不太讲究止血药物的应用,《血证论》是比较出名的血症专书,讲“止血、消瘀、宁血、补血”,但并不强调某味或某几味止血药的应用。但是现代医学在发展,中医不可能活在两千年前的世界里,望闻问切就走天下,不是不行,只是风险太大。大多数情况,我们是可以不做什么检查化验开点中药先吃着,也可能治得好病,中医以前的治好,就是病人的自我感觉良好。但现在这个年代,在西医如此发达和普及的情况下,再去这么搞,很容易出问题。有足够的检查化验手段,中医非说自己用不上,我觉得是没必要的,自讨苦吃的。我们不是看化验单子开中药,但是必要的化验和检查可以规避很多医疗风险。大医精诚不是讲一味给病人省钱就好,能明确诊断,不耽误病情,能真正的治病救人才是真的。我提个问题,脑出血中医能不能用止血药,下面一堆评论讲,中医压根诊断不了脑出血,谈什么用药。现代人对中医的认知水平就还停留在中医就是三个指头一把草药的年代,这是近现代中医的悲哀。

废话扯太多,回归正题,因为临床会遇到一些出血病人,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尿路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之类吧,都算,有时候会在方子里加点止血药,三七、白及、白蔹、仙鹤草、墨旱莲之类的,但是没有太系统回顾止血药怎么用。中药不是西药,针对性很强,说止血就是止血,中药随便吃点有止血功效的药未必就能止血,中药最起码还是需要讲一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的,不同情况下在体内发挥的作用不太类似。先大体复习一下中药学止血药这一章涉及的药物。

第一节 凉血止血药

1.小蓟:《医学衷中参西录》“故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热,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之莫不立愈。又善治肺结核病。并治一切疮疡肿疼、花柳毒淋、下血涩痛。又善滋阴养血,治血虚发热;至女子血崩赤带,其因热者用之亦效。”小蓟主要针对一个热字,各处出血均可用,平时往往想到的是尿血、血淋。

2.大蓟:与小蓟同用,散瘀消痈力强,对吐血、咯血、崩漏下血尤为适宜。

3.地榆:《本草纲目》“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尤宜于下焦之便血、痔血、崩漏下血。

4.槐花:《药品化义》“槐花味苦,苦能直下,且味厚而沉,主清肠红下血,痔疮肿痛,脏毒淋沥,此凉血之功独在大肠也,大肠与肺为表里,能疏皮肤风热,是泄肺金之气也”。对下部血热所致便血、痔血等最为适宜。

5.侧柏叶:《名医别录》“主吐血、衄血、血痢、崩中赤白”。苦寒性涩,善清血热,兼能收敛止血。

6.白茅根:《本草正义》“寒凉而味甚甘,能清血分之热而不伤于燥,又不粘腻,故凉血而不虑其积瘀,以主吐衄呕血。泄降火逆,其效甚捷。”

7.苎麻根:《医林纂要》“孕妇两三月后,相火日盛,血益热,胎多不安。苎麻根甘咸入心,能布散其光明,而不为郁热,此安胎良药也”。凉血止血安胎,用于胎热不安,胎漏下血。

8.羊蹄:《滇南本草》“治诸热毒,泻六腑实火,泻六经客热,退虚劳发热,利小便,治热淋。杀虫,搽癣疮,癞疮。”凉血止血,又能收敛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证。

第二节 化瘀止血药

1.三七:《本草新编》“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补血补气药之中则更神。盖止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药得止而有安静之休也。”《本草求真》“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三七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瘀滞,均可应用。

2.茜草:《神农本草经》“主寒湿风痹,黄疸,补中”《本草纲目》“茜草,气温行滞,味酸入肝而咸走血,手足厥阴血分之要药也,专于行血活血。”对于血热夹瘀的各种出血证,尤为适宜;尤为妇科调经要药,治疗血滞经闭等。

3.蒲黄:《本草汇言》“蒲黄,血分行止之药也,主诸家失血。至于治血之方,血之上者可清,血之下者可利,血之滞者可行,血之行者可止。凡生用则性凉,行血而兼消;炒用则味涩,调血而兼止也。……蒲黄,性凉而利,能洁膀胱之原,清小肠之气,故小便不通,前人所必用也。”本品甘平,长于收敛止血,兼有活血行瘀之功,为止血行瘀之良药,止血不留瘀,对初学者无论寒热,有无瘀滞,均可应用,但以属实夹瘀者尤宜。

4.花蕊石:《本草纲目》“花蕊石,其功专于止血,而又能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收敛止血,化瘀行血,适用于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等兼有瘀滞的各种出血之证。

5.降香:《本草纲目》“疗折伤金创,止血定痛,消肿生肌。”《本草经疏》“降真香,香中之清烈者也,故能辟一切恶气。上部伤,瘀血停积胸膈骨,按之痛或并胁肋痛……;治内伤或怒气伤肝吐血,用此代郁金神效。”化瘀行血止血,适用于跌打损伤所致的内外出血之证;可用于血瘀气滞之胸胁心腹疼痛及跌损瘀肿疼痛。

第三节 收敛止血药

1.白及:《本草汇言》“白及,敛气、渗痰、止血、消痈之药也。此药质极粘腻,性极收敛,味苦气寒,善入肺经。凡肺叶破损,因热壅血瘀而成疾者,……有托旧生新之妙用也”《本草求真》“此药涩中有散,补中有破,故书又载,去腐、逐瘀、生新。”收敛止血,尤用于肺胃出血之证。

2.仙鹤草:《滇南本草》“调治妇人月经或前或后,红崩白带,面寒背寒,腰痛,发热气胀,赤白痢疾”。邓老应用仙鹤草经验,“仙鹤草,性味苦涩而平,止血作用突出,无论何部位出血,无论寒热虚实皆可单用或配伍应用。仙鹤草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强壮补虚扶正。治血小板减少。”

3. 紫珠:收敛止血,凉血止血,多用于肺胃出血证。

4.棕榈炭:《本草纲目》“棕皮性涩,若失血去多,瘀滞已尽者,用之切当,所谓涩可去脱也”。多用于崩漏,收涩性强,治出血而无瘀滞者为宜。

5.血余炭:《神农本草经》“主五癃,关格不通,利小便水道,疗小儿痫,大人痉。”《医学衷中参西录》“善治吐血、衄血;常服可知劳瘵,因劳瘵之人,其血必虚且瘀;善治血痹;血余能化瘀血,生新血,使血管流通最有斯效。其化瘀生新之力,又善治大便下血腥臭,肠中腐烂及女子月信闭塞,不以时至。”多用于咳血、衄血、吐血、血淋、尿血等。

6.藕节:《本草纲目》“能止咳血、唾血、血淋、尿血、下血、血痢、血崩”《本草纲目拾遗》“藕节粉,开膈,补腰肾,和血脉,散一切瘀血,生一切新血,产后及吐血食之尤佳。”对吐血、咳血、咯血等上部出血尤宜。

7.檵木:收敛止血,《植物名实图考》“其叶捣烂敷刀刺伤,能止血”

第四节 温经止血药

1.艾叶:《名医别录》“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避风寒,使人有子。”“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用于虚寒性出血,尤宜于崩漏。

2.炮姜:《本草证》“阴盛格阳,火不归原,及阳虚不能摄血而为吐血、下血者,但宜炒熟留性用之,最为止血要药。”温经止血,主治脾胃虚寒,脾不统血之出血病证。

3.灶心土:《得配本草》“凡诸血病,由脾胃阳虚而不能统摄者,皆可用之”。温暖中焦,收摄脾气而止血,对脾气虚寒,不能统血之出血,皆可应用,尤其对吐血、便血疗效更佳。药源应该很少了吧,我是没用过。

(0)

相关推荐

  • 臭牡丹祛风解毒,仙鹤草收敛止血|本草江湖第1813期

    九头狮子草 祛风清热.凉肝定惊.散瘀解毒 臭牡丹 祛风解毒,消肿止痛 仙鹤草 收敛止血,止痢,杀虫 香薷 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 下田菊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扇叶铁线蕨 清热解毒.舒筋活络.利尿 ...

  • 中药剂量常识简介

    中药剂量常识简介

  • 中药分类——止血药

    中药分类--止血药 [[[[止血药综述]]]]    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称为止血药.它主要通过增强体内凝血因素或抑制抗凝血因素,促使凝血,以达到止血目的.中药止血药具有收敛.凝固.清 ...

  • 我这里整理了一个关于中药剂量的一个常识的简介,分享给各位朋友。

    关于度量: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但是通过中医的学习会发现度量衡还是很混乱,半斤八两,那么一两是多少呢?还有论钱论厘的,有的说一小勺,有的说一小杯,有的说一小碗,你怎么弄?我这里整理了一个关于中药 ...

  • 化瘀止血的中药——血竭  化瘀止血药“血...

    化瘀止血药"血竭"为棕榈科黄藤属植物麒麟竭的果实渗出的树脂经加工制成.别名骐驎竭.海蜡.麒麟血.木血竭等.其味甘.咸,性平:归肝经. "血竭"有活血定痛,化瘀止 ...

  • 收敛止血的中药——白及  收敛止血药“白...

    收敛止血药"白及"为兰科白及属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别名甘根.连及草.白给.冰球.朱兰.紫兰等.其味苦.甘.涩,性寒:归肺.胃.肝经. "白及"有收敛止血,消肿生 ...

  • 个性中药简介

    ​白术的妙用 腰痛 气虚便秘 肝硬化腹水, 五倍子消蛋白尿(梅十茹)仙鹤草的妙用 盗汗 心律失常 腰椎间盘突出症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薏苡仁的妙用 缓急止痛 胆囊息肉 慢性盆腔炎 扁平疣寻常疣椒目劫喘黄 ...

  • 中药复方《祛瘀通血方》治疗血管堵塞性疾病科研简介

                                                大丰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任世银 1.血管堵塞性疾病的概念 血管堵塞性疾病包括:动脉在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心脏血栓 ...

  • 中药鸡血藤简介

    鸡血藤是一味中药,一味长相和功效都十分有特点的中药. 它是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之所以叫鸡血藤,是因为割开藤茎以后,有鲜红色似鸡血样的分泌物,鲜红浓艳,层层滋润. 鲜鸡血藤(图片来自网络) 鸡血藤 ...

  • 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导师师资简介

    张冰,女, 1959 年 8 月生, 1983 年获医学学士, 1988 年获医学硕士, 1995 年获药学博士, 2003 年于悉尼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