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和羹《临池心解》

学书须先明源流,次谙法度,次明传习之异同。源流者,书有十体、六体、五体之类,以及其所自始也;法度者,间架结构之类,以及精神气魄,寄于用笔用墨是也;传习异同者,魏晋之书与唐宋各别。魏晋去汉未远,故其书点画丝转自然,古意流露。索卫属一台二妙,二王妙迹,天骨开张。唐宋人虽有此出,毕竟气味不同。前则欧、虞、褚、薛,后则米、蔡、苏、黄,何尝不各自成家,亦几于父子不相承袭。知有异有同,有异而实同;有同而实异,方悟得万千变化也。

【注】一台二妙: 《晋书》卷三十六《卫瓘传》 :咸宁初,征拜尚书令,加侍中。……瓘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

作字须有操纵。起笔处,极意纵去;回转处,竭力腾挪。自然结构稳愜,所谓百丈游丝在掌中也。

【注】稳惬:妥帖,满意。用在文字结构上,指文字结构顺应笔势,合乎自然。

游丝:姜夔《续书谱》,自唐以前多有独草,不过两字属连,累数十字而不断,号曰"连绵" 、 "游丝" 。

有同一字而用笔绝不相类者,怀宁邓石如授包慎伯笔法云:"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此可悟间架之法。

执笔贵紧不贵松。余执笔非不紧,每于竖画常形屈曲。后悟一味紧执直下,未为融洽;须起笔顿足,然后走下,中间略提,至末回顾,庶几心手双畅。

【注】足:足够,是蓄势之意。

临池且不可有忽笔。何谓忽笔?行间摺撘稍难,不顾章法,昧然一笔是也。忽笔或竟无疵,然与其忽略而无疵,何如沉着而不苟。盖笔笔不苟,久之方沉着有进境,倘不从难处配搭,那得深稳。

【注】忽笔:马虎之笔。用笔草率卤莽,信笔涂抹。一味使转处,点画不分,连贯脉络处,搭接含混。点画既不沉着,用笔又不精到。 摺搭:摺,同折,弯曲、回转,改变方向;搭:相接。这里指笔画起笔和上一个收笔的承接技法。

正锋取劲,侧锋取妍。王羲之书《兰亭》,取妍处时带侧笔。余每见秋鹰博兔,先于空中盘旋,然后侧翅一掠,翩然下攫。悟作书一味执笔直下,断不能因势取妍也。所以论右军书者,每称其鸾翔凤翥。

【注】妍:美好。

偏锋正锋之说,古来无之。无论右军不废偏锋,即旭、素草书,时有一二。苏黄则全用之,文待诏、祝京兆亦时借以取态,何损耶?若解大绅、马应图辈,纵尽出正锋,何救恶札?

【注】废:不再使用,舍弃。

今人笔法且不论,试与论墨法,尤茫乎若迷矣。旧传:徐铉小篆,映日视之,书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曲折处,亦无偏侧。思翁言坡公所书《赤壁赋》全用正锋,欲透纸背,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痕如黍米,殊非石刻所能传。次皆用墨到及微妙地位,亦书家莫传之秘也。

【注】茫:不明白、不知道。

九   作书须笔笔断而后起,言笔笔有起讫耳。然行书笔断而后起者易会;草书笔断而后起者难悟。倘从草书会其用笔,则探骊得珠矣。

【注】会:领会、明白

作文须立身其巅,从空出落想,到得空处,自然不脱不粘。作画到得空处,自然超浑洒脱,作书何独不然?

【注】落想:着想,进行构思。

十一

作书要发挥自己性灵,切莫寄人篱下。凡临摹各家,不过窃其用笔,非规规形似也。近世每临一家,止摩仿其笔画;至于用意入神,全不领会。要知得形似者有尽,而领神味者无穷。东坡自谓悬书壁间观之,所取得其大意。正指此也。若赵承旨,不能补米颠《海月赋》,则转为临摹所困矣。

十二

字画承接处,第一要轻捷,不着笔墨痕,如羚羊挂角。学者功夫精熟,自能心灵手敏。然便捷须精熟,转折须暗过,方知折钗股之妙。暗过处,又要留处行,行处留,乃得真诀。

【注】暗过: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岂不谓钩笔转角,折锋轻过,亦谓转角为暗过之谓乎?"暗过即不露棱角痕迹之谓,为颜真卿晚年书法重要的技法特征。暗者,轻也,或言偷偷的过去,是调换笔锋。

十三

东坡云:"执笔无定法,要以指实掌虚为之"。指实,如纸鸢乘风,不得有一微隙,否则不能扶摇直上;掌虚如御车坦道,不得有一窒碍,否则不能纵送自如。吾更谓执笔如枪法,左右、前后、偏锋、正锋,必随势转之,一气贯注,操纵在心。时亦微带侧意,运掉更灵。柳公权论心正、必争、笔正,论其理也;余论执笔,论其势也。

【注】执笔无定法,要以指实掌虚为主:苏轼《论书》云:"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 。

运掉:运行、掉转。这里指用笔转换灵活,有控制。

十四

作字以精、气、神为主。落笔处要力量,横勒处要波折,转捩处要圆劲,直下处要提顿,挑趯处要挺拔,承接处要沉着,映带处要含蓄,结局处要回顾。操之纵之,,六辔在手;解衣磅礴,色舞眉飞。董思翁云:"作字须攒捉。"即米元章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意也。会得此意,便是作家。彼纤媚取悦, 或用笔粗犷, 自谓古致者, 何足论哉!

【注】转捩:捩,扭转。指字中转角曲折之处。

挑趯:趯即挑也。指钩的写法。

攒捉:由散而聚,开合之意,指作书有控制。是书写运行中嘎然而止,再蓄势聚能,快速发力,反映了书法力量、节奏。

古致:达到古人意态。

十五

临书异于摹书。益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则经意不经意之别也。

【注】临不同于摹。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云:世人多不晓临摹之别。临,谓以纸在古帖旁,观其形势而学之,若临渊之临,故谓之临。摹,谓以薄纸覆古帖上,随其细大而拓之,若摹画之摹,故谓之摹。

十六

孙过庭云: "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善用笔者,真草并擅。推之大小,莫不皆然。近有擅此不擅彼者,不过偏长耳。究之大字不足,小字局促,未见其尽善也。

【注】

殆:几乎、差不多。

翰札:书信。这里指经典的书法遗迹。

推:推断,进一步想。

究:副词,毕竟、到底。

十七

临池之法:不外结体、用笔。结体之功在学力,而用笔之妙关性灵。苟非多阅古书,多临古帖,融会于胸次,未易指挥如意也。能如秋鹰搏兔,碧落摩空, 目光四射,用笔之法得之矣!。昔称蔡忠惠书欧阳公《昼锦堂记》每一字必写数十赫蹄,俟合作而后用之,世谓之百衲碑。此言结体加意也。

【注】 胸次:胸怀、胸襟。

蔡忠惠:蔡襄谥忠惠。

欧阳公: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江西吉安)人。

《 昼锦堂记》:全名《相州昼锦堂记》为欧阳修所撰。蔡襄所书《昼锦堂记》是其大字楷书的代表作,严谨遒劲、方圆兼备,颇具颜楷风神。

赫蹄:即赫蹏,古代称用以书写的小幅绢帛。后亦以借指纸。

百衲:原为僧衣之意,此处指集字为碑。

十八

作草于承接处最要体会。有一笔关照两笔者,有一笔关照数笔者; 切不可直往直来。

十九

楷法与作行草,用笔一理。作楷不以行草之笔出之,则全无血脉; 行草不以作楷之笔出之,则全无起讫。《书谱》云:"伯英不真,,而点画狼藉;元常不草,而使转纵横"。吾意:楷须融洽,行草须分明。

【注】狼籍:指点画萧散。

二十

临帖须先观字之起笔、落笔,抑扬顿挫,左右萦拂,上下衔接。《书谱》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豪芒。"吾意:临字只要在中窍,至于点画工整,犹后也。

【注】 萦拂:萦,绕。拂,轻轻擦过。萦拂即牵丝、引带或游丝。项穆《书法雅言》:引拂轻飏。这里也指笔势上的呼应、关照。

锋杪:杪,树尖。锋杪指毛笔的锋尖。

衄挫:两种用笔法。衄指笔既下行又往上,挫指运笔突然停止以改变方向。

中窍:《庄子?应帝王》:"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中窍:其细大而拓之,若摹画之摹,故谓之摹。恰好合上,作用在关键之处。这里主要是谈笔意精神。

二十一

拨镫之法,为古来执笔第一要诀。所谓拨镫者:擫、捺、钩、描、抵、拒、导、送是也。近有以三指执笔,名、小二指反掀起,自谓掌虚之极。不知拨镫之法,小指贴名指上,三指导送往来耳。更有以四指齐排管上者,将何以导送抵拒乎?其法始于右军,传于晋唐,后人留意着绝少思翁从徐季海《三藏碑》悟此,尚叹觅解人不得也。

【注】 徐季海:即徐浩(703-782),字季海。

《 三藏碑》:全称《唐大智三藏碑》,又称《不空和尚碑》,徐浩楷书。

二十二

作书从平正一足作基,则结体深稳,不流于空滑。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险绝之后,复归平正。"盖非板滞之谓;仍要衔接有气势,起讫有顿挫,写真一如写行草,方不类算子书耳。虽古人书皆以奇宕为主,不取平正,然为初学说法,不敢超乘而上也。

【注】 基:基础、根基。这里指楷则,要先将楷书的基本结构问题解决,这是进一步深造的基础。

算子书: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古人就讲求结字当有变化,按照字型自身的特征安排结构章法,反对不考虑实际情况,一概的整齐划一,缺少变化的章法安排。

超乘:越上战车,《左传?昭公六年》:"子南戎服入,左右射,超乘而出。比喻动作敏捷,技术娴熟。

二十三

元章书夭矫跌宕,世咸称其自创一法,不知其全学陆柬之 《头陀寺碑》。陆书少传世, 元章亦秘不言耳。陆官司仪,虞世南甥。东坡书,世谓其学徐浩,其实出于王僧虔,又杂以颜常山法,后人遂不知其入手所自,皆学古而善变者也。

【注】 夭矫:屈伸貌。郭璞《江赋》:"抚凌波而凫跃、吸翠霞而夭矫"。

閟:关闭、封闭。

二十四

小楷难,小草犹难。楷以法胜,草以神胜。法可免强合,神非绝技无行地,不能超越八法之外,游行九宫之中。褚登善《阴符经》参以《急就》,以楷法行之,遂为千古绝作,其后无闻焉。大草深得右军神理,时而露伧气;小草则顿宕纯和,行间茂密,亦复丰致萧远,庶几媲美褚公。

【注】免强:通勉强。

伧:粗俗,鄙贱。这里指书法线条不精致,太过随意。

宕:放纵、不拘束。这里有萧散、自由之意。

二十五

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数十行, 总在精神团结, 神不外散。如论诗者,比之五言长城,四十贤人意也。

【注】五言长城:《新唐书?秦系传》:"长卿自以为五言长城,系用偏师攻之,虽老益壮。"长卿即唐刘长卿,极负诗名,擅为五言,被誉为"五言长城"。这里比喻书法作品精神贯通,形神兼备,如同长城一般稳固牢靠,是以文学批评语言引入书法评鉴。

四十贤人:唐人论诗,谓五律最难,如四十贤人,一字轻率不得。这里比喻书法作品精神团聚不涣散。《晚清书论》对此"不详其指"。

二十六

今世传苏行书署名,艸头右先横;米行书署名,艸头右先直。然"芾"字上半从"艹",并非艸,即"黹"字省文耳。伪米迹,则直于艸头下加市,岂海岳善书,乃至自误其名乎?按米书款,自元祐六年以前,皆作"黻"六年之后,改书作"芾"。即署名一字,可以辨真伪,并可辨真迹作书之前后。

【注】误:疑为娱 。

二十七

作字有主笔,则纪刚不紊。写山水家,万壑千岩经营满幅,其中要先立主峰,主峰立定,其馀层峦叠嶂,旁见侧出,皆血脉流通。作书之法亦如之,每字中立定主笔。凡布局、势展、结构、操纵、侧泻、力撑,皆主笔左右之也。有此主笔, 四面呼吸相通。

【注】纪纲:这里指书法的基本规则。

二十八

古来善书者多善画,善画者多善书。书与画殊途同归也。画石如飞白;画木如籀;画竹:干如篆,枝如草,叶如真,节如隶。郭熙唐棣之树,文与可之竹,温曰观之葡萄,皆自草法中得来,此画之与书通者也。至于书体:如鹄头、虎爪、倒薤、偃波、龙凤、麟龟、鱼虫、云鸟、犬兔、科斗之属;又如锥画沙、印印泥、折钗股、屋漏痕、高峰坠石、 百岁枯藤、惊蛇入草、龙跳虎卧、戏海游天、美女仙人、 霞收月上诸喻, 书之与画通者也。览韩退之《送高闲上人序》、李阳冰《上李大夫书》,则书画相通之理益信。

【注】鹄头、虎爪、倒薤、偃波、龙凤、麟龟、鱼虫、云鸟、犬兔、科斗之属,均为古代书体名,其中以鸟书为物象装饰文字,始见于吴、越、宋等作错金铭文。

二十九

信笔是作书一病。回腕藏锋,处处留得笔住,始免率直。大凡一画起笔要逆,中间要丰实,收处要回顾,如天上之阵云。一竖起笔要力顿,中间要提运,住笔要凝重;或如垂露,或如悬针,或如百岁枯藤,各视体势为之。唐太宗云:竖画起不顿住走下,虽短不能直。凡一点,起处逆入,中间拈顿,住处出锋,钩转处要行处留,留处行。思翁云: "须悬腕, 须正锋。"此皆破信笔之病。

【注】信笔:随意用笔。

拈顿:一面微微用指搓转毛笔,同时轻利顿住。

破:破解、解除。这里指有针对性的临习范本,以改掉自身的毛病。

三十

先民有言:"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渴;不欲太瘦,瘦则形枯。肥不剩肉,瘦不露骨,乃为合作。"余则谓多露锋芒则意不持重,深藏圭角则体不精神。无已则肉胜不如骨胜, 多露不如多藏。

【注】出自姜夔《续书谱?用笔》及明?潘之淙《书法离钩》

三十一

字以骨力为主。《书谱》所云"众妙攸归,务有骨气"也。余书素恶佻达,故于颜、柳、欧、褚及北海书, 日夕参摹, 未敢以妍媚取悦也。客曰:"君于八法,用笔、结体已自明悉,每嫌骨力多而妍媚少,故时人都不悦君书"。余曰:"惟其骨力多,方合古人;惟其不悦时目,正是进步"

【注】素恶佻达:素,向来。恶,厌恶。佻达,轻薄、戏谑。轻薄、戏谑。这里指做作,故意增添一些无谓的华饰。

三十二

右军杂帖,多任靖代书。盖靖学于右军,大令又学于靖也。事见陶宏景《与武帝论书启》。然历代书家传记,多佚靖名,可知得传与否,有幸有不幸。当时绝艺,后世湮没不著者,固已多矣。

【注】任靖,晋代书家。为谢安卫军参军。梁瘐肩吾《书品》列其书于中之中,书迹不传。

大令,即王献之, (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

三十三

凡临摹须专力一家,然后以各家纵览揣摩,自然胸中餍饫,腕下精熟。久之眼光广阔,志趣高深,集众长以为己有,方得出群境地。若未到此境地,便冀移情感悟,安可得耶?

【注】餍饫:饱食,引申为富有,这里指对于古人经典的充分掌握。

冀:希望。

移情:情感的转移,这里指改变喜好。

三十四

云间李待问,字存我,自许书法出董宗伯上。凡遇寺院有宗伯题额者,輒令书列其旁,欲以争胜也。宗伯闻而往观之,曰:"书果佳,但有杀气"。后李果以起义阵亡。又传宗伯以李书留后,必掩己名,乃阴使人以重价收买,得即焚之,故李书至今绝少。此与赵松雪焚鲜于伯书正同。此必属附会之说。赵董大家,天姿学问俱可笼罩一切,若沾沾怀忌嫉心,则识量浅隘,艺不能精造矣。

【注】李待问:字存我,华亭人。崇祯十六年进士。受中书舍人,工文章,精书法。

自许:自诩。说大话、夸张。

阴使人:偷偷的、不光明的派人。

笼罩:统摄之意。这里指学问出类拔萃,引领一代风气。

三十五

笔墨二字,时人都不讲究。要知画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笔实则墨沉,笔浮则墨漂。倘笔墨不能深着,施之金石, 尤弱态毕露矣。

【注】施:加刻上。

三十六

楷法用墨欲腴,用笔欲圆转而有劲;乃墨沈痴肥,绝无锋颖,似龟鳖之缩项足。行草须宛转回向,沉着收束;乃似枯枿败蔓纵横道上,而云出自魏武、鍾傅、颠旭、狂素, 堕入恶道, 良可悯也。

【注】腴:丰满。这里形容笔画润泽,遒劲。

沈:同沉。这里形容笔画瘫软无力。

三十七

"买王得羊,不失所望,"宋齐间人语也;"买褚得薛不落节,"唐中、睿之季人语也。盖时重大令书,而羊敬元为大令门人,妙有大令法;时重河南书,而薛少保为河南甥,妙有河南法。二事可成切对,亦可见一脉相传,评骘自有公论也。

【注】切对:切,贴切。对,互相。

买王得羊,不失所望:出自张怀瓘《书断》

羊敬元:即羊欣

河南:褚遂良。

薛少保:薛稷曾官太子少保,人称"薛少保"。

评骘:评定、排定。

三十八

小楷最不易工。元章但有行押,偶一作楷,亦但妍媚取态耳,每论宋楷,以吴傅朋说为第一;明楷以文衡山为第一。然毕竟子昂得《黄庭》、《乐毅》法居多。邢子愿谓右军以后惟赵吴兴得正衣钵,唐宋人皆不及也。

【注】行押:行书的早期称呼,起自锺繇。

偶一作楷:米芾有小字行楷《向太后挽词帖》。纸本墨迹。

吴傅朋:吴说,字傅朋,号练塘。

邢子愿:即邢侗(1551-1612),字子愿,号来禽生。

衣钵:钵是和尚用的饭碗。在佛教中,师傅把袈裟和钵盂传给徒弟,称为衣钵相传。泛指信念、思想、学术、技能等的传承。

三十九

不能多见古人墨迹,惟求佳本碑帖,虽残缺亦皆可宝。赵承旨云:得古人石刻数行,专心学之,何患不名世。数行能悟,即千百行用笔一例也。又见能书者,仅得数字揣摩,便自成体,无他,专心既久,悟其用笔、用墨及结体之法,供我运用耳。世之专求汇帖,而弃残缺不全者,徒夸收藏之富,焉知古人精神所在哉?

【注】赵承旨:即赵孟頫,赵孟頫曾为翰林承旨。

汇帖:即丛帖,多种古今名帖编汇在一册中。

四十

作书当悟波折之法。盖点画长短各有分寸,随其体而结之,不能泥于成见。倘字本用长,而长者不安,则就其短而施之;字本用短,而短者不足,则就其长而满之。若执着成见,凝滞于胸,终不能参以活法运用,必致如《书谱》所云"任笔为体,聚墨成形"矣。虽参活法,亦自有一定不易之势。奔放驰骤,不越范围,所谓师古而不泥于古, 则得之。

【注】泥:死板、顽固、拘泥。

施:施行,施布。这里指利用文字本身既有的形态安排、摆布。

满:达到要求。这里指充分发挥文字自身固有的审美特制,而安排结构。

四十一

用笔到毫发细处, 亦必用全力赴之。然细处用力最难。如度曲遇低调低字,要婉转清彻,仍须有棱角,不可含糊过去。如画人物衣折之游丝纹,全见力量,笔笔贯以精神。

【注】赴之:董其昌《跋米芾蜀素帖》:"米元章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当为平生合作。"

度曲:按曲行歌也。度曲有两解,一为作曲,《汉书?元帝纪赞》"自度曲,被歌声";一为按曲谱歌唱,张衡《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

衣褶之游丝纹:清方薰《山静居画论》:"衣褶纹如吴生之兰叶纹,卫洽之颤笔纹,周昉之铁线纹,李公麟之游丝纹,各极其致。"

四十二

南田于石谷论书画一则,语有精理。其论思翁书云:凡人往往以己所足处求进,服习既久,必有偏重,习气亦由此生。习气者,即用力之过,不能适补其本分之不足,而转增其气力之有余,是以艺成而习亦随之。惟思翁用力之久,如瘠者钦药,令举体充悦光泽而已,不为腾溢。故宁见不足,毋使有余,其自许渐老渐熟,乃造平澹,此真千古名言,亦一世甘苦之至言也。

【注】南田: 恽南田;石谷,即王翚。

习气:佛教用语,谓现行的烦恼历久而形成的种种积习。

瘠者:瘦弱的病人。

四十三

意在笔先,实非易事。穷微测奥,通乎神解,方到此高妙境地。夫逐字临摹,先定位置,次玩承接,循其伸缩攒捉,细心体认,笔不妄下,胸有成竹,所谓意在笔先也。安能如笔在意先者之超超玄箸哉?

【注】穷微测奥:对事物的深奥道理寻根追源。穷,尽也。微,细小。测,探求。

玩:思索、研习。这里也有玩味摆布的意思。

攒捉:由散而聚,开合之意。

玄箸:玄,深奥,玄妙。箸,同著。

四十四

学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欧阳永叔尝以蔡端明比汉儒者,又考端明教闽士以经术,实为晦庵之先声。世称宋人书,必举苏、黄、米、蔡。蔡者,谓京也。京书姿媚,何尝不传耳?后人恶其为人,斥去之,而进端明与东坡,山谷、元章之列。然则士君子虽有绝艺,而立身一败,为世所羞,可不为殷鉴哉!

【注】楮:楮树之皮可造纸,故以为纸之代称。

著:显露、著名。

慕其人,益重其书:语出《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欧阳永叔:欧阳修;蔡端明,蔡襄;晦庵,朱熹;京,蔡京。

恶:讨厌,憎恨。

殷鉴:出于《诗经?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原意为殷人灭夏,殷的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鉴戒,后用来泛指可作借鉴的事情。

四十五

窃见今之学欧、柳者,尽去其肉;学赵、董者,尽去其骨。不知欧、柳之雷霆精锐,不少风神。风神者,骨中带肉也。赵、董之冰雪聪明, 自多老劲。老劲者,肉中带骨也。 有志临池者, 当以慧眼区别之。

【注】欧、柳:欧阳询、柳公权。赵、董:赵孟頫、董其昌。

四十六

退之斥右军为俗书,而誉其叔父择木八分。至史籀《石鼓》,则曰:"銮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后世迂生因以嗤八法不足学。大笔札之妙,故无与于经济学术。然篆隶行草只是古今异宜耳。即能斯能冰,又与经济学术何与?退之直荣古虐今,后之不能书而嗤书者所为,行钵不得,诈道不饥也。然书虽六艺事,而未尝不进乎道。非其胸中空洞无物,则化工生气不能入而居之,则即摹锺刻索,只成一染纸匠耳。惟与造物者游,而又加之以学力,然后能生动;能生动,然后入规矩;入规矩,然后曲亦中乎绳,而直亦中乎钩。所谓涉离微而通不犯,盖亦神通之乎夙因矣?

【注】俗:习气,流俗。这里也有以古为雅,以今为俗的意思。

銮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韩愈《石鼓歌》句。

迂生:迂腐之人。

嗤:讥笑。

经济:经,治理。济,周济。经济指经世济民、治理国家。

学术:专门、系统的学问。

荣古虐今:同厚古薄今。

化工:造化之工,自然之奇。

离微:佛教用语,法性之体,离诸相而寂灭无余,是云离,法性之用,微妙不可思议,是云微。离者涅槃也,微者般若也。

夙因:前因。

四十七

孙退谷云:能学《定武兰亭》一分,即有一分得力;惟一学《圣教》,则浑身板俗矣。盖怀仁此序集右军字,宋人已薄之,呼为院体。谓院中习以书诰敕,士夫不学也。

【注】诰敕:皇帝给臣子的命令。

四十八

墨不旁出,为书家上乘。然非积数十年之功,不能臻此妙境。点如空中坠石,画如阵云横布,钩如折钗,竖如屋漏,以外不着馀物也。有馀墨旁出,字之累也。然欲去其旁出之累,初非预设成心,到得纯熟地步,自无此病。

【注】累:拖累、牵连。旁出之墨,使书法线条涣散,缺少生气。

初非预设成心:即开始时不要预先设计意象宗旨,不着意做作之谓。

四十九

宣州陈氏,家传右军与其祖求笔帖。柳公权求笔于陈,先与二管,缱其子进之。且曰:"学士能书当留此笔,不尔当退还"。未几,柳以不入用,别求之。遂于常笔,曰:"先与者,非右军不能用。"柳信,与之远。右说见韦续之《墨薮》。余谓柳公权纵不能书,陈氏子孙岂尚知右军手法乎者?且书之为道,果笔所尽耶?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心为本,而笔乃末矣。右军书圣,公权直接心源,岂区区惟笔是求乎?此亦妄人之论也大?

【注】与之远:比王羲之差得远。

《墨薮》:唐韦续撰《墨薮》,二卷,汇辑前人书论而成。

五十

作字如应对宾客。一堂之上,宾客满座,左右照应,宾不觉其寂,主不失之懈。作书不能笔笔周到,笔笔有起讫、 顿挫、 颟顸、 滑过, 如对宾客之失其照顾也。上文所云笔笔要送到,亦即此意。

【注】颟顸[mān hān]:糊涂,不明事理。这里比喻用笔随意,不循法度。

五十一

用笔宜收敛,不宜放纵,放纵则气不融和。欧阳率更《付善奴诀》云: "细详缓临, 自然备体。"又云: "四面停匀, 八边具备。视势结体, 当东西映带,意在笔先。"大约劲利取势, 虚和取韵, 二语尽之。

【注】劲利取势:势是字的骨力所成,故用笔效果要达到劲健、挺拔,爽利,才可以达到取势的要求。

五十二

作字点画须要精意。观古帖中起笔之始,迥不犹人;结体既成,终合人意。盖如善弈者,布局数子,几令人莫测;至收局时,着着回应,处处周密。此即张怀瓘《用笔十法》中"裹束"一法也。

【注】迥不犹人:迥,远、差距大。犹,如、像。人,时人。迥不犹人意思是远不像现在人写成的样子。

裹束:出自卢携《临池诀》,但亦非"十法",而是"八法",第三法为"裹束"。在书法技法中,裹束是对于笔锋的运用技法,使毛笔的笔毛不散乱,集中调控,是为裹束。

五十三

唐太宗云:"努法不重顿走下,虽短不直。"当临右军作"戬"字,虚其 "戈",令虞世南足之。以示魏徵。徵曰: "圣作唯戈法逼真。"此可谓精鉴矣。然太宗反戈,不如努法仅一间耳。余拟反戈之法,得顾盼生姿,一如发矢赴的,总在重顿走下。故余于努法,仍有反戈悟入。

【注】一间:很小的间隔,极言其近。《法言?问神》:"颜渊亦潜心仲尼矣,未达一间耳"。

发矢赴的:矢即箭,的即靶子。

五十四

山谷 "世人但学 《兰亭》面, 欲换凡骨无金丹"句,盖为守法不变者言之。字曰二王,画曰二米,何尝不守家法?何尝拘守家法?不囿家法,正所以善承家法也。则能守而能变之功也。

【注】欲换凡骨无金丹: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原诗"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阑"。

拘:固守、不变通。

囿:局限、拘泥。

五十五

"东坡作书不悬腕"。涪翁云。然涪翁目见,当非妄语。但腕不贴案,即能虚悬,也不在悬之太高也。世人不察,遂议东坡偃笔。夫偃笔安得佳书耶?

【注】涪翁:黄庭坚晚号涪翁。

妄语:荒诞、不合常理、超出常规的乱说。

偃:向后倒。偃笔指笔锋偏侧。

五十六

分行布白,为入手要诀。元人所谓《黄庭》有六分九宫, 《曹娥》有四分九宫是也。否则,疏处安顿, 尚易舒展;密处安顿,每形局促。其实分行布白,不外间架;间架既定, 然后纵横变化, 无不如志矣。

【注】《曹娥》:即《孝女曹娥碑》,墨迹本,汉度尚撰文。无款。传为王羲之书。

五十七

作行草最贵虚实并见。笔不虚,则欠圆脱;笔不实,则欠沉着。专用虚笔,似近油滑;仅用实笔,又形滞笨。虚实并见,即虚实相生。书家秘法:妙在能合,神在能离。离合之间, 神妙出焉。 此虚实兼到之谓也。中锋腕力尚矣,然腕力之运行,全在肘力左右之,非怒笔木强之谓。余于反戈及竖画等,每形屈而不直,以专用腕力也。后体会稍熟,觉腕与纣呼吸相通,指与笔自然合节耳。法宜腕与纣、指与笔一齐米下,纣用力佐腕,腕用力佐指,指用力佐笔,笔不使其稍偃。卫夫人所云:"须尽一身之力以送之"。

【注】圆脱:圆转、洒脱。这里指线条承接连贯,圆转遒劲。

怒:愤怒、不冷静。怒笔指用笔没有约束,缺少法度。

木强:性格质直刚强。《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勃为人,木强敦厚"。这里指书法用笔缺乏技巧。

五十八

学书最宜《千文》。九成之台,必自地起;未知分布而能纵横出奇者,非所闻也。雪松有篆书一本,四体一本,草书一本;文待诏有蝇头小楷一本,草书一本;香光行书一本,楷书一本;此近代之最著者。安得名迹荟萃。结墨池之良缘乎。

【注】《千文》:周兴嗣所编《千字文》,我国早期蒙学课本。

九成之台:成与层、重义同。

五十九

自欧、虞、颜、柳、旭、素以至宋四大家,各用古法损益。若赵承旨则各体俱有,师承不必已撰,要是元代第一人。评者乃以奴书诮之,真蚍蜉之憾大树也。虞伯生真行草三体,咸极其妙,其年稍后孟頫,而与齐名,然论其出处,邵庵较优,以无愧名臣也。

【注】损益:增减兴革。《论语?为政》:"殷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六十   "以稚笔作画,尚能于笔外取意;以稚笔作书,断难于笔中求骨。"此昔人论倪元镇语。余谓不必专论一人,只此可戒学书而但求韵致者。

【注】稚笔:小孩子写出的天真幼稚的笔调。

倪元镇:倪瓒 。

六十一

《黄庭》《曹娥》,皆称右军书,实无确据。晋宋间人书佳者,流传后世,便称右军,颇似善射者皆曰羿,美女子皆曰嫱、施耳。古刻又不多得,故思翁有"谬种流传,概行扫却"之说,最有功初学。若已入门庭,则当曰:与其过而弃之,勿宁过而存之。

【注】羿:后羿;嫱:即王昭君。

六十二

作书须以整暇出之,若匆忙行笔,则摺搭无起讫,往来无含蓄,如治乱丝而紊之矣。前所论笔笔断而复讫,难为匆忙行笔者求也。

【注】整暇:严整完备,闲暇有空。即准备充足而从容不迫。

摺搭:转折相接。这里指笔画之间的承接映带以及换锋转势。

紊:乱。这里指用笔没有按排,前后没有承接。

【资料来源】(老子故里人整理)来源网络。

[评点]朱和羹(约1804~1851),字指山,江苏吴县儒士,善书法,好收藏,学问终老。

著《临池心解》,阐述学书之所得,颇多新见。清末辑入《啸园丛书》本。朱和羹的《临池心解》成书于清道光年间,此时正是中国书法传统帖学完全陷入沉寂,了无生气的一个阶段。《临池心解》是传统帖学理论的延续与生发,其所揭示的艺术观念,可能比"碑学中兴"更加具有生命力,折射了当时真实的书法状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