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稳定朝纲拓跋濬下狠手,册立冯氏奠定未来方向
拓跋焘是北魏的一代雄主,南征北讨,开疆拓土,客观上确实让北魏统一了北方,但也因此导致国力空虚,官员和百姓都不堪重负。拓跋濬少年继位,摆在他面前的局面非常复杂,既要弥合各民族的矛盾、维护安定团结,又要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基于此,拓跋濬对统治集团内部采取铁血手段,对百姓则采取听取民意的怀柔之策。拓跋焘晚年时对佛教的禁令稍微有所放松,民间开始有人私下偷偷信奉佛教。拓跋濬即位后,很多大臣都来请求恢复佛教。元嘉二十九年(公元452年)十二月十一,拓跋濬顺应民意,解除佛教禁令,诏令各州、郡、县百姓集中居住的地方,允许建立一座寺庙,允许百姓自由出家,大州限五十人,小州限四十人。于是,北魏过去所摧毁的寺庙、佛像大都得到修复,拓跋濬还亲自给沙门师贤等五人剃度,任命师贤为道人统。十二月十三,拓跋濬以乐陵王拓跋周忸为太尉,南部尚书陆丽为司徒,镇西将军杜元宝为司空。陆丽因有迎奉拓跋濬的功劳,被视为心腹,拓跋濬对他的宠信无人能比。拓跋濬想要册封陆丽为平原王,陆丽推辞道:“陛下是国家正统,理当继承帝位,臣只是顺应人心,不敢贪天之功,接受陛下如此重赏。”拓跋濬执意要封他为王,陆丽只好道:“臣父事奉先帝,忠厚勤奋。如今,他已进入桑榆之年,臣愿意把爵位让给他。”拓跋濬道:“朕身为天下之主,难道不能让你们父子二人都封王吗?”十二月十四,拓跋濬册封陆丽的父亲建业公陆俟为东平王,又封赐陆丽的妻子为王妃,免除他子孙的田赋捐税,陆丽竭力推辞,不肯接受。拓跋濬却对他越发嘉许,信赖有加。除了陆丽,拥立有功的东安公刘尼和西平公源贺都获得丰厚回报,前者为尚书仆射,后者为征北将军,同时被晋升为王爵。对于其他有功官员,拓跋濬也都依次封赏,对源贺道:“你喜欢什么就可以拿什么。”源贺辞谢道:“南面和北面的敌人还没平定,国库不能再空了。”拓跋濬执意要送他点儿什么,源贺只好取了一匹战马。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拓跋濬虽然年轻,但行事很老练,也懂得笼络人心,将那些拥立他的人和自己紧紧绑在一起。在重赏有功之臣的同时,拓跋濬对那些犯罪的或者不忠于自己的大臣下手从不含糊,以铁血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威。十二月二十,担任太尉仅仅七天的拓跋周忸因罪被令自杀。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具体罪行,但如此短的时间就被治以死罪,想必不是一般的事。当时,北魏刑法非常严酷,动辄株连,杀戮满门,源贺为此建议道:“造反叛乱者的家属,男子在十三岁以下没有参加谋反的,应该免除死刑,交给官府当奴隶。”拓跋濬批准了他的建议。从第二年起,刘宋进入内战状态,宗室相残,本是北魏大举南征的好时机,但拓跋濬依然在忙于稳固统治,错过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二月十三,司空、京兆王杜元宝因谋反被杀,建宁王拓跋崇以及儿子济南王拓跋丽也卷入其中,被赐死。七月二十五,濮阳王闾若文和征西大将军、永昌王拓跋仁被指控谋反,拓跋仁在长安被赐自杀,闾若文被斩首。拓跋仁是拓跋嗣的孙子,拓跋濬的堂叔,在拓跋焘南征北战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他的被杀意味着北魏的内部矛盾达到高潮。孝建二年(公元455年)正月,车骑大将军、乐平王拓跋拔也被指控有罪,勒令自杀。孝建三年(公元456年)正月二十九,拓跋濬立贵人冯氏为皇后。此冯氏即日后大名鼎鼎的冯太后,重点介绍下。冯氏,出身于北燕皇族,名字不详,是北燕末代君主冯弘的孙女,父亲是冯朗,母亲王氏是冯朗在北燕时所娶。因多年动荡不安,直到任官长安后,冯朗的生活才暂时安定下来。王氏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冯熙,即冯氏的同胞兄长。元嘉十八年(公元441年),王氏又生下一个女儿,即冯氏。冯氏出生后不久,冯熙因叔叔冯邈战败,没入柔然,被带到氐、羌中生活多年。不久,冯朗因受一桩大案株连被拓跋焘下令诛杀。按照惯例,冯氏因为年幼又是女孩,被没入宫中。在宫中,冯氏得到姑母冯昭仪的多方照应,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机缘巧合下,冯氏被选为拓跋濬的贵人。如今,又被立为皇后,带领家族迎来逆袭。这一年,冯氏年仅十五岁,拓跋濬只比她年长一岁。孝建三年(公元456年)二月初一,拓跋濬立皇子拓跋弘为皇太子,然后按照惯例赐死了他的生母李贵人。拓跋弘是拓跋濬的长子,生于孝建元年(公元454年)七月十五,被立为太子时尚不满两岁。李贵人被赐死后,冯氏便担起了养育之责,将拓跋弘视若己出,而年幼的拓跋弘自然从小将冯氏视为自己的母亲。史书记载,拓跋弘聪明睿智、机敏颖悟,从小就有济救百姓之志,仁孝纯至,礼敬师友,和冯氏的悉心教导分不开。史书没有记载拓跋濬和冯氏的具体生活细节,但他们在一起生活了十年,拓跋濬的治国风格应该给冯氏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平定内部叛乱的同时,拓跋濬主要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尽量减少高压手段,实行怀柔统治,安抚远近内外百姓,民心又得以安定。在选用文武官员上,拓跋濬不拘民族成分,重用汉族士人,朝廷对汉人的看法也明显改观,这对于日后冯氏当政期间吸收汉法、重用汉人、推行汉化的措施,无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