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楼的故事

明月楼在忻州历史上名噪一时。老人们曾记得进入北城门不远,在遗山祠附近的马路中间建有一座过街楼,行人车马可从中间的门洞通过。这座古建筑为砖木结构建筑,三檐歇山式楼体,层层四角飞檐翘起,明柱围匝,底层明窗棂隔扇围拢,台基础为“明七暗八”即下埋八层,上露七层石条,四边有木栅护栏。高台基座高约4米,四边原有精巧的石制护栏,护栏上雕刻有很多小石狮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顶层中部有尖顶的圆形脊楼,高脊耸起,给人有直上云霄之感,又称“凌云楼”。

据考,凌云楼的修建始于明代万历年间山西的巡抚魏允贞,魏允贞(1542年-1606年),字懋忠,号见泉,明大名府南乐县(今河南南乐)人。明万历五年(1577年)进士,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担任山西巡抚。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时,忻州城池进行大修,历时两年半。期间,山西巡抚魏允贞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也就在那次的大修期间,建起了凌云楼。

据传,当年闯王李自成北上路过忻州时曾在凌云楼前看过戏。忻州民民众听说闯王入境,不禁奔走相告,欢欣鼓舞,周城四门,街头巷尾,黄土垫道,清水洒扫,一片节日的气氛。这一天,正值南关唱戏,热闹非凡。为不干扰群众看戏,起义军绕东门进城,纪律严明,鸡犬不惊,秋毫无犯。两旁贴着“风云有意迎新主,日月无光掩大明,横联为:大顺永昌”的巨幅对联。当闯王骑着高头大马,手握带缨矛戟,头戴大毡帽,身穿青布长服,徐徐走在前列,与夹道迎接的群众见面时,立即爆发出了“闯王万岁”的欢呼声。李自成非常激动,并频频招手向周围之人致意问好。当晚李自成住宿在贡院的至公堂内帘(今二中后院)。

第二天忻州百姓特为义军在明月楼上唱了戏,慰问他们,与民众一起共享欢乐。李自成在明月楼前看戏时,便与跟前的一位村民攀谈了起来。闯王询问了他是哪里人?此人结结巴巴,总是不愿意。回答李自成看出蹊跷,探究原委,为难之下这人才对李自成说:“俺是平寇故郡人,说出来是对王的不敬,请求闯王改村名。”闯王觉得此话言之有理,确有谩骂诋毁的成份,接着又问他叫什么名字,村民答道:“我叫李芝。”李自成思谋片刻,就高兴地告诉那人:“你叫李芝吧?芝兰万喜荣,你们村就叫芝郡吧。”据传,这就是芝郡村的来历

忻州民间流传的还有康熙题匾明月楼的故事。据传,康熙帝玄烨一日正在养心殿午休,朦胧间忽闻空中雷声隆隆,隐隐间似觉云中有神人路过。他随口便问:“哪方神圣?”对方答道:“二弟云长。”康熙帝恍然大悟,方知自己的前世为蜀汉昭烈帝刘备。接着他又问:“三弟何方?”对方答道:“镇守云阳”。“四弟呢?”神人答到:“在明月楼跑堂”(意为当饭店的服务员)。康熙帝欲再问时,神人已远去。康熙醒后梦中的对话记忆犹新,但他不知明月楼在哪里,于是便走出京城私访。这日来到忻州凌云楼用餐,见一年轻小伙计很眼熟,便问他是哪里人氏。小伙计回答,从小父母双亡,流落至此。只知道自己出生的地方叫“尚巾”。康熙沉思后一想:“尚”字下一“巾”字不是个“常”字吗?他的前世肯定是我家四弟“常山”赵子龙。醒悟了的康熙帝也不愿意再说什么。于是让老板拿来笔墨,挥毫大书“明月楼”三字。后来老板便把题字刻在匾上悬挂起来,从此忻州明月楼名声大震。

解放初期明月楼底楼作了图书馆,于1954年拆除。

作者简介

狄瑞,女,1993年出生,忻府区南关人,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供职太原晋祠博物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