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笔记药对配伍
药对配伍
第一章 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辛凉解表药
第二章 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
1. 石膏配知母:清热泻火,滋阴生津力强。既治热病气分高热证,又治肺胃火热伤津证。
2. 知母配黄柏:清热降火坚阴。治阴虚火旺效佳。
3. 知母配川贝母:既滋阴润肺,又清热化痰。善治阴虚劳嗽,肺燥咳嗽。
4. 栀子配淡豆豉:清散郁热除烦力强。治温病初起,胸中烦闷及虚烦不眠效佳。
5. 栀子配茵陈:清热利湿退黄力强。治湿热黄疸效佳。
清热燥湿药
1. 黄连配木香:清热燥湿解毒又理气止痛。治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每用。
2. 黄连配吴茱萸:既清热泻火燥湿,又疏肝和胃制酸。治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
3. 黄连配半夏,栝楼:既泻火化痰又消散痞结。治痰火互结之结胸证效佳。
4. 黄柏配苍术:既清热且燥湿,走下焦。治湿热诸证,尤其是下焦湿热证。
清虚热药
1 青蒿配白薇:既善退虚热,凉血热,又兼透散。既治阴虚发热,小儿疳积(兼表邪尤宜),又治营血分有热及阴分伏热等证。
2. 青蒿配鳖甲:既善清退虚热,又能滋阴凉血,治阴虚发热每用。
3. 地骨皮配桑白皮:既清肺火,又利尿导热邪从小便出,且润肺脏而不苦泄伤阴。故治肺热咳嗽每用。
4. 白薇配玉竹:既滋阴又透表。治阴虚外感。
第三章 泻下药
攻下药
1. 大黄配芒硝:既善泻下攻积,又善润软燥屎,还善清热泻火。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效佳。
2. 大黄配巴豆,干姜:巴豆得大黄,其泻下之力变缓而持久,大黄得巴豆,寒性可去,加之温中散寒之干姜,助散寒之力。善治寒积便秘。
第四章 祛风湿药
1 羌活配独活:走里达表,散风寒湿力强。治风湿痹痛无论上下皆可。
2. 桑寄生配独活:既祛风寒湿,又强腰膝。治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者佳。
3. 豨签草配臭梧桐:既祛风湿,通经络,治风湿痹痛筋脉拘麻;又降血压,治高血压。风湿痹痛肢麻又兼高血压者用之最宜。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1. 苍术配厚朴,陈皮:燥湿力强,且能行气。寒湿中阻,脾胃气滞者尤宜。
2. 厚朴配枳实:燥湿,消积,行气之力均强。主治湿浊中阻,或食积停滞,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以及痰浊阻肺之咳喘,胸满,腹胀。
3. 藿香配佩兰:善化湿和中,解暑发表,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有无表证均可。
4. 砂仁配木香:化湿理气,调中止痛力强,凡湿滞食积,或夹寒所致脘腹胀痛即可投用,兼脾虚者当配伍健脾之品。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1. 茯苓配猪苓:利水渗湿力强。治水湿内盛或兼脾虚者。
2. 滑石配生甘草:既清利暑湿,又利水而不伤津。主治暑湿身热烦渴。
第七章 温里药
1. 附子配干姜:回阳救逆及温中之力大增。治亡阳证及中焦寒症效佳。
2. 附子配细辛,麻黄:善补阳发表散寒,治阴虚外感风寒功著。
3. 肉桂配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力强,治肾阴虚衰,脾肾虚衰及里寒重症均可投用。
4. 吴茱萸配补骨脂,五味子,肉豆蔻:既温补脾肾亡阳,又涩肠止泻,还散寒燥湿和中,治脾肾阳虚之久泻。
5. 丁香配柿蒂:既温中散寒,又降气止呃,治虚寒呕吐,呃逆效著。
第八章 理气药
1. 橘皮配半夏:燥湿化痰力强,凡痰湿滞中停肺均可择用。
2. 枳实配白术:既补气健脾,又行气消积祛湿,治脾虚气滞夹积夹湿有功。
3. 香附配高良姜:既温中散寒,又疏肝理气,且善止痛。治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效佳。
4. 川楝子配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力强。善治血瘀气滞诸痛。
5. 薤白配栝楼:既化痰散结,又宽胸通阳。治痰浊闭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6. 乌药配益智仁,山药:三药相合,补肾缩尿力强,又不甚燥热,治肾虚遗尿尿频。
第九章 消食药
1. 神曲配麦芽,山楂:既消各种食积,又健胃和中。但见食积不化或消化不良即可投用。三药常炒焦用,习称焦三仙。
2. 莱菔子配苏子,白芥子:既温肺化痰,又降气止咳平喘,且消食除胀通便,治寒痰咳喘有效,兼食积便秘者尤宜。
第十章 驱虫药
槟榔配常山:两药相合,寒热并施,相反相成,既有较强的祛痰截疟之功,又可减少常山涌吐之副作用,善治疟疾久发不止。
第十一章 止血药
第十二章 活血祛瘀药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旋覆花配代赭石:寒温并用,降肺胃之逆气力强。治气逆呕恶,喘息效佳。
第十四章 安神药
磁石配朱砂:重镇安神力增。善治烦躁不安,心悸失眠。
第十七章 补虚药
补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