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泰街•南宋临安今说之三十一》

清泰街,一条穿越千年,充满故事的老街。

南宋《淳祐临安志》卷五曰:“城东门,崇新门”。明《嘉靖仁和志》曰:“南宋十三门,东曰崇新门,俗呼荐桥门”。清《康熙仁和志》曰:“南宋十三门,东曰崇新门,俗呼荐桥,今为清泰”。

清代城门:

清泰立交桥西向东上桥处,本人摄于2021年3月:

现在的清泰街东起环城东路,西至中山中路,穿越古清泰门、东河(古菜市河)、古南土门(城头巷与金鸡岭相交处)中河(古盐桥运河)、小河(古市河,抗战沦陷时淤塞,光复后填没,成光复路),在中山中路(南宋御街,民国自南而北改称中山南路、中路、北路至今)处与开元路(民国初拆清营城墙建路,1913年至1928年名兴武路。1928年称开元路,1966年改新中国路,1981年复称开元路)相接,据杭州市地名办1980年考察资料,全长二千零十六米。而在二十年前,上世纪末,清泰街是自杭海路与清江路(民国时称观音塘直街)交叉口起一直到中山中路,包括了民国(民国十五年即1926年前后)时的清泰门外直街(观音塘直街口至清泰城门)、清泰门直街(清泰城门至石牌楼即现清泰街与建国南路、建国中路交叉口。石牌楼名称因清乾隆时编修关槐居此,后地方官在此建石坊牌楼纪念而得名,1934年时拓建建国中路前身东街路时拆除)、章家桥直街(石牌楼至城头巷)、焦旗杆(城头巷至佑圣观路。焦旗杆之名来源于金鸡岭一场大火,只烧剩一根焦旗杆)、荐桥直街(佑圣观路至三元坊即中山中路羊坝头),也包括了1985年建成的当时华东第一桥清泰立交桥,距离更长。

章家桥,本人摄于2021年3月:

荐桥,本人摄于2021年3月:

清泰街因元末重建清泰门而名,民国早期时也因有荐桥跨越中河而将西段称为荐桥直街,中段称焦旗杆、章家桥直街,东段称清泰门直街,城门外是清泰门外直街,直到抗战胜利后统一称为清泰街。清泰街上有两处城门遗址,一处是五代吴越国时的南土门,为当时城东四城门之一。南宋时,绍兴二十八年(1158)在南土门原址上重建城门,称崇新门(因街有荐桥故俗称荐桥门),为当时城东七城门之一。《梦梁录》卷七曰:“崇新门外直东曰章家桥,北曰淳佑桥。拱圣营东曰螺蛳桥”。《咸淳临安志》曰:“城外四壁,东壁东至螺蛳桥,接连茶槽界,南土门铺地也”。因章家桥与螺蛳桥近在咫尺,就在城门南角,又有螺蛳埠,临近南土门菜市(崇新门外门四里南土门菜市),故杭人俗称螺蛳门。南宋德祐二年(1276)元军攻占临安城后,将城墙全部拆毁,以示天下统一。另一处是现在环城东路与清泰街相交处,元末至正十九年(1359)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占据两浙后,向东延展三里在此重建城墙城门,改称清泰门。

据南宋《咸淳临安府》卷十九描述:南宋时,清泰街自修义坊(现羊坝头。宋为修义坊,俗称凌椒姜巷,因屠肆所聚,亦呼肉市巷。明淳安人商辂住此巷内,乡试会试殿试均得第一,后地方官在巷口建石牌坊上刻三元坊,故明称三元坊,今巷仍存)向东道路称崇新街、荐桥街或新开南巷,时临安城内灶商、盐商多居于此。跨越市河(小河)、大河(中河),临菜市河(东河)。河上分别有水巷桥(与现中山中路三元坊巷隔路相对小巷称水巷,巷向东再折北至荐桥大街,跨越小河,河上之桥名水巷桥,后世讹传为水漾桥)、荐桥和装驾桥(绍兴二年即1132年朝庭从绍兴迁都临安府时船运至此故名,后讹传为章家桥)。已是一条不比御街差多少的热闹大街。

羊坝头三元坊巷,本人摄于2021年3月:

同上:

现在沿清泰街南北两侧很多小街小巷南宋时即已存在。如佑圣观巷(当时属兴礼坊,后世因南宋此地建有佑圣观始称佑圣观巷)、百花池上巷(现建国南路,民国前期为下板儿巷)、小粉墙(现建国中路)、义井巷(当时又称四眼井)、大兴隆巷、丰禾巷(南宋时巷内有官府丰禾仓)、长明寺巷(因吴越国王钱弘俶建有长明寺而得名)、贤福巷(清时改元福巷)等。在这些坊巷中,因临近皇宫大内和太上皇赵构所居德寿宫而布满了南宋的皇家宅邸。《杭都杂咏》曰:“佑圣观,在兴礼坊水亭子东,即宋孝宗潜邸也。光宗、宁宗皆诞于此”。《梦梁录》卷十曰:“显仁韦太后(宋高宗赵构生母)宅,在荐桥东。宪节邢皇后(宋高宗赵构原配皇后)宅,在荐桥南。……成穆郭皇后宅,在佑圣观后。……成肃谢皇后宅,在丰禾坊南。……全皇后宅,在丰禾坊南”。《梦梁录》卷十描写官府所办本州仓库场务和点检所酒库时说:“回易库,在荐桥北。外有公使醋子库”(回指西域客商,易指交易。买卖珠犀香药,金银器物后在此存放)。“船场与架阁库,俱在荐桥门外”。“点检所官酒库……曰东库,清、煮俱为一,在崇新门里,有酒楼,名之曰太和,废之久矣。……崇新库,清、煮两界俱在崇新门外。”。南宋时清泰街商业繁华,餐饮娱乐发达。街西头,有中瓦子。街东头,有荐桥门瓦子。所谓瓦子,也称瓦肆、瓦市,一般常称瓦舍。是南宋临安城中吃喝娱乐和商品交易的集中场所。瓦子中表演的勾栏大的可容上千人。表演有早晚场,最早的在五更时便已开始,而夜场可直至深夜。娱乐有宫调、大曲、京词、评书、模仿秀、杂技、魔术、傀儡戏、影戏、相扑、杂耍等上百种。“来时集合,去时瓦解”。《武林旧事》所载,各瓦舍和街头艺人等有数千人之众。《梦梁录》卷十九曰:“共杭之瓦舍,城内外合计有十七处……市南坊北三元楼前(现三元地)谓之中瓦子……崇新门外章家桥南名荐桥瓦子……”。位置分别在今天中山中路西南三元地一带和清泰街南侧城头巷、道院巷附近一带。酒楼、茶馆、铺席、夜市众多。酒楼既有官办的太和楼(也称东库,官藏酒库之一,在崇新门外),“规模宏丽”,设有300间包厢,营业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酒楼里有上千服务人员和酿酒工人。也有私家的酒楼如三元楼,在街西头中瓦前。南宋《武林旧事》卷六曰:“熙春楼、三元楼、五间楼……以上皆市楼之表表者,每楼各分小阁十余,酒器悉用银,以竞华侈。每处各有私名妓数十辈,皆时妆袨服,巧笑争妍,夏月茉莉盈头,香满绮陌,凭槛招邀,谓之卖客……歌管欢笑之声,每夕达旦,往往与朝天(指朝天门御街)车马相接,虽风雨暑雪,不少减也”。《梦梁录》卷十六对此也有生动描写:“中瓦子前武林园,向是三元楼。康沈家在此开沽,店门首彩画欢门,设红绿杈子,绯红帘幕,贴金红纱栀子灯,装饰厅院廊庑,花木森茂,酒座潇洒。但此店入其门,一直主廊,约一二十步,分南北两廊,皆济楚阁儿,稳便坐席,向晚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十,聚于主廊槏面上,以待酒客呼唤,望之宛如神仙”。对茶馆也如此描述:“又中瓦内王妈妈家茶肆名一窟鬼茶坊,大街车儿茶肆、蒋检阅茶肆,皆士大夫期朋约友会聚之处”。根据《梦梁录》的描述,这一带还有中瓦前皂儿水、中瓦前职宁红羊饭、彭家油靴、中瓦前徐茂之家扇子铺、陈直翁药铺、梁道实药铺、张家豆儿水、钱家干果铺、金子巷口陈花脚面食店、傅官人刷牙铺、杨将领药铺、市南坊沈家白衣铺、徐官幞头铺、钮家腰带铺、南瓦子北卓道王卖面店、荐桥新巷元子铺、水巷口戚百乙郎颜色铺、徐永绒线铺、阮家京果脯、俞家冠子铺、修义坊三不欺药铺、水巷桥河下针铺、彭家温州漆器铺等等。“每日清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夜市也是很多吃食:中瓦前卖十色糖、中瓦前车子卖香茶异汤、中瓦前武林园前煎白肠、烤肠。另外,还有中瓦子浮铺有西山神女卖卦。而团行集市也很多,《梦梁录》卷十三曰:“南土、北土门菜行”,“东门蟹行”(因崇新门为所有城东城门之正东,也称东门)。

时间到了明朝,杭州虽然已非京都,但也是东南形胜之处繁华依然。林正秋《杭州地名史》考证明万历《钱塘县志·纪疆》说,万历时杭州钱塘县有十一条主要道路,仁和县有十三条主要道路。其中一条从凤山门过镇海楼(南宋时称朝天门)向北,沿途有东文锦坊(即羊坝头)、永清坊(俗呼水巷)、中瓦巷、西文锦坊(即羊坝头)、修义巷(俗呼肉市巷)、富乐坊(中山中路东西两侧皆属)。另一条则从清泰门向西,至清泰桥(即南宋时荐桥)转南而西,出东文锦坊口。其南为安肃坊、崇新坊、南场巷、熙春巷、九曲巷(也称丰禾小巷)、佑圣观巷、打羊巷(今义井巷)、林木梳宁海巷、堂子巷、长庆巷(俗呼严马官巷)、安平巷、集庆巷、铁线上巷、贤福巷;其北为同德坊、石板巷、北场巷、熙春巷(今城头巷和金鸡岭)、双茶坊巷(许仙与白娘子故事中白娘子居住处,后为小学巷,今为严官巷)、丰禾巷、高桥巷、忠孝坊、柴木巷、普宁巷、铁线下巷。与南宋时相比,街坊增加的更多了,除了新增的九曲巷等小巷,更多的则是元末张士诚重建城墙从现城头巷处往东外延三里至现环城东路之故,不仅把板儿巷、小粉墙、长明寺巷和东河等纳入城中,还新增不少小巷。明时,上下马坡巷(后分別为羊市街和马坡巷)成为了非常热闹的沿街集市,“郡市之盛惟此为盛”。明初朱元璋洪武五年(1372),还在文锦坊(现羊坝头)设立了杭州课税司。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在佑圣观路正式开办了崇文书院,这也是民国至解放后曾经的佑圣观路小学,今天大名鼎鼎的胜利小学的前身。《武林坊巷志》还写到,明代时清泰门内有澡堂,说是有道士“至暮来浴”,明大街上公共服务业非常发达。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也曾多次写到了荐桥大街。《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说是在官巷口生药店当管事的许宣,在西湖边保俶寺烧香后遇雨乘船,船驶不远即见岸上避雨中的白娘子和丫环小青招手搭船,于是和两人一同乘船至涌金门,白娘子未带盘缠,许宣就帮忙付了。“还罢船钱,那雨越不住。许宣挽了上岸,那妇人道:奴家只在箭桥(即荐桥)双茶坊巷(今严官巷)口。若不弃时,可到寒舍拜茶,纳还船钱”。另一篇《十五贯戏言成巧祸》(《十五贯》在上世纪一九五六年代被浙江昆剧团改编成昆剧在北京演出引起轰动并被拍成电影,救活了戏曲的祖师昆剧,影响深远),开篇描写道:“去那城中箭桥左侧,有个官人,姓刘名贵,字君荐……”。

清朝,荐桥一带城市形态更显成熟,商业发达。到清末,还发展到重新改桥铺路、修铁路、破城墙、建教堂、办新学,不一而足,一直延续至民国。不过在清朝早期,杭州城发生过一件历史上有记载的大事。《康熙仁和志》记载:“康熙甲寅(十三年,公元1674年,也是虎年)九月,夜有虎入城,蹲清泰门民家后园。至明,里人寻虎迹,乃跳城而去”。

清朝清泰街上算得上头等大事的是建铁路拆城墙。光绪三十三年(1907),杭州历史上首条试验性铁路江墅铁路(闸口至拱宸桥,全长16.135公里)建成通车,当时客运站设在清泰门外贴沙河东边,距城门约三百米,也是后来清泰水厂现在的杭州水表厂位置,称清泰门站。但因旅客进出受制于城门启闭及河上吊桥不便之苦,原两淮盐运使,时任浙江全省铁路公司总理汤寿潜(1911年任浙江都督)通过浙江巡抚奏请朝庭开建沪杭甬铁路并破墙铺轨、为方便起将站台迁入城内,历经一番曲折,宣统元年(1909)4月清庭准奏“得旨允行”。7月排除重重阻挠和风水迷信后拆除了数十丈城墙,使铁路得以从城外贯入城内,这是元末张士诚重筑城墙后第一个被拆的,也为之后民国15年(1926)第一个拆除清泰城门、将清泰街延伸至城门外铁道外(民国24年即1935年将贴沙河上吊桥改固定平桥,道路通至观音塘直街口,称为清泰门外直街,1946年抗战胜利后统称清泰街,1966年改名立新街,1981年复称清泰街)创造了条件,由此开启了现代杭州的序幕。8月清泰门内之南、羊市街南端(与城站路相交口车站广场东侧)三幢联体欧式古典带钟楼新客运站在原灵芝寺(建于吴越国时后晋天福七年即公元942年宝积院,明正统年间即1436-1449年将西湖边钱王祠旁毁于元末的灵芝寺在宝积院重建。光绪三十四年即1906年11月14日拆除,用于建火车站)地基上建成,8月13日沪杭铁路在嘉兴接轨贯通,9月沪杭甬铁路中先期建成的沪杭铁路顺利通车。新客运站因在城内,杭人俗称城站至今。除了拆城墙修铁路,杭州至民国元年(1912)起,开始逐步拆城筑路。1912年当年,省民政司成立,先行修筑羊市街至章家桥一段道路。1914年在小河上老水漾桥之北现清泰街与光复路交叉口上新建了一座“水漾新桥”,将原先折南再拆向西,经老水漾桥到中山中路的道路拉直了。后在1917年拓建清泰街时将石拱桥改成了平桥,方便汽车通行。民国五年(1916)8月孙中山先生抵杭,在浙江都督吕公望举行的欢迎会上作了《道路为建设着手的第一开端》演讲,勉力浙江努力修筑道路。第二年,1917年时任浙江都督杨善德下令对城站附近十三条道路修筑拓宽,清泰街、佑圣观路都在其中。清泰街从窄窄的石板路变成了双车道的碎石路面,在马车、独轮车之外,多了自行车、黄包车和新颖的汽车。从1922年起七路公共汽车也从城站起始行经清泰街到灵隐。1927年清泰街和佑圣观路等又从碎石路面改造成沥青路面。除了交通日新月异,发电和电报电话也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光绪九年(1883)板儿巷中诞生了杭州最早的电报局。1924年1月23日在金芝麻巷(今金鸡岭)成立了交通部浙江长途电话杭州总局,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信息传递文流。1907年2月,杭州工商界士绅开始筹建电厂,次年8月在板儿巷(现建国南路)选址成立浙江省杭江大有利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位于现电力局城南营业所),1909年改官督民办,更名为浙江省官商合股商办大有利电灯股份有限公司。1910年8月,电厂落成,至中秋节正式向商家、居民送电,并竖近万电灯杆设置路灯,一到夜间大街小巷齐放光明,彻底改变了几千年来城市的夜生活。1928年4月,省政府成立杭州自来水厂筹备委员会,开始在清泰门外直街筹建杭州自来水厂,1930年6月动工,8月15日正式供水,时日制水达800吨。随着道路交通、水电、通讯逐步普及,城市生活更显现代而丰富,银行、珠宝行如雨后春笋涌现,羊坝头和珠宝巷一带也日益繁盛。1865年,先有上海方姓商人在珠宝巷口开设银楼,称信源(解放后此处为杭州市纺织品公司),以经营金银饰品为主,兼营参茸燕窝,时为杭城最大银楼。太平天国动乱后难以维持,由胡雪岩外甥范越丰接办。1890年胡雪岩侄子胡止祥继盘,因经营得方,销路大开,始执杭城银楼业牛耳。1917年上海姚姓商人也在珠宝巷口紧邻信源银楼在原汇源银楼基础上开设了乾源银楼(解放后此处为杭州市粮食局,后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道路建设拆除)。1918年,绍兴盐商鲍雪程也在其旁开设了义源银楼(解放后和信源一同成为杭州纺织品公司,1996年因道路拓建被爆破拆除)一时间清泰街上形成了“荐桥洋楼”的新景观。

汤寿潜像:

1909年新建的城站火车站:

民国时城站站台:

拆除部分城墙,铁路入城的清泰街和城墙:

民国时在华飞虎队拍摄的清泰街和荐桥洋楼群:

爆破前一刻:

民国荐桥洋楼群:

1996年6月1日珠宝巷口被爆破拆除的“义源”大楼:

清末至民国再到解放后,一直延续到上世纪末,清泰街一直文商并重,沿街和不少街巷里弄都有许多著名建筑、宅院、商铺乃至校院。1946年,民国时《浙江工商年鉴载:全市金银珠宝店和银楼共有四十九家,而珠宝巷就占有了十九家,当年胡雪岩所开第一家钱庄“阜康”也开在珠宝巷内。当时,巷内还开设有黄金交易所,珠宝巷真是名符其实。而向东不远处羊坝头则在1923年建成了浙江兴业银行大楼,占地3.39亩,建筑面积达3487平方米,有大小房间78间及地下金库,整体建筑为西洋风格,雄踞御街和清泰街交叉口,前身曾为浙江铁路银行,沦陷时被汪伪政权占作伪市政府办公楼,现为浙江省工商银行羊坝头支行,2003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近年网红、新人婚纱摄影打卡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美籍传教士甘惠德在石牌楼淳佑桥东(今清泰街建国中路相交东北侧)建蕙兰学堂,宣统三年(1911)改称蕙兰中学堂,民国时1928年改名蕙兰中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基督教会在锅子弄37号又开办了蕙兰小学。抗战时1937年12月24日下午杭州沦陷,蕙兰中学停办,成为“临时难民收容所”。蕙兰小学则成为代号72的日本特务机构驻地。1946年2月抗战胜利后中小学复校。解放后,1951年蕙兰中学将浙大附中并入改名为杭二中,1952年蕙兰小学改名为私立新光小学,1956年再改名建国一小,2001年并入回族穆兴小学,改称时代小学。九曲巷在清道光、咸丰年间设有辅仁义塾,后成为大学士的王文韶(宰相府邸在清吟巷内,原清吟巷小学及相邻建筑)也曾在此就读。巷里有轩辕宫,有供奉服装祖师的祖师殿,解放后在此诞生了现代杭州第一个话剧团,后此地成为九曲巷小学,此处现已成为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一部分。民国和解放后佑圣观巷中也有明崇文书院延续下来的1959年改名的佑圣观巷小学,后期1965年再改名的胜利小学。而羊市街南端近城站处有一座电影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称“二七”电影院和铁路工人文化宫。其实此处最早是杭州第一大舞台,始建于1913年,当时面积达2917平方米,三层楼座,设包厢,有座位1039。台上有旋转舞台,时为杭城最早的现代化剧场,各路京剧名角先后都在此登台演出,有梅兰芳、马连良、谭鑫培、尚小云等。而在石牌头东南侧,有一座建于1866年的基督教教堂崇一堂,原址在清泰街77号,在原铁路医院现浙医一院潘方仁分院处,已不存。在佑圣观路与九曲巷之间,有著名的中药馆承志堂及内置的养鹿园。城头巷里除了解放初期设有杭州市总工会,还是第三医院的所在地。《武林坊巷志》载,明清时灯市俱在瑟琶街(1981年和南段元福巷合并通称元福巷)。《武林杂事诗》中有一首诗《瑟琶街看灯》:正月十三灯市开,看灯人上瑟琶。今年常州工匠好,银花火树开到晓。当然名人故居也不少,清代文学家龚自珍故居就在马坡巷(今故居不存,在小米园建有龚自珍纪念馆)。红学大家俞平伯在1920年至1924年间居住在城头巷3号,期间写成《(红楼梦)辨》大作。珠宝巷里曾走出过人称杭州唐伯虎的著名画家唐云(现南山路上有唐云纪念馆)。各类商家店铺更是数不胜数。有荐桥东南的宋恒兴糕团点,开设于十八世纪,是近代杭城最早的糕团店。创始人为宋姓绍兴人,后高义泰、明湖池两老板及钱庄人士也有参股,实力雄厚。1966年因清泰街改名立新路而改称立新糕团店。在义井巷口,也有1881年苏州人葛锦山卖定胜(心)糕起家开设,与采芝斋、九芝斋齐名的颐香斋。丰禾巷口有孟大茂香糕店。佑圣观巷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有知名酒楼顺兴楼。佑圣观路口有创建于1907年闻名杭城的景阳观酱菜店,后1956年迁至官巷口光复路口。羊坝头也有上世纪三十年代回民开设的羊汤饭店。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荐桥西北光复路口西有健康实惠,市民津津乐道的康乐饭店(后改得意楼)。光复路口西则是这一带最大的理发店容容理发店。在清泰街中段488号,上世纪七十年代古旧书店在此开张。章家南侧桥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了一家小小门面的三毛烤鸡店,而马路斜对面是杭州豆制品厂,后厂里改制搬迁,烤鸡店迁到对面一层,店面扩大了好几个门面,生意十分火爆。现在此处重新建造了居民楼,三毛烤鸡店向西稍移后还在原地开设,是目前清泰街上经营时间最长的一爿店了。而近四十年清泰街上最出名的就是娃哈哈总部大楼,清泰街160号。其初创时为上城区教育局校办工厂,宗庆后取名杭州保灵儿童养食品厂,专做儿童营养液,后取名为娃哈哈,儿歌响遍神州大地,火的不得了,但厂房只是普普通通的灰色三层楼。一直到现在,千亿级的娃哈哈总部还是在老地方,没搬去秋涛路边原觀头厂,没搬去下沙新厂区,只是三层楼变成了六层楼,可谓大隐隐于市。而娃哈哈大楼斜对面的铁路医院也算是目前清泰街上几轮“旧貌换新颜”后历史最久的老建筑了。

羊坝头浙江兴业银行旧址,现为工商银行。本人摄于2021年3月:

同上:

同上: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在羊坝头工商银行门口排队购买有奖贴花:

原铁路医院,本人摄于2021年3月:

同上:

近四十年历史的三毛烤鸡店,清泰街420号,本人摄于2021年3月:

娃哈哈集团总部大楼,清泰街160号,本人摄于2021年3月:

城头巷,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本人摄于2021年3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城头巷:

马坡巷16号小米园内龚自珍纪念馆:

城站路北端路口,本人摄于2021年3月:

长明寺巷口,本人摄于2021年3月:

原铁路法院、检察院办公楼,现为铁路医院一部分,清泰街275号,本人摄于2021年3月:

九曲巷囗,本人摄于2021年3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九曲巷:

光复路(古小河)路口,本人摄于2021年3月:

光复路上,同上:

缸儿巷内,本人摄于2021年3月:

忠孝巷口,本人摄于2021年3月:

民生路口,本人摄于2021年3月:

严衙弄口,本人摄于2021年3月:

金鸡岭口,本人摄于2021年3月:

佑圣观路口,本人摄于2021年3月:

义井巷口,本人摄于2021年3月:

清泰街488号,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迁此的杭州古旧书店:

章家桥东侧,原杭州豆制厂所在地,本人摄于2021年3月:

城头巷3号,俞平伯曾在此居住写作:

马坡巷,本人摄于2021年3月:

清泰门外,除了最早的火车站和稍后的清泰水厂,最出名的则是盐担儿,所谓“螺蛳门外盐担儿”是也。南宋时,观音塘一带尚是江边的一片滩涂,有很多烧盐窑厂,后面岁月中随城市扩展,江道东移,慢慢形成村落和道路,民国时因此地有观音庙(秋涛支路与清江路相交处附近)故称观音塘直街,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改名为清江路。清泰门外盐商盐担的消失大约在1949年10月以后,因为对食盐供应采用了新政策,有了盐业公司和遍布城乡的经销点。1949年杭州盐务分局年度工作总结说:“杭尚有盐担儿二百余名”。清泰门外的大户是铁路,现在的上海铁路局杭州分局办公楼就在清泰街与环城东路相交口东南侧,是从北山路浙赣铁路局老局址迁来。清泰水厂斜对面是铁路公安分局,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则是铁路幼儿园。此地再往东约百米则是莫邪塘,道路入内遍布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的几十幢青砖人字屋顶三层楼的铁路宿舍,墙面上到处印着鲜红的铁路圆形图案。除了宿舍,还有铁中和铁小,是一个铁路的小社会。过莫邪塘约二百米,则是上世纪末大名鼎鼎的四季青服装城新开的桥头堡,还是主营服装批发零售,正好处于清泰立交桥上下口处,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桥头堡东邻是一幢独立的五层楼,一楼开餐厅,名太白楼。太白楼隔路正对面的是商教新村,新村由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批老三楼和八十年代初一批新五楼组成,新村内小路直通后面凯旋路杭州茶厂和茶厂宿舍。而商教新村与太白楼相对处正是杭海路、观音塘直街(清江路)、清泰街三路相交的三角地,这三角地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清泰门小学。清泰水厂往东过凯旋路约百米距离当年是杭州市聋哑学校。清泰水厂隔路正对门是杭州皮革厂(此地现为清泰南苑住宅小区),皮革厂西是始板桥直街,直街口入内约二百米是当年杭州面粉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最早的扁扁包装的杭产油炸快餐面即出自该厂。

清泰门外第一建筑,杭州铁路分局大楼,本人摄于2021年3月:

同上:

原杭州清泰水厂,现为杭州水表厂,本人摄于2021年3月:

同上:

莫邪塘建于上世纪五十年的铁路职工宿舍,已拆剩不多。本人摄于2021年3月:

在建大楼处为原聋哑学校校址,本人摄于2021年3月:

此服装大楼为原清泰门小学校址,本人摄于2021年3月:

清泰立交桥下来四季青服装第一站-当年的桥头堡,本人摄于2021年3月:

原杭州皮革厂厂址,本人摄于2021年3月:

在清泰立交桥上,南望第三代城站火车站客运大楼,本人摄于2021年3月:

在清泰立交桥顶,桥下为环城东路、铁路、贴沙河,本人摄于2021年3月:

贴沙河东侧始板桥直街口,本人摄于2021年3月:

当年清泰街、杭海路、清江路三叉口的太白楼,本人摄于2021年3月:

本人有二十年时间与这条古老的清泰街息息相关,生命记忆中抹不去它的痕迹。因为我最初入职的正式工作单位在杭州皮革厂,八年时间后告别工会的工作岗位调动离厂。因为我就住在商教新村,东邻是水厂宿舍,南望正好是清泰立交桥上下口,桥边雕像刚好正对家里阳台视线(立交桥两头四雕像分别为鱼米之乡、香茗之都、丝绸之府、文物之邦)。女儿就读就在清泰门小学。单位特约医院就是城头巷的第三人民医院,女儿也是在此出生。而本人搬离商教新村前,有近二十年时间就在容容理发店理发。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奖贴花大行其道,妹妹很幸运中了二等奖,我就陪妺妹到羊坝头工商银行兑奖,凭银行兑现单再到卖鱼桥领来了奖品,一台十二寸彩电。也是清泰立交桥1984年到1985年建设及剪彩通车的亲眼目睹者,因为每天走过路过看见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到高;因为通车剪彩时主席台正好在我工作的窗口望下去的位置,当时的市委书记厉德馨一头白发,一袭大衣,精神抖擞,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1946年清泰街: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清泰街:

手绘一览图备注:

1.羊坝头民国时浙江实业银行旧址,现为浙江省工商银行羊坝头支行。

2.老水漾桥,现已不存。

3.荐桥。

4.南宋时装驾桥,也称章家桥。今称章家桥。

5.铁路医院旧址,今为浙医一院潘方仁分院,还包括了稍东清泰街上原铁路法院、铁路检察院建筑部分。

6.民国时大约在1925年到1926年在拆除旧城墙后新建的清泰大马路,自清泰街口到城站。后成为环城东路一部分。

7.1907年杭州第一个火车站,在清泰门外,为原清泰水厂现杭州水表厂所在地。

8.娃哈哈集团总部,现清泰街160号。

9.原蕙兰学堂(蕙兰中学)和蕙兰小学校址。

10.清泰门。

11.石牌头。

12.瑟琶街(北段)和贤福巷(南段,清起称元福巷)。明代统称铁线上巷,与马路对面铁线下巷(今缸儿巷)相对。清康熙时分称瑟琶街和元福巷。瑟琶街清代以前都为灯市,乾隆时巷内建有龙吟庵。1981年两巷合称元福巷。

13.扇子巷。南宋时称钟公桥巷、集庆巷,俗称扇子巷。清代时自南而北分上中下扇子巷。民国时有众多扇子作坊和天竺筷作坊。巷内原有徽州会馆,后成为杭六中分部。因城市道路拓建,扇子巷今已不存。

14.堂子巷。南宋时有澡堂,故俗称堂子巷。明代万历时称安平巷。清代时起称堂子巷。民国时多木器、油漆作坊。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巷内有旧货旧家具市场。

15.宝善巷。南宋时为常庆坊。当时巷内有宝善堂,故名。

16.林木梳巷。南宋时为宁海坊。明代时称宁海巷,俗称林木梳巷。民国时称林木梳巷。

17.义井巷。明代成化时称打羊巷,明万历时称义井巷。因巷内有四眼井,水色异,显紫色,南宋时“染工多取焉”。清代康熙时四眼井干涸。但清代和民国时仍皆俗称四眼井。

18.佑圣观路。南宋时为兴礼坊。明代和清代称佑圣观巷,民国时1917年道路拓宽改称佑圣观路。1966年改名胜利路,1982年恢复旧名。2003年道路向北延伸拓宽至解放路,并入了丰禾巷和金钱巷,统称佑圣观路。南宋时除建有佑圣宫外,还有名泉天一泉。元代时(1303年)重建改称佑圣观。明代时(1599年)巷内设有现胜利小学前身崇文书院。

19.九曲巷。明代时称丰禾小巷,与马路对面丰禾巷斜对。

20.城头巷。明代时称春熙巷,与马路对面熙春巷(今金鸡岭)相对。清代时称马弄、上下城头巷。民国时称下城头巷。民国时巷内有衣业会馆,专事旧衣批发。解放后称城头巷。

21.建国南路。南宋时清泰街以南段称竹杆巷、明代时称百花池上巷、板儿巷。清代和民国时分称上中下板儿巷。1946年抗战胜利后,清泰街以南段改称建国南路至今。

22.城站路。旧名括扒巷。清代时称义门巷。清末称许衙巷。民国时,北段称许衙巷,中段折东通灵芝路(在现环城东路城站邮政大楼旁,上世纪四十年代改称邮局路)。南段折东直对城站方向称城站路。城站路在沦陷时改名更生路,1946年恢复旧名城站路。1981年许衙巷和城站路合并称城站路。

23.羊市路(街)。明代称下马坡巷、安肃巷。清代称羊市街。清代后期称下马坡街。民国时称羊市路,中段隔路相望城站火车站。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已不存

24.环城东路。元末起为清泰门及城墙。1925年清泰街以南段为建邮政局拆除城墙后建成清泰大马路,后改名邮电路。1959年将清泰街以北段残存城墙拆除后建成道路合称环城东路。

25.马坡巷。南宋时称马婆巷。明代时称上马坡巷。民国至今称马坡巷。

26.长明寺巷。因巷内有吴越国时建的长明寺而得名,延续至今。1994年至1997年,巷内曾有邮票交易市场。

27.建国中路。南宋时称小粉墙。明代时称崇新巷。清代时,清泰街至葵巷段称石牌楼,葵巷以北段仍称小粉墙。1934年石牌楼拓宽改造后从清泰街到庆春街统称东街路。1946年抗战胜利后东街路改称建国中路。

28.石板巷。清代时和民国时都称石板巷。后与下城石板巷同名,改称上石板巷。

29.里塘巷。明代时称北场巷,与马路对面道院巷(明代时称南场巷)相对。

30.金鸡岭。元代时称淳佑桥巷。明代时称熙春巷,与马路对面城头巷(明代时称春熙巷)相对。清代时称金芝麻巷。民国时,南段称金芝麻巷,北段称金鸡岭。1949年解放后称金鸡岭。

31.严衙弄。明代成化时称双茶坊巷,明代万历至清代康熙时称小学巷,康熙后至今称严衙弄。

32.丰禾巷。南宋时为丰禾坊。明代时称安福巷。清代时称丰禾巷。民国至2003年间,南段称丰禾巷,北段称金钱巷。2003年并入拓宽延伸后的佑圣观路。

33.大东山弄。元代时,僧也里可温在弄内建有十方寺。明代时,在十方寺地基上重建了三太傅祠,祀晋太傅谢安、宋太傅谢深甫、明太傅谢迁。明代大画家、文学家文征明为祠题写“万世流芳”匾额,并取谢安“高卧东山”之义为祠堂题名“东山”,此为东山弄出处。

34.民生路。南宋时为新开北巷。清代时称回回新桥直街。民国时,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创导的三民主义而改称民生路。1966年改名爱民路,1981年恢复民生路旧名。

35.忠孝巷。南宋时为东巷坊、上中沙巷。明代时,称忠孝巷,俗呼中沙巷。清代康熙时,称丝纲巷。清末以后称忠孝巷。

36.珠宝巷。南宋时为西巷坊、下中沙巷。元代时,因西域客商聚此交易金银珠宝,始称珠宝巷。民国时,称上珠宝巷。1966年改名灭资巷,1981年恢复旧名珠宝巷。因上世纪末中河改造和道路拓宽,现已不存。

37.盔头巷。明代时,称普福巷,俗称盔头巷。北段部分,明代时称柴木巷,也称柴木普宁巷,清代时和民国称谢麻子巷。现不存。

38.缸儿巷。明代时,称铁线下巷,与马路对面铁线上巷(后为瑟琶街)相对。清代康熙时,俗称缸儿巷。民国时,称上缸儿巷。1966年改名更生巷。1981年恢复旧名缸儿巷。

39.新水漾桥。民国三年(1914)时在清泰街与小河上新建石拱桥,桥身有石刻隶书“水漾新桥”。后1917年拓建道路时改平桥,1946年填小河建光复路时废。

2021.3.30写于西湖区珊瑚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