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练功札记(97)

https://m.toutiao.com/is/erGpsPs/

很偶然的和一位来自北京的陌生人聊天,因为年龄相仿,聊的倒也投机。其中,他有一个观点挺有意思的,他说,有的人听到不太认可的话,他不去反对,而是岔开话头,转到另外一个话题上去,这看起来好像是合适的,但也不完全对头,有意无意地中断别人的讲话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弄不好也还是会得罪人的。而有的人却喜欢抬杠,是个杠头,但这也不是完全不好,至少能说明这人没啥心机,城府不深,虽然很多时候有点令人不快甚至是讨厌。总之,一切问题都得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得看谈话的对象和场合,还有内容。

咱们练功,有时候会遇到难关或疑惑,过不去了,怎么办?我有时候是暂时放下,绕过去,有时候却是很执着,非得练出来不可。这些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其实也说不准,有些时刻也许是克服一下就能过去,有些时刻也许暂缓一下才是明智,这一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不那么容易把握了。

关于“尾闾和臀部”运用的问题,就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一个流行最广,好像是最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即“尾骨下垂,溜臀”,分析,解说,演示,看起来也是很有道理的,无可辩驳。而我老师教我的却是“尾骨后上翘,泛臀”。前者我不敢评论,因为没那么练过,没有发言权。

这个“尾骨尖后上翘”要想把它给做好做对是需要前提条件的,得学会正确的“泛臀”,得练出“骶骨有力”,否则就是“撅屁股”。

先得清楚尾骨的基本构造:它由骶骨和尾骨尖两部分组成。骶骨卡在两骨盆中间,组成髂骶关节;骶骨上端承接腰椎,下端则是尾骨尖,很小的一块骨节。

1、尾骨尖心意用功:

先是从下微往后平拉,而后上提,与此同时,环跳穴深处臀肌由里向上往外翻,骶骨向前挤,再加上胯轴的旋转。这个尾骨功算是基本上做成了。

它是一个复合型运动,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哈腰撅屁股。

这个复合型运动做好了,就是“后胯骨的折叠运动”。臀肌再往上一个曲线状涌动,裆内意劲(含足腿意劲)就能跃过尾骨尖,再从后骨盆翻上去,一部分上入腰隙,一部分入前下小腹裆内,如此,形成一个小循环。

2、再说骑马式——

当你骑在马背上催马奔驰的时候,你的坐骨和尾骨尖通常是不能直接坐在马背(鞍)上的,而是上身略前伏(臀部上翻,胸部一挺),足踏马镫,整个身姿是腾而未起的态势,一是减少马在奔跑时对身体的颠簸震荡,二是作战时利于稳固身形,便于挥刀或射击(箭)。

武术本就源自于古时战场实践,也是最早的仿生学之一,它的运动形式是很讲究科学的,尤其是身形架构,更是多少代热衷武学的人们苦练钻研琢磨出来的。比方形意拳的十二形就是最巧妙的仿生学。

太极拳也不例外,虽然它强调的是以缠丝劲为灵魂的意气运动,但在身形架构上与其他武术门派并无太大差异,比如,陈鑫老先生在《陈氏太极拳图说》里就反复强调“尾骨长强泛起来”。长强穴在哪?就在紧挨着尾骨尖的前下方、会阴穴的后面。从经络学上来说,长强穴属督脉,会阴穴则是任督二脉的始终点。长强穴在心意的指挥下,从尾骨尖向后上翻过去,就把前身下降的任脉之气往后上调到脊骨上去了。

再从身形上来说,尾骨属后裆,小腹底端耻骨(曲骨)处属前裆。后裆翻上去,前裆自然下合,所谓的“气沉丹田”也就自然而得。

再从运动的灵活性来说,后臀尾骨尖泛起来,一是意劲就能顺脊向上而行,直达颅内头顶百会,形成所谓的“虚领顶劲”。二是尾骨臀肌泛起来,整个腿骨至足跟骨就好像被拎起来似的,整个腰身也好像被拎起来了,只在脚大拇趾和二趾趾节及前脚掌轻轻杵着地,形成足趾前掌为实、足跟为虚的意感。

此时,只要保持上面顶劲不丢,下面小腹松沉,中间涵胸踏腰泛臀,上中下一气把定,足下就能形成灵活而又沉稳的态势。

再来运用缠丝劲原理,脚大拇趾二趾一拧,意劲则由足底翻过脚跟,顺腿骨而上了。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劲起于足(或足跟)”的深层含义。

当足底之意劲通过特殊方式到达裆内时,再通过“敛臀撮肛”等方式把意劲调到尾骶骨上(泛臀),尾骶骨再一运功(俗称骶骨有力。骶骨与尾骨尖运劲方式是不同的),意劲就能窜到腰脊上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