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3章)

当安禄山起兵叛乱的消息传到在华清宫度假的李隆基耳中时,已是安禄山起兵七天之后。

此时,骊山虽是寒冬,但华清宫内,铜盆火炭,温煦如春。和杨玉环戏水后的李隆基兴致高涨,亲自吹响心爱的玉笛。在抑扬顿挫的笛声中,舞女们簇拥着刚出浴的杨玉环在大殿上翩翩起舞。随着音乐的节奏越来越快,杨玉环渐渐飘如回雪,惊似游龙,在李隆基面前不断旋转,最终幻化成一朵旋转的红云,让李隆基为之目眩神迷、心神荡漾……

当高力士惊恐的声音传到李隆基面前时,李隆基手中的玉笛“砰”的滑落在地,笛声戛然而止,大殿内是死一般的沉寂!

李隆基紧紧握住拳头,似乎在拼命压抑什么,身子不自觉地颤抖起来。不知过了多久,那来自胸腔深处的愤怒如火山爆发般喷薄而出、掷地有声——安禄山!

此时,距离李隆基为安禄山修建新浴池,还不到一百天!安禄山不仅毫不领情,不来华清宫享受温泉,反而往李隆基心窝上狠狠捅了一把刀,直接起兵造反了!

755年十一月初九,是安禄山正式和大唐决裂的日子。从此,他要带着他的军队冲进长安,建立起一个属于他的新的王朝。在这个新的王朝里,他不再需要处心积虑讨好帝王,他不再是帝王的义子,他就是帝王本尊!

他率领十五万叛军从范阳呼啸南下,每天挺进六十里,像狂风一样席卷所经之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铁骑兵,这是大唐最精锐的部队,他们的铠甲在冬日阳光下闪耀着冰冷的铁色。跟在铁骑兵后面的是黑压压的步兵,如汹涌的潮水般一眼望不到边。

看着这支风卷残云般呼啸而过的大军,大唐百姓目瞪口呆,小声议论说:“范阳军队从来都是北上,从没见过他们南下呐。”

大唐自618年建国以来,中原已承平百年,没有战事,很多郡县无兵可用,毫无应变抵御能力。听说安史叛军将至,地方官吏或弃城逃跑,或开门投降,纷纷望风瓦解,无一例外地沦陷。叛军长驱直入,用最快的速度南下,很快就占领了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

短短23天后,安史叛军就冲到了黄河岸边。从范阳到长安的路程,至此已走了一半!

如果说李隆基在华清宫听说安禄山叛乱时只是愤怒,那么,事到如今,除了愤怒,还多了失望和恐惧!

他以为安禄山手中的18万兵力不足以和大唐帝国的60多万兵力抗衡,他以为安禄山无法发动一场有胜算推翻大唐王朝的叛变,他以为安禄山的铁骑沿途会遇到阻挡,无法长驱直入,但这一切都只是他以为!他以为的一切,都被残酷的事实狠狠地扇了一记耳光!

这记响亮的耳光,对于执政天下43年的盛世天子李隆基来说,无疑是个最大的讽刺,他无论如何无法接受!大明宫紫宸殿里久久回荡着他威严的咆哮声:必须全力以赴镇压叛贼!

然而,兵变来得太过突然,朝廷毫无准备。眼前叛军已经抵达黄河,当前的重中之重就是保卫大唐两座都城——长安与洛阳。而长安和洛阳附近的兵力严重不足,形势危在旦夕,怎么办?!

李隆基迅速盘点手中的大将,突然想到了两个人——高仙芝和封常清。

说起来,高仙芝和封常清是生死之交,高仙芝对封常清还有知遇之恩。

740年,高仙芝任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时,封常清在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察门下任职,他很仰慕高仙芝的才能,向高仙芝毛遂自荐,想成为高仙芝的侍从。但由于他身材瘦小,且斜眼跛足,高仙芝并未录用。封常清并不灰心,再次投书说:“看容貌录用人,会把子羽(孔子弟子,相貌丑陋)看错,您还是考虑一下吧。”高仙芝勉强把封常清录用为侍从。

741年,达奚诸部叛乱,高仙芝率两千精骑前去平叛,大获全胜。封常清迅速写好捷报,详细陈述井眼、泉水、驻军地点、胜敌的情况和战术等,条理分明。高仙芝想说的,封常清都替他写好了,高仙芝大为吃惊,对封常清刮目相看。

747年,封常清随高仙芝率军出击,智取小勃律,高仙芝因功被提拔为安西节度使后,奏请封常清为节度判官,专管四镇仓库、屯田、甲杖、支度、营田等事。

多年来,高仙芝每次南征北战,都会带上封常清,两人在战场上配合默契,亲密无间,创造了一次又一次辉煌战绩,被誉为“帝国双璧”。

然而,751年,高仙芝在怛罗斯城被阿拉伯军队击败。这次战役后,高仙芝被免去安西节度使之职,入京任右金吾大将军。752年,封常清接任安西节度使之职,不忘高仙芝嘱托,尽心职守,保家卫国。

在此危急时刻,高仙芝和封常清成为迎击安禄山的最佳人选。(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

  • 多行不义必自毙!疾病改变了历史,安禄山为何灭不了大唐王朝?

    安禄山并无攻灭唐朝的可能,因为他自己的身体因为晚期糖尿病,健康状况恶化严重,根本支撑不住了,正是天夺其魄.恶贯满盈. 安史叛军以范阳.卢龙两镇边军为核心,整个大唐帝国军队的1/3精锐部署于此,是以起兵 ...

  •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大唐一代名将的人生悲剧

    大唐天宝十二载(753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指挥唐军再次击败吐蕃,夺取了黄河九曲之地.这一地区是黄河的上游,在青海湖的正南面.这是青藏高原上唐军能占据的最后一片肥沃土壤,再往上走,将是广袤无边的不毛之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237章)

    当崔希逸向王维吐露这件不敢和外人道的心事后,心里好受了许多.王维也感动于崔希逸对他的信任,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河西节度使管辖范围很大,下设赤水军.健康军.玉门军.张掖守捉.交城守捉.白亭守捉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9章)

    第199章 烫手山芋 这天,当武玉娘蹙眉告诉李林甫,张九龄拒收紫竹席,武惠妃很生气时,李林甫哈哈大笑道:"这很意外么?我早就知道会是如此!" 武玉娘一脸不解道:"既然你早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191章)

    第191章 侍郎拜相 咸宜公主的婚事定了后,735年春天,武惠妃开始操心李瑁的婚事. 这日,李林甫让武玉娘进宫捎话给武惠妃,为了彰显寿王的地位,寿王所娶的女子宜出自崔.卢.郑.李.王等世家大族,李林甫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3章)

    "仙芝--"莲儿似醒非醒,口中一直叫着仙芝的名字. 屋中放了两盆燃得正旺的炭火,王维往盛着热水的铜盆里浸了浸手,直到手上完全热乎了,才小心翼翼地往莲儿额头上摸了摸,两天了,烧依然没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2章)

    风追着风,云堆着云,四野凄沧,草木含悲. 莲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很长很长.似乎没有尽头的梦. 梦连着梦,梦套着梦,梦醒了还是梦.有些梦倏忽即逝,有些梦萦绕不去,一个接着一个,如一条时而舒缓.时而湍急.时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1章)

    当李隆基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才突然意识到,要找一个能接替他们驻守潼关.剿灭叛军的大将,并非易事. 思来想去,李隆基决定让曾经的两镇节度使.西平郡王.突厥老将哥舒翰出马!哥舒翰出生于699年,此时的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10章)

    高仙芝并不知道,洛阳城破后,封常清写好了表文待罪,苦于一直没有机会送呈皇上.临刑前,他交给边令诚,请他务必送呈皇上. 边令诚不以为然,随手扔到了一边.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后,他在军中无聊,让陌刀手把封常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9章)

    高仙芝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他能想到的是,皇上会因为他和封常清退守潼关而发怒,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皇上会因此要他们以死赎罪! 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一直在李隆基身边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他就是和高仙芝有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307章)

    潼关守住了,长安暂时安全了!然而,高仙芝却隐隐感到不安. 在他决定将5万大军撤回潼关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不经一战就放弃陕郡,皇上会怎么看他?他如何向皇上交代? 但是,当时危在旦夕的情形容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