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农民意外挖出一文物,长得很像竹子,专家却如获至宝
1957年,农民意外挖出一文物,长得很像竹子,专家却如获至宝
文 | 韦爵爷

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收藏着两件东西:舟节和车节,它们就是在古代的水路和陆路的通行证,上面都有铭文,记载着楚怀王时期的运输情况。其实早在古代,人员贸易的流通都需要通行证,比如唐朝时的通关文牒,现代的护照,这些都使我们出行更加便利、通畅。
其实我国的通行证明最早出现在商代,当时就有关口检验的政策,但是第一次把实物当作通行证明的是在春秋时期,当时的通行证是一个叫“青铜错金鄂君启节”的东西。

据考古记载,这件文物的出土还算比较顺畅。1957年4月,安徽有两名农民为了修堤坝而去挖土,无意间挖到了四个闪闪的东西,这东西长得像一节节的竹片,他们虽然不认识这件宝贝,但还是带回家保存了起来。年底的时候,他们让文物工作普查队鉴定了一下,发现这个东西真的是个难得的宝贝,原来它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
后来这几件文物就被博物馆没收了,第二年,毛主席去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了文物上面的文字,连连竖起大拇指称赞。六十年代,文物工作者又在蒙城县搜集到了一个 “舟节”。到此为止,博物馆已经有五件这种青铜节了。

但是根据史书的记载,这种青铜错金节本来应该有十件,如果集齐这十件,那肯定更加值钱更加珍贵。虽然现在只出土了五件,但是足以震惊整个考古界。许多有名的考古学家纷纷感叹,如获至宝。还有许多历史学家、文学家等都纷纷发表文章来研究这五件宝贝,甚至连日本的学者听说了这件事,也想要来中国进行交流研究。
这个青铜节,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用青铜制造的,上面还带着铭文,形状就像是被破开的竹节。其实这个“节’就是古代官府发放的交通通行证,它的形状有很多种,有虎形、龙形、竹节形等。

最早期的节真的是用竹子做成的,后期虽然用了青铜铸造,但还是保留了竹节的形状。它作为水陆交通运输的凭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它,想出远门几乎寸步难行。据说当年唐僧取经时,途径印度,因为拿不到这种通行证,所以只能留在印度两三年之久。
在春秋时期,这种通行用的节有金节和竹节之分,有皇帝直接颁发的政府通行证是金节,有下属地方部门颁发的经商用的通行证是竹节。不过,这个通行证不是谁都有资格获得的,更何况是带有金银错金的青铜节。

那么这个“青铜错金鄂君启节”到底是什么来头?颁下来干嘛用的呢?根据它的铭文记载,这个节是楚怀王颁发给封地君王的,是让他作为水陆运输货物的通行证使用的。
原来,这个东西有两个特权,那就是不需要交过路费,也不需要交税,这种待遇可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