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前与其叮嘱孩子别粗心,不如实际指导孩子别粗心

期中考试就要来了!

每次大考前,家长难免叮嘱孩子几句。

粗略统计了一下,考前家长最喜欢嘱咐孩子的就是“认真点,别粗心”。

家长说这些话,虽然都出于关心和关爱,但其实都是废话,甚至有毒!这么说,孩子不仅听起来烦躁,更会加剧考前焦虑,影响到考试发挥!

一次次嘱咐孩子“别粗心”,你到底是在提醒孩子“粗心”这件事,还是在暗示孩子粗心没关系呢?

要知道,粗心绝不是嘴上提醒一下,考试中就可以避免的。

考试前,与其叮嘱孩子“别粗心”,不如赶快教会孩子避免粗心的方法。

期中考试前与其叮嘱孩子别粗心,不如实际指导孩子别粗心

01
告诉孩子下面这些考试技巧,
你会让孩子刮目相看!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北京西城区期末统考区排名前10的一位女学霸的父亲谈论教育方法。

他表示:

在孩子的学习中,我一直关注她的学习方式。

我不关心她做哪道题的对或错,我关心的是,她是否知道自己错的原因。

我经常对她说,考试出现错误很正常,但如果不知道自己如何错的,那就需要深入分析问题了。

考试从来没有粗心这回事,千万不要被粗心蒙蔽了双眼。

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深挖粗心背后的真凶。

错题≠ 粗心!

粗心背后的真凶是什么?

心态

你无法想象心态对成绩的影响有多狠!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一个事实:即便是学霸,也无法保证学习状态永远在巅峰,也不能确保每次大考全科都能超水平发挥。

各科的发挥总会有好有坏,如果过于纠结某科的发挥,带着情绪进考场,必然会影响下一场考试的发挥。

再和大家分享几个真实的例子。

我儿子初一上学期期末生物大考的时候,因为考前自信爆棚,拿到试卷后觉得题目又简单,题量又少,15分钟做完后就无所事事了。

结果考完当天,生物老师就找到他,告诉他漏了整整一页卷子没有做(最后一张卷子的背面他没有看到),白白丢了20分的题。

这是粗心吗?这次的血泪教训,反映出他初一那段时期,心浮气躁,盲目乐观的考试心态。

有了初一的那一次落题,之后每一次考试,他都会检查有没有没做的题目。但是到了初二期末考试的时候,他又一次因为心态栽了跟头。

那次考试,他本来以为语文发挥失常,考得不好,结果在考最后一科之前,语文分出来了。

问了分数的同学告诉他语文考了年级前3,于是他考物理的时候,全程都在笑着答题。

即便拼命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后物理还是考砸了,分都丢在了“低级错误”上——本来想选A,答案却写成了B;心里想着A:B,答案却写成了B:A。

优势科目,因为心态的因素,最后考成了拖后腿的科目。

所以,家长要告诉孩子,遇到整体偏难的试卷,不要心慌畏难,遇到难度偏低的考试,更要戒骄戒躁。

要把每一场考试当作第一场考试,不要带着思想包袱进考场。

一场考试后,尽量不要和其它同学对答案,也尽量不要自己翻书找答案,更不要问自己考了多少分。

期中考试前与其叮嘱孩子别粗心,不如实际指导孩子别粗心

▼ 习惯

1. 总是审题丢分?务必养成圈画习惯

如果题目较长,信息较多,可以养成圈画习惯,把重要的信息圈出来。这样做题时就能正确运用所有已知条件啦!

那种看错题,没用上某个条件之类的错误,基本可以避免。

2. 计算题老出错?草稿纸也要演算工整

那些计算类题目一次正确率不高的学生,做完一道题目后,一定要立刻根据经验,判断一下结果的合理性。

比如,解出来答案“不好看”,或者解出来应用题答案明显不符合生活情况。

当发现答案可能出错时,如果时间充裕,当然可以重新做一遍;但如果时间紧张,就要好好利用草稿纸。

这时,如果草稿纸上的书写顺序依照做题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甚至标上了题号,那么检查时你就可以用最短的时间找到那道题,进而检查计算过程。

而且,草稿纸上字迹清晰,也不容易发生挪错数字,落掉“负号”等情况。

3. 什么错误最可惜?答题卡填写技巧

现在连期中考试都要填答题卡,所以答题卡是否填写规范,是考前家长需要叮嘱孩子的具体事情。

比如,答案不要写在密封线内。文字多的时候不要东一块西一块,尽量不要用箭头引导,一道题的答案一定要集中展示。

试卷全部做完后,确认没有落题后,再统一填写机读卡。

因为有的科目有多选题,所以更改机读卡答案时,一定要把错误答案擦拭干净,不要有残留印记,以免机器误读。

期中考试前与其叮嘱孩子别粗心,不如实际指导孩子别粗心

▼ 查缺补漏

1. 会做的考试出错?知识点必须熟练

平时作业和练习时明明会做的题目,为什么到了考场上就出错?

考场压力当然是原因之一。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如果不是做得特别熟练的题型,就可能出错。

因为人通常会本能选择大脑中最先搜索到的记忆存储,而当这个记忆模糊不清,似有还无时,解答时就可能出错。

怎样从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发现这些知识点上的疏漏?答案就是从错题入手,从侥幸做对的题目入手。

2. 不能只关注对错,更要追溯做题的全过程是否顺畅

在追溯思考的过程中,那些侥幸做对的题目,解题思路会由模糊变得清晰;那些做错的题目,学生要真正想明白当初出错的地方到底在哪里。

期中考试前与其叮嘱孩子别粗心,不如实际指导孩子别粗心

总之,期中考试前和孩子说一句“别粗心”,显得过于简单、草率。

家长不如好好抓住和孩子沟通的好时机,帮助孩子稳定考试心态,掌握考试技巧。

家长这么做,孩子不仅对你另眼相看,更有可能超水平发挥。

最后,祝大家的宝贝儿期中考试考的全会,会的全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