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白求恩:致力于全人类解放事业的“不死鸟”
READING
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3月3日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的格雷文赫斯特小城。据史料记载,他从小就有志学医,理想是像祖父那样当一名外科医生,治病救人,献身人道事业。
1916年,白求恩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毕业并获学士学位,1922年被录取为英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1935年当选为美国胸外科学会会员、理事。他的胸外科医术享誉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被誉为“北美洲四大名医”之一。
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1890.3—1939.11)
1935年,国际生理学大会在苏联的列宁格勒召开,白求恩作为加拿大代表之一参加大会。回国后,他毅然加入加拿大共产党。从此,白求恩便把全人类的解放与世界和平事业当作自己毕生的追求。
到中国去,到抗战一线去
1936年,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爆发。白求恩作为志愿者前往西班牙,创建输血服务站,为前线医院提供血液,挽救了许多伤兵的生命。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宋庆龄前往香港筹建“保卫中国同盟”,向全世界介绍中国抗战情况并呼吁国际社会给予人道援助。
听到来自亚洲的巨变,白求恩主动前往纽约,向国际援华委员会报名,请求组建一个医疗队到中国服务。不久,一支由白求恩任队长,加拿大女护士琼·尤恩、美国外科医生帕森斯为队员的“加美援华医疗队”组建起来。
1938年1月2日,白求恩率领医疗队携带大量医药物资从加拿大温哥华港启程。
历经坎坷波折,白求恩一行于1938年3月31日到达延安,4月24日被派往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6月17日抵达山西五台山,在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及“保盟”支持下建立了一所模范医院,对八路军伤员进行救治。
白求恩(右四)与晋察冀边区军政首长合影
(1938.9,山西五台县模范医院)
1939年2月,白求恩率领18人的“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他们搭建的临时手术室距离火线不到1公里,曾在日军炮火威胁下连续工作69个小时,成功为115名伤员实施手术。
在白求恩写给聂荣臻司令员的工作汇报中,记录了这样一组数字:4个月,步行1500余里山路,实施大小手术315次,建立手术室和包扎所13处,救治伤员1000余名。
为适应八路军山地游击战的特点,白求恩医疗队成功发明了一种“药驼子”,用牲畜背负足够做100次手术,换500次药和配置500个处方所用的全部药品和医疗器械,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使更多伤员能得到及时救助。
白求恩还将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发明的输血法运用到对八路军伤员的战地救护上。血库存血不足时,他常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因此,他又被大家称为“群众血库”。
永生长存的“不死鸟”
1939年下半年,日军开始了冬季“扫荡”,白求恩带领医疗队奔赴摩天岭前线,在靠近火线的一座破庙里布置了手术室。
战事十分激烈,他顾不上吃饭、睡觉,抓紧时间抢救伤员。在紧张的工作中,他的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尖划破,不久后开始红肿。但他顾不上休息,仍然带伤连续检查了200余名伤员。
白求恩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1939.11)
11月1日,白求恩又带伤为13名伤员进行手术。在为一位患颈部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的伤员进行手术时,他的手套不慎被划破,细菌侵入原本受伤的左手中指,并很快扩散到肺部,继而进入血液,转为败血症。
1939年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在河北唐县逝世,终年49岁。
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敬献花圈,并题写挽联,又在紧张的工作和战斗之余,写下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向每一个人发出向白求恩学习的号召。
《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1940)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军民的抗战事业,并把宝贵生命留在了这片热土。白求恩身上体现出的人道精神,跨越种族、国界、信仰,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道工作者,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加拿大学者罗德里克·斯图尔特在所著《不死鸟:诺尔曼·白求恩的一生》中,把这种精神比喻为神话中的“不死鸟”,永生长存,历久弥新。
E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