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少“揭短”,三种后果对父母和娃都不好,请做到嘴下留情

常言道: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古话虽然说得好,但照样做的人却很少,特别是父母总喜欢当着外人数落孩子,恨不得让人人都知道他的缺点,有的父母甚至把揭短作为一种习惯。

其中,并不完全是因为谦虚的原因,而是没有认识到这样做的危害,他们以为揭短会激发孩子进步,因而只顾自己痛快地发泄情绪,却没有照顾孩子的感受。

小林是一个口直心快、性格大大咧咧的人,有事就爱说出来,也不管别人能不接受,尤其是对孩子。

他儿子今年上高中,平时学习极为自觉,不但成绩非常优秀,对人很有礼貌,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欢,也经常被邻居和朋友夸奖。

小林却不以为然地说“你们不要夸他了,这孩子上课并不专心,回家爱看手机,这次考试又落后了,只是你们不知道而已。”

朋友以为小林是因为谦虚,就打趣道:“他既然不专心,还能考得那么好吗?不要老说孩子的坏话了。”

儿子听了心里感到难受,认真地辩解和抗议说:“爸爸,你不要老打击我!”小林振振有词地说:“我就是要打击你,免得你今后骄傲自满。”

一句话,让大家哭笑不得,儿子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父母为什么喜欢“敲打”孩子呢?

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听到父母“敲打”孩子的现象。为避免孩子产生骄傲情绪,就会找出他的不足之处,有的还会无限放大,希望督促孩子尽快改正,久而久之就形成这样的习惯,并且没有认识到这是错误的。

  • 然而,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对他来说,偶有失误或犯错是正常的,父母可以进行批评,他自己认识到后也会改,但当着众人的面揭短,总让他心里难以忍受。

其实,鞭策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但用打击的方式,根本没有考虑孩子能否接受,会使他在情感上受到极大的伤害。

那么,如果经常打击孩子,会产生哪些危害呢?

*让孩子失去尊严

任何年龄的孩子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他人的夸奖,这是人的本性。

经常刺激和打击孩子,让他时刻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保持进步的动力,也许对有的孩子管用,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并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

因为孩子有自己的隐私,不想让人知道学习情况,或者爱好和生活习惯等,一旦被父母当着外人的面说出,这让他感觉十分丢脸,担心被人看不起

所以,父母不要以为孩子年龄不大,或者不懂事就随便乱说,这让孩子觉得没有丝毫的尊严。

*影响性格形成

有的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自以为是开玩笑没有恶意,但即使是轻描淡写一番,其伤害力也是巨大的。

  • 一旦经常受到“敲打”,就会陷入一种迷茫中,因为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足,以为自己还不优秀和成功,与他人相比差距很大,在同学面前不能抬头,导致出现深深的挫败感,本来开朗活泼的孩子会变得自卑孤僻。

长久下去,不但影响性格的塑造,还会失去自信心和向上的动力。

*伤害亲子关系

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不顾事实,喜欢夸大其词,放大孩子细小的缺点,可能与真实情况不同或相反。

长期被父母揭短,是一种变相的嘲笑和打压,不但起不到教育和鞭策的作用,还会让孩子在内心产生抵触情绪,从而不愿接受,最后导致亲子关系冷漠和疏远。

那么在批评和教育孩子时,父母应该怎样做呢?

1、不乱说话,管好住自己的嘴

教育学家斯宾塞教授曾说过,当孩子感到被人信任和爱意后,一定会回报一个奇迹。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时间和场合,不要因为乱说而打击到孩子的自尊心,即使是“开玩笑”也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

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维护他的自尊心,让他感到受人尊重,能让他变得更上进。

2、用心付出,理解和支持孩子

对孩子的想法和愿望,父母要报以理解和支持。在学习和工作上,即使有一次没达到理想的目标,还有重头再来的机会,千万不能轻易地否定。

如果有的想法还不成熟,或者孩子不愿意让人知道,父母也要克服自己的好奇心,不要急于揭穿,最好假装不知道,在他完成后再认可,这能让孩子充满自信,今后更有主动性和创造力。

3、做好引导,不要急于求成

当发现孩子滋生骄傲情绪后,父母要及时进行引导,直接善意地提出来,甚至是严厉的批评。

与孩子相比,毕竟自己久经风雨,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其他人物的典型事例告诫孩子,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让他明白父母的用意,这能让他容易采纳自己的建议。

谨言慎行,是为人父母的基本修养。都希望孩子的将来一帆风顺,这不仅需要他自身的拼搏,也离不开父母的支持。

在教育孩子时,如果父母能口下留情,适可而止不揭短,不仅能为孩子减少压力,还能激发学习的动力,使他在有爱的环境中顺利的成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