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出理想主义需要勇气,有人不会相信有人会笑你

❀ ❀ ❀
2008年我第一次去黔东南,当时正在架高铁,有些偏僻的山村本来就没有正经的路,挤满大车、铺满散落的石子后更是“举步维艰”。村里基本看不到年轻人,老爷子们围在鼓楼下抽着旱烟,奶奶们坐在木楼门口看小孩子。
正值秋天,很多人家在染布,上好色的与还未上色的布交叉悬挂于自家楼前,屋顶上晾晒着还未纺的棉花。
是不是一幅静好的乡村画卷?
照片右侧出去就是悬崖,司机看了一眼就要踩油门,我说等会儿,我先下去…
如果你走进这幅画,心中会想什么呢?多么恬静美好的原生态,希望他们能永远保持,还是祝愿他们也能搭上旅游业的快车,改善一下生活?
没有人想去挂着彩灯、商店铺满街的古镇;但若说真去纯粹的古村,没有酒店那种,大部分人又打了退堂鼓。
现在的旅游市场处于一个进退维艰的境地,景区过度开发,打着宣传当地文化的旗号,做的是跟隔壁村子毫无二致的商业行为。这种对自然美景和传统文化的矫饰强烈打击了人们旅游的积极性,大家不再想去有历史底蕴的著名景点,而是寻找还未被多数人知道的“隐蔽的角落”。这些所谓“隐蔽的角落”,大多依旧是少被人知晓的景区罢了。由于客流量不够大,配套设施上不去,又容易一地狼藉。
2008年的西江,还未变成“迪士尼”
2008年的岜沙苗寨,已经被旅行社瞄上了。我去的时候正赶上一辆大巴车,村民们摆好了仗势迎接,传统舞蹈表演后是传统仪式展示,我们排队跟在村民后面拜枫树娘娘,接着大叔拿出镰刀来给少年剃头,然后少男少女继续表演芦笙节的习俗。
我很享受这些表演,虽然明知是给游客看的,但老乡们是真心实意在展现他们的文化。
有些东西却很不对劲。我旁边的几位大姐不停叫当地小孩过来,“给你一块钱,你去给我……”。我说呢怪不得我送他们铅笔时被鄙视了,人家现在都有彩色圆珠笔。但在上面我说的那些无人的寨子里,孩子们开心地收了我的铅笔。(后来我听人说,送这些小东西给孩子们是不好的行为,我觉得也有道理。)
看完表演这辆大巴就开走了,傍晚来了另一辆,从京城来的自包团。村子里的领袖人物,火枪队长滚元亮亲自接待。烧烤架起来,米酒摆起来。而我作为一个不要脸的外来者混了进去。
气氛很high,远方来的朋友们玩得很开心,没有人在意这个一代才出一位的神枪手。他像是一个被摆在台上的吉祥物,火光混杂着人们舞动的身影映在他黝黑的脸上。我坐在那听他说话。他表情有些落寞又有些尴尬,他一遍遍告诉我:我也去过北京的,我到过天安门。
我一直忘不了那天晚上他的脸,这位我在书中认识、千里迢迢专程来拜访的传奇人物,那局促不安的样子。
❀ ❀ ❀
很多年以前,大三暑假的我去上了一个英文培训课程,有天老师让大家上台讲出自己的理想。
我非常认真地说:我要去记录人类正在消失的文化和艺术,并让更多人看到。
老师听完面无表情,说:下一位。
把整个气氛搞砸的我并没有在毕业后马上去追寻理想,我像大部分年轻人一样,心思挂在如何找一份比较好的工作,可以落户口又最好能多赚点儿钱。
那个美国人不理我是对的,对照我选择的生活,当时台上的我就是一个幼稚又自大的孩子。
但是他也不全对,因为理想不一定需要马上实现,如果有人愿意一直把它放在心里,总会在合适的时候找到机会去做。
自大的青年长成了自大的中年,你是不是要读不下去了?
这周跟大家说了太多的心里话,感觉刹不住车了,索性再倒一篇。
我为公司取的名字是“探索文化旅行”,打文化牌不是噱头,你们知道的,我们就是在认真搞文化旅行。这是一个非常小众的市场,但这一次我必须选择理想了,因为我已经是中年人。
我不知道讲出来会有多少人相信——做文化旅行,不仅仅是想帮助更多朋友去深入感受别人的文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尽绵薄之力去保护文化。
旅游业能帮助文化和艺术的传承,因为坚信这一点,所以我选择这条道路。
一位苗家大娘在整理她的刺绣节庆长袍
我并非一个“纯粹”的传统文化粉丝,事实上有许多古文化和技艺的传承我认为都大可不必。人类努力发展科技,就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文明,有些不适宜现代的东西在我的观念里是可以被淘汰的。
举一个可能许多人不赞同的例子吧。
记得看过汪涵做的一个节目,讲民间传统手工艺人,有一集是箍桶,就是手工做那种大木桶。他痛心疾首这种技艺很快就失传了,已经没有年轻人愿意学。
我当时的感觉就是:失传就失传吧,为啥人要用那么多时间去做木桶呢,机器生产的不好用吗?这不就属于技术的更新换代嘛,跟机械耕种以后,人就不必束缚在土地上了一个道理。
那么我认为值得被传承的技艺有啥呢?(当然只是我一家之言)
比如侗族大歌、藏族的唐卡,这些都属于名气大的艺术,失传的可能性很低。
侗族大歌会不会永远传下去其实我也不敢说,毕竟它依存于侗语,如果有一天侗族自己的语言消失了,侗族大歌会改头换面成汉语版大歌吗?
小众一点儿的比如说某个苗族小部落的刺绣和蜡染工艺。
这时候有人发现了我逻辑上的bug,刺绣和蜡染难道不能用机器完成吗?AI都能写毛笔字了。
也许在将来的某天吧,科技会接手做所有的刺绣和蜡染工作。但现在还未到那个时候,如果现在失传,机器就来不及好好学习了。
这两年的伦敦旅游展会上,我们准备的小礼物是刺绣杯垫,当然是极机器绣的,但非常受欢迎。人工绣的一定精致漂亮许多,但机器做的也能凑合用,一个是艺术品一个是日常用品。
我们贵州的帅哥领队带客人去苗寨时,有的客人会想试穿当地人自己做的传统服饰,有时候看到实在精美的刺绣爱不释手想据为己有。于是客人小心翼翼地问,主人小心翼翼地答,生活俭朴的苗家人对外面的市场没有概念,使个大劲报了价,客人乐开了花,我们的帅哥领队痛心疾首。
当然不是因为看不了客人“占便宜”,他只是真心觉得老乡可以多拿一些,不仅仅是因为对得起她的劳动和技艺,也希望这个小举动能帮助到对方的生活。
我们从去年起在国内也推广贵州的徒步旅行,从来没想过会有很多人参加,但又希望能有比我们预计中多得多的人感兴趣。
有人问过我们的费用体系,我明白大家的疑惑,明明住的又不是高级酒店、去的又不是花门票的景区,哪里会有什么费用啊?我告诉客人,每一段路程都会有当地老乡来带路,去每个村子午餐晚餐时,招待我们的家庭也会特意安排。客人一听便明白了。
其实,我们可以稍稍给一点儿吃饭的钱就行,老乡们十分淳朴好客,不会在意,甚至你要多给他们会觉得被冒犯。
但有些事情,应该去做,就必须去做。
比如说,那些路线我们的领队走过很多次了,但他总会叫老乡去带个路。
乡土生活不易,大城市盛不下所有人,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大城市找到立足之地。
所以我们每次做讲座介绍少数民族的文化时,都会说希望通过我们的旅行,可以为保护当地传统文化、改善村民生活尽绵薄之力,这句话是百分百真诚的。“绵薄之力”也是真诚的,我们所做的连九牛一毛的份量都没有。
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每个个体都是如此渺小,穷其一生所能做的,是那么微不足道。可是,就因为有这些微不足道,世界才会有美好吧。
昨天我跟贵州的伙伴商量,我们再把服务费降低一点吧,不是我觉得我们的劳动不值这个价;而是,既然我们最终目的是推广贵州的文化,并希望能对当地老乡尽上微薄之力,那么首要的任务就是先推出去。
我和我的合作伙伴在经营上都挺失败的,我们花着更多的功夫、更高的费用,吸引着很少的客人、赚着很少的服务费。许多人劝我们,我们也承认错误。我们从来不怪市场,是我们没有顺应市场才做成这个样子。
也许有人早就看不下去了,或者觉得我蠢,或者觉得我在胡说,给自己脸上贴金。我只能说,这个世界上,总要有理想主义存在吧。
调价后的“五一”贵州徒步行程链接:
“五一”特别优惠:徒步在黔东南秘境
我一直相信,真诚能被真诚看见。

本文所有图片及视频来自我们实拍

版权归属@TanSuo Cultural Travel

走,我们一起出去玩!

我们坚持原创,用自己的亲身经验

总结发布最实用可靠的信息

为你展现一幅真实的英伦欧陆场景

探索文化旅行

London 

The United Kingdom

info@asiaculturaltravel.co.uk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