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阳三十三山半(二)

暨阳三十三山半山名典故(二)

陆建屾

五,山名:焦山,本名樵山。

方位特征:位于南闸观山之南,为秦望山西北支,为采薪之地,高约六十六米。

典故传说:古诗称:“时入深林人翠鬟,樵山竟误作焦山。毗连秦望峰如画,薪荷归来夕照间。”诗意表明,此山与秦望山相近,樵夫到此山砍柴,直到傍晚才能回家。焦山因大量开采,今留石宕大池塘,被开发成了一处生态垂钓之地。

释    文:  樵山采薪

ᐃ篆刻:樵山采薪

六,山名:秦望山,又名秦履山、小茅山、秦皇山、鸡笼山。

方位特征:江阴南闸和月城之间,主峰高约一百八十九米。峰峦起伏,形似头东尾西的卧龙,山脉东起时家山山头,二山两峰,并列如乳,又称双奶山。中间突出三个主峰,从东至西依次为三茅峰,二茅峰,头茅峰。三峰皆建有元帝殿,现存遗址可辨。山北有两条支脉,一条叫芦岐山,另一条称马鞍山,而后突然升高东折近三里,自成一脉,即焦山。山的西段,形如龙尾,从丁家山伸向焦溪境内的一段称鹤山或岳家山,又名乌龟山,为秦望山的末端。秦望山山地总面积原有七千二百八十亩。

典故传说:据《风土记》载,秦望山,本名峨耳山,原位于四川,是四川的卧龙山。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这里属会稽郡延陵乡。传说秦始皇为求取长生不老,欲驱赶峨耳山东移填海,去东海寻找长生不老药,山行至此地,不肯顺从。秦始皇只能站在山顶无可奈何眺望大海。人们就把这山称作秦履山,又名秦望山。另说:相传在秦朝,秦始皇在昆仑山降伏青龙,骑着这条青龙遨游六国。走到这里看到北有长江,南有太湖,就停了下来。看完了这里的风景,再赶青龙上路,可是赶不动了。他再一看,这条青龙被南面三个桩(戴庄、蔡庄、花园庄)、北面三个桩(观庄、曹庄、黄庄)带住了。从此,青龙就在这里定居,变成了山。秦皇驱赶青龙时,对龙猛烈抽打两鞭子,所以就出现了头山坳和二山坳。

释    文:  昆仑止步秦望海

ᐃ篆刻:昆仑止步秦望海

ᐃ秦望山(图片采自互联网)

七,山名:白石山,又称狮子山。

方位特征:位于江阴西南约九公里处,申港、夏港和南闸交界处,为观山北延一支脉的主峰,山势如伏狮,高约八十五米。

典故传说:古诗云:“天然矿产美江乡,白石嶙嶙作宝藏。开凿居民安乐土,恰教利用惠工商。”元代湖州太守朱德润在1347年,游览秦望山、观山和白石山,写下著名游记散文《游江阴三山记》。相传有叫蔡仁溥的高人隐居在此山,与花山和尚最友善,最交密,但和尚不知蔡是何人,语似楚音。清顺治初,和尚来山庙居住,每次见人不语但笑,人问之更大笑。每见山水佳处,便临风鼓掌大笑,人称笑和尚。古诗云:“不言而笑笑无声,恰笑人争利与名,名利皆空空色笑,笑他名利误平生。”旧时白石山风景秀丽,景色宜人。当地老人传:原来白石山上有几个天然的洞穴,其中在白石山的东山腰,有一个岩洞,名叫白兔洞。入口处为三米高的椭圆形洞穴,越数步,豁然宽敞,大约有六十余平方米的弧形平坦空地。四周怪石嶙峋,高低不平,其中有天然的石龟,白兔洞中间有一只二十多平方米腰形深潭池塘,水清如镜,终年不涸,池塘很美也很清澈,旁边长满了蔷薇。洞窟迂回向西,逐渐缩小至扁圆形。

释    文:  白石山灵

ᐃ篆刻:白石山灵

八,山名:青山,又名九炉山。

方位特征:江阴西郊与夏港交界。高约三十七米,现因开山采矿只留山宕。

典故传说:春秋干将莫邪在此山铸剑,建炉九所,故名九炉山。古诗云:“西望高峰黛色浮,山青一幅图画收,干将炉将安排九,剑气冲霄逼斗牛。”据传江阴名士沙万里隐耕青山数十年,身居茅屋,风雨不入城。沙善古文,著有《竹窗漫稿》。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该山南麓出土史前石器、黑陶器与兽骨、石犁等。

释    文:  九炉青山

ᐃ篆刻:九炉青山

(待续)

篆刻:陆建屾

作者:陆建生(字建屾,号赤石山人,相伯轩主),1965年5月生,江苏江阴周庄人,陆氏江阴茂墅支2020年庚子《陆氏世谱》主编,无锡陆氏《仰贤文社》社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