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病毒,你了解它吗
继乙型肝炎之后,丙型肝炎是全世界第二大因致癌而导致人死亡的传染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有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其中抗HCV阳性者占1%~3%,约3000万人。
丙型肝炎病毒是RNA病毒,和艾滋病毒、非典病毒有相似之处———极易发生变异,所以疫苗的研发工作显得相当艰难。另外,丙肝的危害在于它的可转化性,虽然丙肝在急性发作时有可能自愈,但是更多的丙肝感染者会发展成慢性丙肝。全球现有1.7亿丙肝患者,其中80%的患者会发展成慢性肝炎。和乙肝一样,丙肝患者会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经过20年的感染,大约10%-30%的丙肝病人又会患上肝硬化
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HCV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1.血液传播
(1)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2)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
经皮暴露感染是目前最主要的经血传播方式:静脉吸毒、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2.性传播:男女性生活可通过精液、阴道分泌液传播丙肝病毒。
3.母婴传播
大量研究表明,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是存在的,并可分为宫内感染及分娩时传播及产后通过哺乳等传给婴儿。丙肝阳性的母亲将丙肝病毒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丙肝核酸(HCV-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HCV。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化验ALT反复波动,HCV-RNA持续阳性。有1/3的慢性HCV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甚至可发现肝硬化。
慢性丙肝患者多数临床表现不明显,没有症状,因此它也被称为“沉默的丙肝”。
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丙肝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早期、正确的治疗方案可以让病人有机会清除病毒获得痊愈。
非常遗憾的是医学界目前尚未研制出有效预防丙肝的疫苗,因为丙肝病毒是RNA病毒,RNA病毒的特点是的基因变异性较大,增加了研制疫苗的难度。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限制了丙肝疫苗的研制,是因为除了人和黑猩猩以外,其他动物都不会患上丙肝,因此疫苗研制难以找到动物模型。所以目前还没有丙肝疫苗可以接种,惟一的有效的处理方式是高危人群及早做丙肝抗体检测,及早发现疾病并积极治疗。
丙肝与乙肝不同,它可以被治愈。
最早应用于丙肝的治疗是短效干扰素+利巴韦林(俗称病毒唑),疗效欠佳,仅有部分患者获得治愈。随着长效干扰素的问世,长效干扰素取代了短效干扰素,但是利巴韦林的地位不变,这就是丙肝治疗的“PR方案”,“P”代表长效干扰素,“R”代表利巴韦林。此二者缺一不可,必须联用才有效果。从使用PR方案的经验来看,长效干扰素及利巴韦林均有严重的副作用,禁忌证较多,而且疗效仅仅比短效干扰素略好,整体的治愈率仍然较低。
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出现,为丙肝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该类药物通过抑制HCV生命周期中的某些重要病毒蛋白,从不同阶段阻断HCV肝内复制进而发挥抗病毒疗效。2013年,全球首个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索磷布韦研发成功,开创了全球丙肝治疗的新时代,将治愈率提高到92%~100%,且不良反应少,疗程缩短到12-24周。
来源:基层检验网
编辑:张启贵 审校: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