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类榫卯的使用部位及尺寸,古建人须知!

中国古建筑

了解中国古建筑的结构后,对应木结构构件的种类,我们把榫卯也定为六大类,即柱类榫卯、梁类榫卯、枋类榫卯、檩类榫卯、板类榫卯和椽类榫卯。

上期介绍了梁类榫卯,今天我们来介绍:

常见的枋类榫卯使用部位及尺寸。

常见枋类榫卯

知识点1

常见的枋类榫卯

包括:

(1)大进小出榫。;

(2)燕尾榫;

(3)半榫;

(4)箍头榫;

(5)十字刻半卡腰榫;

(6)实(平)肩。;

(7)抱肩;

(8)销子卯口

(9)椽椀(窝)

(10)滚(裹)棱

知识点2

枋类榫卯使用部位图解

(1)大进小出榫。用于穿插枋与柱连接部位。

榫头尺寸:透(大进小出)榫头厚:圆柱通常为 1/4 柱径或 1/3 枋厚,方柱通常为 1/4 ~ 3/10 柱径;榫头大进部分高按枋全高,长至柱中;小出部分高按枋 1/2 高,长按本身柱径(含半柱径出头)或 1/2 本身柱径另加 1/2 枋高(出头部分见方)。单直大进小出榫。详见下图 :

枋类榫卯:单直大进小出榫卯

(2)燕尾榫。用于枋子与柱子相连接的部位。

榫头尺寸:燕尾榫头上端头部宽为柱径的 1/4 ~ 3/10,下端根部按头部宽 1/10 各向两侧收“乍”,榫头长同榫头上端头部宽;枋子榫头下端除长同上端外,榫宽由上端榫两侧各按 1/10 向内收“溜”;榫头高同枋子高。带袖肩燕尾榫其袖肩部分长按 1/8 柱径,宽按榫头上端头部宽,高同榫头高。详见下图 :

梁(枋)类榫卯:燕尾(大头)榫(一)

注:A=1/4 ~ 3/10D;a=0.8A;① =1/4 ~ 3/10D;

D 为柱径

左:燕尾榫俯视平面 ;右:撞肩、回肩做法示意

梁(枋)类榫卯:燕尾(大头)榫(二)

注:A=1/4 ~ 3/10 柱径;a=0.8A;b=0.1A(b 即称为“乍”)

3)半榫。用于承椽枋、围脊枋、间枋、棋枋、门头枋与柱连接部位。

榫头尺寸:圆柱通常厚为 1/4 柱径或 1/3 枋厚,方柱通常为 1/4 ~ 3/10 柱径;榫头高按枋全高,长至柱中。详见下图:

单直半透榫(一)

单直半透榫(二)

(4)箍头榫。用于额(檐、金)枋与角檐柱、角金柱相连接的部位。

尺寸:箍头榫宽为 1/4 ~ 1/3 柱径;高分里、外口,以相交枋子箍头榫里皮为界,以里部分为里口,高按枋子全高;以外部分为外口,高按枋子高 4/5;按此高度相交箍头枋上下各分别做刻口(即等、盖口),刻深一半,刻口宽同榫厚尺寸。详见下图:

箍头榫卯口

结构榫卯:柱——箍头榫卯口

注:①箍头榫卯口宽为 1/4 ~ 3/10 柱径。

(5)十字刻半卡腰榫。用于平板枋与枋之间的相互连接上。

尺寸:刻口深为平板枋厚的 1/2,宽(长)按平板枋宽(长)尺寸在两侧向内各做枋宽 1/10 的“隔角袖肩”,所余的 4/5 枋宽即为刻口的宽(长)。详见下图:

枋类榫卯:十字刻半卡腰榫

(6)实(平)肩。用于枋子与梁、方柱、柁墩相接撞肩部位。

(7)抱肩。用于枋子与柱、梁、柁墩等构件的连接部位。

尺寸:枋子榫头两侧部分为榫肩,榫肩起点按“收溜”柱径上下不等;榫肩分三份,里侧 1/3 按圆柱上下段圆径向前做内圆撞肩;与梁、方柱、柁墩相接的里侧 1/3 做实(平)肩;外侧 2/3 由此点向外、后侧裹圆做外圆回肩,回肩见方。详见下图:

左:燕尾榫俯视平面:右:撞肩、回肩做法示意

梁(枋)类榫卯:燕尾(大头)榫(二)

注:A=1/4 ~ 3/10 柱径;a=0.8A;b=0.1A(b 即称为“乍”)。

(8)销子卯口。用于枋子与板、与枋之间的迭压连接部位。尺寸:销子卯口通常宽 20 ~ 30mm,长 50mm 左右,深 30 ~ 40mm。详见下图:

角梁榫卯:角梁销子榫

(9)椽椀(窝)。用于承椽枋与椽子连接部位,椽椀根据加斜后的椽径及角度在承椽枋向外一侧剔出椭圆形或长方形椽窝,椽窝下口应随椽子的角度剔平并与椽附实。

尺寸:椽椀宽随椽径,高按椽径加斜后的尺寸;深约 1 寸(32mm)。详见下图:

梁类榫卯:椽窝

注:图(a)中踩步柁(梁)头做法属个例,仅供参考。

枋类榫卯:椽槽(窝)

(10)滚(裹)棱。用于枋身四角边棱部位。

尺寸:按枋子各面宽 1/10 起止刮刨出圆棱。详见下图:

左:梁头侧立面;右:梁头正立面

梁类榫卯:梁头大鼻子檩椀

下期将继续介绍檩类榫卯、板类榫卯和椽类榫卯。

来源:汤崇平《中国传统建筑木作知识入门——木装修、榫卯、木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