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抬升了宋词的历史地位 禺草号汉阳
要说苏轼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在文学上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还真的要重头说起。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有一个叫鲜于子骏的官员,收到了友人的来信。寄信人是当时如雷贯耳的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苏轼)。这封信题目是《与鲜于子骏书》。也许,鲜于子骏并未切身感受到,但很明显苏轼却异常自豪、兴奋。他在信中自诩道:“近期所作的词,蔚为壮观,已经脱离了原有柳永的词风,自是一家”。别小看“自是一家”这四个字,这可是,无数文人墨客梦寐以求“开宗立派”的辉煌。而且苏轼所开创的,正是宋词中的“豪放派”。
而这首千古传唱的词,就是“开宗立派”、赫赫有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首词是苏轼在密州太守任上所作,当时他因为不支持变法,与王安石关系也不和睦,就被改革派挤出了京城。在担任了杭州通判一年后,苏轼前往密州担任知州。这是一次政治仕途上,重要的挫折和打击。作为名满天下的文坛领袖,时年也不过才三十八岁,苏轼自然并不很在意。
因此,我们在苏轼的词中,看不到太多的颓废,反倒是尽显诗人的狂傲之气。他虽然只是一方太守,却以三国时代的英雄孙权为偶像,希望朝中的“冯唐”①信任自己,将自己看作当年的“魏尚”,那么他将意气风发,踏平西夏,为祖国尽心竭力。
若说前面仅是抒发个人的志向和抱负,最后那竟似癫狂,有无边无际之感。他将自己比喻成盖世英雄,将弓拉满,将弦拉紧,将箭射向夜空中最明亮的天狼星。根据苏轼的经历,他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但他竟有如此豪迈的气概。当然,这里的天狼星,指的还是屡犯边境的西夏王朝(党项人政权)②。
苏轼这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写得实在太出色了,诗人以浪漫的想像力,天马行空的笔触,抒发了满腔的抱负。这种张狂,是宋朝朝野人内心的呼唤,假如每一个人都有苏轼这样的雄心,并扭成一股力,北宋又怎么会遭逢如此大难呢?
作为宋词作来讲,更是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有人认为,“豪放派”的风格,是从范仲淹的《渔家傲》里初见端倪。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豪放词,就是从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开始的!从此之后,包括苏轼在内的众多词人才突然领悟到,写词,原来也能写得如此豪放不羁,使其情感达到大开大合之意。
从此之后,苏轼开始转型为“豪放派”词人,随之出现了辛弃疾、岳飞、陈亮等名家。他们的相继登场,为宋词奉上了一篇又一篇精彩绝伦的佳作。
许多人都说过《江城子・密州出猎》的重要意义,改变填词局限,即风格,摆脱宫廷的词牌中花花蝴蝶的扭捏之气,这首词拯救了宋词,让宋词重新在纸上,不!在现实生活中活了起来。
宋夏之战。
因为词,最早产生于五代时期,到唐朝中已经有了零星的发展,直至宋朝达到巅峰。词作在五代时,原本就是莺莺燕燕、浅斟低唱,经过柳永的改良,才让它充满着生命气息,但也还是摆脱不了婉约小曲的风格。
这本身也没有问题,但是如果长期这样下去,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宋词就受到了相当的局限性。南北宋加起来三百多年,用一个风格唱到底,人们不竟会感到甜得发腻?
要知道,唐诗之所以成为文学的高峰,就是因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不同的风格层出不穷。李白的瑰丽雄奇,杜甫的沉郁顿挫,杜牧的风华流美,李商隐的绮丽精工,还有王维、李贺、白居易的独立风格。元曲能让后世动容,是在悲喜交加,及各种曲目不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体现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的强大面。
如果宋词一直停留在“婉约派”风格里千篇一律,是不是让人发腻,令人尴尬?“豪放派”登堂入室之后,宋词才突显生机,再一次活跃起来,才能昂首阔步继续前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成就盘活了整个宋词,在中国文坛上留下璀璨的一笔,为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苏轼《枯石图》米芾作跋
注:1.《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冯唐对魏尚有很深的了解,知道魏尚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是个能担大任的良将。冯唐还知道魏尚在一次与匈奴军队交战后,多报了六个毙杀敌军的数目,被朝廷司法官员以冒领军功的罪名判处了一年徒刑,丢掉了云中太守的官职。冯唐认为朝廷对待边疆将领过于苛刻,对将领授权很少,奖励很少,而惩罚却很严厉,极大地限制了边疆将领才能的发挥,最终导致朝廷在应对匈奴的侵犯时没有得力的将领可用。汉文帝因为没有得力的将领,深感忧虑,无奈之际,再一次询问冯唐,冯唐直言不讳地举荐魏尚。”
2. 西夏王朝的始祖是李继迁,祖先拓跋氏,唐朝时曾赐李姓。李继迁之子李德明即位后,由于当时国力还比较弱小,曾先后依附于辽和北宋,向辽、宋称臣。但随着国力发展,此时的西夏,一方面扩张国力,向西发展,一方面开始逐渐脱宋,到宋宝元元年(公无1038年)10月11日,李德明的儿子李元昊即位称帝后,以大夏为国号,引发宋朝不满,双方关系正式破裂,北宋朝廷与西夏政权之间的军事矛盾变得直接起来。
“苏轼后赤壁赋“”描绘苏轼与二友人复游赤壁、登绝壁等情节,充满着浪漫的情调。(图片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