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先重儒后重佛

隋朝时期先儒后佛,客观上推动了东西南北思想文化的交融。隋朝继秦朝之后第二次统一中国,但隋二世杨广也跟秦二世一样好景不长丢了江山,使隋朝执政才 37 年,就被唐朝取代。历史真有一些巧合,国民政府从 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到 1949 年退守台湾,也是 37 年。

隋二世与秦二世丢江山的一个共同点在于徭役太重,隋二世三征高丽,每次都动员上百万部队,人民耗财丢命,苦不堪言。当然,他们也有可圈可点之处,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修建驰道,开凿连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等;隋朝开创科举制度、修建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北京,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一条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唐朝诗人皮日休评价大运河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肯定了大运河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据《隋书》记载,杨坚生有异相,额头上长有一个肉角,手掌的纹路是一个“王”字。杨坚建立隋朝,本应是“随朝”,只因其听信身边术士,说“随”字中有个走之底,有国运流走之意,建议改为“隋”。当时著名道人袁天罡就跟家父说,这个“随”字的走之底去掉后,按笔画看,同时也减去了第十画,即王字中减掉了一个十,就只剩二了,隋朝二世将亡,果不其然)。

杨坚原来是北周朝的柱国大将军,被封为随国公;李昞是柱国大将军,被封为唐国公。他们二人是连襟关系,娶的都是柱国大将军、大司马独孤信的女儿,李昞娶的是四姐,杨坚娶的是七妹。杨坚夺得北周江山建立隋朝,传到二世杨广手里,其江山又被李昞的儿子李渊所夺。因而,后世常将隋唐放到一块说,在于隋唐君主虽为杨、李二姓,但实为一家人,都是独孤信家族两姐妹之间的家事。

隋文帝杨坚早期是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的,采用三教并重的策略,并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各地广建学校,儒学一时兴盛。由于国家开放,流行于西亚的祆教也即拜火教,一度曾在中国广为流传。

由于杨坚曾有与佛结缘的心结,晚年开始助佛反儒。北周武帝灭佛时,智仙隐藏于杨家,预言隋文帝日后会做皇帝。隋文帝深信自己得佛保佑,对群臣宣称“我兴由佛法”,所以积极提倡佛法,晚年更是助佛反儒,将佛教立为国教,下令营造寺塔五千余所,塑造佛像数万,并翻译数万佛经。同时,下令废除所有儒校,只保存一所京师国子学,还限定名额只有七十人。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对佛教也是采取积极扶持的政策,他自己还受戒于佛教天台宗智者大师,成为佛家弟子,至今,湖北当阳玉泉寺院内的智者大师尊像还保存尚好。在他统治下,虽然恢复了各地儒校,但儒生的地位并未改善,使得不少儒生后来都参加隋末民变。隋朝在后世中的口碑不太好,与其这些反儒举动不无关系。

道教在隋朝始终得道尊崇,元始天尊此时被奉为最高神灵。道教修炼中非常重要的“内丹”一词也形成于此时,青霞子苏元朗提出“归神丹于心炼”,推动了内丹术理论的发展。而葛洪的金丹术,以后遂称“外丹”。 隋文帝对道教极为尊重,下诏保护道教,重修楼观宫宇。隋炀帝对道士也优礼有加,每次出游,都有僧、尼、道士、坤道随从,称为四道场。

在隋朝,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叫王通,被谥为“文中子”。他主张执政者应该先德后刑才能让人心服,提倡儒道佛应共同相处,而不是互相抵制。其孙子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其弟子魏徵是唐朝初年的名臣,其学说对宋代理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历经北齐、北周与隋朝的画家展子虔,曾在隋朝任朝散大夫,后任帐内都督。他画过佛教画《法华经变》,风俗画《长安车马人物图》。其山水画《游春图》,空间透视安排合理,注意远近关系和山树人物的比例,成为卷轴山水画兴起的代表作,元代《画鉴》认为《游春图》是山水画正式的始祖。

隋朝工匠李春所建的赵州桥,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大石桥,其大跨度、弧拱式、大弧孔的建筑设计,减轻了桥基的负担和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力,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它比欧洲同类空腔式桥梁的出现要早七百多年。

隋朝灭亡时,全国有三支起义军,一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二是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三是杜伏威等领导的江淮起义军。公元 618 年,隋炀帝被其大臣司马德戡、宇文化及发动政变而缢死。在起义军反隋后,太原留守、比隋炀帝大三岁的表哥李渊也举兵反隋,隋炀帝死后,李渊在其子李世民的鼓动下,在关中称帝,定都长安,建立了唐朝,并先后降服其他几支起义军,统一了全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