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提升人民幸福感需在细小处着力
(一)
高考报名的困难似乎已经成为了惯例,现在提及此事,许多人的态度也都是“习以为常,无力吐槽,坦然接受”,也常有家长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然而到了次年,系统该瘫痪还是瘫痪,网络该卡还是卡。
从身边的情况来看,珠海各高中应对学考高考报名的方式各有不同。据我所知,北师大附中、实验等学校采取允许学生携带手机回校的方式来完成报名,珠海一中近两年采取的方式都是给学生放半天的 “报名假”。学校的举措无疑是无奈之举,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半天报名假,一方面影响了学校日常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让住处偏远又无人接送的同学来回奔波实在谈不上人性化设计。
这就引出了第一个疑问,为何将针对对象如此明确的大型考试的报名日期安排在工作日?
另外,反映最强烈的情况就是报名系统的问题。注册账号、填资料、选报科目、缴费,任何一个步骤都会拦下一大批报名者,更有甚者,连网站都无法正常进入。而走读的同学反映,“报名假”前几天只要几分钟就可以轻松完成报名。
由此对比,我(略有不负责任地)得出结论,报名流程的推进困难是因为同时访问的人数过多,超过了系统的承载能力。那么,在报名总人数可以提前预见,且有多年实践经验教训的情况下,为什么依然出现该问题呢?这是第二个疑问。
不论高考还是学考,都事关千万考生的未来,家校各方都十分重视,偏偏在报名时要搞得人心惶惶。我认为,这个看似不大的问题背后所反映的是有关部门,有关领导干部对于基层意见的重视程度不足,处理问题想当然,没能真正做到深入群众。党的总体方针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是基层官员是否真的将“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二)
上周,学校因为要给参与学农的学生购买保险,而布置各班主任要求同学填写个人及监护人的信息,包括手机号码及身份证号。令人意外的是,看似非常简单的一项工作也掀起了不小波澜。
首先,许多学生并不记得家长身份证号,一时间,咨询平台、公共电话处人满为患。其次,学校给出的表格模板无法填入过大的数字,填入的身份证号后三位会被自动隐去为“000”,同时因为标题格的限制,单元格也无法加宽,解决方案是在号码末尾加单引号。大部分同学并不知道这个方法,于是填入的号码被隐去末尾,在班主任收表时又要反复填写,浪费了不少时间精力。
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也许可以有更好的解决方案。首先,在如今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每个学生均有完善的档案,各种个人信息一应俱全,然而到了真正需要用到个人数据的时候,它们则被束之高阁,依然要求学生手动填写。无论班主任还是学生,都是在付出无意义的时间成本和劳动成本。
在此讨论之后,表格设计的不合理则更添了些诙谐的味道。
学农活动可以丰富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然是好事,购置保险则是好上加好,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大大增加了基层老师、学生的负担。扎扎实实把好事办好,任重道远。
(三)
以上两点,都来自我生活中的切身体会,并没有进行过多的调查与考证,严谨性当然谈不上,仅仅只是个人感想。
我对信息技术一窍不通,相关论述也只是一些想当然的猜测;另外对于个人数据调用的相关要求与规章制度我也并不十分了解。基于这两点,如果我的论述有幼稚、不足之处,还请各位指正。
但是,有一点毫无疑问,这些情况对我们造成的困扰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那么无论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技术难题或者是制度性限制,我认为都可以将其视作是“不合理”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国家不断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革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弊端。依我拙见,“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放在基层来说,就是要提升政府部门及各机关的行政效能,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倾听人民的意见,建设服务型政府。
党的坚强领导是我国社会制度的一大优势,这一优势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经济建设中充分展示。但在细微之处,还有许多不足,需要改进。要切实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还需在细小处着力。
【推荐语】建议改名为《关于教育部门在学考报名上的体制不合理之处的谏(喷)言》,看得出来作者不是很想成为封号斗罗。(顾笑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