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是干什么滴?(一)
指挥是干什么的。可是相当一部分文章不是从事指挥职业的人写的。。这就比较尴尬了。。好友程晔先生倒是写过一篇不错的,但是他就写了一篇,我也来凑个数,详细的写写指挥到底是干什么的。当然这可能要写出几篇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作为指挥,我想我的同行们最尴尬的就是总被人问:“你知道舟舟吗?他是指挥吗?”我记得我很久以前就看过他的纪录片,他的父亲说得很清楚,想了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看。我个人认为这不是舟舟的问题,是媒体的问题。
回到我们的正题,那个拎着小棒(或者就是跟牙签,或者压根没有棒)的人站在前面到底在干什么?看着他好像自己挺嗨的,好像也没人看他呀?嗯。。好吧。今天我们好好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指挥这个职业是乐队音乐、歌剧发展到了一定时间段才有的。在巴洛克时期歌剧的兴起,给指挥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土壤,所以在德国歌剧指挥叫Kapellmeister,Kapell就算有歌剧院的意思,现在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就叫Staatkapell Dresden,这个Kapellmeister在德语里面也是指挥专属的代名词。早期的歌剧里面有咏叹调,有宣叙调,有重唱甚至有合唱,还有一个伴奏的小乐团,所以,总得有个人来负责把这一堆人弄到一起把戏练出来给人看呀。所以,这个人就是指挥了,但是那时候大多数都是作曲家排自己的戏,因此,指挥也就是作曲家自己。那个时代可不是像现在那样,拿个小棒,穿的帅帅的去比划比划。那时候指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坐在通奏低音乐器(也就是古钢琴或者管风琴)前演奏整体的数字低音和声,同时用目光,以及其他肢体语言带着大家一起去演奏,大概有点下面这个视频的意思:
卡拉扬这个视频除了在演奏风格不太巴洛克以外,倒是把巴洛克乐团以及当时的键盘指挥形态体现出来了。当然那时候指挥是不会打图示这种手势的。
第二种形式的,就是拿一根长长的铁棒上下的敲地板打击节奏。现在实在没人干这么需要体力的工作了,也找不出什么视频来,大家可以脑补一下,拎一根起码一米长的钢筋往下砸地面是个啥感觉,反正需要点好体力,同时心疼那倒霉的地面三分钟,我估计当时演一场歌剧下来就得补地面了。同时这也是件危险的事情,想象一米多长的螺纹钢直接砸在脚上会多酸爽,更糟糕的是,那时候没有消炎药,一旦感染了就死定了。法国作曲家吕利就是因为指挥棒捅到脚上。所以,这在当时是件危险的事情。除了危险以外,这个大铁棒砸地板的声音也着实没有什么美感可言,尽管这种指挥形式在节奏上可以做到非常准确,但是噪音的干扰也极大的影响了人欣赏音乐,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你现在坐家里听着巴赫第三乐队组曲里面的air(旋律)或者是帕赫贝尔的卡农,然后隔壁在装修砸墙是个什么场景。。。
我为什么提了一下这个历史呢?因为这个历史比较有意思,同时这个历史把指挥最基本的要求提出来了。指挥需要把人组织起来,想方设法让所有人统一在一个速度和节奏内,把音乐演奏得尽善尽美(其实,能一起开始一起结束就不错了)。接下来的指挥发展,都围绕着怎么快速高效的让大家统一在一个音乐思想下来进行工作把乐队的音乐演奏正确。
可能有的朋友想问指挥图示是咋回事。指挥图示出现的前提是得有小节线。因此在小节线出现了以后,有了均衡的节奏以后才有了指挥图示。指挥图示的发展最早是在一些法国的视唱练耳教程中,当时是为了区分节奏的强弱拍来设计一些不同的打法,这些不同的打法就造就了我们今天的指挥图示。
那么指挥图示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先看看都有哪些图示。
这是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的图示。这三种也是基本的图示,其他的例如:五拍子、六拍子、七拍子、八拍子等等都是基于这三种图示来进行演变的。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有这东西,这东西有什么用?我不止一次听一些人讲过,图示什么的不重要(当然我有一位好朋友兼同行的评价是,说这话的人大多是不会打图示的)。那么图示重不重要不是谁说了算的,而是图示的具体作用决定的。我们如果观察上面三个图示会发现,它们每一拍的方向是不一样的且是唯一的,也就是图示如果打准了,无论什么时间看到,就能准确的清楚目前是第几拍。这个事情对于乐团来说重要吗?当然很重要,因为指挥的第一大作用,上文说的就是把大家组织在一起演奏,一起开始和一起结束这是起码的要求。因为交响乐也好,歌剧也罢,没有哪件乐器是从头到尾一直都在演奏的,而且人嘛,总会走个神,想想晚上吃啥,明天早上吃啥以及还有多长时间下班,或者下班以后去哪里浪。这都是演奏员人生的日常,他们不可能完全不神游的。那么当他神游一圈以后,想起好像还有两段没演奏呢,这时候咋办?看指挥呀。在没有指挥的提示下,也许可能不知道什么时间进是对的,但是起码从自己的谱子上知道自己是第几拍进,这时候指挥的图示就发挥效果了,图示会让演奏员知道现在是第几拍加大他们蒙对的几率。当然如果这时候指挥在演奏员进之前看他一样,然后给个提示什么的,基本上就不会出任何问题了,这样呢,既保证了音乐的完整,也保证了演奏员可以神游一下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图示还有一个特点,如果我们观察一下上面的三个图会发现,每个图示的第一拍都是向下的,最后一拍都是向上的,这个也是指挥图示的基本特点。这就让一些演奏员便于数小节。很多人会觉得,为什么要数小节?因为很多乐器的谱子是这样的:
这是特里斯坦第一幕第三场第一长号的谱子,我们会看到经常有空30-40个小节的情况,如果从总谱上来看,目前截图上面的音乐在我的总谱上是49页,实际演奏时间大概在8-9分钟之间,实际演奏的音符只有8个音,所以第一长号的演奏员其实主要的工作是在数小节,数对了演奏对了,这才是万事大吉;如果演奏对了,却进错地方了,那依然是一无所有,因此数小节这个事情对于比如长号、大号这些乐器的演奏员来说是不得不做的苦差事,尽管谱子上有一些用来参照的小音符,但是这些小音符也仅仅是做参照物的,有些地方该数还是得数。那么指挥的每小节第一拍和图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是他们判断速度和小节的依据。
图示在速度变化的各个接口处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再牛的大师,在某些接口都会准确的打出图示。比如说卡洛斯·克莱伯就是一个“不指挥”和“少指挥”的大师,但是即使他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这种情况下,有时候还是会准确的打出图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