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田:施蛰存如此批评《兰亭序》

  1990年9月20日,施蛰存发表了《批“兰亭序”》一文。这时候,我对《兰亭序》如醉如痴,不管是文章还是书法,在我的心中都是重要的文化存在。

  那么,施蛰存如何批评《兰亭序》呢?这个问题让我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施蛰存,中国现当代“百科全书式”的作家、翻译家、教育家和古典文学理论家。钱谷融说,施蛰存的一生凭趣味,为艺术而艺术。钱中文说,施蛰存是中国传统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

  在我对现代文学史有限的了解中,知道施蛰存与鲁迅曾有过十分友好的交往,也有过激烈的争论。施蛰存曾在《现代》上冒险刊发了鲁迅的重要文章《为了忘却的纪念》。遗憾的是,不久,也就是1933年10月,鲁迅与施蛰存关于是否要读《庄子》与《文选》打起了笔仗。读不读古书,该如何读古书,是民国年间文人们纠结的问题。这次争论,施蛰存被鲁迅称之为“遗少群”的“一肢一节”,是“洋场恶少”。

  对《兰亭序》,施蛰存当然熟悉,他曾在中学任教时给学生讲了几十遍《兰亭序》。

  文革期间,施蛰存下放嘉定劳动,住在卫生学校。一位女教师带着《兰亭序》向他请教,她的问题是:这篇文章上半篇容易懂,下半篇难懂,特别是“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令人迷惑。女教师的问题,引起了施蛰存的注意,他用思想分析的方法再读《兰亭序》,他发现了这篇著名文章的问题。为此,他说:“王羲之的《兰亭序》,尽管它来历不明,聚讼纷纭,至少在唐朝以后,总可以算是古文名篇了吧?不过,这一名篇,还是靠唐太宗李世民的吹捧,在书法界中站住了脚,在文章家的观感里,它似乎还没有获得认可。许梿的《六朝文絜》、王文濡《南北朝文评注读本》都不收此文。可知这篇文章在近代的盛行,作为古文读物,还是姚惜抱的《古文辞类篡》和吴氏昆仲的《古文观止》给它提拔起来的。”

  施蛰存为我们描绘了《兰亭序》的历史背景。

  施蛰存再一次细读了《兰亭序》,所得出的结论令人瞠目:七拼八凑,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施蛰存是学贯中西的人物,他不会空洞地说“好”和“不好”,他是喜爱读古书的人,谈问题,信奉“拿证据来”。

  首先,施蛰存对《兰亭序》中“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和“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两段话提出异议。他说,上段话是说人生短促,一瞬之间,一切都过去了,使人不能不感伤。下句话的意思是,何况寿命长短,都随自然决定,归根结底,都是同归于尽。施蛰存认为,上下相连的两句话是对立的,既然我们都知道人寿有长短,何以感伤人生之短促呢。“况”字让人迷惑。

  其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也让施蛰存陷入矛盾之中。施蛰存说:“把'死生亦大矣’这一句的意思讲明白,就可以发现这一句写在'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之下,简直无法理解作者的思维逻辑。底下还加一句'岂不痛哉!’我们竟不知道他'痛’的是什么?”

  第三,“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与上文“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用的都是肯定语气,在施蛰存看来,这是“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仅仅隔了两行,把“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看成了“虚诞”和“妄作”,显然自相矛盾了。

  第四,施蛰存对“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一句更不能接受。他说:“我们无法揣摩作者'悲’的是什么?因为今昔二字在上文没有启示。今是什么?'已为陈迹’了吗?昔是什么?'向之所欣’吗?或者,'今昔’指'死生’吗?一般的的注释,都说:今是今人,昔是古人。那么,作者所悲的是:一代一代的人,同样都是'前不见古人’的悲哀。大约作者之意,果然如此,不过应该把今昔释为今人今事与古人古事。但这两句和上文十多句毫无关系,连接不上,依文义只能直接写在'向之所欣’四句之下。因此,这中间十多句全是杂凑,迷乱的主题,岂非'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还有没有人与施蛰存一样向《兰亭序》发难?不知道。然而,如此直率、犀利地直陈《兰亭序》一文的不足,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对名作、名人的再认识、再评价,是每一个时代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对一代人智慧的考量。施蛰存对《兰亭序》的批判,让我们懂得了对文化经典需要持什么样的态度,又需要从什么角度进行解读。

(0)

相关推荐

  • 王羲之《蘭亭序集》视频课程全集(新版19—21集)

    陈忠建老师将<蘭亭序集>全篇324字,分28集,逐字讲解演示.建议初学者选用[工夫牌][如墨牌]工夫练手临摹练习. 王羲之<蘭亭序集> 授課老師:陳忠建(臺灣) 19.能不以之 ...

  • ▷欢迎学习 ▏⑳兰亭序视频教程

    兰亭序教程: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 兰亭序教程: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 展开

  • 兰亭序临摹讲解,原来我书法学习问题出在了这里,讲的太好了

    兰亭序临摹讲解,原来我书法学习问题出在了这里,讲的太好了

  • 施蛰存:批《兰亭序》

    王羲之的<兰亭序>,尽管它来历不明,聚讼纷纭,至少在唐朝以后,总可以算是古文名篇了吧?不过,这一名篇,还是靠唐太宗李世民的吹捧,在书法界中站住了脚,在文章家的观感里,它似乎还没有获得认可. ...

  • 施蛰存先生的名号和“四窗” | 张文江

    施蛰存先生在北山楼(沈建中 摄影) 建中兄著作等身,我读过其中两种,深有感怀:一.<施蛰存先生编年事录>(沈建中编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二.新出版的<北山楼金石遗迹> ...

  • 书话|施蛰存:杂谈《金瓶梅》

     一 五十年前,我为上海杂志公司老板张静庐服务,标点了一部北京图书馆影印的<金瓶梅词话>,帮老板赚了一大笔钱,自己却背上了一个"标点淫书"的罪名,虽然书中的淫言秽语都已 ...

  • 施蛰存谈《金瓶梅》

    <金瓶梅>是一部"淫书",做"淫书"的人,兰陵笑笑生,当然是一个"淫棍".但是,全书中有淫事描写的只是三十七回,每回中最多的也不 ...

  • 施蛰存:杂谈《金瓶梅》

    作者:施蛰存 来源:棠山书院 一: 五十年前,我为上海杂志公司老板张静庐服务,标点了一部北京图书馆影印的<金瓶梅词话>,帮老板赚了一大笔钱,自己却背上了一个"标点淫书" ...

  • 尚留花絮在人间 ——谢国桢与施蛰存的“金石交” | 管继平

    今年 5月27日,是历史学家谢国桢先生120周年诞辰 .图为谢先生致施蛰存先生信. 近年来施蛰存先生的一些藏书和信札旧物,时常流入于书肆和拍卖场所.几年前我曾于一场小拍中竞得一批书信,皆是施先生朋友寄 ...

  • 【名师名家名人坛】多才多艺的施蛰存教授|李远荣(中国香港)

    名人与我有约(李远荣)专辑之七十六 提示:施蛰存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是严谨的学者.他在词学.唐诗和金石碑刻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蜚声中外的卓越成就.他送香港作家李远荣一本 ...

  • 施蛰存:关于散文的书,我想提起的只有两本...

    施蛰存:关于散文的书,我想提起的只有两本外国人的著作 ▂▂▂▂▂▂▂▂▂▂▂▂▂▂▂▂▂▂▂▂▂▂▂▂▂▂ 都是英国人的. 一本是乔治·吉辛的<亨利·雷克洛夫随笔>,现在我们有了李雾野的译 ...

  • 陈子善:关于施蛰存的“古事小说”

    施蛰存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有鲜明个人风格的新文学小说家,文学史家一般认为他与刘呐鸥.穆时英一起为"新感觉派"三杰,虽然他自己并不乐于承认. 二十余年前,施蛰存在为<施蛰存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