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大一点不是需求,是欲望

需求是有限的,欲望是无限的。

文丨丹妮

口罩疯抢的时候,网上有个段子,说如果买不到口罩,可以先买辆宝马,去后备箱的急救包里看看,里面就有一个N95口罩。
于是很多人去翻了自己的后备箱。最终的结果是,从3系到7系,从X3到X5,还有些奔驰的车主也去看了,哪怕是S级的,找到的无非是一堆纱布、剪刀、创口贴……唯独没有口罩,有些甚至连急救包都没有找到。
口罩应该出现在家庭的急救箱里,而非汽车的急救包里,这是一种错位的需求,又或者说创口贴比口罩更应该出现在汽车的急救包里。
就好像房产品,略大一点的空间和安全、健康和智能化的一些细节设计相比,前者是受市场及每个人个性需求而定的,而后者是我们能去尽量具象且具有长期意义的东西。
 1
近期网络上有个调查,说5266个家庭,有56%户家庭对目前的居家环境不满意,想立马换房,有将近一半的人对客厅的功能单一不满意,出现最多的是客厅不够大、厨房不够大、书房不够大、冰箱不够大、卧室要有办公功能……几乎所有的空间都不够大。当人为地把人员流动固定在某个固定场所里,很多地方的密度是平时的四五倍,有些地方则为零。
在禁足时期的长时间多人室内活动,似乎让大家觉得自己一直住着的房子,这些槽点都好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般,但是把我们的居住轨迹拉回到正常状态,再把每个空间的人员和时间进行匹配发现,也是错位的:996的高精尖人才家里的需求大概只剩一张床和一个卫生间了;下班后忙着各种家务的职场女性,除了做饭盯作业大概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再去工作了;年轻的小情侣们,歌舞升平的时候都在户外享受各种社交活动;太太的洋房,喝下午茶的大阳台很多沦为了被子的晒场。
2
在前面的文章《重温这17年,楼市终于还是个政策市》里,我们提到婚姻变动对数以及小学生新生人数的变化,他们对于购房以及独立房间的需求是最刚的刚需,但是楼市的成交量并没有体现出来。
我们所看到的户型大小的变化,最直接的反应还是来自于市场的产品迭代和整体居住品质的提升,和当下的疫情没有直接的关系。
从下面两张图可以看出,杭州商品房的120㎡-140㎡成交在2018年之前的变化并不大,基本保持在18%-19%之间,2017年略有上升,总的成交结构中,还是以90方以下的户型为主。到了2018年,有一次较大幅度的提升,从23%的占比提高到29%的比例。
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9070政策没有延续,反而拍出越来越多的高价地,在产品的设计上更偏向中高端和改善,二是前一波的涨价红利让一部分人有了改善的筹码;第三当然也和限价有一定的关联,同样的300万,可以买到更大的房子。到了2019年,房价基本保持稳定,改善需求释放过后,稍有萎缩,但27.1%的占比仍是成交主流。

2014-2019年各面积段总价段成交占比

图片来自:中指院杭州分院

3
回到今天的话题,我们需要的房产品应该是基于最基础的功能性需求,再延伸到安全健康的需求,而并非是特殊时期对于房产品的特殊需求。
在很多人性化细节的处理上,杭州人民算是幸福的,入户门重物挂钩、厨房的360转角拉篮、可以烘干消毒的鞋柜、提示天气预报的衣柜等等,而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了,哪些方面是被大家更加关注的呢?
最近,前湾国际社区针对业主和准业主进行了调研,对于居住和小区的配套需求中,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项的分别是:1、小区物业、物业的贴心与周全的服务、封闭式管理、定期消毒、体温测量;2、小区配套中,超市便利店的重要性、线上生鲜配送服务;3、精装修配置中的绿色健康设备(如新风系统)、智能家居设计(进一步满足无接触的需求),而客厅等公共空间的尺度、个人兴趣活动的功能设计等等则被排在了后面几位。
4

那么具体到设计上,我们来看看哪些是可以马上借鉴的:
1、外部安全:在蓝光集团的「蓝卫士」产品体系里,提到了无接触智能管理通过人脸识别,红外体温检测等等,在业主出现在小区的第一刻起,大数据就能掌控每个人的数据,排除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这属于物业范畴;
同样属于物业范畴的电梯间的消毒,这是我们在非疫情期间高频使用的地方,且最容易交叉感染的地方,「蓝卫士」设计的自动感应紫外线消毒灯,业主出去之后自动开启消毒,业主进入电梯自动停止,从源头上保障业主的健康和安全。但可惜,这套系统目前在浙江项目中还未有落地的。
2、入户设计:在以往的产品中,玄关往往是作为一个入户仪式感而存在的,但日本的很多房子里,玄关的消毒或者洗手功能早已成为标配,在中大吴庄的业主家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设计。在「蓝卫士」的体系里,我们终于看到了类似的表达,玄关增加了净区和脏区功能性,通过对进出入的动线设计,尽量降低了外部污染的程度;
3、精装设备:家庭使用的消毒柜、或者带消毒功能的洗碗机,包括垃圾处理机,都应该成为精装楼盘的标配。
当然,经过这次疫情,我们仍会为实现我们的无限欲望而努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