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宛金马背后的故事

在《汉武喜天马  颂歌美名扬》一文中,我们欣赏了“大宛金马”马钱,该钱所言“大宛金马”,既是对大宛产的汗血宝马的夸赞,也可能是直指大宛金马、即汉武帝送给大宛的金马(如上图所示)。

汗血宝马,与大汉帝国的兴起紧密相连。当初(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迎击进犯的匈奴,初战告捷后,轻敌冒进,没承想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7天7夜,见识了凶悍勇猛的匈奴骑兵骑着汗血宝马的厉害,对汗血宝马留下了深刻印象。自此,汗血宝马与汉王朝结下不解之缘。

纵马征天下的刘邦,建立了大汉帝国。其子刘恒亦是爱马之人,开创了“文景之治”;然文帝九逸之中似乎没有汗血宝马,而是神马、龙马等,表明那时汗血宝马还没有被引人中原。刘邦的曾孙、刘恒的孙子、景帝刘启的第十子刘彻,公元前141年登基,为武帝。武帝对汗血宝马情有独钟,称之为天马,还为其铸造金马,甚至为获得大宛汗血马不惜一战。

汗血宝马,又被称为:大宛马、汗赤马、天马等等。公元前115年(元鼎二年),张骞历经千辛万苦,二次出使西域归来,向汉武帝报告了其所见所闻,尤其是介绍了汗血宝马的情况,“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史记·大宛列传》,本文所涉史料,多源于该书)”该马的由来,《汉书音义》说道:“大宛国有高山,其上有马,不可得,因取五色母马置其下,与交,生驹汗血,因号曰天马子。”

由此,汗血宝马在汉武帝心中有了一席之地。公元前112年秋,暴利长在敦煌渥洼捕得一匹汗血宝马献给汉武帝,汉武帝兴作《天马歌》。其后,西域诸国为抵抗匈奴的侵略,纷纷欲与汉朝结好并献马,“初,天子发《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得乌孙马好,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云。”后来,由于寻找大宛马献给汉武帝的人多了,大宛国感到难以为继,便将大宛马藏到贰师城,“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使。”

汉武帝为了得到更多的大宛马,来武装汉军,壮大国威,于是就想到大宛国购买大宛马。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车令为使,带千金及一匹黄金铸成的金马去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换大宛马,足显汉武帝的诚意。

谁料想,大宛王毋寡爱其宝马,仍不愿给汉。"汉使怒,妄言,樵金马而去",大宛王见汉使无礼,又认为西汉远在东方,不会派大军远袭大宛,便命东部属邑的郁成王拦住汉朝使节,杀死使团,夺走金银财宝。汉武帝得知后大怒,遂下令攻打大宛。一场因大宛汗血马而引发的战争开始了。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任命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因为目的是去贰师城取回大宛良马,故号"贰师将军"),率属国骑兵六千及郡国恶少年数万征讨大宛。浩浩汤汤行军4000余公里,一路上得不到沿途小国粮草饮水的支持,到达大宛边境城市郁成,个个饥饿疲困,初战不利,未能攻下郁成城,且伤亡惨重。只好退回敦煌,回来时人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

公元前102年,汉武帝命李广利再度远征大宛。接受第一次战败的教训,汉武帝调集恶少年及边骑6万人,加上大量自愿从军者。另外还征集牛10万头,马3万匹,驴、骆驼数以万计,用来驮运军粮及兵器弓弩等,受命参与这次军事行动的有50余位校尉。下令征集了大批水工,用来切断大宛水源。并且安排好了后勤粮草水等的运输,还拜两位颇知马者为执驱校尉,以待攻破大宛后挑选良马。志在必得。

李广利在率军西进途中,沿途西域小国不敢抵抗,纷纷开城出迎,供给食粮和饮水。只有轮台抗拒汉军,被屠城。汉军势如破竹,大军直袭大宛都城贵山城,断城中水源,围城40余日,破其外城。此时大宛国发生政变,杀死大宛王毋寡,与汉军议和,允许汉军自行选马,并约定以后每年大宛向汉朝选送两匹良马。班师回朝的路上,灭了郁成王,从此大宛服属西汉。可惜金马却下落不明,亦是憾事。

汉武帝得知胜利后大喜,封李广利为海西侯,奖赏三军。汉军击败大宛,不仅仅得到大宛良马,而且还威震西域,西域诸国纷纷遣子弟入汉朝贡;更使汉高祖用汗血宝马武装汉军的愿望得到实现。战争迎来和平,使西域各国与汉朝交往日益增多,丝绸之路交流络绎不绝。大汉帝国实现了真正的雄起,成为当时世界最强盛的帝国。

金马不知所踪,

汗血依旧称雄。

丝绸之路再兴,

共建世界大同。

(文中“大宛金马”马钱图片源于华夏古泉网,诚致谢意!地图源于网络,诚致谢意!)

题图说明

题图为1981年在陕西兴平汉武帝茂陵一号随葬墓(是汉武帝的姐姐、阳信长公主和大将军卫青夫妇的墓)出土的鎏金铜马,现藏于陕西省茂陵博物馆(图片源于茂陵博物馆,诚致谢意!)。金马通高62厘米,长76厘米,重25.55千克。该馆认为,其系以西汉时大宛国的汗血马为原型而精制的工艺品。

鎏金铜马,通体鎏金匀厚,金光灿烂,表面光洁度很高,似真金马一般。与汉武帝送给大宛国的金马是同时期的作品,应该有较高的相似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