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本草:我对巴戟天“主大风”的再思考

巴戟天入药始载自本草嚆矢《神农本草经》,经言其用“主大风邪气,阴痿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其中“主大风”一说不得其解,翻阅古籍尚知古人对此也多有异见,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见解,一为大补元阳立论,以缪希雍、张路玉等为代表,是说以巴戟天大补元阳立论,认为真元得补,邪安所留,故可愈大风;一为巴戟天入肝立论,以叶天士、陈修园等为代表,是说认为风气通肝,巴戟天辛甘发散,散而泻之,故主大风。尚有一说则不苟同既往种种观点,以张山雷为代表,张氏认为“仲淳《经疏》谓巴戟助元阳而兼散邪,已是曲为之解,陈修园乃为“大风邪气”四字,添出和风、疾风等许多空议论,直梦话耳”,其理由为“盖古人之所谓风者,皆以西北寒风言之,故祛风多用温药。而今之风病,则多血耗生风,血热血燥之病,恰与古之寒风,绝端相反,岂可更用温辛,助其刚燥,此巴戟之必不可以治今之风病者也。”意指古今之“风”内涵不同,刻舟求剑不得真相

初看上去,以上三说似乎都有道理。讨论任何植物的功效都不可背离植物本身高谈阔论。中药的古今衍变,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让中药真身变的异常繁杂,巴戟天也不例外。古往今来,巴戟天多有衍变。从地址上南北朝之前的巴戟天为川产,唐宋之后巴戟天出现了逐步南迁的现象。《名医别录》说“生巴郡及下邳”,之后的《本草经集注》中又言“今亦用建平、宜都者”。北宋时期《本草图经》中讲“生巴郡及下邳山谷,今江淮、河东州郡亦有之,皆不及蜀州者佳。”明代《本草蒙筌》也说“江淮虽有,巴蜀独优。”清代《本经逢原》复言“川产者良”,及至近代《增订伪药条辨》中也提及“巴戟肉,广东出者,肉厚,骨细,色紫,心白黑色者佳。”北宋苏颂说“今江淮、河东州郡亦有之,皆不及蜀州者佳”而且在其著作中提到了滁州巴戟天和归州巴戟天两种巴戟天,也说明同名异物现象古来有之。

只有搞清楚巴戟天的真身,才有可能有针对性的探讨功效,否则一切都是空谈。现今已知滁州巴戟天原植物应是百合科山麦冬属植物土麦冬 Liriope platyphylla Wang et Tang,产于江淮一带,因其功效“不及蜀者佳”而被淘汰。而归州巴戟天具有色紫、状如串珠,质地坚硬难捣等特点,且与《唐本草》《日华子本草》记载也吻合。归州巴戟天即今鄂西巴戟天或恩施巴戟天,即茜草科虎刺属植物四川虎刺 Damnacanthus officinarum Huang 。不过,这种巴戟天不符合《本草经集注》所记载的“状如牡丹而细,外赤内黑”的特点,说明南北朝时期的巴戟天另有别物,现已考证南北朝之前的巴戟天更符合为今四川省习用的香巴戟的根,即木兰科北五味子属植物铁箍散 Schisandra propinqua (Wall.)Hook. f. et Thoms. var. sinensis Oliv.。这也就可以印证陶弘景、苏颂、陈嘉谟、张路玉等人在本草典籍中描述巴戟天因产地不同而效用有别的现象了。

而今的铁箍散只作为民间草药入药。铁箍散又被称为小血藤,具有祛风活血,解毒消肿的功用,在民间用于治疗风湿骨痛、胃痛、神经衰弱、跌打损伤等疾病,其叶外用可治疮疖,毒蛇咬伤。或许在遥远的2000年前,古人以其可治疗风寒湿痹症而其叶外用又可用于疮疡肿痛而谓其有“主大风”之称,所以在《神农本草经》中的巴戟天其主要作用便是“主大风”。《神农本草经》言有主“大风”之用的植物,也有黄芪、兰茹、枳实、防风、姑活、天雄,其中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兰茹“主蚀恶肉、败创、死肌,杀疥虫,排脓恶血,除大风”,枳实“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三者均与皮肤溃疡性疾病有关;防风“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姑活“主大风邪气,湿痹寒痛”、天雄“主大风,寒湿痹,历节痛,拘挛缓急”三者均与风湿痹症有关;铁箍散即可用于风湿痹痛,也可外用痈疡疮毒。如此,便是神农先生笔下的“主大风”之用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视野不断开阔。自然界外貌相近的植物也被纳入到巴戟天这一名称之下,比如滁州巴戟天。发展到近代,此时的巴戟天既不是唐之后的巴戟天,也不是南北朝之前的巴戟天了,而是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巴戟天 Morinda officinalis How 的干燥根。古今巴戟天早已不是同一植物。之所以能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巴戟天温补肾阳作用最强,茜草科虎刺属植物四川虎刺次之,木兰科北五味子属植物铁箍散最次。功效的强弱促使历代人们在不断优化巴戟天的入药基源,加之形貌相近,最终南药巴戟天在近代演化为巴戟天的正品,其他品种也便遭到淘汰舍弃。今天的巴戟天也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炎镇痛、抗骨质疏松、抗衰老、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抗抑郁、抗疲劳、改善心肌缺血、改善生殖作用等多种“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药理作用。

尽管古今巴戟天已经不同,但2000年前《神农本草经》中的巴戟天“主大风”的描述依然适用现今的这种巴戟天。巴戟天对风湿兼肾阳虚之证最为适宜,多与补肝肾、祛风湿药同用,如《太平圣惠方》中巴戟丸,巴戟天与羌活、杜仲、五加皮等同用治风冷腰胯疼痛、行步不利。类似以补肾元祛外风治疗痹痛的案例也多有记载,如《程杏轩医案》记载汪商彝翁夫人风寒袭络之证,“风寒之邪,乘虚袭络,比时不觉,渐致颈脊酸痛,喜暖畏寒,欲人揉打,纠缠两月”方定当归、枸杞、杜仲、巴戟天、附子、鹿角胶霜、狗脊、五加皮、秦艽、桑枝,四剂全愈。巴戟天也可补肾元却内风,诚如《本草求真》所言“观守真地黄饮子用此以治风邪,义实基此”。地黄饮子由熟地黄、巴戟天等12味药物组成,多用于治疗阿尔茨默病、中风等一系列疾病。如是,今天的巴戟天依然具有“主大风”的效用。天意乎?每念及此,我想希雍、路玉、天士、修园、山雷等老前辈们九泉之下应安心了吧。

走进荒乱而有序的本草世界

别有一番耐人寻味的风趣

VX:beijing7788123

巴戟天 Morinda officinalis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