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乡村之隆坪篇5】兴国文化圣山—上洛山

高铁从山下经过

兴国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上洛山。同治版《兴国县志》在“形势“篇中,直接称上洛山是兴国文化的起源:“龙华独耸于羊山,狮象互呈于灵岫,上洛书石墨之异,覆笥储玉牒之编”。宋代文豪苏东坡途经赣州,在八境台上题《虔州八境图》之八就是赞美木客的诗:

回峰乱嶂郁参差,云外高人世独知;

谁向山中弄明月,山中木客解吟诗。

宋朝有一位自称“漫叟”的学者考证:“东坡作《虔州八境诗》云:'山中木客解吟诗’。《十道四蕃志》记虔州上洛山有木客鬼,与人交甚信,未尝言能作诗也。后得《续法帖》记《木客诗》云:'酒尽君莫沽,壶倾我当发。城市多嚣尘,还山弄明月。’方知得句之因。”上洛山隐居着能够吟诵诗歌的木客,当时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

兴国县令龚黄《木客吟》诗曰:

父老为余言,时有采木客;

年年上洛山,木实延朝夕。

秦政恣暴残,贤者遭其厄;

避地多隐流,诡迹不可核。

桃源非人间,圯上有黄石;

天子今圣明,四方宽征额;

传语深山人,可以出无役。

龚黄认为,木客是因为害怕朝廷的横征暴敛而藏入深山不敢出来,他以一县之长的名义托乡村父老向木客们传话:如今天下太平,木客们可以安心出来,不用担心再服劳役。

兴国同治版县志在“山川”篇也有上洛山的详细介绍:“上洛山:在儒林乡,距县西南四十里。旧传有木客自云:秦时造阿房宫,采木避隐于此。食木实,得不死。能砍杉枋,与人交关,甚信不欺。时就民间饮酒、赋诗,自称太上隐者。《西京杂记》云:山上有石墨,可书。”

上洛山即兴国县城西眺可以看见的那座马鞍形山峰,距县城不过几公里,至今绿树婆娑,泉清石秀,山顶还有古代石寨,昌吉赣城铁从山腰穿隧而过。

皇封山上的东镇寺(原名青莲庵),近年出土了一块清代古碑,碑文中对上洛山的描述:

重修青莲庵碑辞

咸丰十一年辛酉之岁,余舍于上洛山之长兴居,往来经青莲庵,到此憩息焉。观乎胜状,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映芾左右,俱不让兰亭专美。况林端日出,草木迎晖,壑内云归,岩穴倏暝,朝暮之景不同也。幽香满谷则野芳发,美蕴涵野则佳木荣,金行肃而红树多,水叶脱而青松秀,四时之景亦异也。而且樵牧讴歌送其声,禽鸟飞鸣知所止,溪生怪石,游可为座。井掘甘泉堪煮茗。凡此人物水石之幽异,则又难以悉数也。然名胜虽佳,而殿宇则古,星霜阅历,月久年深,风雨飘摇,门斜檩折,画栋雕茕之壮观,痕迹依稀,金容宝像之端庄,规模寂寞,殊为悯其剥落,岂忍任其倾颓,倘不倡首重修,将古刹莫保,而名胜不笄因之不传矣。爰即邀集同人酌议劝修,奈值时势多难,其事总寝,迄同治癸亥岁,始向四方劝输,共得金若干,于是应材木,鸠师匠,卜吉兴工,弥漏裂,补崩颓,乐观峻事,设立章程,召僧住持梵宇,置买田亩给食,供奉香灯,今为后祀神者庶无叹何,之览胜者,亦当方有所焉,为此志其巅来与捐输姓名,勒石永垂不朽者,是为记。

里人邑庠生陆仙,钟祥铧撰书拜篆额

上洛山改名叫皇封山,是清代咸丰三年。那时闹红头盗贼,这些盗贼从高兴向兴国县城杀来,一路放火。兴国县城有明朝海瑞购置的佛朗机铜炮守城。这些红头盗贼头天晚上派人混入县城,偷偷往炮筒里灌了猪油,造成铜炮打不响。高兴小春的韩进春韩大人带民团守城,他力气大,飞快地从南门城楼上挟了一门铜炮,跑回到北门,向攻城的红毛贼开炮,打败红毛贼,故得皇帝封赏。这座山得名皇封山。

关于上洛村名的来源与变更。本地道士的请神唱词中有:江西省赣州府兴国县清德乡隆坪堡上洛坊。上洛古代是叫坊,民国和解放初期都叫村。相传古代一些前来砍伐楠木的木客,发现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他们便隐居下来,乐不思归,起地名曰“享乐村“,也写作“上乐村”,后来混叫成“上洛村”。直至新中国成立后,还称上洛村。人民公社化后,改名叫上洛大队。1958年大跃进,上洛大队的工作相对于周边的高园大队、铜境大队更落后,公社认为是大队名字不好,上洛是落后的意思,要求农业生产”勇攀高峰“,把上洛大队改叫“高峰大队”。后来在扩队并社运动中,干脆把上洛和高园大队、铜境大队三个大队合并成一个大队,定名高园大队。1984年恢复乡村名称,定名为高园村,上洛这个村名称便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

导航地图上还有“上洛”这个地名,导航前往,可至隆坪圩旁几百米处。那里虽然是一个荒坪了,却还有几棵千年野生榛子树,果实可供食用,或许是见证木客当年“食木实,得不死”的千年古树。

引自同治版《兴国县志》重印本第32页,文末注释“上洛,山名,在隆坪乡境内,相传山上产石墨可书字。“

引自宋朝《漫叟诗话》之”五五、木客“。

引自同治版《兴国县志》重印本第490页。

文/胡玉春

图/黄贻辉

编辑/胡祥英

(0)

相关推荐

  • 【分享】美丽乡村:光崀村

                  8月22日,多云阵雨,我们自然群79名驴友相约坐昆明远郊公交车到昆钢徒步爬骡子山,淌过马料河水,穿过三家村,册峨村,去参观美丽乡村:光崀村. 在乌云中登上骡子山,我们打着雨 ...

  • 古代的咸宁人如何过夏天?(看完有点意思~)

    高温天气又来了 出门的小伙伴 又将承受来自太阳的强烈暴晒 汗流浃背的日子, 只想躲在空调房里. 可当推门而出的那一刻, 仿佛一脚踏进了桑拿房. 这时候不禁要问: 在没有冰箱.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的几千年 ...

  • 乡村采风‖沙阿村的“亦园”

    ​当下,寿光境内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美丽乡村建设",扮靓村庄的同时,也在挖掘村庄的历史.故事.传说--并且把这些历史传说.人物故事,以"记住乡愁"的形式展示在 ...

  • 扶贫在行动 | 22年如一日 碧桂园两代人走出“精准扶贫路”

    新中国成立的70年里,全国人民都为实现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精准扶贫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举措.六年以来,脱贫成绩斐然. 国务院扶贫办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8年,我国贫困人口从9899万人减少到16 ...

  • 狮山举人余捷英朱卷

    狮山举人余捷英朱卷 台北成文出版社<清代朱卷集成>卷二百五十收录有同治壬戍恩科举人余捷英朱卷.注:民国志作同治四年乙丑补咸丰辛酉举人,拣选知县. 履历介绍:余捷英,字月卿,号胜成,行三,道 ...

  • 【兴国乡村之隆坪篇6】秦娥山与秦氏三姐妹信仰现象

    在兴国西面的隆坪.永丰.茶园.均村一带乡镇,秦娥.秦英.秦玉--秦氏三姐妹的女神信仰影响非常广泛. <兴国县志名志>记载:秦娥山东距潋江镇18公里,在永丰公社牛径大队西北,系均村,茶园,永 ...

  • 【兴国乡村之隆坪篇12】咸坛香炉寨

    兴国县以"香炉"命名的地方不少,比如枫边乡的香炉嵊.永丰乡的香炉峰.古龙冈蜈溪香炉寨等.隆坪的香炉寨在<兴国县地名志>中,记在了茶园乡条目下:"香炉寨,在教富 ...

  • 【兴国乡村之隆坪13】人杰地灵的鳌源村

    作者简介: 陈树人,1927年生于隆坪乡鳌源村,平川中学肄业,1949年随军往台,多次返乡探亲.十一岁起写日记,七十年不辍,著有<静思稗编>.<揽胜寻奇>.<返乡探亲&g ...

  • 第五百六十六篇  中国玉文化源头上溯至8000年前

    X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队长.副研究员刘国祥说,中国玉文化源头可上溯至8000年前. 他说,中国雕琢玉器的历史非常久远.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内蒙古东南部和辽宁西部地区 ...

  • 【林氏字辈】2747-江西赣州兴国隆坪乡咸潭村

    林氏源流网(平台),专注做林氏文化,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推动林氏文史学术化和规范化. [林氏字辈数据库] 若找不到您村资料 可能因无人提供 ...

  • 【兴国乡村】枫边牛岭与夏雷公

    枫边的牛岭,曾经是一个令我神往的地方,传说当地百姓非常"石".相传古代一个牛岭百姓下县城,看见县城周边的土地平旷,非常惊讶地说:"兴国人好可怜,几丘田都要摊开来种,不象我 ...

  • 【兴国乡村】枫边乡海丰村的上帝庙与刀枪菩萨

    2017年双11节那天,我去看了兴国县一个很奇葩的寺庙,叫"上帝庙",寺庙座落的地方,叫"弩溪",属枫边乡海丰村.据<兴国县地名志>记载,这个地名是 ...

  • 时长两小时的乡村音乐经典情歌篇

    时长两小时的乡村音乐经典情歌篇

  • 55年前,袁隆平在《科学通报》上发表第一篇论文

    新浪网  作者 观察者网 [口述/袁隆平,访问整理/辛业芸] 1. 饿殍的震撼 在1960年前后,我们国家有三年自然灾害加上人祸,闹大饥荒.当时吃不饱饭,那真难受啊,也有饿死了人的!我至少亲眼看见5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