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农场第一年(二)

黄海农场第一年(二)

 (知青回忆录)

作  者:王良健

图  片:选自网络  

客车过了新兴场后,有一个胖胖的小女生仍在嚎啕大哭,但终于抵不住客车的颠簸而晕车了,将腹中的七荤八素吐得个一干二净,方才昏昏睡去。

我们带队的是一位南京女知青,估计比我们大个八九岁。她告诉我们,我们要去的地方叫江苏生产建设七团。全兵团有四个师二十个团六个独立营。分布在北从连云港南到南通的黄海边滩涂上,总面积205万亩。

这次本来可以从滨海县城向北过中山河到七团二营的,但由于中山河渡船不能渡大客车,所以只能从响水县小尖镇向北,在一个叫黑大桥的地方再向东进入兵团腹地,估计比原计划要多走五六十公里。由于路况太差,一会儿一阵灰,一会儿颠上天,二百多公里路摇摇晃晃竟然走了五六个小时,才到了我们的目的地七团二营营部。

我们从客车上下来,行李自然有人按编号卸车分堆摆放好了。到了营部会议室,我们四五十个盐城知青,把一个不大的营部会议室挤得满满的。高高瘦瘦的刘副教导员主持会议,白白净净的李教导员作了欢迎词,操一口东北话,讲了一些什么兵团是准军事单位,什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等,在人们惊魂未定之中已经结束了讲话。

接着一个黑大汉叫王营长的人,操一口浓厚的山东话,宣布早已安排好的人员分配名单,某某某到六连,某某某到七连,某某某到八连。由于口音太重,在似懂非懂之中,有人叫我的名字,说你已分到八连,行李已装上牛车,由于人多,牛车不够坐,女生坐牛车,男生就跟着牛车走到连队吧,反正只有三四里路,走走很快就到了。这时我才发现,在客车上哭声最大的那个女生已坐在牛车上,似醒非醒, 摇头晃脑地走了。我也只好跟在牛车后面,深一脚浅一脚,踉踉跄跄地在坑坑洼洼的机耕路上挣扎了半个多小时才到八连。

接着仍然开会,将今天来的人分到排和班,再由各班排长将人领回安排宿舍。我们的连长姓赵,三十五六岁样子,泗洪人,人称老牌子,是从洪泽湖农场转场来的老基层干部;指导员叫叶荣祜,是一个六十年代初下乡的南京知青。我被分到二排六班,排长叫王逸仙,人很热情,也是六十年代初下乡的南京知青;班长叫朱乃卫,戴着付眼镜,颇有几分书生气,是1969年下乡的苏州知青。

朱班长把我们带到集体宿舍,我被分配到紧靠门口的一个床位上。所谓的床不过是一个用四根树棍钉成一个方框,再用四根稍粗的树棍做床腿,床板是用麻绳编织成网兜片来替代的木架子,泗洪人叫凉床,但更像老家逮鱼的扳罾。我们大宿舍是全连最南靠机耕大路边的一幢土坯墙稻草盖顶的房子,房子檐高约二米多的,窗户和门都较小,长约三十多米,宽约七八米,分成三大间,每间住有十几人。

全部安顿结束,太阳已西下。从早上到现在的我,已颠簸了七八个小时,早已饿得头昏眼花,前心贴后背了。这时,王排长来通知我们,刚来的盐城知青到食堂司务长处领饭菜票,提前开饭啦。到了食堂,从司务长处领到了38斤饭票和5块钱菜票。全月伙食费共9块钱,另还领了6块零用钱。司务长讲你们是上半月来的,按规定伙食和工资是按全月发给你们,望你们合理安排伙食,不要月头拼命吃,月底没得吃。

我用二两饭票打了满满一搪瓷钵子粥,四两饭票买了一个两个一组的足有20公分见方,7-8公分高的大馒头;我双手端着粥钵子,钵子上摆着大馒头,一路快走,到了宿舍,将粥钵子放在我那权当书桌的木头包装箱上,拿下馒头,端起粥钵子,先美美的来了一口,以慰我那响如鼓的饥肠。由于又饿又渴,在猛喝了两口后,才发现此粥无论是口感还是味道太特别了,首先是感到又咸又涩,紧接着就是一股碱腥味农药味充满了鼻腔。再细细看来,这哪里是粥,原来是一钵子贴大字报用的浆糊,只不过稍稍稀了一点而已,仅有的几粒米若隐若现的游荡在浆糊中。

再拿馒头咬了一口,味道和浆糊粥差不多,又咸又涩,充满了碱腥味和农药味,口感又硬又戗,这可能就是实实在在的北方大馒头。但不管怎么说,其他人能吃我就能吃。吃过大跃进时期的大食堂,因饥饿而昏倒的我,当时虽然年龄尚小,但回忆起这种苦难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想到此,我喝光了满满一钵子浆糊粥,但两个一组的大馒头,只吃了半个。就再也吃不下去了。

做过晚汇报后,室外天已渐渐黑了下来,同室的人有的到其他宿舍串门,更多是点上了煤油罩子灯,把灯头调得如黄豆般大小,在萤火虫般亮光下,各自操着各地的方言,天南海北地侃了起来,南京话,苏州话,无锡话,徐州话,淮阴话,你方唱罢我登场。我默默地坐在床边,静静地听着他们的高谈阔论,感到十分新奇而有趣,真是一间东倒西歪屋,几个南腔北调人。我倦缩在凉床上,听着听着,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

半夜中,被宿舍的破木板门的撞击声惊醒,一看原来是本宿舍的人起来解手,一人开始,从者甚众,惹得我也起来撒尿;不约而同呼拉拉三个宿舍,三四十号人,出门三步外,哗拉拉一片声响,气势磅礴,热气腾腾,完事者犹如脱兔,向小黑屋自己的床位窜去,片刻鼾声渐起。

此情此景,有场友用吴侬软语调侃:“夜半破门响,脚步匆匆忙;出门三步走,掏出水枪晃。哗哗一阵响,一片雾茫茫。日起太阳晒,臊味室内闯;夜来施肥忙,日里嗅奇香。”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王良健,男,江苏盐城人,1954年10月生,1970年12月盐城市一中初中毕业。1971年4月12日到江苏(現黄海农场)插场,成为拖拉机手。1979年元月返城,分配到盐城市船厂工作,历任工人、车间主任、副厂长等职。曾在盐城工学院管理工程系进修学习。2002年企业破产失业后,被民营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聘为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曾赴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担任工程项目经理多年。2014年底正式退休。

(0)

相关推荐

  • 在农场最后的日子里

    ᐃ<沙家浜> 黄梅天,记忆也迟钝了许多.望着窗外阵阵雨帘,往事也模模糊糊的涌到眼前. 1975年的7月,江苏生产建设兵团撤消,恢复农场编制.对广大知青来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仍在重复着 ...

  • “把他们的眼睛都浇瞎”

    有小说叫做<蝴蝶的尖叫>,名字很怪,仿佛有点毕加索或者卡夫卡的意象:不知道蝴蝶发不发声,至少是它的翅膀振动的声音是不在人类的听觉范围内的.作家开始关注那样一种泛生命的状态了(或者说是通感) ...

  • 戴祯祥:我的三次大难不死

           我的三次大难不死            文/戴祯祥 自打记事到现在年近七旬,三灾八难也经历了一些,其记忆犹新的,有三次:                 一.祝融之灾       是19 ...

  • 回忆海南知青生活

    回忆海南知青生活

  • 知青:遭遇狼群的回忆

    遭遇狼群的回忆  作者:曹 军 我从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回北京20多年了,但在25团的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1974年的事情,当时我是23连的卫生员,承担着连队几百人的医疗保健工作, ...

  • 怀念童年时光

    怀念童年时光 □吴波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微信群里关于童年的话题多了起来,某天竟扯到"拾粪",众人纷纷忆起儿时在农村拾粪的经历,一时"发粪(奋)涂(图)墙(强)" ...

  • 黄海农场第一年(四)

    黄海农场第一年(四) (知青生活回忆) 作  者:王良健 图  片:选自网络   到食堂有点迟,只有稀稀落落几个人在打饭.中午饭仍然是两个一组的四两大馒头,菜是海带豆芽鸡蛋汤,用面粉勾芡,是一种较稀的 ...

  • 黄海农场第一年(七)

    黄海农场第一年(七) (知青生活回忆) 作  者:王良健 图  片:选自网络   1971年注定是个多事之秋,人们还没有从夏收的疲惫中恢复过来,团部又下达抢修海堤的命令. 命令说今年有特大海潮,从头罾 ...

  • 黄海农场第一年(八)

    黄海农场第一年(八) (知青生活回忆) 作  者:王良健 图  片:选自网络   一圈忙下来天已黑了下来,站在海堤上享受徐徐吹来的晚风,更加感到白天太阳的毒辣.工地晚间广播结束了,再享受片刻晚风,就顾 ...

  • 黄海农场第一年(九)

    黄海农场第一年(九) (知青生活回忆) 作  者:王 良 健 图  片:选自网络   我感到一年的毒太阳全被这几天晒光了,一年的汗水全在这几天流尽了,一年的体力全在这几天出完了.每天下工后,拖着疲惫不 ...

  • 黄海农场第一年(十)

    黄海农场第一年(十) (知青生活回忆) 作  者:王良健 图  片:选自网络   1971年是我遇到一大批良师益友, 并使我受益终生的一年. 也是我人生再定位, 从此再不彷徨的一年. 1971年是我终 ...

  • 《广州棋坛六十年》第一百二十三章 苏天雄奋击董文渊

    第一百二十三章 苏天雄奋击董文渊 九月三日,六王争鼎赛的第三战,卢辉对方绍钦.他们二人在一九三五年的华东,华中队对华南比赛中,方绍钦以一胜一和击败卢辉.但比赛的积分,卢辉得五分居第四名,方绍钦得四分居 ...

  • 《广州棋坛六十年》第一百二十二章 六王争鼎

    第一百二十二章 六王争鼎 香港文园酒家棋坛自周德裕.董文渊作持续两旬的棋战之后,引起了苏天雄等名手出面竟逐的豪情.苏天雄首先请缨,并分别征求得周德裕.董文渊.卢辉.冯敬如.方少钦同意,举行一次群雄大赛 ...

  • 第一百二十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封信

    清明: 好像这些年过去了,树木丝毫没有长进,建筑还是老旧风格,彼时跳跃而够不到横梁的年纪,想必现在轻轻松松就可摸到.四合院在商品房和建筑中间挤得快要发疯,年轻的孩子们呀,依然以昂首阔步的姿态,眺望栏杆 ...

  • 第一百二十二个故事——致清明的第二十二封信

    清明: 人活着得争一口气,何况在人口密集的今天. 热带雨林树木都很高,树与树之间疯狂的压榨和挤压彼此的生存空间,就为了呼吸那么一口氧.所以有的树冠高耸林立,有的矮小低垂.那些树木不仅上层空间不放过,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