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霸王青松,携妻张梅隐居深山11年,坐吃山空花光350万积蓄
2000年北大老师王青松和同样是北大老师的张梅夫妻,突然双双失去了踪迹,这一切发生得让人有些手足无措。
学校里他们的领导,同事以及学生,用尽了各种方法都联系不到他们,究竟他们去哪里了?
王青松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但是从小他就是妥妥的学霸,高考时顺利考取了北京大学。
这一切在他人看来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从小到大王青松的超长记忆力都让人们惊叹,古文看一遍就会,电话号码也能够轻轻松松的一天记500个,这完全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正因为超强的记忆力,王青松在学习上显得颇为顺利,本科他考取了北大的国政系。
喜欢穿西装的他显得少年老成,给人一种特别稳重的感觉。因为觉得法律系好找工作,所以考研时他选择了北大法律系,之后顺理成章地留在了北大任教。
大学里教书这份工作非常清闲,而且又没有什么压力,当时恰逢80年代,国内养生风刚刚兴起,气功健身的流行让从小练过武的王青松有了用武之地。
于是便在北大教授养生,一时间名气大噪,成为了北大校园里众人皆知的人物。
趁着热度他开设了养生班,招收了数万名学生,每名学生收费10元,这让他迅速积累了350万元。
当然更幸运的是,养生班让他收获了爱情,一个比他小12岁的女生张梅进入他的世界,两人瞬间坠入爱河。
张梅也是北大的一名老师,当时两人相识时正是王青松人生的巅峰时期,情投意合的两人很快就步入了婚姻。
然而好景并没有持续多久,养生潮的热度就开始褪去,他的养生班自然也就无法继续下去,这也成为了他人生低谷的开始。
王青松准备报考博士,这次他选择的是汤一介先生的哲学博士,聪明过人的他,单科和总分都是第一名,可是却因为没有后台被刷了下来。
第二次考博他换了北大的法学系,同样是单科总分都是第一,然而历史却惊人的相似,他又没有被录取。
恰巧这时妻子张梅因为人际关系的原因在晋级定职称的评选中屡受挫折,事业发展仿佛陷入了瓶颈期。
当时在北大已经任教5年的张梅,竟然连讲师都没有评上,谁知学校又规定每位老师都要学习电脑,一向反感电脑这种冰冷机器的张梅,这时显然进退两难。
眼看着自己和妻子都遇到了人生的低谷,王青松便对妻子提议归隐山林,很快就得到了妻子的支持。
为了追寻心中的一片净土,两人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辞职,这在所有人看来都是疯狂甚至愚蠢的举动,可是他们却依然义无反顾。
2000年,他们花了20万租了2500亩荒山,种植了各种水果蔬菜,还养殖了鸡鸭牛等禽畜。
生活既充实又忙碌,因为两人实在分身乏术,所以只有雇了十几个村民来帮忙,这让他们轻松了一些,但是人工开支每年却高达25~30万。
在大山深处,王青松和张梅两人的生活非常简单,吃的都是自己亲手种植的纯天然无污染农作物,洗漱也是用皂荚之类的纯环保材料。
而且生活中远离电视和网络,甚至连用电都是太阳能,仿佛回归了最原始的状态。
在张梅35岁的时候,他们怀上了自己的孩子,这时外界的一切在两人眼里都是高度污染的,为了避免污染孩子,在张梅临产的时候竟然没有选择去山外的医院,而只是在家里由王青松接生。
不过好在最后母子平安,两人的儿子健康出生。
这时距离他们隐居已经有10余年的时间了,平时两人基本没有外出过,尤其是张梅,只是因为换二代证和银行存折挂失不得不外出两次,其他的时间都是在大山里生活。
有了儿子之后,他们的生活似乎并没有改变,不仅自己不接触外界的事物,甚至还剥夺了儿子接触外界的机会。
年幼的孩子每天只能和山里的这些东西打交道,每天自己玩泥巴,跟猪牛羊说话,连一个玩耍的小伙伴都找不到。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张青松则是像私塾先生一样把孩子留在家里自己教育。
他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以写字和传统文化为主,会教孩子《百家姓》、《三字经》等,但却不让孩子去幼儿园接受教育。
本以为他们的生活就会这样了,但是事情的转折却在不经意间出现了。
他的一位富豪朋友看到王青松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满脸沧桑的照片之后,嚎啕大哭的说要帮助他,不希望看到他们一家如此受苦。
一次,朋友带了一台照相机,可是没想到儿子对照相机毫无所知,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打量着照相机,满脸都写满了疑惑,惊讶的神情已经流露出他的好奇和渴望。
当朋友拿起照相机想要给孩子拍照时,没想到闪光灯竟然把孩子吓得哇哇大哭,这一幕让王青松夫妻有着很大的触动。
最终两人决定出山,回归到外面的现实生活中。
这样的决定当然并不容易。一方面因为这11年来他们的350万积蓄几乎都已经花光,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和社会接轨,像其他孩子一样享有正常的学习,正常的生活。
为了孩子的未来,当年因为人生受到挫折而隐于山的王青松夫妻,不得不被动的选择回到城市。
不管当初他们的决定是逃避懦弱还是追求自我,现在的他们回归社会无疑是正确的选择。
毕竟孩子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世外桃源未必是孩子的追求。
只是这十几年的隐居时光,让王青松夫妻改变了很多,他们究竟是否能够适应如今瞬息万变的社会呢?
我们只能拭目以待,希望在他们的心底永远保持那一份纯净,同时也能够和孩子一起勇敢的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