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205期】《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原创报告文学《汝瓷大师李廷怀传奇》

 引子 

 近日,汝州市汝瓷大师李廷怀先生喜事连连:在2017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中国国家馆里面,展出的廷怀窑汝瓷作品总共6大类100件,它们分别是:活态瓷龙头杯50件,玉壶春8件、长颈玉壶春2件,风水茶具20套,全家福套组10套,青莲壶茶具10套 。他受邀跟随李克强总理出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中央电视台又在《发现之旅》节目播出了他的感人事迹。

       “长见识了,收获非常大。”当笔者见到李廷怀时,他跟随李克强总理出访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经返回汝州,但谈起当时的情景和给自己带来的变化,他仍然掩饰不住激动的心情。

       2017年3月20日,李廷怀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顿时让他兴奋不已。通话结束后,他怀着别样的心情,带着两件精品汝瓷——天青釉支钉天平洗赶往北京,送交中国国际贸促会,这两件汝瓷将作为国礼由李克强总理赠送给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原来,在此之前,中国国际贸促会遴选中国企业家代表团组成人员随总理出访澳大利亚、新西兰,李廷怀作为候选人被推荐到商务部,经过严格的审核,廷怀汝窑被选为国礼单位,而李廷怀也将在接受培训后,随李克强总理出国访问。

       21日凌晨,李克强总理率领的访问团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到达澳大利亚悉尼。24日下午,中澳经济论坛举行,李克强总理和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先后发表重要讲话。27日上午,代表团抵达新西兰,在惠灵顿总督府会见新西兰总理英格利希。27日晚,抵达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第一次参加这样高规格外事活动的李廷怀,心中是莫名的激动和自豪,他好奇地感受,好奇地观察。

       而最令他记忆深刻、终生难忘的是27日当晚,在中国企业家代表团晚宴上,他作为中国代表的发言。“我是一名汝瓷匠人,汝瓷作为国礼赠送两国政要,既是汝瓷的荣耀,更是我们汝州的光荣。汝州是一片充满神奇的土地,是一片创业发展的沃土……”在发言中,李廷怀不失时机地推介汝州和汝瓷。李廷怀说,经过刻苦努力,我拥有了两项发明专利,一是汝瓷玉青釉的发明,这是汝瓷制作工艺的一次创新,玉青釉汝瓷龙头杯因成为郑州上合会议指定用杯而名声远扬。二是活态瓷的发明。活态瓷是把多种具有活性的天然复合矿物质掺加在一起,经高温烧制而成,活态瓷释放的远红外线功能可以将大的水分子变成小的水分子从而排污解毒,可以提高人体对水的吸收能力,增强人体免疫力,此外还具有净化水质、增加茶酒香味、让食物保持更长久的功效,欢迎大家回国后光临汝州,光临廷怀汝窑,赏汝州美景,用活态瓷养生。

 李廷怀的发言引来一片掌声,中国企业家代表团中的微信好友,纷纷给他发送红包并留言祝贺。不到两个小时,李廷怀就收到微信红包近5000元。此次出访,李廷怀感受最深的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给他的心灵带来的冲击,更使他对汝瓷的发展有了新的想法。李廷怀说:对汝瓷我们不但要重视“器”的层面,学习传承并创新发展它的制作工艺,拓展它的使用功能,也要从“道”的层面,深入地探寻、催生并不断推动其思想文化元素的发展,开拓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梳理出一些普遍性的精神文化规律,用于启发和指导当今汝瓷产业的发展和艺术的创新。

        一个汝瓷匠人跟随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外访,对汝瓷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随访回来,廷怀汝窑已经接了一个262万元的产品单子,这个单子做成令买方满意后,对方承诺会再续500万元的单子。

2017年6月7日至10日,我国领导人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和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开幕式。6月8日,在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陪同下我国领导人观看了《“一带一路”――大道之行》片段并参观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廷怀窑汝瓷作为中国陶瓷瑰宝的代表之一同时又是河南省唯一入选的陶瓷单位,其总共为该次世博会提供了6大类100件汝瓷作品,这些作品将作为2017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指定礼品。据悉,2017年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6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共有115个国家和22个国际组织参展。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是最早完工的国家馆,占地1000平方米,是参展面积最大的国家馆之一,设计方案也被哈方称为各国中“最好的方案之一”。在2017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中国国家馆里面,展出的廷怀窑汝瓷作品总共6大类100件,它们分别是:活态瓷龙头杯50件,玉壶春8件、长颈玉壶春2件,风水茶具20套,全家福套组10套,青莲壶茶具10套 。

李廷怀大师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首批汝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于今年4月份接到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博会中国馆组委会的通知,有幸作为中国陶瓷届的代表也是河南省唯一的陶瓷企业参加世博会。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内,廷怀窑先后精心挑选了16种类型的汝瓷样品接受世博会组委会的挑选,最终有6种类型的汝瓷作品入选。接下来将是汝瓷礼品的制作,汝瓷制作工序极其复杂,72道工序纯手工制作,费时费力,从手拉坯制型、施釉修胎等全部人工完成,最终组委会从烧制成功的产品中精心挑选出100件符合国礼标准的汝瓷,这些汝瓷精品于今年的5月31日送到海关入库。

2017 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对指定礼品要求十分严格,廷怀窑的汝瓷作品外包装上面统一印有中国馆和廷怀窑标志。 2017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将开放展览至9月10日,在中国馆展出的廷怀窑汝瓷作品部分由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收藏,部分将作为国礼赠送给国际友人。 汝瓷作为中国陶瓷界的瑰宝在世博会上大放异彩,吸引无数国际友人的目光,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汝瓷会出现在更多的国际场合,它的静谧典雅之美会带给更多的人。

李廷怀发明的活态瓷瓷具,瓷具具有的容器内表面为一磁化层,容器的内空间为净化空间,净化的水质呈弱碱性;瓷具具有的容器外表面为磁化阻隔层,磁化阻隔层可对外界空气净化及阻隔电磁波;制成胎釉的材料包括铁的氧化物和含有矿物元素的陶瓷材料,在形成胎釉的多种材料中其铁矿石和硅石的含量按材料总重量百分比计算,铁矿石不少于25%,硅石不少于10%,该瓷具具有磁化功能和保健作用。活态瓷瓷具,包括胎瓷和釉瓷两部分,釉瓷是由粘结在胎体内外表层的胎釉以及与胎釉烧结融合的部分胎体构成,胎瓷由胎体烧成,其特征在于:瓷具具有的容器内表面为一磁化层,容器的内空间为净化空间,净化的水质呈弱碱性;瓷具具有的容器外表面为磁化阻隔层,磁化阻隔层可对外界空气净化及阻隔电磁波;制成胎釉的材料包括铁的氧化物和含有矿物元素的陶瓷材料,在形成胎釉的多种材料中其铁矿石和硅石的含量按材料总重量百分比计算,铁矿石不少于25%,硅石不少于10%。

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四次会议上,体现中原厚重文化的待客重器——廷怀汝瓷玉青釉色《龙头杯》作为“国礼”亮相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四次会议现场,她的出现立刻引起了与会各国首脑(总理)的青睐和不同媒体的极大兴趣。这套廷怀汝瓷《龙头杯》极具皇家风范,厚重大气,气度不凡;“三足鼎立”的杯底与汝窑文化一脉相承,龙图腾的手把和华夏文明浑然一体,彰显了国家工艺美术设计大师李廷怀先生对汝瓷厚重文化的诠释。为了深入了解这款廷怀汝瓷玉青釉色《龙头杯》的来龙去脉和更多汝瓷文化内涵,我们一行带着万分的好奇和敬畏心情,走进位于郑州市“唐人街”D区130号的“廷怀汝瓷”会馆,正是这家“廷怀汝瓷”会馆为这次上合峰提供了“国礼”,也是廷怀汝瓷在省会郑州唯一汝瓷产品展示馆,借上合峰会的东风,有幸亲身领略下这股浓浓的汝瓷文化气息,内心充满了荣耀之光。据了解,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传承华夏5000年礼仪之邦的国度,中国人特别注重用礼仪去为人处世和待人接物。其实,对于这次上合峰会,河南在置办礼品中特别讲究,非常重视中原文化底蕴。在遴选品种规格和文化底蕴中做了充分准备,在层次筛选中,廷怀汝瓷最终脱镜而出,当之无愧的成为上合峰会的“国礼”。足见廷怀汝瓷文化内涵的深厚和艺术造诣之高。峰会桌上,摆放在各国总理面前的玉青釉色《龙头杯》釉色细腻、端庄优雅、高贵大气、浑然天成,和整个会场气韵相通,相得益彰、人瓷合一。生产玉青釉色《龙头杯》的廷怀汝瓷窑,多年来一直以挖掘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做为追求和发展目标,在国家工艺美术设计大师李廷怀先生40多年的不断的努力下,在传统汝瓷烧制工艺上不断创新,所有工艺品的釉色均采用纯天然物质,被质量监督部门定位“健康产品”在汝瓷窑的传承复烧上也成就卓著,优秀作品不断涌出,声誉早已蜚声国内外。

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汝窑的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有“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誉。南宋以后,更因汝窑传世作品稀少,而釉色独特,后世对于汝窑瓷器又有“宋瓷之冠”美誉。过去在驼铃响起的丝绸之路上,漂泊在遥远国度的西洋贸易中,汝瓷让世界知道了东方文明之国——中国。汝瓷被称为国器可谓名至实归,作为国礼实至名归。

如今,汝瓷再次充当起“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使者,更加体现出汝瓷的无穷魅力。

当我们了解这些汝瓷历史文化背景之后,感到此次上合峰会选择廷怀汝瓷——玉青釉色《龙头杯》作为国礼也在情理之中,因为,怀廷汝瓷文化深厚的内涵与我国外交中展示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极具不谋而合之处,作为国礼有谁敢与汝瓷媲美呢?

廷怀汝瓷前后为上合组织总理会一共提供了260个杯子。这款廷怀汝瓷龙头杯的釉色全部采用国家一级美术大师李廷怀先生独家发明的专利釉。历经4年之久研究的配方,终成了“大器”。

如今,驼铃和船舵声变成了汽笛和马达的轰鸣声,庞大的轮船、快速的班列、飞机的速驰让汝瓷的魅影更广泛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为世界历史文化再添精彩。

在我的案头放着一部由国家级著名大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洋洋数十万言、印制精良的鸿篇巨著——《汝窑新论》。

        这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汝瓷大师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硕果,这也是大师“行”与“思”的艺术结晶,我从中看到了作者高屋建瓴,卓识独具,说理透辟,引经据典,令人信服,文彩飞扬的硬功夫。我也从书中看到了作者具有“望尽天涯路”的那种志存高远的理想和追求,同时,也能体会到他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寂寞,“衣带渐宽终不悔”,即使是人“惟悴”也甘心情愿。

      《汝窑新论》填补了汝瓷研究没有理论专著的历史空白。

        手捧这部沉甸甸的理论专著,我仿佛听到天籁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如松柏之语,如清涧之音,幽美而深沉;我仿佛看到一只洁白的仙鹤,鹤鸣清远如无言之歌,在蓝天白云间展翅翱翔;我仿佛登上霞光浴照的峰巅,一览众山,清风徐来,涤澄心胸……

        我在寻找他的足迹,也探寻着他心灵的历程。尽管如寻找雪泥鸿爪,尽管如拣取断线遗珠,但我一直兴味盎然,就像一页页翻读着这部深深吸引我的书。

        这是一部风云跌宕、意蕴深远的书,这是一部才华横溢、光彩照人的书,这是一部启迪心智、激荡热血的书,这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大书,读来令人感叹,令人振奋,令人激动!然而,可惜笔者手笨笔拙,没有能力和精力将这部大书奉献给读者,只能将那些不连续的故事摘录下来,先给大家来个缩写本。

          第一章  漫漫人生路

        一个人童年时代的境遇如何,往往会深深地影响他的一生;他将有什么样的理想和追求?他将对世界和人生抱着什么样的态度?他将形成哪样的性格?他将具有何种的心地?他将热爱什么?痛恨什么?等等,都会看到童年留下的烙印。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似乎自古以来,中国民间的童谣就一直这样唱着。

        夜阑人静,仰望星光灿烂的天空,我常常不由自主地点数、估猜着那一颗颗可能属于自己的星星。并由已及人,从亲朋好友,到伟人巨匠。末了,终不免迷茫,空留几分神秘,一丝惆怅。群星正依循着固有的道路,不停地划出自己的运行轨迹。然而,每一个星球个体,对此大约也是不自知的。这似乎也正与人相同。在这人世间,我们每个人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运行的轨道何在?似乎不到盖棺定论,是无从预先描述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历史是很迷人的。如果你有兴趣研究每个家庭的盛衰史,你就会觉得它总是与所处的时代发生着十分微妙的关系。不管这个主人的心态,是顺应历史老的步伐前进,还是根本不理睬时代的潮流,一意孤行,最终它们还是要与历史携起手来,发生使人无可奈可的变化。

        1951年12月26日。

        河南省。

        临汝县

        纸坊乡。

       袁阁村。

       天上的阵阵寒流,促使气候起了变化,一连刮了多天西风,白杨、垂柳、老榆树都脱光了叶子,枯枝被风卷着飘到了半空,落在墙角下,像风轮似的旋转,唰啦唰啦的响着,它告诉人们,冬天来到了。袁阁村穷啊!从村这头儿到村那头儿,从岗坡到洼地,农户们大都住着土坯房或茅草屋;院落是用大小不等的石块垒起来的,茅草屋顶多以杂乱的麦秸杆、玉米杆和杂草铺盖后,再用碎砖头或石板压。放眼望去,到处是衰败枯黄的景象。袁阁村在寒冷中痛苦地煎熬着。

        村正中住着一个姓李的汉子,爹娘生下他就希望他能由穷变富,可他照样受穷挨饿,过着苦日月。他是个勤劳刻苦,一门心思用在地里的老实庄稼汉子,他的妻子是个朴实善良的农家妇女,夫妇俩吃糠咽菜,咬紧牙关,俭朴过日子。这天午后,他的妻子躺在破烂不堪的小柴床上,在朦胧中想起黎明前那个奇怪的梦,禁不住嘴角挂起了一丝微笑。她记得醒来之前,有个观音模样的“送子娘娘”,踏着一阵轻盈的脚步,来到她的面前,微笑着将个婴儿交到他手中,对她说:“这孩子送给你了,你要好好待他。”她把孩子揣在怀里,抬起头向娘娘道声了“谢谢”,然后低头去看那婴儿,自己却醒来了……顿感腹部出现阵痛,家人告诉她,可能临产了。于是一边派人去请接生婆,一边燃起香烛,求祖宗在冥冥之中保佑全家安宁。直到日落西山,房间里终于响起一阵婴儿的响亮啼哭声,一个男孩出生了,面貌清秀,五官端正,宽阔的额头,小眼睛亮亮的,像火光,他看见这个家了,也看见这个世界了……

        他就是李廷怀!

        他的命大,4岁时头朝下掉到5米深的红薯窖里,被人救出时,口鼻蹿血,险些丧命。9岁那年还穷得没有衣服穿,夏天就光着身子。一次下水洗澡,滑入深坑,喝了一肚子的脏水,直到漂起来才被大人发现,捞出来控控水才会哭了。

        有一次他下地干活时,腿被割了两寸长的血口子,瘸着走了几个月。

        他从8 岁外出要饭,到过宝丰、平顶山,又步行五天到唐河,在一个叫圪塔岭的村子给人家放猪换口饭吃,后被一杨姓老汉认作干儿,直到1963年才回到故乡。

        他从12岁开始上小学,入学那天课文已讲到19课,他当天就学会了写“毛主席”三个字。上小学时他就常常借小说读,有的字不认识,他就又猜又看,又看又猜,囫囵吞枣,一知半地读下去,越读越有兴趣。从此开了头,他看完了《三国演义》,又拿起《水浒传》、《警世通言》、《喻世明言》、《西游记》、《聊斋志异》……就这样,一本接一本地看下去。

        他看书看得着了迷,手不释卷,脸也不洗,有时一边看书,一边自己喜笑,自己流泪。与书中人物同忧乐、共命运。这种样子,母亲在旁看了,十分忧虑。为了让儿子散散心,转移注意力,就竭力地劝小廷怀出去玩玩,他却不听。有一次母亲实在急了,把他正在看着的《聊斋志异》夺了过去,撕成两段,他也不哭,也不叫,只是趔趄地走过去,把撕成两段的书拿起来,接着看。他的这种痴迷傻样儿,反把母亲逗笑了。

        他就这样读着,到了初中毕业那年,已读完了《西游记》、《水浒传》、《天雨花》、《再生缘》、《儿女英雄传》、《说岳》、《东周列国志》等等。他入学10天就开始当班长,一直当到初中毕业。

        在学校考试,各门功课第一的是李廷怀;全班天天参加打扫卫生、擦黑板的是李廷怀;假期帮家里干活最多的是李廷怀;村里的五保户病了,送饭抓药的还是李廷怀;一位同学交不起学费,他把自己的零花钱全部给了同学,把自己的笔借给同学用,把自家的馍拿给同学吃。他有一颗美好、善良的心,学校师生、左邻右舍的 父老乡亲,没有一个不伸大拇指,夸他是个好孩子的。

        老师也多次对李廷怀的父亲说:“廷怀这孩子有出息得很嘞!”李廷怀一心想快点长大,他天真的找到老师恳求说:“老师,你帮我一下子长成大人吧,长成大人了,我就能干好多好多事了!”

老师说:“好吧。不过,这事儿急不得,你要先好好上学,我才能帮你的忙。”他信以为真。

        从此,他学习更刻苦、更努力了。

        他1972年从学校毕业后,回村干团支书,后又当民兵营长,曾在邢村的万人大会上发表演讲,起到轰动效应,引起公社革委会主任王长发高度重视,准备培养他入党,接任大队党支部书记。

        后来王长发调走,有人攻击他是“六亲不认”,“从小养虎,虎大伤人”。对他进行打击迫害。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他只好到水泥厂当工人,又于1977年8月13日调到汝瓷二厂,上班不到两个月,被任命为材料会计。

        从此,李廷怀和汝瓷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7年2月3日。 

      首都北京。

      钓鱼台国宾馆。

     中国2007年度爱国华商新春团拜会暨“最具影响力企业家”颁奖盛典正在这里隆重举行。

      披上节日盛装的钓鱼台国宾馆,那金碧辉煌的国徽在闪烁,五颜六色的彩旗在迎风飘动、飘动……一辆挨一辆的小车开过来了,车子排成了一列长队。

       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了;知名专家、学者来了;来自海内外的爱国华商来了…… 

      他们簇拥着步入闪光发亮的长廊,在舒适豪华的大会议厅里落座。

在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中,一位身穿蓝色西装,胸戴大红花的中年汉子走上了主席台,他高大的身材,两片厚厚的嘴唇,机动灵活的大眼。他仿佛是靠眼睛和耳朵来感知一切的,能用最恰当的语气、手势和表情控制听众。

      会场沸腾了! 

      镁光灯在闪烁! 

      他扬了一下手中的讲稿,一个漂亮的带有征询意味的动作。

       他的发言,语惊四座。

       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亲自为他颁发了“最具影响力企业家”金牌和证书,并与他合影留念。

      2006年11月25日。

      北京。

      人民大会堂。

      当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将上书“全国兴企报国十大杰出新闻人物”和“全国十佳诚信企业”的奖杯和证书颁发给这位来自中原名城平顶山的汉子时,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接着,这位汉子被请进了人民大会堂主席台的发言席,他短短15分钟的讲话,自始至终被热烈的掌声所淹没。他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明星!找他签字交流的人络绎不绝,排成了长队…… 

      他就是解开汝官瓷和汝州张公巷北宋官窑两大奇谜,让断代800年的张公巷北宋官窑瓷器重见天日,并一举夺得全国首届五大名窑名瓷作品仿古釉金奖的著名陶瓷艺术大师——李廷怀。

       中国古陶瓷界有关专家、学者称他复制成功的作品,“几与原物逼真无二,色纹俱佳”;“观察其复制品对造型、胎体厚薄、胎体质地、釉质釉色都达到真品水平,几乎与真不异,可喜可贺。”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著名古陶瓷专家叶喆民教授家里,白胡子叶老认真观看、抚摸了李廷怀带去的仿官瓷作品,笑容满面,赞不绝口,说他的釉色已经超过了古人,“堪称天下第一”。

       李廷怀,大地所生,大地所养,由一个下岗职工,成长为远近闻名的汝瓷艺术大师。其间,他的劳累,他的爱憎,他的智慧,他的意志,他的精神,他的襟怀,他的坎坷,他的影响,深深地凝结在了古老汝州大地的山石泥土之中。

       是的,日前文学作品不正在千方百计地塑造着男子汉么?少男少女们不正如痴如醉地崇拜着男子汉么?而人们又不正感叹中国当今缺少男子汉么?在这里——河南省汝州市亨通汝瓷公司,我见到一个男子汉,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一个不可多得的男子汉!他就是李廷怀!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男子汉一辈子就是要干点儿事业,大人物干大事业,小人物干小事业,不干事业的就不是男子汉。连女流之辈李清照还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呢,何况我们每个有血性的男儿呢?”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虽不是大人物,但他是位天地间的男子汉,是颇有威望的汝瓷专家。

      他有过摘到果子的甘味,也有过吞下黄连的悲苦;他走过曲折的小路,也走过铺满鲜花的坦途;他拥有学富五车,也有哲人雄辩的气质;他不是花前月下的涓涓细流,而是一位大浪淘沙式的人物,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

       他本身就是一本书,一本气势磅礴、令人感叹的大书,一部风云跌宕、意蕴深远的书,一部才华横溢、光彩照人的书,一部启迪心智、激荡热血的书,读来令人流泪,令人振奋,令人心酸,令人难忘。然而,可惜笔者才疏学浅,没有能力和精力将这部大书奉献给读者诸君,只能将些不连续的故事摘录下来,给大家先来个缩写本。

       有一个传说,很美很美…… 

       这是个神奇的故事。 

       传说在北宋大观年间,宋王传旨要烧制新瓷。有人问皇上对釉色有何要求?当时正值雨过天晴,皇帝抬头望望天空,逐大笔一挥:“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这)般颜色做将来。”雨后初霁,碧空如洗,是何等清新喜人的景象啊,而通过泥与火的艺术把这大自然的造化固定下来,又是何等的奇妙啊!

       圣旨传到当时名扬天下的瓷都——河南汝州郡,官府又把任务压在了身怀绝技的窑匠严和身上,命他限期烧出新瓷,违时立斩。严和尽管神工鬼斧,但对这种梦幻般的“雨过天晴碧空”也是一筹莫展。一天夜里,严和忽做一梦,梦中神仙指点说,非活人祭窑方可。眼看期限将到,想想荒唐的梦,严和望着熊熊燃烧的窑火焦急万分。这时,身边聪慧灵秀的7岁小女严英问父亲为何烧制不成?严和随口答到:“神仙让活人祭窑哩!”不料话刚落音,严英一纵身跳进窑中,霎时间烈焰升腾,光华四射,一代绝世精品随之问世,观其釉色,如雨过天晴,浑厚古朴,光泽柔和,明亮透体,富有水色;拂其釉面,光滑细腻,如同美玉。细观之,釉面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迎光可以看到其釉下有稀疏的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如晨星闪烁。在釉与胎的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 

       由于新瓷乃女童严英的灵魂所化,制成的器皿用来盛装食物、酒、茶等,味道分外鲜美;制成铠甲的护心境,轻盈坚硬,刀箭不入;甚至置一瓷片于室中,居然能“镇妖避邪”。皇帝见此稀世珍宝龙颜大悦,遂赐新瓷为“汝官瓷”,封严英为“孝女”,命名生产新瓷的汝窑为“汝官窑”,专为宫廷烧制,民间不得享用。

       可惜一代名窑,盛世不久即在金兵南侵时遭到严重破坏。到了宋朝末年,汝瓷生产逐步到了“人巧久绝天难留,窑空烟冷其奈何”的悲惨境地。历代虽仿烧不绝,但“仿汝而色质均不及汝”,无一成功。

这不能不令我们这些后世子孙感到悲哀和愧疚。因为这凝结了我们祖先生命的泥与火的艺术,仅存世20多年就被毁弃了,毁弃得只剩个难得的谜语和一些片断的遗迹。

       华夏子孙们能破解那个谜语,能重塑那份神奇、那份辉煌吗?

   第二章    李廷怀的汝瓷情结

        这个巨大的问号闯入了他的脑海。 

        他叫李廷怀,1952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汝州市纸坊乡。197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汝瓷研制工作。他与汝瓷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汝州市汝瓷厂工作期间,曾历任生产经营科科长、厂长助理、汝瓷月白釉研究项目负责人。42年来,他足踏汝水之滨、嵩山之阳、岘山脚下,瓷都内外,山山水水洒热汗,村村寨寨留脚印。他以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恒心和毅力,一千次跌到,就一千零一次再爬起来。用只有一次的生命去拼去搏,用只有一次的生命去向厄运挑战,向一切艰难险阻挑战。愿做高尔基笔下那只受伤的苍鹰,宁愿在不停的飞翔中摔死于山谷,也不愿在安乐窝中平庸度日。

       瓷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宋代将瓷的发展推向了顶峰,创造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汝瓷因地产汝州而得名。在陶瓷史上曾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瓷之所以名贵,就在于她产量极少,烧制工艺极难,素有“十窑九不成”之说。北宋后期,汝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即“汝官窑”。汝官窑烧造于宋哲宗元祐元年至宋微宗崇宁五年的20年间,后因宋、金战乱而失传,因此到了南宋时汝官瓷已“近尤难得”。全世界真正传世的汝官瓷仅60余件,成为举世公认的“稀世珍宝”。汝官瓷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且随光变幻。观其釉面清雅肃静,蕴蓄秀美,平滑细腻,如同美玉。汝官瓷釉质如碧峰翠色,莹光内柔,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声如罄;釉药浑厚,清澈明润,器表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似晨星闪烁,且色泽独特,含水欲滴,在胎与釉的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汝瓷釉色主要有豆绿釉、月白釉、天蓝釉、天青釉、卵青釉,为满釉支烧,器底有小如芝麻状的支钉痕,形成“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征。

       宋以后历代皇家都想仿制汝瓷,想把高贵的汝瓷摆进皇宫。但1000多年过去了,不知有多少官员和工匠因未能完成研发任务而降职和死于非命,包括乾隆在内的诸多皇帝最终也没有享用到梦寐以求的汝瓷工艺。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有关部门“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为完成周总理的批示,李廷怀和汝州市汝瓷厂的技术人员经过无数次的试烧,先后将汝瓷豆绿釉、天青釉研制成功,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宋朝的汝瓷水平,使汝瓷这个断代千年的稀世珍宝重放异彩。

       正像已故著名作家李準先生生前所题写的那样:“清雅浑厚夺造化,珠光宝气移人魄”。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李知宴称:“汝瓷虽然是用泥土烧制,但有象牙乳玉之美”。

       据李廷怀总经理介绍:汝瓷为我国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之首,因处汝州而得名,驰名国内外,曾于北宋,即公元1086至l106年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历史文献宋叶《坦斋笔衡》曾有“汝窑为魁”的记载。近代《中国陶瓷史》中也有:“宋代诸窑则以汝为首”的高度评价。由于历史原因,一代名窑曾窑空烟冷,停火失烧。国际著名书画大师李苦禅先生83年3月年听了李廷怀先生讲述的汝瓷文化和本人生平三段故事后,神情激动,欣然挥笔题写道:“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13天后,大师辞世,使这一著名题词成为千古绝笔。

       1988年,李廷怀被调到梨园矿务局从事三产开发工作。

  第三章        他的工厂是花园

       1991年4月中旬。

      身着春装的羊城。

      第69届中国出口商品广州交易会如期拉开帷幕。地处闹市区的广州市对外贸易中心大厦比往日显得更加醒目壮观。大厦内,一批批身着奇装异服的“老外”正缓缓地从一个展厅走到另个展厅。所到之处,他们无不用审慎、挑剔和攫取的目光打量着琳琅满目的产品……突然,一群金发碧眼的“老外”在河南工艺品展厅梨园料器花专柜前停下脚步,只见整洁明亮的专柜上摆放着一盆盆千姿百态、各具风采的“鲜花”,老外们喜不自禁,一双双碧眼顿时射出明亮的光。红玫瑰、白玫瑰、白牡丹、并蒂莲……数百种晶莹剔透的“玉石花”锦簇一团,在灯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更加绚烂多彩。他们热情向我中方展厅服务员招手致意,国内外客户发出一串串响亮的赞叹声:“OK!OK!OK!……”

       几天以后,一道红色电波划破万里长空,跨越千山万壑,给河南平顶山市梨园料器花厂送来佳音:“李厂长,我厂生产的工艺料器花在这次广交会上倍受外商青睐。迄今已有25个国家和地区与我们签定了定货合同,成交额达72万美金,目前合同签定仍在继续。”

       李廷怀,这个“填补河南制器花生产空门”的开拓者,读着电报,眼睛渐渐湿润了……

      料器花,似玉,非玉,胜似玉。她采用石英、骨灰、铅丹粉、氧化锌等数种原料融铸、捏制和组装而成。她是我国的传统工艺,始于宋末,盛于明清。她以晶莹闪烁、清秀典雅的独特风姿,在当今工艺花的王国里,被人称作“花魁”。倍受当今外国人的青睐,成为他们相互馈赠的礼品。然而,当这个“新生事物”刚刚从北京引进河南,引进梨园矿务局时,却经历了一场风风雨雨的考验。

       李廷怀派出4名同志,到北京有关厂家学习生产工艺。自己则带领另外8名职工艰苦创业。他们向当地人租赁了两间房子,然后又花了100多元钱,用砖和泥建起了简易的退火炉。两个月后,4名同志学成归来,12名职工在他的带领下,开始在简陋的石棉瓦房里,生产第一批料器花了。

       捏制花瓣,需要油灯把料棒烧化。炎热盛夏,在油烟弥漫、气温高达40多度的灯工房里,他和同志们一起赤膊大干;

      “噢,小王,专心点,火把料花烧流了。”他严把节约关。

“小李,花色不要过于鲜艳,要把握好比例,做到适时、适量,以达到清新淡雅,朴实好看。”

      漫漫长夜,他与“战友”挑灯夜战;

      “小常,你这儿盆花太呆板了。记住物以曲为美,直则无姿。噢……对,就这样。”他严把技术关。

       “厂长,我快顶不住了,还是歇歇再干吧!”“能再坚持就再坚持会儿,还不到下班时间,大家不也和你一样吗?广交会快到了,咱说啥也不能在‘洋人’面前给中国人丢脸!”1989年4月中旬,65届广交会如期在广州举行。李廷怀带着9盆不同类型的料器花奔赴羊城参展。

        这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能迈好吗?中间会有哪些艰难险阻昵?李廷怀一路上思考着,在家的伙伴们惦记着,周围的一些人在议论着。

       果然不出所料。李廷怀双脚一迈进广交会交易大厦中心的大门便受到了冷落。河南特艺科专柜被其它产品挤得满满的,简直无立锥之地。见此情景,他慌了:爷啊,这可怎么办?他急忙找到有关领导询问情况。答到:“料器花没有玉雕市场广阔,对不起先生。”说罢,转身与他“拜拜”了。显然,偌大的参展大厅人家没有给他留下一席之地。他只好把肩上沉重的样品扛回住处,在贸易中心漫无目的的转悠着。听到“老外”们与中国厂家代表洽谈生意的话语,他又羡慕又嫉妒:他们谈得咋恁热乎呢!哼,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一个富于开拓的企业家,他的步履何其艰难;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他的命运是何其坎坷!这一切,还是留给历史和时间去评判吧!最后,李廷怀历尽千辛万苦,在广州市一位朋友的鼎立帮助下,还是把所带的九盆样品摆上了展厅专柜。

       望着难得一露芳容的牡丹、俏黄、蓝玫瑰……他几天来第一次露出了笑容。他兴奋地站在柜台里边,和同伴们交谈时故意把嗓门提高几度。这位憨厚、朴实和机智的农家“后生”,在用中国最古老的方式吸引着“老外”的注意力。终于,“老外”扭头发现了他的料器花。他的心“怦”然一动,急忙走出专柜,彬彬有礼地将外商请到自己的专柜前:“先生,我们的料器花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仿玉,似玉,胜于玉……”;“老外”们边听边好奇的摩挲着这典雅精美的芝术品。料器花发出一种清凌凌的玉石撞击声。仿佛小河潺潺流水……外商乐了,一下子签了12万美元的定货合同。

       1990年春夏之交,他们在完成一批定货任务后,省外贸马上又连续给他们下达了代号为“HL407”、“HL409”的供货合同。外商订货素以高标准严要求著名,比如:不得误时,保质保量,等等。但这两批订货合同更严。他们要求该厂在炎热的夏季用两个月时间,完成数万盆、价值20多万美元的料器花生产任务。延期一天,外商则要求厂方赔偿30%的效益损失费。与此同时,停止下一批合同的签发。一句话:完不成这两批合同全厂就要完蛋了。

       深夜,李廷怀辗转难眠:这不仅是一个工厂的事,这关系到祖国的尊严与荣誉,关系到数百名职工的饭碗问题,就是拼死也要完成任务。

       他豁上去了。他带头吃住在厂,先后大干4天4夜和7天7夜。期间,厂内所有行管、勤杂、保卫、伙食人员除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每人每天必须捻500根花丝,拴1000个花瓣。职工们累了渴了,他忙端去洗脸水和茶水,送上毛巾,亲手给他们擦汗。妻子看他急得不成样子,就把两个正上学的孩子送到亲戚家,自己也披挂上阵。结果,一天,她骑车行走在马路上,胳膊不幸被人撞断了。廷怀听说后,咬咬牙狠狠心,连家门也未进,一头又扎进车间忙乎起来。

       这年10月,当他拖着散了架的身躯从省外贸交完货出来时重重地打了个喷嚏:啊……嚏……通……“他妈的,我打喷嚏怎么耳朵也会出气?”到医院一检查:左耳膜连续两次穿孔,右耳膜向里塌陷,他急出病了。医生忠告他:

“同志,若不及时治疗,后果很严重,双耳有失聪的危险。”廷怀明白:做次手术,需要到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的专门医院。不要紧,自己哪一年不到北京、广州,不是忙于引进技术、人才,就是和外商紧张洽谈生意,早把治耳病的事忘到九霄云外了。所以,至今他的耳病有重无轻,常常从里边流出粘糊糊的黄水儿。

       ……

       李廷怀读完满载喜讯的电文,从回忆到现实。他开始沉浸在胜利的欢愉之中。他把手一挥,叫过秘书:“小周,通知有关人员好好准备一下,我们要马上开一个庆功会。对那些在我厂艰苦创业时期为梨园料器厂振兴立下汗马功劳的同志要予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说完,他眼里流露出从来未有过的兴奋。

       5月夏夜,满天繁星笼罩下的梨园料器厂,处处洋溢着喜庆的节目气氛。会议室里,彩灯高悬,一片沸腾。这时,李廷怀缓缓地拿起麦克风,一个宏亮高亢的男中音开始在大厅回响:“同志们,这次我们厂在广交会上的好消息也许大家都知道了。是的,我们自去年第68届广交会上与外商签订了52万美元供货合同后,现在我们又与世界上25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签定了70多万美元的供货合同。大批合同的签订充分说明了梨园料器厂的产品已经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为祖国为我们梨园赢得了荣誉和尊严!回顾过去,成绩是同志们的,丰收的成果是大家用血汗换来的。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要戒骄戒躁,要严把质量关、技术关、信誉关。苏联作家契诃夫说得好:‘人所需要的不是三尺土地,也不是一个庄园,而是整个地球,整个大自然’。同志们,让我们在广阔的天地中尽情的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吧!我们今后三年的奋斗目标是:连续迈出三大步,年产值分别达到500、1000、1500万元!”“哗……”他的讲话声被雷雨般的掌声和欢乐声淹没了……

       工厂里响起了一阵动人的歌声:“我们工厂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阳光照耀你来照耀我,我们个个都笑开颜……” 

       李廷怀是个大能人,他很快又研制生产一种光导花卉,这种光导花卉用高科技光导纤维和高节能电源,通过特殊工艺处理精心设计制作而成,接上电源后会发出艳丽多姿的迷人色彩,给人以超凡脱俗、如入仙境之感。

       那年初春的一天,我们慕名来到了这里。厂长李廷怀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刚进门,我们就迫不及待地问:“李厂长,听说你的光导花,一盆就能卖几百美元?”李厂长笑着说:“咱们厂的光导花品种类型有40多种呢!有适应现代高级宾馆摆设装饰和各种晚会、舞会布置用的,花型高大优美,色泽艳丽,这种花的确能卖数百甚至上千美元,但也有适应酒吧、家庭装饰用的珍品,花型小巧玲珑,这种花就比较便宜了,多者数十,少者几美元就可以买到了!”

       说着话,李厂长就带着我们到产品陈列室看花。一步入陈列室,先是屋里很黑,什么也看不到,一拉电闸,忽然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只见一盆盆的光导花造型逼真、流光溢彩、千姿百态、洒脱飘逸,这里简直就是一场百花斗艳的赛花会了。

       置身在这百花丛中,目光里尽是朵朵奇葩,看不完、数不清。红的花,红的烂漫;白的花,白的素净;绿的花,绿的俏丽;黄的花,黄的郑重;黑的花,黑的肃穆。一簇簇, 一层层,美不胜收。那一株株的牡丹,浓艳的犹如贵妇,仪态非凡,如锦似绣,令人爱慕;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粉荷垂露,皎皎无瑕,好一幅迷人的情姿;那婀娜多姿的菊花,嫩蕊飞黄,丽而不媚,鳞鳞闪金;众花儿或若流海、或若飘带,或若金鳞、或若蜂窝,或直立、或倒悬、或里卷、或外翻,各呈娇态,互竞秀色。尤妙的是那一棵名唤“玉树”的光导花,花身约一米多,潇洒挺秀,枝条细弱如银针,纷纷披垂。随着光的旋转,时而白如银装素裹,时而红如焰火怒放,时而绿如沉梦初醒,时而黄如金鳞闪闪,开不尽的五光十色。望着这艳丽多彩的光导花,不禁使我浮想联翩:花能使人生气无穷,花能使人情性纯粹,花是可爱可贵。然而最可爱的却是那创造这花的人。他们像花一样给生活喷吐芳香,他们的光辉业绩犹如千枝竞秀,万花争荣。

       走出陈列室,外边一片阳光,灿烂辉煌,这大自然的风韵,令人满怀喜悦。由这光想到那神奇的光导花,我们真想唱一曲花的赞歌,不仅歌唱花的美丽,而且歌唱那创造美的人。他们为了党的事业,不惜牺牲自己,奋力拼搏,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给生活点缀色彩。

       他的工厂是花园。

 第四章    圆梦汝官瓷

       正当李廷怀的工艺料器厂红红火火的时候,他又被卷入了一场人事的风波旋涡之中。

       一时风云滚滚,众说纷纭。

       调查组来了,犹如大军压境。

       李廷怀呢,却首当其冲,回避不是,前进不是,白纸黑字,哪能逃脱! 

“说吧,某领导给了你什么好处?你又和他是什么关系?”

“经济上有哪些不清?”

       …… 

       大有兴师问罪之势!贡献没有了,成绩不讲了,是红,是黑,先查查再说!

李廷怀脸色铁青,坐在办公室里像尊铁塑像。

       他心中有数,他不讲话。

       他心中无鬼,心情坦然。

       审来查去,所列罪行,纯属子虚乌有。结果是吓跑了前来投资的外商,工厂被查散,李廷怀也丢了饭碗,成了一名下岗职工。被整的人总是受伤害,整人的人总是占便宜。李延怀又一次中了暗箭,被整得身心交瘁;那些整惯了人,尝到整人甜头的人,总是窥伺着,找机会下手。想起来真叫人心寒。

       成了下岗职工的李廷怀,从此又踏上了汝瓷研究的“不归路”,成了一个走火入魔的“汝瓷奇人”。

       汝州,人杰地灵,资源丰富,汝水穿境而过,煤矿遍布全境,瓷土与煤矿伴生,为汝瓷的诞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汝州有着古老而灿烂的文化。汝州寄料镇的张湾村,有人类最原始的生产工具,那是用石片修整的尖状器、刮削器,还有用石板加工形成的扇形砍砸器,这些石器距今约100万年左右,要早于陕西的“蓝田人”。

       近代,汝州发现了距今8000年历史的具有裴李岗文化特征的槐树尹和中山寨遗址,还发现了距今4000年历史的具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特征的阎村、煤山和大张等文化遗址。1978年冬,几位村民在阎村外平整土地,挖出了几件陶器,其中一件大红色陶器,绘有“鹳鱼石斧图”,堪称国宝,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到了秦汉,汝州的制陶业更是突飞猛进,出土的大量的品种丰富的汉代陶罐以及大型空心砖足以证明当时制陶业的先进,这些为汝官瓷的诞生打下了良好的技艺基础。

       隋炀帝大业初年,始建汝州,宋时汝州辖现在的汝州市、鲁山县、宝丰县、郏县、襄城、叶县。鲁山段店窑在初唐创烧的“鲁山花瓷”及郏县黄道窑的花瓷为汝瓷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到了五代和宋代,鲁山段店出现了重豆青偏天青,釉面滋润如玉,赢余片如柳絮状,做工非常精细的瓷器,器底用芝麻支钉支烧,代表作有笔洗、深腹凹足盘等,这就是陶瓷史上称的“柴瓷”,为汝瓷的萌芽阶段。

       在北宋,整个汝州瓷业形成了三大窑群:一是以豆绿釉为主的严和店窑群,有窑场80多座;二是大峪窑群,流传有从东沟到黄窑,七十二座汝瓷窑;三是宝丰清凉寺至鲁山段店窑群,相传:清凉寺到段店,一天进万贯,可想当时窑业之胜;临汝窑产品主要有四种:(1)天蓝;(2)葱绿;(3)月白;(4)豆绿。前三种釉色均是色素无花,而豆绿釉下印有花,图案繁多,有缠枝牡丹、海水游鱼、莲生贵子、鸭鱼戏水等。厂家姓氏众多,有杨、吴、童、周、李、孙等,产品多是碗、盘,有少量工艺品,基本上是供平民生活所用,这就是中国陶瓷史上所说的“临汝窑”。

       在临汝窑蓬勃发展的同时,宝丰清凉寺有一家窑厂一枝独秀,可以说是鹤立鸡群,它继承了段店窑中豆青偏青的独特配釉方法和细小支钉的支烧工艺,产品向工艺设计方向发展,开创了卷足技艺的先河。特别是它的釉料配方逐渐向纯天青方向发展。产品有粗糙向精细方向发展,到北宋中期,清凉寺汝窑以它精湛的工艺、独特的色泽成为瓷中之魁,并影响到宫廷。宋哲宗元祐元年,宫廷弃定用汝,把汝窑工匠调至汝州城内建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清凉寺汝窑从此停烧。

       汝瓷宫廷垄断后,产品制作更加精细完美,釉色调配成更纯正的天青色,薄胎薄釉,烧制工艺和技术更加成熟,这从清凉寺汝窑和汝州文庙汝官窑出土的大量实物中可以得到充分证明。汝官瓷失传后,大观元年又在汝州设立贡窑恢复汝瓷,但烧不成天青色。配制了新釉色,这种似刚成熟的豌豆或豌豆叶的色泽,就是史说中的“新窑器”。

       李廷怀寻遍大山荒野的一百多处汝窑旧址,又多次到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位老专家从自己家的保险柜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他珍藏多年的一小片汝官瓷让李廷怀观看,还破例从陈列柜中取出一件传世汝官瓷让他抚摸。他眼里闪出了奇异的光芒,他手上的这件稀世珍品,果然如文献上所描述的那样:“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他的心狂跳起来了。

       汝官瓷烧制难度极大。它不仅对釉料的配方有极为严格的要求,而且对火候的要求也极为严格。汝瓷的烧造过程也是一个“窑变”的过程。多少次,他蹲在窑前,凝视着那肆意狂舞的烈焰和通红的窑器,捕捉着那微妙的瞬间变化,火星溅到衣服上,汗水浇进了炉火中,月落了,日出了,他浑然不觉;多少次,他伫立在雨过天晴的净空下,如痴如醉,浮想联翩,轰然车过,才把他从白日梦中惊醒。

       在进入关键阶段的一次试验中,他在烈焰扑面的窑前,再也站不稳脚步了,只好拄根棍子,直挺挺地在窑门前一站又是几天几夜,他的小腿肿得比火罐还要粗。传说中活人祭窑,才制成“汝官瓷”,是不是因为骨头里含磷?于是他找来牛骨、羊骨、猪骨、狗骨在窑中煅烧,静观变化,偶然发现个别骨头上出现了指甲盖大小的天青色,又发现釉色不仅在烧制升温中发生变化,冷却过程中也要发生几次变化。为获得第一手资料,他一刻也不让别人代替,硬是站着做完了实验。实验取得了关键性突破,而他却倒下七天七夜没有起床。

       就这样,李廷怀经过2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苦干,先后调整配方589个,在1800余次的失败后,壮丽的奇迹终于出现了。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碧空如洗。李廷怀从窑中拿出一件刚烧制成的产品与天色对比,仿佛天光回照,手中的瓷器竟与雨后晴空毫无二致。叶喆民教授一遍又一遍的抚摸、品味着李廷怀这个“坯胎”8个春秋才“分娩”下来的宝贝,喜不自胜,欣然在鉴定书上写道:“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耀、钧等窑难度大得多,明清两代景德镇虽仿过,但都没有仿成功。你仿的釉色已经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第五章     重续失传800年的张公巷北宋官瓷文明

        2001年5月初,当文物工作者在张公巷钻探发现窑址重要迹象后,汝州市文化局迅即向省文物局发去电传,请求抢救发掘。省文物局十分重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百忙中于7-8月份暑期进行了试掘。发掘出土了大量火照、匣钵、素烧胎、瓷片标本等实物,为中国古陶瓷研究会2001年汝州年会暨汝瓷学术研讨会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由于张公巷窑址新发现的消息不胫而走,致使此次年会成为中国古陶瓷研究会成立22年以来的21次年会中,围内专家到会最齐,国外和港、台地区专家学者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盛会。共有来自韩国、美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瑞士、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及港、台地区计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知名专家到会。会议召开前夕,国内外要求参加会议的电话络绎不绝,使汝州市文化局成为有史以来最忙碌的“枢纽”。

       此次年会共收到论文80余篇,精选出43篇结集出版了论文集。大会期间安排宣读论文27人次,其中有关汝窑、汝瓷的17人次。专家们从对汝窑窑址的调查、发掘和新发现,关于汝窑性质的探索,汝窑青瓷的艺术风格和与其他各窑的关系,用硅酸盐科学技术从理化原理方面探讨汝窑的品质,对汝窑、汝瓷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交流。

       会上,主持张公巷窑址发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郭木森同志作了大会发言,他在《浅谈汝窑、官窑和汝州张公巷窑》一文中指出:张公巷窑生产时间应该为北宋,时间比汝窑为晚,应该为北宋官窑所在地。中国古陶瓷研究会本届会长汪庆正作了《张公巷窑址新发现的一点思考》的学术报告。他说:“这是一个了不得的发现,意义太重大了,我们上海博物馆藏有四片宋代汝瓷标本,世界各国博物馆传世品都没有与其同类的,全世界古陶瓷专家没有人能说出其出处,我也潜心寻找了50年,终于在张公巷找到了它们的‘娘家’。”

2004年5月20日上午,汝州张公巷古窑址考古新发现研讨会开幕,近50位国内外古陶瓷专家云集汝州,对汝州张公巷古窑址及出土文物进行实地考察。这次研讨会终于揭开了张公巷古窑址的神秘面纱。平顶山市副市长梁光中、政协副主席王月林及市文物局和汝州市的有关领导陪同考察。

       参加这次研讨会的专家有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上海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陈克伦,复旦大学高能物理研究所教授承焕生,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莉英,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等古陶瓷界的专家学者,此外还有来自英国、法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古陶瓷研究专家。

       上午l0时许,专家们直接来到位于汝州市城区的张公巷古窑址,对发掘现场的考古新发现进行实地考察。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新民介绍,3号探坑是2004年2月开始发掘的,该探坑面积约60平方米、深约3米,共分8个文化层,共发堀出瓷片、匣钵、火照等器物300余件。在4号探坑还发现了过滤池,孙新民说这意味着探坑距离窑炉已经不远。

      下午1时许,专家们又来到汝瓷博物馆,参观了陈列在这里的张公巷古窑址发掘出土的实物。汪庆正拿着供专家鉴定的一块瓷片,在阳光下用放大镜认真观察后,兴奋地说:“这和上海博物馆珍藏的4块青釉瓷片十分类似。”

      “位于汝州市城区的张公巷窑就是北宋官窑。”2004年5月21日下午5时许,汝州张公巷窑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在郑州市新华建国饭店落下帷幕,17位发言的专家、学者中10人肯定地作出了上述判断。

      张公巷窑址自1999年被汝州市文物工作者发现后,在省文物局、汝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先后经历了1999年、2000年春、2001年秋的3次发掘,出土了青釉瓷片、匣钵及素烧过的坯片和火照等。

       2004年2月至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张公巷东、西两侧开挖了两个探方,发掘面积124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时期的房基4座、井4眼、灶6个、灰坑79个和过滤池1个,出土了一批张公巷窑生产的完整或可复原的瓷器和窑具,取得了该窑址考古的重大成果。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上海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汪庆正在研讨会期间多次强调,汝州张公巷窑就是北宋官窑。他在研讨会总结发言中指出:“就张公巷窑考古新发现发言的17位专家、学者,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发掘对青瓷发展的研究是一个重大突破。就其时代而言,该窑址属于北宋末年。就它与宝丰清凉寺汝官窑的相互关系,多数专家认为,张公巷是在宝丰清凉寺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张公巷窑出土的瓷片有较明显的鱼鳞纹。就其是否是北宋官窑的定性来说,发言的17位专家、学者中有10位肯定地认为是北宋官窑,有5位认为需要进一步发掘印证,有两位认为不一定是北宋官窑。”

       有记者问汪庆正:“您如何评价张公巷窑?”

       汪庆正答:“张公巷窑的地位决不亚于汝窑,应该早日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一个国宝。张公巷窑就是北宋官窑,不可能是金官窑、元官窑。挤来挤去还要挤到北宋官窑,北宋官窑就在汝州张公巷。” 

       记者问:“您为什么肯定地认为张公巷出土的文物是北宋官窑的东西?”

汪庆正答:“我有两个依据:一是它不同于汝窑(清凉寺);二是它与南宋官窑是传承关系。北宋王朝灭亡时,为了不让北宋官窑落入金人手中,朝廷将官窑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

       800多年来未见天日。北宋官窑在哪里给后人留下了多种推测:其一,北宋官窑在开封。由于黄河淤积,深埋地下,难以寻找;其二:北宋官窑是汝州的一个窑口(汝窑);其三,北宋官窑不存在。我认为历史上有北宋官窑。为了找到北宋官窑,我们不知道找了多少年,但一直没有找到。带着上海博物馆的标本,我们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文革刚结束就到了开封的乡下,到过汝州一带,还是没有找到,有人说汝窑就是北宋官窑,长期以来,国外也有这种说法。但我们找不到就把汝窑硬拉出米说足北宋官窑这也不行。张公巷被发现后,张公巷窑的瓷片是不同于汝窑的。一、瓷片的胎里含锰少,胎质比汝窑的白;二、釉总体上来说是乳浊状,比汝窑的薄一点;三、出现了较多的圆形支钉痕,汝窑为芝麻支钉痕;四、瓷片上的开片鱼鳞纹多。谈到这儿就与南宋官窑联系起来了,在杭州发现的修内司官窑和郊台下官窑的瓷器上有圆形支钉痕,还有大量的鱼鳞纹瓷片。这说明南宋官窑是从北宋官窑演变而来的,而北宋官窑的前身就是汝窑。张公巷出土的这些东西,除了官窑之外一般民窑绝不会有,全部是官窑的东西。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链条:汝窑(清凉寺)——北宋官窑(张公巷)——南宋的修内司官窑——南宋的郊台下官窑。”

       汝州张公巷考古发现被新华社、文化部等单位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6年又被国务院批准并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当李廷怀得知这些消息时,百感交集,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李廷怀从2005年9月开始研制仿张公巷北宋官窑瓷器。

      为了解开张公巷官窑的千古奇迹,他开始了不停地寻找。不管刮风下雨,哪里有建设工地,哪里就有李廷怀。每发现一片瓷片,便如获至宝地赶快装进兜里,带回家仔细研究。后来有人说他“神经蛋”,“不务正业”……他听完一笑,以后再捡瓷片就偷偷地,像个地下工作者,尽量不让别人知晓。

       冬天,他的手被冻得又红又肿,寒风一吹,就裂开了一道道血口子,疼痛钻心。每到盛夏之夜,别人都到外边乘凉,而他却冒着炎热的酷暑,躲在小屋里研究整理、分析化验他捡到的瓷片,浑身汗如雨下,衣服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周围的土地也被他的汗水浇湿了。别人说他也不知是存心喂蚊子,还是打摆子要发汗;逢年过节,别人都去看戏、看电影、上街游玩,他却把自己反锁在屋里继续着他的官瓷研究。

       有一段时间,他筹集的十几万元钱也全部烧窑花光了,家里已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无奈何情况下,他又求亲靠友借了几千元钱回来,继续他的试验。

       有一次他烧的一窑有一件瓷器上有一小片蓝色,他顿时高兴得手舞足蹈。他就在此基础上继续调整配方,反复试烧。每次烧窑,李廷怀都日夜守在窑门口,看看烧成了没有?后来失败的次数多了,他吓得竟不敢打开窑门了,真怕又烧砸了,一天心情都不好。要知道,每烧一窑就要烧去他1500多元的血汗钱,亲朋好友都借遍了,有的开始拐着弯儿讨帐了,可李廷怀已是负债累累,还款没门,上天无路。他说最艰难困苦的一段时间,社会上有人也不理解,说他是“神经蛋”,“做梦吃星星——异想天开。”“哼!一个下岗职工,连饭都吃不上,还想烧官瓷,真的没见过……”可他仍然顶着巨大的社会压力,毅然决然地向前猛进!

       如果没有胆识,听到讽言恶语就撂挑子,不是李廷怀!

       如果受了委屈,就打退堂鼓,不是李廷怀!

       如果有了压力,就弯腰屈膝,不是李廷怀!

       李廷怀是好汉,脖子不是风向标!

       李廷怀是英雄,迎着是非走向前!

      李廷怀,能干成大事! 

       李廷怀,有壮志和雄心!

       李廷怀没有被困难所吓到,他没有心灰意冷,他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顾及这些。

       为了圆梦张公巷官瓷,他正扬鞭催马,壮怀激烈,在这条充满坎坷、多风多雨的创业路上,奔波着,拼搏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89次的试烧,李廷怀终于烧制成功了张公巷北宋官瓷,使断代800年的官瓷重见天日,填补了国内外的一项空白。

       古代只有帝王将相才能享用的高级工艺珍品,现今已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美化着人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花香拂面来,芳草碧如丝。漫步厂区,花坛相牵,犹如珠串玉联,那鲜花争奇斗艳,千姿百态,有的姹紫嫣红,如火如霞;有的喷蕊绽朵,脉脉含笑;有的姿容淡雅,晶莹皎洁;有的金色闪烁,溢彩流光,散发出迷人的馨香。

在李廷怀总经理的陈列室里,各种各样的奖杯、锦旗、获奖证书琳琅满目。那满墙壁红灿灿的锦旗,金黄色的大字潇洒地镶括着开拓者的功绩,它是象征是抽象;玻璃框里那闪光的金杯看似沉重,却又无法把千言万语的赞誉之词全部铭刻在上。这是丰碑,是无数双看不见的创业者的手才能捧得起的财富!

啊!李廷怀,我恨我这支笨拙的笔,难以描绘你博大的胸怀和雄伟的气魄;我恨我这双目不暇接的眼睛,装不尽你研制的仿张公巷官瓷那令人惊叹的美丽;我恨我没有一幅好的歌喉,吟诵不了对你竭尽心扉的赞颂;我恨这稍纵即逝的时光,如此无情地从你的身边悄悄滑过…… 

       李廷怀,伏牛山作证,汝河水有情,汝州大地会记下你矫健的英姿……

 第六章    廷怀汝瓷     享誉全球

       廷怀汝瓷公司,创建于2004年9月,是汝州市、平顶山市、河南省乃至全国汝瓷最大最具实力的集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和文化传播为一体的多元化专业公司。公司拥有一个汝瓷开发研究所、两个高仿汝官瓷生产基地、三个外派公司和一个汝瓷文化传播公司。公司总部设在汝瓷发源地——汝州市。

      为使汝瓷这一瑰宝得以发扬光大,汝瓷文化得以弘扬传播,原汝瓷厂销售科长、生产经营科长、厂长助理李廷怀先生(现任廷怀汝瓷公司董事长),针对汝瓷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较为混乱的现象,提出专业化、规范化、精品化的“品牌”经营战略,选取品种多、质量好、艺术精湛的汝瓷为主导性产品,同时聘请一批高级工艺设计大师,不断地满足了海内外人士对瑰宝汝瓷的热切愿望,受到各类人士的一致称赞,产品远销日本、香港、台湾、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廷怀汝瓷公司创办以来,针对汝瓷市场品种陈旧。竞争乏力的情况,全心致力于汝官瓷的仿制开发,开发出了传世品中的所有品种,计有碗、盘、洗、碟、尊、瓶、盏和炉10多类100余种。在新产品开发方面,他们先后设计开发出富贵团寿、魁龙奉壁、云龙、荷花、牡丹五个汝瓷盘系列和“珠宝古币炉”、“貔貅”等系列。其中汝瓷“珠宝古币炉”将我国从战国到清代的13种古币组合在了一起,将汝瓷文化、青铜器文化、古钱币文化和珠宝文化融为一体,以独特的形式再现我国厚重的历史文化,给人以祥和富贵之感,让人们在观赏汝瓷的同时,对祖国的文化进一步加深了解。“珠宝古币炉”分四部分组成:炉身由方孔铜币组合;双耳由铲、刀币对峙;塔盖由元宝叠加;鼎足由珍珠构架。造型古朴大方,线条通达流畅,加施天青釉色,当属汝瓷珍品。

       这里要特别说一说李廷怀的“貔貅”系列产品的开发。

       相传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是龙生九子的第九子,能腾云驾雾,号令雷霆,降雨开晴,有避邪挡煞,镇宅之威力。龙生九子,神通不一,貔貅功力,胜父千倍,长大嘴,貌似金蟾,披鳞,甲形如麒麟,取百兽之优,有大嘴无肛门,吞万物而不泻。可招八方财,可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相传貔貅因为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他只许吃不许拉。所以貔貅是以财为食的,纳食四方之财,肚子是个聚财囊,同时催官运。

       在古时貔貅这种瑞兽身有长鬃卷起,有双角的,有独角的,一角称为“天禄”,两角称为“避邪”。中国传统是有在大门口放“貔貅”的习俗,和龙狮一样,有将这地方的邪气赶走,带来欢乐及好运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世界的崛起,中华文化也再次振兴。“貔貅”的招财、镇宅、护佑等吉祥功能也再次被人们看好和利用。在南方“貔貅”成为家中必备的吉祥之物,在旅游景区“貔貅”更是抢手的纪念品。

       那一年他应广州经销商的邀请到南方考察,在南方流行并在各大小景点热销的貔貅引起他的注意。据说貔貅是龙王的九太子,它的主食是金银珠宝,自然浑身宝气,因此深得玉皇大帝与龙王的的宠爱,不过,吃多了总会拉肚子,所以有一天可能因为忍不住而随地便溺,惹玉皇大帝生气了,一巴掌打下去,结果打到屁股,屁屁眼就被封了起来,从此,金银珠宝只能进不能出。这个典故传开来以后,貔貅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祥兽了。古贤认为,命是注定的,但运程可以改变,所以南方流行有“一摸貔貅运程旺盛,再摸貔貅财运亨通,三摸貔貅平步青云”的美好祝愿。一般做偏行的人都认为“貔貅”会旺偏财的,所以他们都会在公司或营业地方摆放一只貔貅,属偏行的行业有外汇、股票、金融、赛马、期货等等。在北方貔貅称辟邪,还有些人将它称为“怪兽”或“四不像”等,为古代五大瑞兽之一(龙、风、龟、麒麟)。传说貔貅曾帮助炎黄二帝作战有功,被赐封为“天禄兽”即天赐福禄之意。因此在北方有镇宅辟邪的作用,将已开光的貔貅安放在家中,可令家中的运气转好,好运加强,赶走邪气,有镇宅之功效,成为家中的守护神,保合家的平安。他了解这一情况后,把景区各种貔貅的标本各买一个,回汝后认真研究貔貅的构造和与汝瓷的结合点,很快设计出汝官窑“旺财貔貅”,此产品造型独特,将貔貅的凶猛威武和优美可爱为一体,加上汝官釉天青色的陪衬,真乃天生尤物,可谓填补了汝瓷的一项空白。貔貅产品一问世,就供不应求。

       李廷怀知道,汝州汝瓷厂家这几年没人投资新产品开发的原因是市场不规范,新产品一上市就有多家厂家冒仿,买一件几百元一件的成品就可以把别人苦心研制多天甚至多年的成果据为己有。李廷怀没有抱怨市场的不规范,而是采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成果。对开发的新产品不急于上市,首先审报国家专利,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国家予以肯定,保留有对仿冒者追究法律责任的强势证据。如今他开发的几个系列产品,全部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的专利。至今还没有发现仿冒产品的出现。

       2003年李廷怀被何氏汝瓷研究所聘为执行厂长。2004年,创办亨通汝瓷销售公司,任总经理。2005年创办亨通汝瓷研究所,研制开发出七大类200多个汝瓷新产品,同年5月,被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协会和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评审委员会评为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2005年5月被《中国消费日报》聘为珠宝鉴赏团专家成员。2006年8月担任汝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领导小组专家委员。2006年10月31日在中原超越杯大赛中豆绿釉玉壶春刻花瓶被评为铜奖。并且在中原超越杯大赛中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陶瓷艺术大师。2006年11月研究制作的仿张公巷北宋官窑作品“托盘”被评为中国五大名窑名瓷金奖,仿张公巷北宋官窑作品1#弦纹鼎被评为中国五大名窑名瓷精品奖,专利产品豆绿釉富贵团寿盘被评为名瓷铜奖,传统产品豆绿釉牡丹盘被评为名瓷铜奖。同年11月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六届“新世纪之声”《爱我中华》活动中,被组委会特授予“兴企报国奉献社会十大杰出新闻人物”荣誉称号。2007年1月4日,在“2007”爱国华商新春团拜会上,他被授予“最具影响力企业家”的殊荣,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不是尾声

       李廷怀是个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他不断研究开发新产品,他花费了一年零三个月,投资近百万元,通过了186次设计研制试烧,终于烧制成功了具有历史和时代意义以及现代审美艺术相结合的汝瓷新产品古币炉,填补了国内外陶瓷界的一项空白。

      李廷怀也是一个永远不自满的人,虽然在创业的道路上,还有很多艰难险阻在等待着他,可他始终不向困难和命运低头!

       你看:那是高耸入云的险峰,李廷怀在倔犟地向上攀登,攀登……他手攀小树枝丫,脚踏陡险的山路,爬呀,爬呀,荆棘划破了衣衫,挂破了脸颊,他都在所不惜,他不停地慨叹着:难、难、难……但却不歇息片刻地攀登,攀登,向着那风光无限的峰顶……

       李廷怀成功了!他的《汝窑新论》专著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他成为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首批汝窑非物质文化遗产(汝瓷烧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他的汝瓷精品打入了上海世博会,被指定为世博会展销产品;他被评为全国“兴企报国奉献社会十大影响力企业家”,“新时代杰出贡献人物”,“杰出贡献奖”,“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

      他将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攀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