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恩情|怀旧党

故乡是农耕社会的概念。
自古以来,故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19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以来,大地上的人们,重新开始流动起来,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故乡去往异乡,或求学,或工作生活。故乡重新在我们的生活中,而不只是在别人文字里获得了意义:只有走出故乡在异乡生活过的人,哪怕只有一天,才能真正理解故乡,才会有故乡之慨。
我也是在这样的大潮涌动中辞别亲人,离开故乡,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往北京求学,工作,生活,兴高采烈,义无反顾,没有一点留恋。
我并没有想到,岁月流逝之后,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会怀上严重的怀乡病,不仅沉浸在用文字重塑物理形态上乃至记忆中已经消失、正在消失和必将消失的故乡,甚至,还做了归耕田原的准备,“亦知农圃真吾事,春至频翻种树书”(唐荆川:陈渡草堂其二)。
我的故乡在江苏常州市下辖的武进农村,无论在地理上还是文化意义上,都属于江南的核心区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蕃地,岂曰财赋强。”江南不仅物产丰饶,人民富足,更是文物旧邦,人文荟萃,这是韦应物发现的国家和地区强大迷人的秘密。
故乡河道纵横,沃野千里,我小时候的生活虽然无忧无虑,却贫穷、困乏,不仅物质上,更是精神上的,我上高中之前,除了革命的“常州三杰”,我对常州的历史文化一无所知,我压根没听说我今天最喜欢的清朝大诗人黄仲则的名字。
18岁之前,我只坐过一次汽车,最远只到过常州,并没有故乡的概念,只有家的概念。我也不知道故乡曾经被韦应物许为“大蕃之地”;我能背却不能理解韦庄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我们想的是逃离,就像村里那些在北京、上海工作的人,哪怕能上常州去也好。
就在我知道自己有机会逃离故乡的时候,故乡的巨变其实开始了。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激荡下,故乡迅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韦应物诗意描摹的时代,变成了新的现实。今天故乡所在长三角区域,甚至拥有了“包邮区”的称号——我想那是韦应物“大蕃地”的中式青春版说辞,是经济繁荣,生活安宁,文明程度高的代名词。
当然,另一种变化也在故乡开始了。曾经几百年没变过的山川道路村镇,或消失,或改样,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沧海桑田。
年龄的增长,知识和视野的拓展,生活在异乡灯红酒绿中的我,也开始重新认识江南,一个我熟悉而陌生的江南,故乡的概念开始出现——2020年11月,在北京的一场读书会上,一位年轻姑娘曾问我一个问题,我的乡愁出现在何时?我回答说,大约1990年代中后期。那个时候开始,故乡已经逐渐成为我们这些生活在异乡的人聚会的话题;我个人也开始有意识地去了解文物旧邦曾经的辉煌;在工作中,不违反政策前提下顺带帮老家一把的观念已经潜移默化。毕竟,那是我的生身之地,我的父母兄弟都在那块土地上生活,它的变化关乎我心。
这是一种特殊的回归故乡、与故乡和解之旅。当然,这是我个人选择的方式。我后来被朋友们戏称为故乡“沙文主义”者,就是源自于对故乡毫不吝啬的赞美和批评中,重塑的对故乡的情感。
我认识到,故乡和父母对最初的我的塑造,就像对一粒种子、一株小苗的呵护,无论我走到哪,无论我有了何种身份,我人生的底色,是父母和故乡塑造的,这是一种大地的恩情。而书写故乡,从最初的无意识,到后来的自觉,也成了一种持续地回归、和解以及重建故乡的努力,这也是一种报恩。
我对故乡的书写,最初纯属偶然。我偶尔写了一篇博客,《浴锅往事》,简单地回忆了故乡一种旧俗,冬日在铁锅里洗澡,没想到引起了轰动。不熟悉这种旧俗的人惊讶于竟然还有这样的洗澡方式,是不是这口锅还做饭炒菜等等;曾经有过类似生活经历的人,则一下子被这篇博文带回了曾经的岁月。时任常州驻京办主任的王亦农君劝我以此为契机,写一个江南往事系列。于是,有了源源不断地关于故乡的回忆博文,关于已经消失、正在消失和必将消失的故乡的环境、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追忆和记录。我冠之以“江南旧闻录”之名。
关于江南故乡旧俗和饮食的记录,历史上也有过类似的书写。比如清人顾禄所著《清嘉录》,是关于苏州地区生活方式的记录。但我的这些记录,全部来自我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真实生活,比顾禄所记,更加丰富翔实,更有现场感,更有沧海桑田时代的现实感。
当然,我记录的,也不仅仅是我个人的生活,也是我这一代人,乃至我的父辈、祖辈们的生活场景。这也是我献给他们的书。
我的孩子出生在北京,她所见到的父亲的故乡,已经跟她父亲小时候几乎完全不一样了。但是,我得告诉她,这是生养她父亲的土地,她应该知道,这块土地上原本的生活的样子。这个意义上,这也是为我孩子写的书,是献给未来的书。
这种对故乡的书写,实际上重塑了三代人的集体记忆,它们让我在故乡常州和武进,赢得了比担任中国著名媒体总编更高的声望。每次回故乡,或者在京遇见故乡的朋友,无论熟悉还是初识,见到我都会说: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你要不写出来,我们都要忘了。许多朋友,也是把书作为礼物送给了自己的孩子。他们甚至经常请我喝酒并给我提供写作素材。
广西师大出版社不久前出版的这本《故园归梦长》,是我书写故乡的系列作品“江南旧闻录”中最新的一本。在此之前,江苏教育出版社曾经出版了这一系列的另外两本《故乡的味道》和《故乡风物长》。
从2010年我最初开始书写江南旧闻录这一系列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这些,我只是埋头书写,那些陈年往事,那些曾经尘封的岁月,源源不断地化作我父亲读得懂文字,已经有数百万字,至今我仍在书写。感谢所有喜欢这一系列的朋友们,感谢所有热爱故乡的人。
(本文刊发在2月6日深圳特区报《新阅读》周刊&读特APP。感谢深圳特区报新阅读周刊的厚爱,感谢刘忆斯老师。本文或可作我江南旧闻录系列第四本的序。)
(0)

相关推荐